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話題,在育兒群裡經常媽媽們經常會討論,那就是孩子的挑食、偏食問題。現在,幾乎每個家長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孩子的偏食問題。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們不是沒有東西吃,而是挑東西吃。
一方面來說,國內外許多研究發現,嬰幼兒的確在胎兒時期就發展出喜歡吃的跟不喜歡吃的味覺,這是先天的證據,也是沒辦法被改變的飲食偏好;可是卻有更多研究發現,偏食及挑食是可以被「催眠」的,如果教養上面的引導錯誤,反而讓孩子更討厭吃某些食物,一直到長大之後,都記得兒童時期厭惡的食物。
大多數的挑偏食孩子並不是天生的!從心理學分析,爸媽常做錯的六大飲食教養如下:
1、對孩子的吃飯過多幹涉
怕孩子營養攝取不均衡,所以盯著孩子吃,或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吃。
兩歲開始,孩子會希望有自主權、爭獨立,所以希望能自己吃飯、自己選擇食物,但是當父母給予壓力或是過度幹涉孩子食物的選擇時,容易造成他們放棄獨立進食,要人家喂,甚至嚴重到就是討厭吃飯。
正確觀念:
尊重孩子的選擇,了解食物是有替代性的(相同營養素可在不同的食物中攝取),並適時鼓勵孩子嘗試。
2、擅自主觀判定孩子挑食
不要因為孩子一兩次不吃就認定孩子挑食。
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天生就傾向懼怕新事物,包括食物,而這點卻常被不理解的大人誤以為孩子會挑食,甚至直接就脫口而出「寶寶不愛吃蔬菜」。如果這樣就糟了,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記憶力最好,他會直接不明就理的記住,下次看到青菜,就更不會吃了,你原本無心的評語反而強化了孩子的挑食行為。
正確觀念:
其實,遇到孩子挑剔,只要持續鼓勵,變化烹調方式,隨著時間不斷嘗試,孩子是會接受的,國父革命11次才成功,相信你的孩子是不需要這麼久的。
3、嚴肅逼迫吃飯
孩子在爸媽面前耍賴不吃,是故意的!要處罰就能餵進去!
有研究證實家庭環境與孩子的進食習慣是有關聯的,也就是說孩子不愛吃,和親子關係不良是有關係的,孩子面對你會更不愛吃飯,很有可能其實是在引起你對他的注意!
正確觀念:
對於忙碌的爸爸媽媽,每天只有一餐可以陪孩子吃飯,建議這個吃飯時間應該更加愉快,不要有太多的限制,例如強調吃快一點、全部吃完、青菜一定要吃掉等,應該是讓用餐氣氛更加愉快,且記得多多誇獎孩子的小小表現!
4、低聲下氣求吃飯
為了讓孩子多吃幾口飯,跟孩子請求。
很多時候家長會用各種方法來讓孩子多吃幾口飯或多吃幾樣菜,例如威脅、斥責、懲罰、請求或賄賂等,其實這些方法反而會讓孩子更不喜歡吃飯!
正確觀念:
多一些讚美、關心和陪伴,才是讓孩子多吃幾口飯的正確方法!
5、先把孩子餵飽
孩子不愛吃,我都要把孩子餵飽才能吃飯。
孩子天生就是愛模仿,家人和朋友就是孩子發展飲食習慣和食物偏好最佳的模仿對象,所以和家人同桌吃飯,孩子會更有動機去吃飯並且嘗試不同種類和口感的食物。
正確觀念:
至少從孩子一歲左右,就該建立和家人同桌吃飯的習慣,因為這時候的孩子慢慢可以吃桌上的食物(可能需要剪碎一些),而且吃飯時間也被調整比較規律,同桌吃飯的最大好處就是模仿學習大人的飲食習慣,也比較不會偏食!
6、讓孩子分心,方便餵食
根據研究,用餐氣氛才是影響孩子吃飯行為的最主要因素,有耐心地引導孩子,才能得到正向效果,讓孩子分心(例如看電視、手機),只會產生反效果,許多家長很喜歡用「分心」這一招,因為可以讓孩子多吃幾口或吃進去孩子會挑的菜,但其實下次當孩子主動吃的時候,還是不會吃那些菜,而且更習慣被喂,該有的吃飯行為並未被建立。
另外,過度堅持用餐禮儀或習慣,例如吃完才能離開座位、不可以用手抓食物等等,對於正在建立飲食習慣和食物偏好的幼兒而言,其實是不適合的!
正確觀念:
好的用餐氣氛才能刺激孩子的食慾,讓他們勇於嘗試新的食物,爸媽應該不要過度堅持,允許些彈性,更重要的是,好的用餐氣氛不該是Pad或電視來建立的!
—— ·END ·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一個八年級男孩的媽媽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2016、2017年搜狐母嬰最受歡迎自媒體 《心理育兒》雜誌專欄作者 大V店、有書、娃娃等多家平臺特邀家庭教育主播 資深媒體人 中國新聞一等獎獲得者
歡迎關注,可以免費諮詢哦!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徐婧英)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