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小麥麵筋做尿布,科學家是如何操作的?

2020-10-11 陳根

文/陳根

作為嬰兒衛生用品的紙尿褲是拉動母嬰市場的重要動力,根據公開數據,到2025年,全球一次性尿布市場預計將達到550億美元以上。

商業價值的另一邊,是每年使用的數十億尿布中,大部分是用石油基吸收劑製成的,加上它的塑料外殼,可以說,一次性紙尿褲絕對不是環保的。於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增加在一次性尿布中使用可再生材料並滿足日益增長的健康和衛生產品需求就成了一個新的挑戰。

近日,來自瑞典的研究人員宣布開發出了一種可代替石油基的材料,不僅能夠保持高吸水性,更符合可持續再生理念。有意思的是,這種材料由常見的小麥麵筋製成的。而作為食物的副產品,卻在無意間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其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先進可持續系統》上。

研究人員首先改變了天然麵筋的化學成分,使其膨脹和吸收液體的能力增強了10倍。為了使其結構更有凝聚力,研究人員還加入了梔子花的提取物。這樣做使麵筋的分子相互交聯。

由此產生的生物聚合物在水中的膨脹率高達4000%,在鹽水溶液中的膨脹率高達600%,這與其他一些不是從副產品中提取的生物基材料差不多(有可能使其可持續性降低)。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認為,通過調整材料的配方,其吸水性最終可以與石油基合成材料相媲美。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開發基於生物的解決方案,我們將為循環生物經濟做出貢獻,並可能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和合作夥伴關係。

事實上,高吸水性材料的市場不僅僅局限於一次性尿布,其在個人護理和醫療產品,以及農業的洪水緩解和雨水保持等方面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其中,尿布對尿液吸收性能的要求最高。而通過達到或超過許多一次性尿布中使用的石油基高吸水性樹脂的吸收性能,意味著可以滿足大多數其他需要超強吸水劑的應用的標準。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是擴大這種材料的生產規模,以便研究人員的工業夥伴能夠在不同的應用中測試這種材料。而其結果或許將產生對環境影響最小的下一代日常護理產品的新興途徑。

相關焦點

  • 用小麥麵筋製造的一次性尿布
    瑞典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的新型生物基材料,可以生產出更具可持續性的尿布。這種超吸收性材料由小麥澱粉加工過程中的小麥麵筋蛋白製成,所以不會浪費食物。到2025年,全球一次性尿布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550億美元,其中許多產品都包含化石基吸收性成分。Capezza說:「這是在尿布中使用可再生材料並滿足對健康和衛生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的機會。」Capezza說,下一步是擴大生產,以便研究人員的工業合作夥伴可以在不同的應用中對其測試。「通過開發基於生物的工藝方案,我們正在為循環生物經濟以及可能的新商機和夥伴關係做出貢獻。」
  • 科學家使用小麥麵筋製成超強吸水材料 有望用於「環保」紙尿褲
    不過很快就會有一種更可持續的替代品,它是由小麥麵筋製成的。作為小麥的主要蛋白質,小麥麵筋以高吸水性著稱。它是生產小麥澱粉和乙醇的剩餘副產品--這意味著小麥的種植不僅僅是為了生產麵筋,所以這種作物仍然可以作為食物或燃料來源。
  • 小麥水分與容重的規律,小麥水分計算公式,水分對小麥粉品質影響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代表種為普通小麥(學名:Triticum aestivum L.)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穀類作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麵條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物質燃料。
  • 淺談江蘇無錫美食油麵筋,食品機械小幫手來解答
    油麵筋是江蘇無錫的特產,飯店用它配料可翻多種菜餚,家常用於佐飯、做菜、燒湯均宜。渾水油麵筋油麵筋通過油炸方式不同分清水油麵筋,渾水油麵筋,渾水油麵筋在油炸過程中的油溫要求不同的溫度循序漸進的油炸過程,油炸時間以及對原料的外觀要求比較高,多數加工油麵筋廠家用人工來進行操作,也有一部分客戶開始用一些炒鍋、油炸鍋等減少人工投入,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力,但是還是不能完全替代人工。
  • 我科學家攻克小麥赤黴病的關鍵基因
    來源:【光明日報】小麥赤黴病是世界範圍內極具毀滅性且防治困難的真菌病害,一旦感染,不僅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更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近些年,小麥赤黴病發生面積不斷擴大,成為農業領域裡的世界性難題。
  • 小麥胚芽、糊粉層在主食品中的應用
    小麥胚芽是小麥籽粒的一部分,佔小麥籽粒的2.6%, 是高蛋白、高維生素E、低熱、低脂和低膽固醇的營養品,胚芽具有抗癌、降低膽固醇、降血糖、補虛養血等功效;小麥糊粉層位於小麥籽粒皮層的內層,介於小麥種皮和胚乳之間,約佔小麥籽粒的6~8%,糊粉層中一般不含澱粉,而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質、礦質和B族維生素及纖維素。
  • 中俄兩國科學院合作分離小麥糊粉層
    原標題:中俄兩國科學院合作分離小麥糊粉層  科技日報深圳11月17日電 (記者劉傳書)正在舉行的第十五屆高交會上,人們對一種從飼料麩皮分離出的糊粉層親睞有加。科學家表示,原來小麥中的營養成分多數給動物吃了實屬無奈。現在,中俄兩國科學院合作成果讓人可以分享這份營養了。
  • 水母做尿布:超強吸水又環保
    可以用於製作餐巾紙、醫用海綿、尿布和「紙」 巾(或者它們應該稱其為水母巾)。這種材料能夠在自身內部鎖住數倍於自身重量的水,不像目前在尿布和其他產品使用的吸水聚合材料,水母吸水材料會在30天內分解。一個新生兒出生第一年要用掉至少155磅(70公斤)尿布,大多數市場上生產的尿布是人工合成材料,不可能真正意義上完全分解。如果這家公司真能做出可生物降解,價格又具有競爭力的尿布,這將是巨大的進步。
  • 優質、強筋小麥國家標準GB/T 17892-1999
    ,有必要制定優質小麥國家標準。GB 1351—1999 小麥GB/T 5506—1985 糧食、油料檢驗麵筋測定法GB/T 5511—1985 糧食、油料檢驗粗蛋白質測定法>GB/T 10361—1989 穀物降落數值測定法GB/T 14608 小麥粉溼麵筋測定法GB/T 14611—1993 小麥粉麵包烘焙品質試驗法 直接發酵法GB/T 14614
  • 小麥澱粉多級結構與麵條食用品質的關係
    小麥澱粉多級結構模型的最新研究進展為提升麵條加工和食用品質打開了新的視角。本文綜述了小麥澱粉的多級結構(分子,結晶和顆粒)與麵條的食用品質及理化性質的內在關聯。此外,還總結了小麥澱粉主要和次要結構特徵對麵條品質的影響,並用簡圖展示了澱粉結構對煮製麵條的品質影響。多級結構特徵從澱粉及麵筋對麵條品質影響的角度為科學界和工業界提供了新的理解。
  • 陳根:科學家有望解決器官移植最大障礙
    文/陳根我們可以通過器官移植來替換損壞的器官,以延長壽命。難的一點,其實並不在於移植手術本身,而是如何找到匹配的供體>  幹細胞培育出微型人肝而隨著幹細胞技術的出現,一些科學家們都在開始嘗試著如何
  • 我國科學家構建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
    近日,一個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WheatGmap構建成功,該平臺由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小麥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創新團隊牽頭構建。據介紹,這一成果為高效克隆小麥功能基因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數據利用、分析和共享平臺。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 油麵筋塞肉:醬汁濃鬱好下飯,自己現做油麵筋,吃著更放心
    今天我們自製油麵筋,再燒一盤鮮美多汁,好吃不膩的油麵筋塞肉,油麵筋自己現做現吃,包括用油啊之類的,吃著更放心,做起來其實也簡單,炸好了直接吃是脆的,煮過後又帶有嚼勁,我個人很喜歡。
  • 河北小麥的進化之路
    和如今普遍種植的六倍體小麥不同,最早發現於西亞地區的小麥,是二倍體小麥,也叫一粒系小麥。 研究表明,一粒系小麥的長期栽培過程中,與一種跟它生長在一起的禾本科野草——野生二倍體的擬山羊草,發生了天然傳粉雜交,進化成為有28條染色體的四倍體二粒系小麥。二粒系小麥每小穗有兩朵花結實,比一粒系小麥籽粒大一些,穗軸也變得較硬,產量也提高了。
  • 一圖看懂小麥品質與地理位置關係
    上午在位於鄰近的輝縣市冀屯鎮的示範基地參觀時,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主任魏益民研究員向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匯報優質小麥生產集成技術中,提到小麥品質與地域的關聯性,被敏銳的陳萌山一路「追問」出了這張已研發8年之久的地圖,當即要求在下午的座談會上予以發布,造福更多農戶。
  • 協和醫院:超七成過敏原是食物,小麥製品是國人過敏休克主兇
    其中,小麥為元兇,佔到總誘因的37%;水果/蔬菜排第二,佔到20%;隨後是豆類/花生佔7%,堅果/種子佔5%。專家介紹,最常見的導致過敏性休克的水果為桃子,最常見的致敏堅果為腰果。從發病的嚴重程度看,小麥誘發了57%的重度過敏反應,而水果/蔬菜類傾向於輕中度過敏反應。食物誘發過敏性休克常常合併花粉過敏,蒿花粉——食物症候群最為常見。
  • 陳根:腦機接口的微創神經介入,助力癱瘓患者操作計算機
    文/陳根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重大突破和出圈,不論是馬斯克的Neuralink還是其他全球範圍內的腦機接口公司,腦機接口的潛力和應用已越來越被人們知悉。當前,通過讀取大腦信號來操作外部設備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此前已有帶有金屬傳感器的腦電圖(EEG)頭帽已經被用來檢測大腦活動。通過在頭骨上開一個洞,將金屬傳感器直接植入人腦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這也是腦機接口的熱門研究領域。
  • 聽說化學好的人涼皮做得也好吃?
    終於到了老老實實宅在家裡就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的時候了,但這卻也逼瘋了許多熱愛生活和社交的小可愛們。在這個不斷自動續費的超長假期裡,各種年貨乾果、臘魚臘肉、家常小炒在連續十幾天不出門的拘束下黯然失色。夜長夢未必多,但想吃的一定很多。面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食,不少人的廚藝潛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