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聲 | 石遠凱教授:免疫治療破局罕見腺泡狀軟組織肉瘤,DCR達...

2020-11-29 醫脈通

中國之聲 | 石遠凱教授:免疫治療破局罕見腺泡狀軟組織肉瘤,DCR達86.5%!

2020-11-11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腺泡狀軟組織肉瘤(ASPS)是一種罕見且獨特的軟組織肉瘤(STS)亞型,治療手段有限。目前NCCN指南僅推薦兩種VEGFR TKI可用於ASPS。既往研究顯示,免疫治療在ASPS中有潛在的抗腫瘤活性。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團隊開展了首項多中心II期研究,旨在評估geptanolimab (GB226)在轉移性ASPS患者中的療效。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10.107)。


研究背景


腺泡狀軟組織肉瘤(ASPS)是一種罕見且獨特的軟組織肉瘤(STS)亞型,僅佔STS的0.5%~1.0%。STS佔所有惡性腫瘤的0.8%。2014年,中國約有39900例新發ASPS病例。治療方案通常以手術切除為主,而ASPS對蒽環類為基礎的化療並不敏感。


轉移性ASPS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OS)僅為3年。由於ASPS為罕見疾病,大部分研究數據來自回顧性研究,治療方案很少。目前NCCN指南推薦兩種VEGFR TKI舒尼替尼和帕唑帕尼用於ASPS的治療。既往研究顯示,舒尼替尼的客觀緩解率(ORR)為40%~62.5%,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3~19個月。帕唑帕尼的ORR為16.7%~27.6%,中位PFS為5.5~13.6個月。近期,一項II期研究顯示,另一種VEGFR TKI cediranib的ORR為19%,中位PFS為10.1個月。


免疫治療在ASPS患者中顯示出令人鼓舞的療效。在一項臨床研究中,4例患者接受免疫治療,有2例患者(既往2~4線治療失敗)達到部分緩解(PR),且緩解分別持續了8個月和12個月。另一項研究中,阿昔替尼+帕博利珠單抗治療11例ASPS患者的ORR達到54.5%,中位PFS為12.4個月。


geptanolimab (GB226)是一種完全人源化的PD-1抗體,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團隊開展了一項II期Gxplore-005研究,旨在評估geptanolimab在不可切除、復發或轉移性ASPS患者中的療效。


研究方法


Gxplore-005研究是一項多中心II期單臂研究,研究納入來自中國11個地區的18~75歲不可切除、復發或轉移性ASPS患者。主要入組標準為:ECOG評分為0或1,至少有一個可測量病灶,良好的血液學、腎臟和肝臟功能。入組時有足夠可獲取的組織標本,預期壽命超過3個月。主要排除標準包括需要免疫抑制治療或系統類固醇治療的患者、既往接受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有臨床症狀的中樞神經系統(CNS)受累、HIV陽性、B型肝炎、C型肝炎等。入組患者每兩周接受geptanolimab(3mg/kg,靜脈注射),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研究終點為獨立評審委員會(IRC)評估的ORR。


研究結果


2018年9月6日至2019年3月6日期間,共納入37例患者,其中62.2%為經治患者。診斷為ASPA至接受首劑geptanolimab的中位時間為1.9年。31例接受了手術治療,其中77.4%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外科手術,手術至接受geptanolimab治療的中位時間為15.2個月。37例患者中,51.4%患者既往接受過VEGFR TKI,32.4%患者既往接受過放療。入組時,94.6%患者已發展為轉移性疾病,18.9%患者為腦轉移。


圖1 試驗流程圖


2019年9月6日數據截止時,23例患者仍在接受治療,14例患者已停止治療。


中位隨訪時間為8個月,接受geptanolimab的中位劑量為17。確認的ORR為37.8%,疾病控制率(DCR)為86.5%(圖2A)。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未達到,6個月DOR率為91.7%(圖2B)。中位PFS為6.9個月,3個月PFS率和6個月PFS率分別為70.3%和56.1%(圖3A),中位OS尚未成熟(圖3B)。


圖2 IRC評估的最佳靶病灶大小變化和治療持續時間


圖3 IRC評估的PFS和OS結果


安全性


86.5%的患者發生了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最常見的TRAE為皮疹(18.9%)、血清促甲狀腺激素增高(18.9%)、甲狀腺功能減退(16.2%)、白細胞減少(13.5%)、貧血(13.5%)、血膽紅素增加(13.5%)、嗜中性粒細胞計數減少(13.5%)、ALT升高(10.8%)、發燒(10.8%)、高尿酸血症(2.7%)。


生物標誌物分析


37例患者中,32.4%患者為PD-L1陽性(CPS≥1),29.7%患者腫瘤細胞PD-L1表達≥1%。CPS≥1(33.3%)和CPS<1(40.0%)患者的緩解率無差別。37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的FFPE組織可進行MSI檢測,29例患者均為微衛星穩定(MSS)。27例患者檢測了腫瘤突變負荷(TMB)水平,TMB均<1Mut/Mb。


研究者評估了基線淋巴細胞組成與治療有效率的相關性。結果發現,與應答者相比,非應答者的CD4+ T比例明顯較高(P=0.031)。此外,研究者評估了geptanolimab對T細胞亞群的影響,與基線時相比,6周首次評估時CD4+ T細胞計數明顯降低(P=0.021)。


研究結論


PD-1單抗可使轉移性ASPS患者獲得潛在的臨床獲益,尤其對於VEGFR TKI難治性患者。Gxplore-005是評估PD-1單抗用於不可切除、復發或轉移性ASPS患者的首項多中心II期研究。Geptanolimab在不可切除、復發或轉移性ASPS患者顯示出有臨床意義的抗腫瘤活性和較好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Shi Y, Cai Q, Jiang Y, Huang G, Bi M, Wang B, Zhou Y, Wang G, Ying H, Tao Z, Shi C, Guo Q, Gao C. Activity and Safety of Geptanolimab (GB226) for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A Phase II, Single-arm Study. Clin Cancer Res. 2020 Oct 12. doi: 10.1158/1078-0432.CCR-20-2819.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046518.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FDA授予Devimistat治療軟組織肉瘤的孤兒藥地位
    devimistat獲孤兒藥資格認定 據研發商Rafael製藥公司稱,FDA已經授予devimistat(CPI-613)治療軟組織肉瘤患者的孤兒藥資格認定。
  • 腎癌和軟組織肉瘤的治療藥物介紹—帕唑帕尼
    帕唑帕尼的效果如上表所示,對於晚期腎癌患者,帕唑帕尼無進展生存期達到9.2個月,安慰劑只有4.2個月,在軟組織肉瘤治療方面,帕唑帕尼也有4.6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所以帕唑帕尼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好的。4.帕唑帕尼的副作用和用藥注意事項1)觀察到增加血清轉氨酶水平和膽紅素。曾發生嚴重致死性肝毒性。開始治療前和治療期間定期測定肝化學。 2)曾觀察到QT間隔延長和尖端扭轉型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較高危發生QT間隔延長患者慎用。 應考慮監查心電圖和電解質。
  • 肉瘤治療領域專家雲集長沙,探討規範化診斷和治療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彭璐 徐潔 王玉花 )11月27至28日,湖南省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選舉大會暨第四屆學術年會在長沙召開,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湖南省腫瘤醫院及省內各個縣市級醫院肉瘤治療領域的專家參會
  • NCCN 軟組織肉瘤臨床實踐指南2019.1版(1)
    h.診斷將影響整體治療計劃。參見獨特組織學亞型的特別注意事項(SARC-F)。i.具有纖維肉瘤改變和/或惡性轉化的DFSP患者可以根據該流程進行治療。對於沒有纖維肉瘤成分的DFSP,請參閱NCCN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的指南中的治療。
  • NCCN軟組織肉瘤臨床實踐指南2018.1版(2)
    h.具有纖維肉瘤改變和/或惡性轉化的DFSP患者可以根據該流程進行治療。對於沒有纖維肉瘤成分的DFSP,請參閱NCCN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的指南中的治療。t.單純手術可能是小腫瘤患者的一個治療選擇,切除邊距要寬。u.複查影像(MRI平掃聯合或不聯合增強掃描[肢體成像首選]或CT平掃聯合增強掃描)評估原發腫瘤並排除轉移性疾病。見影像檢查原則(SARC-A)。 v.見軟組織肉瘤的全身治療藥物和方案(SARC-F)。
  • 疑難病例治療:小兒盆腔胚胎性橫紋肌肉瘤治療
    新的免疫組化技術、電鏡技術和分子遺傳技術就十分重要和有用了,從而可以較為明確地獲得橫紋肌肉瘤的診斷。提示腫瘤病理分類的特徵性表現就是骨骼肌譜系,這包括光鏡下典型的骨骼肌橫紋特徵和成橫紋肌細胞。免疫組化染色是一個鑑別骨骼肌特異蛋白或基因的有用而可靠的輔助方法,這些蛋白包括肌動蛋白、肌球蛋白和肌紅蛋白,Z帶蛋白。如果光鏡和免疫組化結果不明確,電鏡檢查可提供更多的幫助。
  • 領星攜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宇紅教授揭示肉瘤亞型分子特徵
    研究背景軟組織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一種比較罕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已知其具有五十多種不同的亞型,這也極大地增加了臨床上對晚期肉瘤患者的精確診斷和有效治療的難度。4.腫瘤微環境間質細胞與免疫細胞浸潤分析腫瘤免疫微環境是免疫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前期研究發現不同的肉瘤亞型對免疫治療具有不同的應答反應。
  • 「童」心協例 | 向肉瘤宣戰!HER2 CAR T細胞治療HER2陽性兒童轉移...
    該臨床試驗招募的患者中有一例兒童難治性骨髓轉移性RMS患者獲得良好的腫瘤反應。一線治療結束時療效為部分緩解(PR),按照COG ARST0921方案患者接受了挽救治療,2程挽救化療後骨髓仍存在轉移性RMS細胞。該患者為難治性轉移性疾病,對該患者進行了I期試驗評估。免疫組織化學方法證實患者原發灶腫瘤和骨髓轉移RMS細胞表達HER2,該患者參加了自體HER2 CAR T細胞治療晚期肉瘤的I期研究。
  • 關節處突然冒腫塊 小心可能是滑膜肉瘤
    但重慶市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科副主任陳飈提醒,這很可能是惡性腫瘤——滑膜肉瘤,而且它最容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患者可見任何年齡段,發病病因不明確滑膜肉瘤,是一種好發於肌肉軟組織的惡性腫瘤,也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腫瘤。「肉瘤是少見的惡性腫瘤,在全世界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三左右,而滑膜肉瘤則更少,即使在軟組織肉瘤中也僅佔10%。」
  • 專家解讀細胞免疫治療:新一代療法可能會延長滑膜肉瘤患者生命
    專家解讀細胞免疫治療:新一代療法可能會延長滑膜肉瘤患者生命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04 22:24:50
  • 石遠凱:加快我國抗癌藥物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 不斷改善癌症患者...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 3月7日,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在做客人民網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醫療事業發展,優化醫療體系,減少了抗癌藥物研發中間環節和審評審批時間,加快了基礎研究向臨床治療性藥物轉化的進程。
  • 表觀遺傳學藥物是繼免疫之後下一屆抗腫瘤藥物之星嗎?
    上皮樣肉瘤是一種罕見的軟組織肉瘤,佔所有軟組織肉瘤的1%不到,主要發病年齡集中在20-40歲。大多數上皮樣肉瘤病灶開始於肢體皮膚下的軟組織,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化療或放療。然而,即使經過治療,這種疾病轉移的可能性也很高,大約50%的患者會發生轉移,轉移後患者生存期不到一年。
  • 牛曉輝教授:地舒單抗重磅登場,為骨巨細胞瘤治療提供新選擇
    近日,丁香園有幸採訪了北京積水潭醫院骨腫瘤科主任牛曉輝教授,邀請牛教授就骨巨細胞瘤的國內現狀及地舒單抗用於骨巨細胞瘤治療的臨床適應症、安全性進行了探討。 小結 最後,牛教授表示,地舒單抗已在骨巨細胞瘤的治療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期待能在進一步對照研究和長期隨訪中看到它的長期安全性。正如牛教授所說「需要有中國的特色」,期待能在地舒單抗後期的研究當中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為中國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 孩子得了橫紋肌肉瘤怎麼辦?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指數(TRI)量身定製...
    橫紋肌肉瘤(RMS)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卻是兒童軟組織肉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多見於6歲以下兒童。與其他兒童癌症相比,其遺傳易感性尚不明確。  陌生又可怕的兒童癌症:橫紋肌肉瘤  橫紋肌肉瘤(RMS)一般起源於橫紋肌細胞或這種細胞分化的間葉細胞,佔所有兒童腫瘤的5%,僅次於神經母細胞瘤和腎母細胞瘤。  兒童RMS可發生於全身任何部位,以頭頸部、泌尿生殖道最常見,其次為四肢、軀幹、腹膜後等部位。由於患病人群較少,30多年來,橫紋肌肉瘤的治療方法幾乎沒有進展,還是以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
  • 中國胃腸道間質瘤診療20年:論文越發越多,靶向藥物卻只有3種
    李健教授談中國GIST治療進展與挑戰。 胃腸道間質瘤(GIST)屬於少見的間葉組織腫瘤,佔所有胃腸道惡性腫瘤 0.1%~3%。GIST可以發生於消化道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腸最為常見。由於GIST起病隱匿,且容易被常規檢測手段忽略,往往在疾病晚期才被發現,對患者造成致命傷害。
  • ESMO Asia 中國之聲丨韓玥教授團隊:肝癌一線系統性治療如何選
    在近日舉行的ESMO Asia大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韓玥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成果入選壁報交流,這項網狀Meta分析試圖在不同一線治療方案間尋找最優答案。 最後,也非常感謝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羅劍鋒教授團隊對此研究給予的支持,在統計學分析上給予了非常大的幫助。
  • CAR-T免疫細胞不僅能治療癌症,未來還能治療愛滋病?
    如今CAR-T免疫療法在癌症的治療上大顯身手,針對愛滋病,CAR-T免疫療法有何潛力?由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Jim Riley教授和哈佛大學拉根研究所的Todd Allen教授合作領銜的研究團隊,介紹了一種新型雙特異性CAR-T細胞免疫療法,可以幫助對抗HIV感染[2]。在被HIV感染的小鼠身上,研究人員測試了這種新型CAR-T細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