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部片子的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狼的眼神了,的確,讓對動物的拍攝還是很有經驗的。作為主角的狼在片中沒有言語的能力,所有的對白都隱含在眼神之中,那些凜厲的眼神野性十足,卻又能表達千言萬語。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去看看吧。
影片的開始,陳陣離開北京城來到遼闊的草原開始了兩年的知青生涯。在得知陳陣帶了整箱書時老酋長的微微一笑很是暖人。之後的情節就省略了很多,直接就是半年後的狼群逃生。其實這本書拍攝電影確實有不少難度,很多信息都無法表述,只能通過演員的表情和背景音樂的烘託,這裡是狼群的第一次露臉,白狼王的標誌太醒目了,一下就讓我記住了。特地留意了下,狼的眼睛與狗不同,是斜向上大概45度的,而狗是平的,影片中的的確是真的狼。
然後就是狼群對黃羊的圍追,體現了狼的智慧,也體現了蒙族人馬背上打下江山的謀略。漢族人不聽老酋長的勸告,執意拉走所有的黃羊,惹怒了狼群。上級下達命令開始掏狼崽,陳陣因為對狼的迷戀偷偷養了一隻狼崽,狼群報復人類將軍馬趕進長湖!這一串情節都十分緊促,尤其是黑夜裡狼群追趕軍馬的場景,居然都拍了出來,音樂非常有氣勢。馬群受驚,在雷雨的天氣裡慌不擇路,狼群在周圍緊追不捨,巴圖兩人苦苦追趕,一邊對抗狼群一邊希望將馬群繞過長湖,可是狼群的復仇怎麼可能輕易解散!狼馬之戰在鏡頭下淋漓的展現,萬馬奔騰的氣勢下,狼群在周圍瘋狂的追趕,進攻。目光那麼堅定,即便被馬蹄踹飛,被套馬杆勒住,也還是不停的撕咬,兇光畢露!讓人那麼深切的感受到它們絕地反擊的悲痛!同時也展現了人狼矛盾的升級,可以說是全片的高潮所在!
可是每一次狼群的反擊都換來了上級更兇殘的指令,整部狼圖騰包含著各種的衝突與對立,而狼群恰恰在這些對立的中心。老酋長視它為圖騰,是維護著草原平衡的神,而包順貴等人只認為它是草原的禍害,是能夠換取利益的商品。 人類奪走了狼群的冬糧,殺戮了它們的幼崽,狼群開始攻擊牧民的羊群,飛狼之後,人類開始了趕盡殺絕的報復,狼群在炸藥陷阱,汽車獵槍中四散凋零。
狼的眼神永遠最能奪人眼球,在捕殺那兩隻老狼的時候,兩隻狼眼神對視的鏡頭實在太讓人難過了,那麼悲哀決絕,寧願飛身墜崖,挖洞自埋,也不願讓人類得到自己的皮毛,看得人淚眼婆娑。但最讓我意外的是白狼王之死。原著中白狼王應該是跑出了國境線,去了外蒙古。被吉普車追趕到力竭而死的是另一隻狼。因此我一直希望白狼王能跑出國境線,可是三十四公裡的亡命奔跑,心臟越來越沉重的敲擊著胸腔,終於慢下了腳步,回頭,與人類對峙,眼神依然那麼犀利澄澈。它不會聽懂陳陣的話,也許早已忘記了這個人,也許從來不記得,但它依然堅持著屬於狼的驕傲與尊嚴,直到它轟然倒地,至死方休!
最後,也許是考慮到觀眾在經歷了白狼王之死後再也無法忍受看小狼不屈而亡,至少我是這樣,因此小狼被設計為放歸草原,老酋長故去,影片接近尾聲,陳陣聽到狼嚎,看到遠處的小狼與他對視一眼後,帶著草原狼最後的希望轉身跑向草原的深處。
結語:影片中的草原廣漠,唯美,是讓人嚮往的地方,對於人物線方面確實有不少欠缺之處,但影片所體現出的獨立自由的狼性和對環境的平衡與共存是值得被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