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構建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

2020-12-22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隨著科技的發展,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等在育種中使用的越來越廣泛。近日,一個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WheatGmap構建成功,該平臺由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小麥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創新團隊牽頭構建。據介紹,這一成果為高效克隆小麥功能基因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數據利用、分析和共享平臺。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WheatGmap頁面。網絡截圖

據團隊科學家孔秀英研究員介紹,集群分離分析作為一種在分離群體中鑑定目標基因的方法,由於具有高效、低成本的優點被廣泛應用。然而,對於缺乏生物信息學背景的研究者來說,如何才能深度分析高通量測序獲得的數據、正確選擇最優算法、有效利用已公布的海量數據?這成為限制當前應用集群分離分析方法進行小麥基因快速定位和候選基因篩選的問題。因此,研發一個界面友好、易操作的專業性數據處理平臺,對推動小麥研究有重要的應用意義。

據介紹,該平臺目前整合併分析了超過3500份六倍體小麥的高通量測序數據,包括全基因組測序(WGS)、外顯子組測序(WES)和轉錄組測序(RNA-seq)數據。為了方便用戶利用這些資源,網站整合了四種集群分離分析模型,還集成了序列比對、基因注釋、表達分析、富集分析等序列分析和基因功能研究常用的工具。可以幫助科研工作者利用集群分離分析方法進行小麥基因定位、克隆與功能研究,也可以共享測序數據及表型數據。

同時,隨著泛基因組時代的來臨,團隊後續還會對平臺進行數據更新與升級,使其功能變得更強大。

WheatGmap頁面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支持。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構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小麥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創新團隊牽頭構建了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WheatGmap(https://www.wheatgmap.org),為高效克隆小麥功能基因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數據利用、分析和共享平臺。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
  • 我國科學家首次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新華社重慶5月20日電(記者柯高陽)我國科學家日前首次構建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並運用該平臺建立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鑑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推動家蠶遺傳育種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期在國際生物學領域期刊《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
  • 一作解讀|Mol Plant中國農大小麥研究中心提出泛基因組時代同源基因推斷新策略並構建小麥族同源基因資料庫
    通過融合序列相似性和基因共線性信息開發了適用於植物泛基因組時代同源基因推斷的新策略(GeneTribe),並構建了以小麥族物種為核心的「小麥族同源基因資料庫」(Triticeae-GeneTribe, http://wheat.cau.edu.cn/TGT/)。
  •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倫敦時間5月9日,國際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農業生產中廣泛種植的普通小麥,是一個經兩次自然雜交而形成的異源六倍體,含有A、B和D三個基因組,其基因組大而複雜,是水稻基因組的40倍,85%以上基因組DNA為重複序列,給基因組組裝研究設置了不少障礙。
  •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 2020-12-0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ure | 迄今最為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圖譜,揭示小麥現代育種進程中...
    該研究選取了全球小麥育種進程中具有代表性的16個品種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圖譜,使從事小麥研究的科學家和育種家們快速鑑定與小麥產量性狀、抗病蟲害及其他重要農藝性狀相關的基因,從而為提高小麥的產量及病蟲害抗性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 ...最為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圖譜,揭示小麥現代育種進程中的遺傳變異
    該研究選取了全球小麥育種進程中具有代表性的16個品種進行全基因組測序,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圖譜,使從事小麥研究的科學家和育種家們快速鑑定與小麥產量性狀、抗病蟲害及其他重要農藝性狀相關的基因,從而為提高小麥的產量及病蟲害抗性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小麥是全球種植範圍最廣也是消費最多的一種主要糧食作物,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供給了主糧。
  • 395個小麥數量性狀位點被定位—新聞—科學網
    他們定位到395個控制小麥12個重要農藝性狀的數量性狀位點,揭示了控制小麥農藝性狀的遺傳基礎,為小麥重要基因的大規模克隆、功能鑑定、精準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奠定了基礎。 論文通訊作者、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劉樹兵介紹,由於小麥基因組龐大(16G),且為多倍體,其基因組學研究難度較大,限制了小麥中數量性狀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其機理研究。
  • 我科學家攻克小麥赤黴病的關鍵基因
    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中國農業科學工作者就開始了小麥赤黴病的相關研究,但是小麥種質資源中可用的主效抗赤黴病基因非常稀少,因此抗赤黴病育種工作難以取得關鍵性突破。 孔令讓教授團隊長期從事小麥抗赤黴病遺傳及品種改良研究工作,經過20餘年的不懈攻堅,終於找到了解決赤黴病世界性難題的「金鑰匙」。
  • 多國合作編纂「小麥字典」:六倍體小麥基因測序完成—新聞—科學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2005年加入此項研究的宋衛寧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就像破解人類基因密碼一樣,有了小麥的基因組圖譜,小麥的育種、遺傳研究就能向前推進一大步。」 不過,在眾多主要農作物裡,小麥的完整基因圖譜,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毛白楊基因組序列框架圖
    北京林業大學的科學家們選用百年古樹作為測序的樣本,利用最新的全基因組鳥槍法測序和拼接策略,繪製完成了毛白楊的基因組序列圖譜,標誌著毛白楊分子育種進入基因組時代。 在「985」平臺建設資金支持下,北林大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專家們用短短的6個月完成了這一開創性的研究。
  • 中國農大提出同源基因推斷新策略,並構建小麥族同源基因資料庫
    Mol Plant | 中國農大研究團隊提出同源基因推斷新策略,並構建小麥族同源基因資料庫來源 | Mol Plant2020年9月23日,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小麥研究中心郭偉龍副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在Molecular Plant
  • 劉志勇團隊與李洪傑團隊合作連續克隆兩個小麥抗白粉病基因!
    從精細定位群體中篩選重組體,用15個純合抗病和20個純合感病重組家系再次構建抗、感混合池,進行第二次轉錄組測序,並繼續開發分子標記,將Pm5e定位在分子標記WGGB2和WGGB3之間0.04 cM遺傳區間,對應中國春基因組13.5 kb的物理區間。
  • [重磅] Nature|一作解讀|10+小麥基因組項目:揭示全球小麥當代育種材料豐富的變異
    藉助於基因組測序及組裝技術的飛速進步, 中國春之外的多個六倍體小麥的參考基因組的測序組裝等得以較快速度(1-2年)完成 (參考本篇《自然》文章及Guo et al 2020等), 正式宣布六倍體小麥基因組研究進入泛基因組(Pan-Genome)時代。一個物種的泛基因組指的是在一個物種中所有基因和遺傳變異的總和而不是單純某一個個體的全基因組。
  • 重慶科學家構建全球首個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中新網重慶新聞5月24日電(記者鍾旖)記者24日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學研究中心夏慶友教授團隊日前構建起全球首個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運用平臺可建立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鑑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推動家蠶遺傳育種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期在國際基因組學領域知名期刊《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
  • 小麥SBP-bo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組鑑定,表徵和表達模式分析
    小麥SBP-bo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組鑑定,表徵和表達模式分析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560695/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 陳新宏團隊摘要
  • 西南大學構建全球首個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5月19日,國際生物學領域知名期刊《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了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夏慶友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並運用該平臺建立了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鑑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等。這一研究對於功能基因組學和動植物品種改良具有重要價值。
  • 知識學習|利用兩個基因組已知的親本構建群體定位大麥控制粒重的關鍵QTL位點並預測候選基因
    然而,大麥基因組比水稻、玉米更加複雜,粒重基因的精細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進展相對緩慢,現階段國內外研究主要圍繞籽粒基因的初定位及其遺傳效應展開,並已在大麥7條染色體上鑑定到多個QTL位點,但是均沒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因此,解析大麥粒重的遺傳機制,是提高大麥產量的一個有效策略。
  • 基因組學研究的未來之星——泛基因組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全基因組測序進程及物種的群體進化、遺傳多樣性、性狀定位等研究。但單一或者少數參考基因組中可能會缺少部分基因,不能完全覆蓋物種的全部遺傳信息,限制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泛基因組的提出,有效解決了該問題,成為了基因組學研究的新方向。01 什麼是泛基因組?
  • 史上最全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在一項對全球小麥生產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10+基因組計劃中,對代表全球育種計劃的15個小麥品種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這將使科學家和育種人員能夠更快地識別出具有影響力的基因,從而提高小麥產量、害蟲抗性和其他重要的農作物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