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肯特裡奇:我所有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繪畫

2021-01-09 騰訊網

[摘要]威廉·肯特裡奇亞洲最大個展本周六亮相798,他的藝術實踐從劇場開始,繼而轉向素描和動畫、雕塑、影像等更多領域。

一場等待了近四年之久的展覽即將拉開大幕,主角則是全球最知名藝術家之一的威廉·肯特裡奇。昨日因比利時王后的到訪,將於6月26日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的「威廉·肯特裡奇:樣板札記」展覽開放了媒體場。該展展出了藝術家從1988年至今的全部重要作品,是藝術家在亞洲最大規模的個展。活動之後,肯特裡奇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儘管在國際藝壇上肯特裡奇的藝術囊括了繪畫、歌劇、動畫等多種領域,但他向記者指出,「我所有的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繪畫,繪畫是我藝術的基礎。」該展將展至8月30日。

威廉·肯特裡奇

繪畫作品《對時間的拒絕》。

1955年生於南非約翰尼斯堡,其父親雪梨·肯特裡奇爵士是南非著名人權律師,1958年至1961年曾擔任曼德拉的辯護律師。童年的記憶對肯特裡奇的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藝術實踐從劇場開始,繼而轉向素描和動畫、雕塑、影像等更多領域。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肯特裡奇的作品便在世界範圍內重要藝術展及重要美術館展出,包括卡塞爾文獻展(1997年、2002年、2012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998年、2010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2013年)。

三頻彩色有聲影像投影《論樣板戲》。

緣起研究中國近代歷史與文學

肯特裡奇對於中國藝壇並不陌生。2000年上海雙年展上,一件錄像投影作品在上海美術館二樓木質牆面、高天頂的俱樂部廳內開始播放。這便是肯特裡奇的《影子隊列》。影像中,無數碎紙片拼成的人形剪影扛著各種各樣的包裹行李從屏幕上匆匆閃過,仿佛正被什麼東西追趕。這樣的創作方式讓不少中國當代藝術家們受益。藝術評論家鮑棟便稱,「很顯然,後來有很多中國藝術家成為了他的粉絲,並開始了手工的當代藝術影像製作。」

儘管很早就結緣中國藝壇且對中國藝術家產生較大影響,但為肯特裡奇舉辦一個大型的回顧性展覽卻等待了將近四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回憶稱,2012年10月,他去肯特裡奇在約翰尼斯堡的工作室拜訪了一個星期,從那以後彼此便一直保持通信。

與此同時,肯特裡奇也開始了對中國近代歷史和文學的獨立研究。魯迅小說集、餘華的作品都在他的書單上,「尤其吸引他的是一套『八個樣板戲』DVD套裝。」這極大地刺激了肯特裡奇在視覺上的好奇心,為此才有了此展。

展示整個展場有如舞臺一樣

青銅雕塑九系列《畫謎》。

肯特裡奇告訴記者,「八個樣板戲」DVD套裝中像《紅色娘子軍》中的芭蕾等都令他產生了好奇,「這一時期各種口號標語的句法和措辭都非常吸引我,它們與南非的社會現實有著相似性。」為此,肯特裡奇還專門為此次展覽創作了一個全新的作品《論樣板戲》。

而為了這一等待4年之久的展覽,館方專門將展廳布置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氛圍。展覽選擇以最初題為《投影素描》(DrawingsforProjection)的「蘇荷·艾克斯坦」繪畫系列作為開場。而對於中國藝壇熟悉的《影子隊列》及《烏布說真話》則標誌著主體展的正式開場。

肯特裡奇的創作囊括了繪畫、歌劇、動畫等多種門類,而整個展場的布置也有如舞臺一樣。在展廳的正中專門為此次展覽設置了一個二層空間。拾級而上,環顧四周觀眾可以看到肯特裡奇繪在牆上的作品。而該展最核心的作品《論樣板戲》也在此正式拉開大幕。熒幕中,1871年巴黎公社的報紙,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戰爭期間的地圖,「文革」的海報,黑人舞者,花朵和蔬菜的繪畫,為嚇走麻雀而敲鍋打罐的聲音輪番出現。

解讀肯特裡奇

政治學

肯特裡奇具有藝術和政治學背景。在大學期間,他攻讀的其實是政治與非洲研究。而與藝術的結緣則要一直到大學畢業。上世紀70年中期他還積極投身於電影和戲劇,尋求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身處種族隔離的特殊歷史階段的感受。

而這種藝術和政治學的雙重背景,也讓外界解讀肯特裡奇作品時會有政治的角度。但肯特裡奇否認了自己的藝術創作是一種政治藝術,「我所感興趣的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政治關係,而是任何不清晰的內容都是我創作的出發點。」

多面手

除了手繪動畫外,歌劇、演講等多種形式都成為肯特裡奇表達藝術觀念的手段。肯特裡奇曾專門前往法國學習戲劇,1990年開始與約翰尼斯堡的漢斯普林木偶劇團合作,將炭筆畫投影在大屏幕上,同時演員操縱真人大小的木偶在屏幕前的舞臺上表演。肯特裡奇告訴記者,「我所有的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繪畫,繪畫是我藝術的基礎。」而之所以採用了戲劇這一藝術門類,那是因為單純的一幅畫並不能如戲劇那樣展開對完整的戲劇性事件的敘述。

炭筆畫

這是肯特裡奇最具有個人風格的,也是此次展覽中的又一個主角,它們頻繁地出現在巨大屏幕中那些翻動的二手書中,也出現在牆面上的畫作中。而通過炭筆畫創作甚至也讓外界將肯特裡奇的創作與戈雅和珂勒惠支並提。肯特裡奇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對炭筆畫的鐘情是因為它非常具有可塑性,可以隨時擦,隨時畫。他告訴記者,「我受戈雅影響比較多,包括我們創作中的單色色塊以及所指涉的社會主題等。」

文人畫

著名漢學家、中國視覺文化歷史學家姜斐德指出,肯特裡奇對單色繪畫的選擇,及對筆法、節奏以及循環反覆的使用,都可以讓我們將他視作一名當代南非的文人藝術家。其中,肯特裡奇作品中的灰與黑,也和中國水墨畫中的色調相似。對此,肯特裡奇告訴記者,聽到有人將其藝術與中國文人畫相比,自己還是很高興,「事實上我喜歡中國十五、十六世紀的畫,我也特別希望有一天有人能教我用毛筆畫畫。」(文/李健亞)

相關焦點

  • 威廉·肯特裡奇:一位南非藝術家筆下的複雜宇宙
    藝術學者安德魯·所羅門在一篇研究他的論文中提到,「肯特裡奇對答案以及斷言這些答案正確性的權威,都持有懷疑態度。」於是,他的所有藝術最終都指向了現實政治的矛盾——既能約束革命樂觀主義,又能克制虛無主義。2000年,肯特裡奇的影像作品《影子隊列》第一次來到中國,在上海雙年展上吸引了諸多不明真相的好奇觀眾。
  • 「唱」樣板戲「破四舊」的肯特裡奇
    所有這些文風、語氣、指令、口號,還有那喧鬧而偉大的熱情,都讓我著迷不已。」威廉·肯特裡奇說。對於肯特裡奇來說,藝術創作是思想的外延,媒材不會成為藝術家的局限,反而促成了與現象世界相對應的藝術的多元性。肯特裡奇是著名的「多面手」,涉及領域包括繪畫、裝置、戲劇、電影。尤倫斯館長田霏宇介紹,展覽涵蓋了三十年來肯特裡奇主要的創作線索。南非的歷史和現實是肯特裡奇藝術的基點。
  • 肯特裡奇:關於多義性、矛盾、未完成姿態和不確定結果的藝術
    「政治進入我的工作室是必然的,在南非,你沒法迴避政治,但它不是唯一重要的。我的作品既是政治的,又是個人的,我的創作立足點是將藝術當作日記,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容納,個人問題、城市問題,內心的問題、外部世界的問題。」
  • 一周藝術人物|巴西原住民策展人、瑞士建築師的「喚起記憶」
    巴西博物館界近日產生了第一位原住民策展人,身為瓜拉尼人的桑德拉·本尼特絲將在2021年大展中喚起原住民沉睡的記憶;另一位南美藝術家威廉·肯特裡奇則要登陸紐約,追問「何處是盡頭」。與此同時,藝術之都紐約對當代年輕藝術家來說「太難了」,五年一屆的 「更偉大的紐約」藝術調研組將如何展示當下生態?
  • 藝術:繪畫是視覺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
    【藝術:繪畫是視覺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繪畫是將油漆,顏料,顏色或其他介質應用於固體表面(支撐底座)的做法。介質通常用刷子施加到基座上,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例如刀,海綿和噴槍。最後的作品也被稱為繪畫。
  • 呂佩爾茨:新媒體讓藝術瀕臨死亡,我用繪畫來拯救它
    但呂佩爾茨從不懷疑繪畫的命運,甚至認為對其意義的探討本身都是沒有意義的。他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藝術實踐被史學家們稱為「繪畫之後的繪畫」。他主張拋開各種各樣的「主義」形式,扔掉抽象與具象之間的枷鎖,甚至象徵符號、主觀情緒等等合乎邏輯的解釋——單純地回到作畫本身,同時也把欣賞畫作的任務重新交予觀眾自己。
  • 彝族的傳統繪畫,藝術水平極高,畢摩繪畫內容最豐富
    少數民族的服裝都非常富有藝術氣息,作為服飾藝術重要的轉化步驟,彝族剪紙、彩繪等藝術也十分豐富根據美術的定義,今天小編將要和大家從繪畫方面來探討彝族民間美術的具體形制,一起來看一看吧!繪畫是造型藝術之一。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化合物物質材料,在紙、木板、紡織物或牆壁等平面上,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表現手段,創製可視的形象。
  • 石濤山水畫有高雅氣息,可以模仿他繪畫形式,模仿不了內涵和氣韻
    在清代畫壇之中,石濤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當時三十歲的他已經名滿天下,後人學習他的繪畫和藝術理論,影響深遠。石濤的畫作之所以受到後人的重視,其主要原因就是高雅大氣,高雅也成為後人的審美標準之一。如果一幅畫中沒有高雅之氣,就算不上一幅好畫。
  • 法國藝術大師威廉·阿道夫·布格羅人體油畫中的小仙女
    法國藝術大師威廉·阿道夫·布格羅人體油畫中的小仙女!—法國畫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作品。calinerie 作品尺寸:91x145cm 原作品年代:1890 作品材質:純手工布面油畫 Handmade oil painting《和平女神》irene 作品尺寸:38.1x46cm 原作品年代:1897 作品材質:純手工布面油畫 Handmade oil painting威廉
  • 「所有藝術的邊界都是詩,整個宇宙都是詩人的書房.」
  • 歐洲繪畫藝術的巔峰級巨匠,至高無上的巴洛克繪畫大師——魯本斯
    在他畫作中我們能看到提香人物造型的優美,米開朗基羅塑造人物的力度,又有柯羅佐繪畫的豪放和卡拉瓦喬光影繪畫的視覺衝擊,可以說,義大利的進修經歷使魯本斯的繪畫藝術得到了升華。魯本斯作品《法厄同的墜落》四、凡間與神跡——人文主義的創作思路魯本斯繪畫題材十分廣泛,大部分作品都集中在古代神話故事、宗教題材和人物肖像中。
  • 美術研究|論繪畫創作的基礎,材質與藝術觀念互相促進的作用!
    繪畫材質在創作中發揮的作用繪畫材質在創作中發揮的作用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體現:一是繪畫創作的基礎作用;二是繪畫材質與藝術觀念的相互促進作用;三是畫材質促進繪畫藝術發展的作用。這三個作用貫穿於繪畫創作的整個過程,對藝術作品最終呈現的內容、形式、情感等都有重要的影響。
  • 約翰·凱奇:靜默就是我的詩意 戲劇的藝術 160
    他以領袖和先知的地位居於先鋒藝術的中心達幾十年之久,他參禪悟道,從《易經》吸取靈感。權威的《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給他作曲家、哲學家、音樂家的桂冠,稱其為二戰之後,衝擊力最大,無人能出其右,影響波及舞蹈、繪畫、電影電視、印刷製作和詩歌等整個藝術世界。他說,藝術和生活的界限應該被抹平,世界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 論油畫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繪畫材質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因為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運用色彩,是為了獲得某種再現的形式和表現的目的。所以說,從藝術語言到藝術形式都凝聚著藝術家獨特的情感。就如人的長相一樣,與他人之間是有可能貌似的,但在所有細節的總和上是不能相同的,這是屬於個人特有的。如果藝術家的繪畫作品沒有辨識度,說明你自己沒有建立自己獨立的觀念與繪畫語言。繪畫是通過畫面表達和溝通的。
  • 現代派繪畫實踐,打破了繪畫視覺,讓科學和藝術更加完整
    現代派繪畫的理論和實踐,千奇百怪、雜亂不堪。而唯獨在打破繪畫的視覺形象特徵這一點上,卻表現了很大的一致性。他們把過往和現在的一切現實主義的繪畫一律稱為「學院派」,把透視、造型和經過千自年摸索探求,作為人類的寶貴藝術經驗積累起來的所有繪畫規律統統推翻,把一切生動具體地描繪對象的作品斥為低能的「模仿」,一步一步地把繪畫變成了所謂「純繪畫」。
  • 蒙德裡安——最簡單最直接的藝術打動了所有人的內心
    作品的改變,和蒙德裡安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等等因素密不可分,開始繪畫生涯早期,他的作品並不出名,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為了追求更好的藝術效果,他不斷奔波,在海牙、鹿特丹、羅倫、巴黎和倫敦等十多處地方居住作畫。當時主要以人物和風景為主,繪畫風格也多為寫實的,後來在立體主義的影響下,他開始提倡人與精神的統一,追求用立體化的形式來進行藝術表達。
  • 繪畫形式猶如加在身上的一件衣服,氛圍才有淪肌浹髓之感
    繪畫形式猶如加在身上的一件衣服,氛圍才有淪肌浹髓之感 【編者按】《以目代耳》是法國詩人、劇作家、散文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克洛岱爾的藝術隨筆集。
  • 表現主義繪畫:黑天使的搖籃,破碎與絕望的藝術
    表現主義繪畫興起於20世紀初期的德國,藝術生口裡說的「德表」就是此意。表現主義有三大要素,其一,強調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其二,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甚至怪誕的藝術效果。其三宣洩內心苦悶,鞭撻社會醜惡現象,其中德表的戰爭題材尤為突出。藝術家有時通過批判觀眾來尋找情感共鳴,一楊的藝術移情。
  • 藝術就是「臭美」?
    眾所周知,西方繪畫到了現代藝術的階段,就跳出了寫實和追求「美」的範疇,出現了對各種形式的嘗試,而這一階段的繪畫作品,觸目驚心。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藝術家們都致力於怎樣做到這條線的最上方,隨著一系列藝術史上重要事件的發生,在誕生了對寫實繪畫影響的攝影技術,如何畫得「好看」如何畫得「像」,已能不再是藝術家們所追求的目的。藝術家們漸漸不再在乎這條線,甚至有些藝術家,刻意想在這條線之下遊走。 美與醜是抱在一起的,你必須學會看到美與醜的擁抱,藝術就是敢於描寫這種擁抱著的真實。
  • 如何最快掌握形式構成與色彩的繪畫能力
    如何最快掌握形式構成與色彩的繪畫能力清央美術本來這個課程今年計劃開一期,學員學習積極性超出我的預期,每次看到學員作業成果時特別有成就感,我把學員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畫出很多好作業同時,反過來給我很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