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的時候,有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他們只是我們的替身。面對災難時的眾志成城令國人感動;能從根源上思考問題,也是社會文明提升的重要標誌。十二年後的今天,當有人再次說「武漢人,只是運氣不好的我們」時,共情之心同樣令我們感動。
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共情共理之心進一步拓展,擴大到人和動物之間,擴大到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再從這樣一個角度去思考我們自身的行為?
我曾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說到,素食者,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指戳戳。今天,我仍然是這個觀點。所不同的是,我在今天這篇文字裡,提倡大家多素食,少肉食。
只因為一個令人心酸的「調侃」讓我們心裡很不是滋味:一直以來,人類把動物關進籠子,今年春節,動物成功的把十幾億人關進籠子。天道輪迴,善待這世上的生靈吧。
哪怕僅僅是為了養生,為了身體健康的素食也無可厚非。但我們有必要從「生命」的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提倡素食。
首先、我們不取「性命」
動物和植物一樣,都是生命。可為什麼吃植物就不算殺生?這就涉及到佛家所謂的「性命」觀念了。
動物都是有性繁殖,動物的肉體是一個整體,不殺生無法得到動物身上的肉——雖然有殘忍從活著的動物身上割下某一部位的肉,而不殺害動物的行為,但這不是「不殺生」的範疇,而是為了味道更加鮮美。動物死亡就無法再復生——我們的一餐,它們的一生。
而植物是無性繁殖,只要再播撒種子,就可以延續生命,有許多蔬菜的根、莖,切成幾個小塊,每一塊都可以成長為整株植物,摘取蔬菜的一片葉子,它能再生一片。
其次,動物和人類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我們和動物的相似度,不在於和類人猿或大猩猩等靈長類動物有多少DNA相似,而在於動物和人類相比,其行為具有高度的類似度:
第一、動物和人類一樣,皆是由「四大」構成。
第二,動物和我們一樣,具有五蘊:色受想行識。
第三、動物和人類社會一樣,有著社會性和社會組織,有著倫理。
第四、動物有痛感,有著對死亡的恐懼。
當我們以共理共情之心看待動物的時候,當動物被宰殺之際,跪下求生;當求生無望時流淚、嚎叫、哀鳴的時候,我們人類能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第三、不殺生背後有深層次原因
因為眾生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都曾為我們的父母親人。不殺生就是增長智慧——慈悲是培養智慧的沃土。要知道,我們人生的價值,在最終意義上而言,就是為了追求智慧。
第四、從資源角度來講,吃素是環保最有力的行動
供人食用的草食類動物(獵殺野生動物,就暫時不算在內),都是經由植物(飼料也是以植物為主要配方)來飼養。為得到一單位量動物的肉,所消耗的穀類和其他植物,遠比素食者相同單位量大得多。
植物對我們共同家園的重要作用,就不用過多闡述。
第五、吃素的方式
吃素也可以是一日之功,一餐之功。即使是每個人每個月只吃一次素食,萬涓成水,也有著巨大的功德。我們可以各自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性地進行素食活動:
吃長素:長期長素。
吃花齋:指在特定的日期茹素。在我國,通常是農曆初一、十五日,還有的人選擇農曆逢六的日子,以及本月之中諸佛菩薩的聖誕日。
吃短素:指在短期內全素。比如在佛教的「結夏安居」期間吃素。結夏安居是每年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這九十天內,由於萬物復甦,冬眠蟄伏的蟲類開始活動,人在野外走動容易傷害到這些生靈,所以所有出家弟子要在這期間靜修。
選擇這樣一起時期吃素,也是順應萬物的規律。
藏傳佛教信眾,在每年的農曆四月「薩嘎達瓦」期間,吃一個月的素食。
吃肉邊菜:只吃與肉類混煮在一起的蔬菜,這同樣也是功德。
當今社會,很多人為了各種目的,經常性地進行放生儀式(活動),這自然是好事,雖然有時候放生不得法,不如法,結果適得其反。所以,如果我們不具備放生的條件,就請您記住:吃素就是最大的放生。也是最有效的環保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