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詩譯成中文多種版本 意境美回味無窮

2020-12-05 環球網

文言版、文藝版、詩經版、離騷版、七律版……

說起風靡一時的《像你的他》(Someone Like You), 相信很多英文歌曲愛好者一定不陌生,它在2011年單曲排行榜中一共奪得5周冠軍。而這首歌再次引起關注,是因為有才的中國網友將其翻譯成了各種中文版本,其中文言文版取名為《另尋滄海》。網友們紛紛評論:「文言文版翻譯,歌曲頓時到了神一般的境界……」「文言風翻譯,果斷被戳中淚點了,中文真是全世界最美的語言。」的確,這些翻譯,無論外在形式還是內涵表達、意境審美,都彰顯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

語言簡約 底蘊豐富

現代中文傳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根本,吸收了民間語言的精華,借鑑了外來文化的優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風格。《另尋滄海》這個翻譯版本體現了譯者深厚的中文功底:「已聞君,諸事安康。遇佳人,不久婚嫁。已聞君,得償所想。料得是,卿識君望。」言辭簡潔,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韻律優美。

網友們還將一首英文詩歌翻譯成眾多中文版本,有文藝版、詩經版、離騷版、七律版、女漢子版等,不一而足,引得圍觀者讚嘆不已:「當英文遇到中文,原來可以有這麼多的翻譯版本啊!深深地為中文的唯美博大精深折服了。」其中首句「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詩經版」的翻譯是這樣的:「子言慕雨,啟傘避之。」將漢語的簡潔美、構句美、聲韻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中文語言簡約,底蘊豐富,給翻譯者以廣闊的空間。《另尋滄海》的譯詞「毋須煩惱,終有弱水替滄海。拋卻糾纏,再把相思寄巫山」就是化用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典故和名句;而英文詩歌的翻譯「子言偕老,吾所畏之」,則運用了《詩經·邶風·擊鼓》中的詩句。

意境優美 意味深遠

中文不僅具有簡約之美,更具有意境之美。在前文提到的那首英文詩歌的譯文中,有一個「七律體」的翻譯版本:「江南三月雨微茫,羅傘疊煙溼幽香。夏日微醺正可人,卻傍佳木趁蔭涼。霜風清和更初霽,輕蹙蛾眉鎖朱窗。憐卿一片相思意,猶恐流年拆鴛鴦。」一幅煙雨朦朧之中,憂鬱女子的水墨畫卷展現在人們眼前。中文的情感美、畫面美、情調美交織成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美。

中文的意境美,也是吸引外國人學習漢語的主要原因之一。德國慕尼黑孔子學院的王溪老師是音樂發燒友,她將今年很火的一首歌曲《時間都去哪了》的歌詞用於教學。「門前老樹長新芽,院裡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髮……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她向學生解釋說,前兩句是借描寫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想法,寄情於景;而後兩句說明爸媽已經老了,頭髮已經白了。她告訴學生,中國人表達感情比較委婉含蓄,用「柴米油鹽」這4個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東西來比喻普通平凡瑣碎的生活。德國學生聽了,覺得中文既簡潔又意味深遠,更加堅定了學好漢語的決心。

神奇翻譯 引發思考

網友們評論《另尋滄海》的翻譯:「英文歌詞翻譯成中文全都超級贊,完全不是生硬的直譯了,而是帶有感情的聲音。」可見,在翻譯中融入本民族文化元素,就會產生共鳴。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教授賈文浩認為,在中英文的詩歌互譯中首先應該注重「詩味」,以詩譯詩,譯文應該儘量還原詩歌風味;其次還要關注文體,考慮詩歌創作時代,選取合適的文體,有限度、有條件地保留或創立風格,還原詩歌本意。上文中提到的翻譯雖然是一種基於英文詩歌而改寫的文字遊戲,網友們的不同中文翻譯版本還是很有趣味的。

在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冉啟斌看來,同一首英文詩歌的不同中文譯文,很大一部分是擺脫了原文的大膽意譯,以求能夠儘量切合純粹的漢語表達。為達到這個目的,很多時候不得不增加很多適合漢語表達的額外文字。從這個角度來看,網友翻譯的不同中文版本,與其說是「翻譯」,不如說是以原作內容為主題、使用不同的漢語文學形式進行的再創作。

在充分把握中文內涵與意境的基礎上,對外來文化進行規範再創造,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和學習外文,也有助於彰顯中文魅力,更有利於通過文化碰撞融合,達到異彩紛呈的效果。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一首英文詩譯成中文變多種版本 神奇翻譯引發思考
    原標題:文言版、文藝版、詩經版、離騷版、七律版……一首英文詩譯成中文變出這麼多版本導讀:《另尋滄海》這個翻譯版本體現了譯者深厚的中文功底:「已聞君,諸事安康。遇佳人,不久婚嫁。已聞君,得償所想。料得是,卿識君望。」言辭簡潔,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韻律優美。
  • 英文歌曲被譯成眾多中文版本:離騷版、詩經版等
    最近,這首歌再次引起關注,原因是有才的中國網友將其翻譯成了各種中文版本,其中文言文版取名為《另尋滄海》。網友們紛紛評論:「文言文版翻譯,歌曲頓時到了神一般的境界……」「文言風翻譯,果斷被戳中淚點了,中文真是全世界最美的語言。」的確,這些翻譯,無論外在形式還是內涵表達、意境審美,都彰顯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
  • 一首不起眼的英文詩,被網友用中文譯出5個版本,每版都秒殺原作
    這位詩人大家不認識不重要,這首英文詩哪怕看不懂也不重要。5年前它開始在網絡上走紅,傳到我們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後,便被中國網友「玩壞了」,咱們的天才網友們用中文譯出了5個經典版本,而且每一版都秒殺原作,讓老外不得不感嘆漢字的博大精深。我們先看看這首詩:原作其實是用土耳其話寫的,但傳到我們這兒的基本上是英文,說實話這段英文詩寫得還不錯,只是有些囉裡囉嗦。
  • 較早把《共產黨宣言》譯成中文的五個中國人
    較早把《共產黨宣言》譯成中文的五個中國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的中國正在醞釀成立中國共產黨,陳獨秀、李大釗兩位共產黨的創始人在北京讀過此書的英文版,深為讚嘆,二人都認為應當儘快將此書譯成中文。戴季陶在日本留學時,曾買到一本日文版《共產黨宣言》,亦打算譯成中文,那時的戴季陶思想頗為激進,傾向於共產主義。但他細細看了一下後,就放了下來,因為翻譯此書太難了,要求譯者不僅要諳熟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且要有相當高的中文文學修養。
  • 中文為何比英文美麗?美在哪裡?雅在哪裡?動聽在哪裡?
    如果對中文和英文都深入研究,你會發現中文遠比英文更美!如果說中文是精心錘鍊的高級文字,那英文就顯得粗糙簡陋:幾千年的錘鍊讓中文詞彙典雅、凝練、雋永、回味悠長、意境深遠,而英文詞彙則簡單、直白,內外通透,缺乏意境;如果說中文是美妝盛宴,那英文就是素麵朝天;中文是身穿華麗晚禮服、風情萬種的貴婦,那英文就是T恤、牛仔褲的鄰家女孩。
  • 奇石的意境是怎樣產生的,石頭和觀賞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不論是古人賞石還是現代人賞石都非常在意賞石的意境,這也是對賞石較高層次的觀賞需求。國畫對意境刻意追求,西畫也對意境有所追求(抽象油畫),因此可以說意境是人們對藝術作品的高層次追求。國畫大師張大千潑墨畫注重的是意境,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卡索後的超現實主義作品也是追求的意境。
  • 空出靈氣,「疏體」美感回味無窮,且看倪瓚畫風的空疏美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空出靈氣,「疏體」美感回味無窮,且看倪瓚畫風的空疏美文/秋香如何讓留白留得恰到好處,讓畫作呈現出深遠意境,自然對於畫家功底也有磨練。 倪瓚便在留白的選擇上想法獨到,被譽為善於處理留白的畫家,在畫中形象、景致的細膩描繪之外,還嘗試通過留白來彰顯意境,讓其成為展現畫面的一種重要組成成分。
  • 迷惑行為大賞:中文名著的英文名兒
    我們學英語難,外國人學中文更難,不信你看看漢語四六級考試題目。錄音中一個聲音:「小明,窗臺上落了鳥屎,你去擦一下好不好啊?」「我擦!我不擦!」問:小明擦不擦窗臺?這還只是入門級的漢語翻譯題,如果把博大精深的中文名著翻譯成外語,會出現什麼樣的迷惑翻譯大賞?黛玉該怎麼翻譯?寶釵該怎麼翻譯?《紅樓夢》該怎麼翻譯?《金瓶梅》該怎麼翻譯?
  • 金庸的小說被譯成...
    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
  • 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今年2月22日,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安娜霍姆伍德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用英文怎麼說?2007年6月28日,金庸先生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 王維意境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美到了心坎裡!
    意境是構成詩歌藝術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學的靈魂所在。所謂意境,即詩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以求達到「內情」與「外物」相統一的境界。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是通過描繪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從而營造出一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境界。
  • 50歲莫文蔚朗誦英文詩致敬白衣天使,網友:不會中文嗎?
    在別的歌手都唱歌的情況下,50歲的莫文蔚卻大搞創新,她沒有獻唱,反而以念英文詩《I felt an angel》來向醫護人員致敬。視頻中,她滿臉笑容說:「我把這首詩送給美麗而偉大的天使,謝謝你們無私的奉獻。」接著,就聲情並茂地朗誦了起來,看得出女神很陶醉。
  • 他是近代化學的啟蒙者,首創一套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法,影響至今
    他們先選取最新版本的外文書籍,然後由傅蘭雅將書中的原譯表述出來,最後由徐濤用適當的漢語記錄下來。然而,翻譯化學著作時,如何將元素符號譯成漢字,徐壽卻犯了難。他召集大家一起討論。有人建議直接音譯,例如把Mn(錳)譯成「孟葛尼斯」;有人提議將英文字母譯成漢字,如把Li(鋰)翻譯為「梨」;還有人直接把H(氫)譯成「輕」等等,眾說紛紜,很難達成一致。
  • 美國萬佛聖城的佛經為何仍是中文而非英文?宣化上人也是無可奈何
    般若是梵文,譯成中文是智慧的意思。這五種般若都不是現實中學來的,而是在禪定中獲得的智慧,又稱一切智。若不具備這五種智慧,則不能翻譯佛經。因此,若想譯經,不但要精通中文、外文,大乘佛學,還必須證果。先不說佛經翻譯的難度,光看看翻譯成外文的中國四大名著小說的書名,就足以讓人大跌眼鏡。《水滸》英文名叫《沼澤裡的歹徒》(《outlaw of the marsh》),法文叫《四海之內皆兄弟——獵豹之血》。《紅樓夢》翻譯成《紅色房子裡的夢》,更有甚者,直接譯成《牛郎與織女》,簡直是慘不忍睹,不忍直視!
  • 拜倫:她走在美的光影裡 優美的英文詩歌,優美的中文翻譯
    她柔軟的臉頰,她迷人的微笑和膚色的光彩,表達的不僅是她的外在美,更是再一次說明她的精神的純潔、善良與平和。「她」的外表、舉止和內心都達到了極致的美,美的極致。雖然整首詩只是描述了她的面部和頭部,並沒有作整體的詳細描述,但讀者能展開想像,清楚和強烈地感知到詩中女性的美。
  • 這部中國最知名的武俠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了……
    她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郝玉青。2月22日,農曆大年初七,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她翻譯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卷。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就以最簡單的人名來說,原著中中文人名往往深藏寓意,暗合人物形象或性格宿命。在翻譯過程中,郝玉青也一直在音譯和意譯之間做平衡。
  • 攝影中的「意境」從何而來?6大拍攝要素,表現攝影中的意境之美
    何謂「意境」?意境一詞,始見於國畫與詩詞中。而對於攝影來說,意境的表達同樣重要,攝影者只有達到以景動人、寓情於景,將情與景完美相融合在一起,達到情景統一,才是攝影作品中情景交融的佳作。那麼,如何拍攝出有意境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