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到需要法律保護的魚,一年只能捕一次,直接拿棒子敲暈帶走

2020-12-06 小肉球看書

有人去過南美亞馬遜旅遊嗎?亞馬遜流域是一片雨林,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這裡植物茂盛,它產生的氧氣佔了地球陸地植物的百分之70以上,在這裡有很多奇怪的物種生存在這裡,像鱷魚、食人魚、食人蟻等都是這裡臭名昭著的物種,在這片雨林裡,還生活有一種當地最大的淡水魚類,這種魚類的名字叫巨骨舌魚。

亞馬遜流域

巨骨舌魚從名字就能看出它的龐大,成年的巨骨舌魚體長可達2——6米,成年之後的巨骨舌魚體重一般都有100多公斤,重的可達200多公斤,這完全比成年人還要大了。巨骨舌魚是一種古老的魚種,是屬於一種魚類的活化石,而且有上億年沒有進化了,可見它們生活得是多麼愜意。

它們身披鎧甲一樣的鱗片,成年之後的巨骨舌魚幾乎沒有任何天敵,它們的食物是其他魚類、各種蛙類、還有小型鱷魚等,平時它們會懶洋洋地呆在水中,一旦水面有了風吹草動,它就會探出頭來看個究竟,一旦發現是活物,它們就會迅速潛伏,然後一口吞掉。

巨骨舌魚

由於在自然界中,它們沒有天敵,所以也造就了它們遲緩的性格,平時它們呆在水中,不喜歡遊動,即使有人前來去觸碰它們,它們也懶得動,因為它認為自己厚厚的鱗片可以抵禦一切。這種魚的肉質非常鮮美,因此也成了當地人口中的美食,在各大魚類市場都能看到它們非常顯眼的身影。

如果當地人要捕捉這種魚,只需要劃著小船在雨林的溼地穿梭,弄出點聲響,如果它們在附近的話就會探出頭來觀望,這時候,漁民就會拿著木棒下水,直接手起棒落,敲暈帶走,一氣呵成。

鱷魚

因為它是如此之蠢,政府也不得不頒布法律保護它們,在當地,亞馬遜河流域每年只有一個時間段能夠去捕捉這種魚類,其它的時候是禁止捕殺的,否則會受到法律嚴懲。另外捕殺的魚必須是成年的魚,體長小於1米5的魚也是禁止捕殺的。

敲暈帶走

如果你們以後去亞馬遜叢林旅遊,就可以觀賞到這種魚類,好了就說到這裡,你們有什麼話要對我講的嗎?

相關焦點

  • 世界最蠢的兩種魚,一個被吃了也不逃跑,一個怎麼打也打不跑!
    要說世界上最蠢的動物,大家可能更多聯想到的都是一些陸生動物,像是中國東北的傻狍子,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哈士奇和非洲的鯨頭鸛等等,都是我們所熟知的蠢萌類動物,這些動物不光是有著很多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還有著讓人高度懷疑的智商。其實除了這些陸生動物之外,生活在水裡的魚類也是非常出眾的。
  • 全球最大的魚之一,因為親近人類差點滅絕!
    可能因為巨骨舌魚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長了,膽子也變大了。該魚膽大的行為方便了捕魚的漁民。漁夫能夠輕鬆捕捉到它們,並一棒子敲暈然後帶走。「活化石」需要保護,這種釣魚神技也需要傳承!垂釣樂趣多,但還是要學會保護自己哦!45歲的克裡斯和妻子,在阿拉斯加享受一年一次的釣魚假日,可是就在他剛放跑一條大魚後,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 世界上最笨的魚,被稱為魚類「活化石」,捕捉它只需要一根棍子
    導語:世界上最笨的魚,被稱為魚類「活化石」,捕捉它卻只需要一根棍子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你們知道嗎?魚類也有聰明與笨之分。巨大的海底世界有豐富多彩的魚類,而魚兒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競爭,有專門的生物學家對海底的魚類進行調研,它發現世界上最聰明的魚會進行水中灌籃,而世界上最笨的魚卻因為其容易捕撈而出名,今天就讓小威帶領大家一起去認識一下這種世界上最笨的魚吧!巨骨舌魚便是世界上最笨的魚,為什麼說它又笨又傻呢?
  • 世界上最蠢的魚,好奇心強愛圍觀,常常被「團滅」
    當我們走向湖邊的時候,湖裡的很多魚都四散逃竄,但是卻有一種魚不僅不逃走,而跑到我們身邊去看我們。這麼呆萌的魚,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可愛呢。而這種魚卻被稱為世界上最蠢的魚,因為它們喜歡圍觀,而且好奇心強,所以差點被人類吃乾淨!這種魚到底叫什麼名字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一看吧。
  • 杭州一男子去農貿市場買魚,懷疑活魚被調包,女攤主剖魚「斷案」
    杭州一男子去菜市場買魚,懷疑活魚被老闆調包,剖開後啞口無言!去菜市場買過魚的人都知道,攤主幫你挑選好魚之後,會多次問你要不要這條魚,確定要了之後,會把魚敲暈,然後稱重。可能有些人不明白攤主為什麼要把活魚敲暈,直接上秤不就行了嗎?其實這裡面有經驗可學。
  • 被吃了一大塊還不知道,這麼蠢萌為啥不會滅絕
    這麼蠢萌的魚之所以沒有滅絕也是因為它們恐怖的產卵量。為什麼叫翻車魚?翻車魚也叫翻車魨,最大體長可達3.0-5.5米,重達1400-3500千克。因為翻車魚經常側翻浮在海面上曬太陽,也有人叫它「太陽魚」,因為和翻車的樣子相似就有人叫它翻車魚。
  • 世界上最蠢的魚:身長2.5米智商卻為「零」,因圍觀人類而被打死
    世界上最蠢的魚:身長2.5米智商卻為「零」,因圍觀人類而被打死巨骨舌魚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春天時提成一般能達到二點為因為身體表面上有一層堅硬的具有金屬光澤的鱗片保護在水裡,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傷害到他,就連成年都鱷魚也拿他沒有辦法。
  • 水質惡化過度捕撈山東濰坊北部近海已無魚可捕
    「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曾幾何時,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裡描述的場景也正是山東濰坊北部沿海漁民的生活寫照。但是連日來記者採訪發現,今年很多漁民臉上的笑容不再,近海無魚可捕成為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尷尬局面,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撈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
  • 農民辛苦一年,野豬一夜毀完——如何在保護野生動物和保護農民利益...
    「這只是基層政府收集到的數據,還有大量被糟蹋的莊稼,是沒有被統計到的。」韶關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不久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位於韶關市仁化縣周田鎮的一片玉米地看到,部分即將收穫的玉米棒子已經被野豬弄在地上,一些玉米已經被吃光。「野豬帶來的破壞是毀滅性的,野豬拱過去後,地裡的莊稼基本上就沒有了,就像犁地一樣,把土刨開了。」
  • 長江大保護|末代漁民④:瀘州漁民轉產,有人釀酒有人護魚
    以往,一網撒下去再收上來,收穫二三十斤魚很常見,很多時候甚至更多,但是這些年,通常整晚布網,第二天早上收起來,只能收穫幾斤魚。甚至很多時候一網扯上來,不見一條魚,只見垃圾。與此同時,這些年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不斷在網絡、電視上出現。特別是2017年開始,休漁期從以前的三個月延長至四個月。那時候,他就隱約感到,他們這個行業快到頭了。
  • 長江無魚之困:再不保護「四大家魚」基因庫,中國人將無魚可吃
    他跟著父母打魚,隨便一撒網,就能捕到單條三四十斤的魚,甚至曾打上過100多斤的魚,比人還高。但這些年,他眼看著湖裡的魚個頭越來越小,最大的也就一二十斤。魚的數量也少了。一張長50米的絲網,過去年歲好的旺季,能一次打上來四五百斤魚,而現在最多只有四五斤,相差了100倍。品種也在減少,很多魚再也難覓蹤跡。從前,他總能看到江豚探出湖面呼吸,但現在極少看到江豚。
  • 有一種魚被稱為「最笨的魚」體型巨大,能直接打暈帶走!
    據報導,圖中的魚學名叫做巨骨舌魚,也叫海象魚,體型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這海象魚不像普通的魚一樣行動 迅速靈活,海象魚因為身形很大,所以行動非常的緩慢,但是卻有很大的好奇心,要是有人經過或者有什麼動靜,海象魚就會遊到那去看看,因此這海象魚也是世界上最笨的魚。
  • 何以野牛需要保護而黃牛卻任人食用
    還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最大的獅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世界上僅有的純白的狼,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的300年裡,地球上已有300多種美麗的動物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了。還有許多動物被囚禁在籠子裡,人們只能到動物園去看,更多的只有照片,有的連名字都沒有來得及記錄下來。
  • 「弄潮兒」爭捕潮頭魚
    1月27日中午12點50分左右,錢塘江北岸出現「弄潮兒」搶捕潮頭魚的壯觀現象。據悉,錢塘江畔春節搶捕潮頭魚的民間習俗已有數百年歷史,因為這個季節正處錢塘江小潮汛期,下江危險性相對比較小,民間認為如果能搶捕到潮頭魚,將會給他一年中帶來好運,所以懂得潮水習性的村民會去碰碰運氣。
  • 關於保護野生動物的趣事,其中有個物種80%的人都沒聽過
    各地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有趣故事全國人大代表孫維,今年全國兩會,她提交了關於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建議。孫維建議,首先應擴大《野生動物保護法》適用的範圍,對野生動物實行全面保護。目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所保護的野生動物主要限於珍稀、瀕危動物和「三有"動物,在實踐中主要依賴於國家主管部門發布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 我的世界:遊戲內的怪物設定過蠢?魚會上岸,蝙蝠會飛到火焰山
    在遊戲中玩家想要看到蟎蟲那麼玩家就要到末地中,只有末的玩家才有機會找到,當然玩家也可以選擇紅末影珍珠來砸出蟎蟲,但是玩家不能將 末影珍珠給扔得很遠要不然的話玩家就會被傳送過去,玩家只需要在自己的腳下扔末影珍珠就好了,但是玩家要有住夠多的末影珍珠要不然是很難砸出蟎蟲的。
  • ...能保護好黃河魛魚嗎?寫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首次...
    [4]魛魚(刀鱭)分布地圖。來源:IUCN紅色名錄黃河魛魚歷史上在黃河流域是分布廣泛的。以山東的東平湖為例,距黃河入海口364公裡,曾是黃河刀鱭的產卵場。在歷史上每年白露後,漁民多在清河門一帶設「肚袋」網,捕回遊入海的刀鱭,每架網可捕萬斤,年產鱭魚200萬斤左右。
  • 甘肅骷髏案追思:屍骨需要法律特殊保護(組圖)
    第2頁:《刑法》條文需要細化   反思骷髏案:屍骨需要法律特殊保護  最初鑑定甘肅骷髏為人頭骨的專家劉迺發接受專訪,法律專家認為我國刑法條文需要細化  對話動機  3月27日,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炭山嶺鎮大灣口發現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禁捕讓人對長江魚類的保護與種群恢復更多了一份迫切期待。  不過,這樣史無前例的全流域長期禁捕,恐怕無法解決和白鱘一樣的洄遊魚類所面臨的威脅。因為根據上述論文,造成白鱘滅絕的主要原因不僅是過度捕撈,還有棲息地的破碎化,而這是禁捕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更多的生態修復項目來配套解決。
  • 這種樹上長的「毛毛蟲」,做蒸菜超好吃,一年只能吃一次,別錯過
    這種樹上長的「毛毛蟲」,做蒸菜超好吃,一年只能吃一次,別錯過在春天,很多野菜都出來了,而這個時候也他們最嫩的時候,吃了一冬天的油膩食物,該換點小清新了,現在正是吃野菜的季節,而野菜的種類是很多的,並且很多野菜不僅美味好吃,而且還有一定的功效,吃了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很有好處的,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紹的這款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