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我是郭德綱,感謝各位衣食父母。」郭德綱每次出場的開場白總離不開這麼兩句話。我們很多觀眾都知道這句話原本出自於明代的大才子伯虎,但可能不知道這句話實際還有更早的作者--呂洞賓。
1.造孽這個詞本身有兩種意思:
一種是佛教的說法。傷生、作惡等行為,會造成孽債,會在來生受苦受難去償還。把為惡、做壞事的這種行為,稱之為造孽。在某些地區的方言中,「造孽」一詞與「造業」通用,意思為「可憐」。如在雲、貴、川、渝、鄂、皖、贛等地區的方言中,「造孽」便有可憐的意思。比如說「那個人三歲喪母,五歲喪父,好造孽喔。」
2.這句話的出處:原創不是郭德綱,也不是唐伯虎,而是呂洞賓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這句話是郭德綱的開場白,隨著德雲社和郭德綱的走紅,變得家喻戶曉。後半句「不使人間造孽錢」其實是引用了明代才子唐伯虎的名句。
但唐伯虎並不是這句詩的原創作者,他也是拿來主義。
唐伯虎引用的是唐代道人呂巖的詩,他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
原詩如下:
精養靈根氣養神,此真之外更無真。神仙不肯分明說,迷了千千萬萬人。不事王侯不種田,日高猶自抱琴眠。起來旋點黃金買,不使人間作業錢。
呂洞賓仙風道骨,將作官和種田都視為「作業」(造孽),只有練丹修行才是正道。將一個出家人的優越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他引以為傲的這種優越感,被400多年後一個落魄書生--唐伯虎無情地鄙視了。
唐大才子是這樣說的:
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在唐伯虎的詩裡,和尚、道士、商人、農民所從事的打坐、煉丹、經商、耕田,都是掙的「造孽」錢。很多人在這裡理解的「造孽」都是「做惡」的意思,但騎牛以為此處應作「可憐」理解。因道士與和尚都是修行之人,若說他們「造孽」比較牽強。
唐伯虎是文人,骨子裡有讀書人的驕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雖然落魄,但對於這些「可憐」的掙錢方法,有著王者的鄙視。
蘇皖兩地接壤,方言可能會有互通。並且唐伯虎曾受僱於江西寧王。可能會接觸到「造孽」代表「可憐」這樣的用法。
3.郭德綱表達的意思: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話前半句好理解,意思是社會和觀眾可以包容和接受我。後半句究竟是「為惡」還是「可憐」呢?
騎牛認為這句話有兩重意思,一是感恩,感恩社會和觀眾的支持,使演員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富足生活,不致於去掙那些「可憐」的錢。二是驕傲,不肖於為惡,出賣自己的尊嚴和良心,換來「造孽」的錢。
但按照郭德綱桀驁孤僻的性格,可能他的內心中更多是將「造孽」理解為「做壞事,做惡孽」。郭德綱跟主流相聲圈的恩怨一言難盡。
在對於主流相聲圈既看不上,也融不進。在他的內心中,主流相聲圈裡的種種醜惡,便是「造孽」。好在我郭德綱今時今日,等到了社會和觀眾的認可,不需要與你們同流合汙,一起作惡,去掙那些「造孽」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