大雅之堂公益論壇專家答疑
答疑專家
王曉燕醫師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保健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熱門
問題
Q1
孩子6周歲,從小就不吃綠色蔬菜,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剁碎混到她喜歡的菜裡她就整個菜都不碰了。水果喜歡吃的種類也很少。很擔心孩子的營養。
Q2
男孩子3周歲8個月,蔬菜水果肉都可以主動吃,唯獨海鮮一點都不吃,一點魚肉拌在飯裡或他喜歡的菜裡,他吃到了馬上就會噁心,會把剛才吃的飯菜全部吐了。
專家解答:
海鮮類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尤其提供優質的蛋白質;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是膳食中必不可少的。
挑食偏食是很多孩子以及成人常見的現象。有的不愛吃綠色蔬菜,有的不愛吃肉類,如果是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對食物更會存在高度選擇性。這是他們對食物在新環境、新事物及新形式上的抗拒,也是刻板行為的體現,也可能與胃腸道功能紊亂有關。
應對方法包括:
首先,可供選擇的海鮮或綠色蔬菜很多,可以用另一種代替不愛吃的,多換花樣。
第二,可以做與食物有關的遊戲, 或帶孩子到超市採購食品,或讓孩子洗菜、擇菜,激發對食物的興趣;平時也要多給孩子講解海鮮、蔬菜水果的功效,讓他熟悉食物。
第三,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當孩子能少量攝入時,就及時予以表揚和獎勵。
第四,如果長期不能攝入某種食物,高頻率的攝取單一食物,食物的多樣性減低,引起多種營養素缺乏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營養素補充劑。
第五,對於食用海鮮類噁心、嘔吐的現象,也要注意過敏的因素。
熱門
問題
Q3
孩子33個月,咬肌不是太好,吃東西也非常挑食,硬的東西不吃,肉類很少吃,咬起來費力的都不吃。目前只吃海鮮類,魚,還有少部分綠色蔬菜。應該怎麼改善?
專家解答:
孩子的咀嚼能力是逐步發育的,與口腔肌肉發育、牙齒萌出有關,也有賴於利用日常生活進行培養。所以目前這個寶寶除了進行專業的口腔功能訓練,父母在飲食上需要有意識的、循序漸進變化食物性狀。3歲左右在飲食上調整需要的時間可能更長。
首先,開始他可能會有乾嘔或吐出的情況,不要放棄,多嘗試幾次,最終都能接受。
第二,在孩子吃飯時,父母可以在旁邊做出咀嚼的誇張的動作,激發孩子的興趣,也可以在旁邊提醒孩子多嚼幾下。
第三,如果孩子吃得十分著急,想去玩兒,不願意多嚼,要事先給孩子定好時間,一般20分鐘左右。
第四,如果因為食物性狀塊變大或變硬孩子拒絕吃,食量下降,父母要先接受。不要因為太在意寶寶吃下去的量變少,見寶寶吃硬的東西比較困難,就給他吃糊狀食物和軟食。
雅恩資深口肌老師解答:
一般來說,隨著輔食的加入,孩子的口腔運動會進一步發展,尤其是下頜與舌的運動。
如果孩子嚴重挑食,則會缺少下頜咀嚼的練習,長期下來,就會導致孩子缺乏咀嚼的意識和力量。挑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口腔感知覺。
比如,口腔超敏的小朋友就會更容易挑食。此外,不願意咀嚼質地偏硬的食物,可能是因為下頜力量不足導致孩子沒有辦法去咀嚼,或者更好的咀嚼食物等。所以口腔感知覺及下頜的評估就至關重要,建議參考專業的評估觀察結果並在專業老師指導下進行針對性介入訓練。
熱門
問題
Q4
孩子8歲,沒吃過的食物不肯嘗試,不啃骨頭,不喜歡硬的食物。刷牙不喜歡用牙膏,用牙膏就要作嘔,已換過不同味道的牙膏。
專家解答:
首先對新的食物要多次嘗試, 平均需要15 次。第二,在孩子飢餓的時候添加新食物更容易接受一些。第三,需要耐心和堅持不懈。牙膏可以先從聞聞味道開始,讓孩子選擇一個他能接受的口味,用量從一點點開始,逐漸增多。第四,父母刷牙時表演給孩子看,發揮榜樣的力量。
熱門
問題
Q5
孩子五歲,所有零食全都愛吃,超市裡賣的榨菜都愛吃,但自家做的飯菜不喜歡吃,每天都要喂。
專家解答:
首先,要科學地選擇零食。例如低脂、低鹽、低糖的食品、乳製品類(鮮奶、酸奶等)、天然水果類、堅果類零食可以食用。但高脂肪、高鹽、高糖的食品,例如碳酸飲料、糖、炸雞、鹹菜等就不宜選擇了。
第二,零食應放在上午或下午的加餐時間,以不影響正餐為宜。
第三,儘量少在飯館吃飯或外賣,以家庭自製為主。在健康飲食的前提下,經常詢問關心孩子對飯菜的感覺,多做調整多換花樣迎合孩子的口味。
第四,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讓孩子自己進餐,固定時間、地點和時長,不追著喂,減少進食分心如看電視、講故事、玩玩具等。
- END-
活動資訊
11月22日,「大雅之堂」—首場線下愛 「星」公益論壇成都站即將起航!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黃頤教授、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與康復科主任萬國斌教授,雅恩創始人、PECS大中華區教學督導RDI認證諮詢顧問邊瓊霞老師,將分別從醫學診斷、科學幹預方法、機構幹預及家庭幹預結合的角度,為家長帶來最新資訊,答疑解惑!
點一下你會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