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絕200年,無人匹敵的畫梅高手:評揚補之的繪畫藝術

2021-01-09 松風閣書法日講

釋仲仁和揚補之的墨梅創作,分別代表了兩宋的最高水準。前者是公認的墨梅始祖以他為中心的墨梅詩畫創作,集中在北宋紹聖至宣和年間(約1094-1123年),其「淡煙疏雨、瀟湘寒枝」的山水墨梅圖式,開啟了宋代墨梅詩畫創作的第一個高潮。仲仁卒後數年,其高揮大抹、煙雨朦朧的遠景山水墨梅消歇下去,取而代之的,則是揚補之空圈勾花、秀雅清潤的新風格。

揚補之在南渡後聲名鵲起,其勢頭幾乎蓋過了他的前輩釋仲仁。劉克莊(1187-1269)說:「過江後稱揚補之,其墨梅擅天下,身後寸紙千金。」可見揚補之的畫作之寶貴。元人吳太素《松齋梅譜》(約1351年成書)說揚補之為「華光師後一人耳」夏文彥《圖繪寶鑑》(1365年成書)則稱其墨梅「為世一絕」,劉詵(1276-1358)說「澹翁千載忠,補之一世雄」。吳澄(1249-1333)則說補之「前身為老梅精」,其雪月墨梅之作,可謂橫絕「二百年」而無人匹敵。

其代表作《四梅花圖》卷,紙本,畫分四段,畫四種不同形狀的梅花:一未開,一欲開,一盛開,一將殘。純以水墨繪成,花朵是白描圈線,不加暈染,用筆輕快洗鍊,、毫不拘板;新枝都是一筆寫成的勁直線條,極為挺秀;粗幹則用所謂「飛白」筆法,溼筆復加幹披,虛實相間,線條和墨色的變化豐富多樣;整個畫面確是呈現出一種勻協恬靜,「清淡閒野」(《圖繪寶鑑》作者夏文彥的評語)的氣氛。畫的每一段都鈴有「逃禪」印。

末後題詞四首,又自識云:「範端伯要予畫梅四枝,一未開,一欲開,一盛開,一將殘,仍各賦詞一首。畫可信筆,詞難命意,卻之不恭,勉殉其請。……端伯奕世勳臣之家,了無膏粱氣味,而胸次灑落,筆端敏捷。觀其好尚如許,不問可知其人也……」。按範端伯,名直摘,是範仲淹的曾孫(見《過雲樓書畫記》中所引《範氏家乘》)。

其中又提到範端伯「孝宗乾道元年,(範端伯)遷奉議郎籤書,荊門判官廳公事」,而揚補之此畫正是這年所作,題識中有「作於豫章武寧僧舍」。據《過雲樓書畫記》的作者推測,揚補之「道出豫章」適與範相遇。按是年補之六十八歲,乃晚歲作品,已達到了極成熟的境地了揚補之之流不畫皇帝喜歡的「宮梅」而畫「野梅」,亦不似「院體」畫師熱衷於描繪一些具有欲麗纖細形態特徵的東西。

從題材到技法形式,已經使人們意識到它是表現某種特定的思想內容所獨具的了。揚補之在《四梅花圖》卷題跋中說到求畫人範端伯的「好尚」是「胸次灑落」,而揚的前輩蘇軾則說過:「現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這種畫風發展到元代的倪雲林,畫墨竹則稱「逸筆草草」。這樣的風格在北宋以前是絕不見蹤跡的。

這種在繪畫中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所謂以「灑落」、「清閒」、「野逸」等等為標誌的思想情趣,在兩宋、尤其是在南宋以後形成了一股很有影響的繪畫思潮。這是當時一些所謂「文人」、「士大夫」的「遁世」、「隱逸」思想在繪畫中的表現。揚補之屢次被徵做官而堅辭不就,也是一個明證。

這種思想,在六朝到唐的文學中的「山水詩」裡早已有過淋漓盡致的表現。但在繪畫中卻未得見。因為在唐以前,統治者利用繪畫以「存乎鑑戒」(曹子建),多取材於歷史風俗故事,「惡以戒世,善以示後」(王延壽)。這類畫以人物畫像為主。愈到後來,社會生活廣闊,繪畫題材也逐漸越出歷史風俗故事而愈趨繁複,花鳥山水畫興盛起來了,為了表現峰巒巖壑,林泉煙雲,各種披擦的技法創造出來了,遠近明晦和構圖也大為豐富了。

而一些文人士大夫畫家,更以水墨的枯潤,表達出各種意境和趣味,於是繪畫藝術才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所以在唐以前,在統治階級的文人士大夫中雖然早有了「遁世」「隱逸」的思想,只因為那個時候繪畫藝術技巧還沒有達到能表現這種思想內容的水平,不是畫家們不欲表現,不過是力不從心而已。

相關焦點

  • 畫吾自畫:從齊白石的京華生活與梅、菊作品談衰年變法(下)
    本文為全文下半部分,分別對齊白石「梅」「菊」的變法前後的變化,包括對繪畫技法與題詩意蘊進行梳理與分析。梅花之變齊白石曾說自己:「畫梅花,本是取法宋朝楊補之(無咎)。同鄉尹和伯(金陽)在湖南畫梅是最有名的,他就是學的楊補之,我也參酌他的筆意。」早期除了楊補之、尹和伯對齊白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外,齊白石也注重學習其他的前輩畫家的作品。
  • 真的是畫的!島國繪畫高手超逼真烏賊新作驚呆網友
    真的是畫的!島國繪畫高手超逼真烏賊新作驚呆網友 時間:2018-05-07 11:53:11 來源:3DM新聞組-時之笛
  • 什麼是「文人畫」?繪畫大師劉海粟:「紙抄紙!」
    相比而言,《辭海》中的解釋更全面一些:「文人化亦稱『士夫畫』,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的繪畫,以別於民間和宮廷畫院的繪畫。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王維為其創始者,並目為南宗之祖。『文人畫』的作者,一般迴避社會現實,多取材於山水、花木,以抒發『性靈』或個人牢騷,間寓有對民族壓迫或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
  • 繪畫是視覺的藝術
    繪畫是視覺的藝術,一個正常的人,不管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其眼睛的視覺功能應該沒有根本性區別沒有證據表明中西繪畫特性的不同緣於人種的差異。文化隱藏在視覺之中,不知不覺間控制著我們的絲畫欣賞和創作。本書的寫作就是希望能用比較的方法凸顯中西給畫各目的性格。藉助文化理解繪畫,透過繪畫感受文化。
  • 彝族的傳統繪畫,藝術水平極高,畢摩繪畫內容最豐富
    少數民族的服裝都非常富有藝術氣息,作為服飾藝術重要的轉化步驟,彝族剪紙、彩繪等藝術也十分豐富根據美術的定義,今天小編將要和大家從繪畫方面來探討彝族民間美術的具體形制,一起來看一看吧!繪畫是造型藝術之一。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化合物物質材料,在紙、木板、紡織物或牆壁等平面上,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表現手段,創製可視的形象。
  • 現代派繪畫實踐,打破了繪畫視覺,讓科學和藝術更加完整
    現代派繪畫的理論和實踐,千奇百怪、雜亂不堪。而唯獨在打破繪畫的視覺形象特徵這一點上,卻表現了很大的一致性。他們把過往和現在的一切現實主義的繪畫一律稱為「學院派」,把透視、造型和經過千自年摸索探求,作為人類的寶貴藝術經驗積累起來的所有繪畫規律統統推翻,把一切生動具體地描繪對象的作品斥為低能的「模仿」,一步一步地把繪畫變成了所謂「純繪畫」。
  • 藝術美學|每一幅歐洲畫作背後的甘旨肥濃
    藝術是人類創造視覺、聽覺或表演藝術品的活動,充分表達作者的想像力、概念性想法或技術技能,在欣賞藝術畫作的時,不僅僅只是貪圖表面的美麗,而應是關注它們內在的美麗或情感力量。在鏡子旁邊的牆上,羅西尼的吉勞姆·泰爾的海報向歌手讓·巴普蒂斯特·法爾致敬,後者委託其創作了這幅畫,並將其借給1876年的印象派展覽。
  • 威廉·肯特裡奇:我所有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繪畫
    昨日因比利時王后的到訪,將於6月26日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的「威廉·肯特裡奇:樣板札記」展覽開放了媒體場。該展展出了藝術家從1988年至今的全部重要作品,是藝術家在亞洲最大規模的個展。活動之後,肯特裡奇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儘管在國際藝壇上肯特裡奇的藝術囊括了繪畫、歌劇、動畫等多種領域,但他向記者指出,「我所有的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繪畫,繪畫是我藝術的基礎。」該展將展至8月30日。
  • 古今中外的 作偽高手
    右:畢卡索 巴塞隆納系列之母親和圍著頭巾的小孩 原標題:古今中外的 作偽高手   對藝術創作來說,臨摹甚至是照搬經典、名作,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也是古今中外多數畫家進入藝術殿堂的必要手段。因為這個特徵,在藝術品的市場交易中,一些藝術品便變得撲朔迷離。以市場的眼光看,甚至有人認為,藝術品的「作偽」,伴隨著藝術史的發展。
  • 80後小夥自學成才,苦練繪畫3年,畫出3D立體畫爆紅網絡
    80後小夥自學成才,苦練繪畫3年,畫出3D立體畫爆紅網絡繪畫,是大多數人都十分喜愛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風格迥異、色彩「非常」、樣式多變的繪畫藝術,這些極具個性的作品充斥在我們的周圍,用自己的方式將我們的生活裝點的色彩繽紛、精巧唯美。
  • 畫花、畫鳥,也畫蟲:科學繪畫 一種的另類職業
    就在上周四的公開講座中,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畫師曾孝濂,面對和年高一樣熱衷植物繪畫的年輕人,除了給予極大的鼓勵之外,不忘提醒新手們要尤其注意處理好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邊界問題。他特別提到繪畫時對背景的處理,並希望人們不要忽略每一個細節。「對物像的理解不能孤立起來,要把它放到環境當中。」
  • 藝術一刻|如何看懂格子畫
    藝術一刻|如何看懂格子畫 2020-12-04 0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表現主義繪畫:黑天使的搖籃,破碎與絕望的藝術
    表現主義繪畫興起於20世紀初期的德國,藝術生口裡說的「德表」就是此意。表現主義有三大要素,其一,強調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其二,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甚至怪誕的藝術效果。其三宣洩內心苦悶,鞭撻社會醜惡現象,其中德表的戰爭題材尤為突出。藝術家有時通過批判觀眾來尋找情感共鳴,一楊的藝術移情。
  • 富士美術館藏品走進清華藝術博物館 漫步西方繪畫五百年
    光明日報記者 吳雲  10月23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個名為「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的特展在這裡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展出。據了解,東京富士美術館的創始人是對中日友好作出巨大貢獻的池田大作先生,該美術館的收藏尤其以西方藝術為重。
  • 呂佩爾茨:新媒體讓藝術瀕臨死亡,我用繪畫來拯救它
    他堅信,繪畫這種純粹用雙手勞作而進行的藝術形式才是目前最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新媒體誕生才五十年,繪畫卻長達五千年,甚至在二十世紀之前的漫長的歲月裡,「藝術」二字的定義範圍還僅僅局限於繪畫與雕塑。「很多人甚至把真正的藝術屏蔽掉了,視覺藝術存在淺化和荒蕪化的趨勢。」
  • 人生經歷感悟繪畫 創作高水平動物畫
    而在談到自己的作品的時候,胡永剛老師表示,藝術是心靈的產物。在創作的時候不光要有紮實的基本功,更要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情投入其中,這樣才能畫出高水品的畫作。而胡永剛老師在繪畫的同時也進行著不斷地創新,打破傳統動物畫的繪畫技巧,創造出自己的繪畫風格,使得自己的繪畫更加傳神和逼真。
  • 攝影漫談,攝影藝術的本質與特點,米利《走下樓梯》對繪畫的啟示
    談起攝影藝術的本質和特點,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繪畫藝術。繪畫成為人們生活中主要的藝術形式,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成熟後才出現的攝影,攝影與繪畫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關係。歷史上攝影作為一門藝術也曾源於繪畫:尼普斯於1826年的攝影嘗試被命名為「日光繪畫」,雷蘭達的攝影作品《人生的兩條道路》以模仿繪畫的創作方法才得以躋身英國的「曼徹斯特藝術珍品展覽」,當代中國的攝影家中有郎靜山的「集錦照相」,陳復禮的「影畫合壁」……以至於著名的香港攝影家簡慶福一語驚人:「繪畫像照相是失敗的,照相像繪畫是成功的然而,攝影以其「瞬間的把握和逼真的紀實美」決定了它與繪畫在本質上的區別
  • 心理測試:哪個畫得最好?揭秘你的「繪畫天賦」
    哪個畫得最好?揭秘你的「繪畫天賦」這次心理測試的主題是關於你的「繪畫才能」。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繪畫天賦,請一定要試一試哦!測試很簡單,以下A-D的四種主題的畫,你覺得自己哪一種畫的最好?A.地球B.自行車C.美麗的花D.人物的臉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你的「繪畫天賦」!如果覺得有趣的話可以分享給朋友們一起測試。選擇好了嗎?答案馬上揭曉:選擇A.的你的「繪畫天賦」是…【90%】or【10%】對於畫像地球一樣美麗的圓,解釋分為兩種。
  • 繪畫藝術的奇葩,不用毛筆畫畫用手指?三頭沒臉牛,卻賣2875萬?
    繪畫藝術的奇葩,不用毛筆畫畫用手指?三頭沒臉牛,卻賣2875萬?在繪畫界,總是有很多畫家都會開闢新的天地,為大家開始一個不一樣的色彩世界。在我們中國繪畫藝術的寶庫裡面,國家級的大師有很多,這些繪畫大師們,都為畫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作品。就像是吳昌碩,齊白石等等中國繪畫大師,他們在繪畫的藝術道路上,為我們中國後輩的畫家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指路燈。
  • 老漢沉迷繪畫40年,畫到妻兒離開他,專家:進不了美協
    中國的書畫更有韻味,我們從水彩畫,水墨畫上也可以看到一些藝術之美。而說起中國的藝術家,我們可能會想起齊白石,張大千等等,其實有一些藉藉無名的人,他們也為了書畫,為了藝術付出自己的幾乎是全部的人生。有一個老漢,他為了練畫畫,練習整整40年,他付出的代價就是妻離子散,但是專家卻並不認可他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