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原子力顯微鏡(AFM)的使用和成像技巧

2021-01-20 科學10分鐘


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一種可用來研究包括絕緣體在內的固體材料表面結構的分析儀器。它通過檢測待測樣品表面和一個微型力敏感元件之間的極微弱的原子間相互作用力來研究物質的表面結構及性質。



根據針尖與試樣表面相互作用力的變化,AFM主要有3種操作模式:接觸模式(contact mode),非接觸模式(non-contact mode)和敲擊模式(tapping mode)。


接觸模式(Contact Mode):AFM最直接的成像模式。在整個掃描成像過程之中,探針針尖始終與樣品表面保持接觸,而相互作用力是排斥力。掃描時,懸臂施加在針尖上的力有可能破壞試樣的表面結構,因此力的大小範圍在10-10~10-6N。若樣品表面柔嫩而不能承受這樣的力,則不宜選用接觸模式對樣品表面進行成像。


非接觸模式(non-contact mode):非接觸模式探測試樣表面時懸臂在距離試樣表面上方5~10nm的距離處振蕩。樣品與針尖之間的相互作用由範德華力控制,通常為10-12N,樣品不會被破壞,而且針尖也不會被汙染,特別適合於研究柔嫩物體的表面。不足之處,要在室溫大氣環境下實現這種模式十分困難。因為樣品表面不可避免地會積聚空氣中的水,它會在樣品與針尖之間搭起小小的毛細橋,將針尖與表面吸在一起,從而增加尖端對表面的壓力。


輕敲模式(Tapping Mode):輕敲模式介於接觸模式和非接觸模式之間,是一個雜化的概念。懸臂在試樣表面上方以其共振頻率振蕩,針尖僅僅是周期性地短暫地接觸/敲擊樣品表面。這就意味著針尖接觸樣品時所產生的側向力被明顯地減小了,因此當檢測柔嫩的樣品時,AFM的敲擊模式是最好的選擇之一。一旦AFM開始對樣品進行成像掃描,裝置隨即將有關數據輸入系統,如表面粗糙度、平均高度、峰谷峰頂之間的最大距離等,用於物體表面分析。同時,AFM還可以完成力的測量工作,測量懸臂的彎曲程度來確定針尖與樣品之間的作用力大小。


圖1 AFM三種操作模式的比較(a)接觸模式;(b)非接觸模式;(c)輕敲模式。


粉末樣品的製備:粉末樣品的製備常用的是膠紙法,先把兩面膠紙粘貼在樣品座上,然後把粉末撒到膠紙上,吹去為粘貼在膠紙上的多餘粉末即可。


塊狀樣品的製備:玻璃、陶瓷及晶體等固體樣品需要拋光,注意固體樣品表面的粗糙度。


液體樣品的製備:液體樣品的濃度不能太高,否則粒子團聚會損傷針尖。(納米顆粒:納米粉末分散到溶劑中,越稀越好,然後塗於雲母片或矽片上,手動滴塗或用旋塗機旋塗均可,並自然晾乾)。我們以布魯克Dimension ICON原子力顯微鏡為例,介紹操作過程。

圖2 布魯克Dimension ICON原子力顯微鏡





b)進入實驗選擇界面,根據方案,第一步選擇實驗方案,第二步選擇實驗環境,第三具體操作模式c)結束上述步驟後,單擊界面右下方圖標「Load Experiment」,進入具體實驗設置界面


在視野中預先找到探針位置非常重要。若不如此做,可能會發生撞針的情況。



d)根據上面提到的步驟,調整雷射,並將Head靠近樣品表面以看清樣品e)點擊 「Check Parameters」 圖標,進入實驗參數設置f)設定以下掃描參數:Scan size小於 1 um ,X offset和 Y offset設為 0, Scan angle 設為 0, ScanAsyst Auto Control 設為 ONh)進針結束開始掃圖。將 Scan size 設置成要掃描的範圍


ScanAsyst是世界上第一個自動優化成像參數的AFM掃描模式,這項Bruker專利的創新性技術採用智能演算方法去自動連續地監測圖像質量,並適時地作出相應的參數調整。使用ScanAsyst模式,研究人員不必再去繁瑣地調整setpoint、反饋增益、掃描速度等參數,只要選定你所需要的掃描區域和掃描範圍,不論是在大氣下還是在溶液中,都可以輕鬆獲得高質量圖像。


ScanAsyst可精確控制針尖與樣品的作用力,可遠低於Tapping Mode所需要的力,減少針尖在樣品表面的劃痕,保證獲得無損傷高分辨的圖像。d)根據上面提到的步驟,調整雷射,並將Head靠近樣品表面以看清樣品e)點擊 「Check Parameters」 圖標f) 設定以下掃描參數:Scan size小於 1 um,X offset和 Y offset設為0h)Tapping模式需找探針固有振動頻率。點擊「Auto Tune」,可以得到探針的共振峰j)進針結束開始掃圖,將Scan size 設置成要掃的形貌大小k)觀察Height Sensor圖中觀察Trace和Retrace兩條曲線的重合情況l)優化Setpoint。在 Tapping模式下,調節Amplitude setpoint直到Trace和Retrace兩條掃描線基本一致m)優化Integral gain和 Proportional gain,一般的調節方法為:增大 Integral gain,使Trace和Retrace曲線開始震蕩,然後減小 曲線開始震蕩,然後減小Integral gain直到震蕩消失,接下來用相同的辦法調Proportional gain。通過調節增益來使兩條掃描線基本重合併且沒有震蕩n)調節掃描範圍和速率。隨著的增大,必須相應降低調節掃描範圍和速率o)如果樣品很平,可以適當減小Z Range的數值,這將提高 Z方向的解析度e)根據上面提到的步驟,調整雷射,並將Head靠近樣品表面以看清樣品
f)點擊「Check Parameters」圖標,進入實驗參數設置g)設定以下掃描參數:Scan size小於1 um,X offset和 Y offset設為 0,Scan angle 設為0i)進針結束開始掃圖。將 Scan size 設置成要掃的形貌大小j)觀察 Height Sensor 圖中觀察 Trace和Retrace 兩條曲線的重合情況k)優化 Integral gain和 Proportional gain。一般的調節方法為:增大Integral gain,使Trace和Retrace曲線開始震蕩,然後減小 Integral gain直到震蕩消失,接下來用相同的辦法來調節 Proportional gain。通過調節增益來使兩條掃描線基本重合併且沒有震蕩l)優化Setpoint。在Contact模式中,調節Deflection setpoint直到Trace和Retrace兩條掃描線基本一致m)調節掃描範圍和掃描速率。隨著掃描範圍的增大,掃描速率必須相應降低。大的掃描速率會減少漂移現象,但一般只用於掃描小範圍的很平的表面n)如果樣品很平,可以適當減小Z Range的數值,這將提高Z方向的解析度


2.8 存圖

對掃描圖像存圖,通過可以設置文件名及存圖路徑


2.9 退針

點擊Withdraw,退針


原子力顯微鏡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對樣品表面的微納米級尺寸特徵進行成像,但在掃描成像的過程中,由於針尖的影響作用,使得掃描所獲圖像是原子力探針和樣品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是樣品形貌的真實描述。


圖3 王中林的納米發電機


圖4 針尖大小對成像的影響


圖5 針尖形狀對AFM解析度的影響


圖6 鈍或髒的針頭


圖7 針尖或樣品表面的汙染


圖8 雙(多)針尖


圖9 在非常高的樣品上出現的尖端偽影


圖10 掃描速度過快或頻率過高


圖11 像素太低



樣品的預處理:在顯微鏡下看樣品表面是否乾淨,平整,如果有汙染或不平整,務必重新制樣。雖然針尖能測試的有效高度為6微米,水平範圍100微米。但事實上,水平和高度方面任接近何一個極限,所測得的圖象效果將很差,且針尖很容易破壞和磨損。


下針:在選好模式下針前,務必找到樣品表面,調好焦距。掃描範圍先設置為0,當針尖接觸到樣品表面後,再擴大掃描範圍,保護下針時破壞針尖。


掃圖:為了得到好的圖象,須調好trace和retrace,一般來說調電壓效果會好一些。探針在多次使用後或樣品表面比較粗糙,掃描範圍太小時,trace和retrace重合會比較困難,可以增大掃描範圍或將樣品烘乾後再測。測試時應保持安靜,空調等低頻噪音也會影響測試;如果環境太吵,可以降低圖象解析度,減小外界的影響,或降低掃描頻率。


Integral gain和 Proportional gain:反饋系統的兩個增益值主要用來設定探針的反饋能力。適當提高I gain和P gain的值以提高系統的響應性,但是這兩個參數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掃描器振蕩,致使圖像出現失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計算GO」微信公眾號,獲取最新資訊。

相關焦點

  • 原子力顯微鏡(AFM)的使用和成像技巧
    昨天介紹了AFM的原理、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從原理到應用,關於AFM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今天結合實例來介紹一下AFM的具體使用和成像技巧
  • 【原子力顯微鏡知識匯總】全網最精選的AFM知識都在這了...
    從原理到應用,關於AFM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原子力顯微鏡(AFM)的使用和成像技巧拿到AFM數據後,你有哪些處理方式?(AFM)測試[9] 乾貨丨很透徹,關於AFM的方方面面[10] 【Demo Lab更新】原子力顯微鏡[11] 學術乾貨 | 原子力顯微鏡在材料研究中如何大顯身手
  • 原子力顯微鏡/AFM各種成像模式的原理
    本系統採用數字反饋控制迴路,用戶在控制軟體的參數工具欄通過以參考電流、積分增益和比例增益幾個參數的設置來對該反饋迴路的特性進行控制。2.原子力顯微鏡/AFM的硬體結構在原子力顯微鏡/AFM(AtomicForce Microscopy,AFM)的系統中,可分成三個部分:力檢測部分、位置檢測部分、反饋系統。
  • 深度解析AFM(原子力顯微鏡)—上
    現已廣泛應用於半導體、納米功能材料、生物、化工、食品、醫藥研究和科研院所各種納米相關學科的研究實驗等領域中,成為納米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在原子力顯微鏡的系統中,可分成三個部分:力檢測部分、位置檢測部分、反饋系統。
  • 一文看懂原子力顯微鏡(AFM)
    AFM原理:針尖與表面原子相互作用1985年,IBM公司的Binning和Stanford大學的Quate研發出了原子力顯微鏡(AFM),彌補了STM的不足,可以用來測量任何樣品(無論導電性與否)的表面。
  • 掃描隧道顯微鏡(STM) VS 原子力顯微鏡(AFM)
    2 AFM2.1 AFM工作原理原子力顯微鏡是一種類似於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顯微技術,它們的主要不同點是掃描隧道顯微鏡檢測的是針尖和樣品間的隧道電流,而原子力顯微鏡檢測的是針尖和樣品間的力。圖7 AFM的工作原理2.2 AFM工作模式在原子力顯微鏡成像模式中
  • 用原子力顯微鏡當鏟子?科學家發現了什麼金礦?
    原子力顯微鏡(AFM)拖動一個超鋒利的尖端穿過材料,非常接近但從未觸及表面。尖端可以感覺到表面的位置,檢測材料產生的電磁力。通過有條不紊地來回傳遞,研究人員可以繪製出一種材料的表面屬性,就像測量員有條不紊地在一塊土地上踱步以繪製該領土的地圖一樣。原子力顯微鏡可以在比一粒鹽小几千倍的尺度上描繪出一種材料的孔、突起和特性。
  • Park原子力顯微鏡完成對Molecular Vista股權投資:填補AFM化學信息...
    Molecular Vista推出全新一代的原子力顯微鏡VistaScope與紅外光誘導力顯微鏡聯用, 提供納米成像與光譜AFM能夠進行納米級形貌成像,並且包括其他多種測量模式,對樣品的機械性能,電學性能和多種物理特性進行成像。 現在,隨著PiFM技術的加入,Molecular Vista將憑藉AFM在納米材料/結構領域超過30年的應用和研究成果,為研究人員和工程人員提供化學和分子組成信息。
  • 布魯克成功舉辦2013年原子力顯微鏡上海技術交流會及應用培訓班
    作為原子力顯微鏡操作使用方面的專家,尤其是在生命科學領域具有多年的研究工作經歷,李昂博士還結合自己的研究經驗,與大家交流了做好生物學實驗的心得體會,如何準備高質量的生物學樣品,如何對探針進行合理修飾,並最終獲得高分辨的AFM圖像。這些內容將加深廣大AFM用戶對原子力顯微鏡強大功能和生命科學領域應用的認識,大大提高用戶在儀器使用、操作、結果分析上的熟練掌握程度。
  • 【通知公告】校分析測試中心原子力顯微鏡(AFM)開放運行通知
    為方便廣大師生了解和使用該AFM,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一、AFM設備建設概況 原子力顯微鏡(AFM其優點是直接用力做反饋使得探針和樣品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很小,這樣就能夠對很黏很軟的樣品成像。其優點是可達到較高的解析度,可獲得摩擦力定性數據,缺點是有可能對樣品表面造成破壞,橫向的剪切力和表面的毛細力都會影響成像。
  • 貝克曼研究所開發原子力顯微鏡新技術:將提高AFM通用性和精度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貝克曼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Beckm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以提高使用原子力顯微鏡對納米級化學成像的檢測能力。
  • 原子力顯微鏡
    是德科技原子力顯微鏡是一種納米級解析度的成像技術,通過探針與樣品表面接觸進行研究。
  • 2012年布魯克原子力顯微鏡西安用戶研討會圓滿召開
    隨後布魯克納米表面儀器部中國區應用科學家仇登利博士何龍飛博士針對布魯克最新研發的自動優化全智能掃描模式、納米尺度定量機械性能測試模式、峰值力隧道電流顯微術、AFM-Raman聯用、針尖增強拉曼、AFM快速掃描技術、生物型快速掃描原子力顯微鏡等產品和技術進行了詳細而專業的講解,這些內容將加深廣大AFM用戶對原子力顯微鏡強大功能和廣泛用途的認識,大大提高用戶在儀器使用、操作、結果分析上的熟練掌握程度。
  • 30年AFM發展路漫漫 懷初心輾轉徵程而求索——訪帕克原子力顯微鏡...
    2016年,在第8屆KOSDAQ頒獎典禮上,帕克原子力顯微鏡榮獲「最佳下一代公司獎」,表彰其悠久的歷史、在納米尺度上的貢獻、在原子力顯微鏡領域的世界領先技術和產品,以及其堅實的商業表現。  成像/計量工具的本質為準確性、速度和易用性,而傳統AFM在這三方面的表現似乎都不那麼盡如人意。
  • 原子力顯微鏡及其在聚合物凝聚態中的應用
    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是在1986年由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的發明者之一的Gerd Binnig博士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與Quate C F和Gerber C等人研製成功的一種新型的顯微鏡[1]。
  • 功能全面的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AFM
    設備信息:Ntegra Solaris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SPM)-原子力顯微鏡(AFM)平臺2.技術參數:(1)在大氣環境下: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接觸+半接觸+非接觸)/橫向力顯微鏡/相位成像/力調製/力譜線/粘附力成像/磁力顯微鏡/靜電力顯微鏡/掃描電容顯微鏡/開爾文探針顯微鏡/擴展電阻成像/納米壓痕/刻蝕: 原子力顯微鏡(電壓+力)/壓電力模式/超聲原子力/外加磁場/溫度控制/氣氛控制等功能。
  • 一文看懂掃描隧道顯微鏡STM/AFM
    它作為一種掃描探針顯微術工具,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讓科學家觀察和定位單個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類原子力顯微鏡更加高的解析度。此外掃描隧道顯微鏡在低溫下(4K)可以利用探針尖端精確操縱原子,因此它在納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測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 布魯克發布原子力顯微鏡新品 號稱世界最快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當地時間2011年5月2日,布魯克(Bruker)發布了一款具有創新性和獨特外形的原子力顯微鏡新品——Dimension FastScanTM,該產品在不犧牲納米級解析度的前提下提高顯微鏡成像速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 安捷倫推出下一代原子力顯微鏡
    安捷倫科技公司(NYSE:A)日前宣布推出 7500 原子力顯微鏡(AFM),它設定了新的性能、功能和易用性標準,以進行納米級測量、表徵和操作。
  • 布魯克Dimension FastScan 原子力顯微鏡亮相中國
    布魯克公司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及用戶研討會在京舉行  儀器信息網訊 2011年9月8日,布魯克(Bruker)公司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及用戶研討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與China Nano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