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屁股是如何進化的?與其他靈長目動物差異如此之大

2020-09-07 新浪探索

  為什麼人類屁股不同於其他動物?隨便問10個人,可能會獲得10個不同的答案,人們提出了各種猜測,認為可能與人類相對較大的大腦有關、或者與人類使用複雜的語言的肢體語言有關、或者與人類能顯著改變周圍世界的能力有關。

  讓我們看看動物王國吧!即使是人類近親物種,例如:黑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也沒有像人類一樣的屁股。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獨特的運動方式,我們是現存唯一主要靠兩條腿行走的哺乳動物,成為直立兩足動物對於我們的臀部具有重要影響。

  我們通常認為「臀部」的解剖學結構主要是由位於臀骨上的脂肪組織構成,這些脂肪組織附著在骨盆上。最終我們的骨盆結構決定了屁股的形狀,而骨盆在過去600萬年裡經歷了一些重大變化。

  骨盆是由三部分構成:兩塊髖骨和一塊骶骨,每塊髖骨是由3個骨骼構成(髂骨、坐骨和恥骨),它們在生長和發育過程中逐漸融合在一起。

  髂骨是人類與類人猿近親物種相區別的重要標誌,黑猩猩的髂骨相對又高又平,平坦的髂骨兩側向前或者向後,而人類的髂骨相對較短,彎曲地靠近兩側,從而使人類骨盆呈碗狀結構。髂骨的這些大小和形狀差異,與兩足動物的進化和使人類直立行走成為可能的臀肌重組有關。

  臀肌包括3部分,分別是: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相比,人類臀大肌(尤其是上半部)非常大,它有助於伸展和向後移動大腿,在我們跑步或者爬樓梯時提供力量支持,它對於形成臀部形狀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其他類人猿物種中,所謂的「小臀肌(臀中肌和臀小肌)」也發揮了類似的作用,所以臀大肌並非主要參與部分,最終導致人類與類人猿物種的臀部形狀存在差異。

  相反,當我們單腿站立的時候,我們的小臀肌所起到的作用是幫助臀部肌肉不向兩側分散,通過改變小臀肌及其功能,才使人類髖骨彎曲結構實現單腿站立。我們的小臀肌能提供站立穩定性,而不是提供力量。

  我們可以跟蹤分析髂骨外形變化,並推斷在人類進化史(從440萬年前早期人類祖先地猿始祖種開始,包括:像「露西」的更新紀靈長目生物、直立人)中臀肌的功能性,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髂骨通常會變得更短、更寬、更彎曲,這意味著人類臀部經歷了數百萬年的進化歷程,才形成現今這樣可以抒發人類情感的解剖部位。

  我們的骨盆結構決定了屁股的形狀,而這組骨骼在過去600萬年裡經歷了一些重大變化。使人類屁股與眾不同的最重要因素是脂肪,這可能與我們成為雙腿直立行走生物有關。人類大腦相對較大,消耗大量能量,我們的身體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能量,對於一種非水生哺乳生物而言,人類體內脂肪所佔比例相對較高。由此人類學家提出,人類體內脂肪有助於緩衝我們新陳代謝成本較高的大腦度過營養匱乏時期。這似乎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因為在地面上行走是一種有效的活動方式,能夠避免棲息樹枝一生的缺點——必須利用樹枝支撐所有的重量,並且在重力控制下生存下來需要許多能量。相比之下,猩猩似乎做得更好,它們有強壯的身體、身體靈活、四肢比例協調,更不必說它們長著對生大腳趾。(葉傾城)

相關焦點

  • 人類屁股是如何進化的?為何與其他靈長目動物差異如此之大!
    為什麼人類屁股不同於其他動物?隨便問10個人,可能會獲得10個不同的答案,人們提出了各種猜測,認為可能與人類相對較大的大腦有關、或者與人類使用複雜的語言的肢體語言有關、或者與人類能顯著改變周圍世界的能力有關。 讓我們看看動物王國吧!即使是人類近親物種,例如:黑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也沒有像人類一樣的屁股。
  • 靈長目動物中只有人類沒有體毛,難道進化論又要被顛覆了?
    為何只有人類進化過程中退化了體毛,其它靈長類卻沒有?在眾多進化論質疑的理由中,這是其中之一。關鍵是這個問題,無法直接證明,因為毛髮的成分是一種蛋白質,不像骨骼化石可以長期保存下來,但是在分子生物研究中,一些間接證據可以證明人類退化了體毛是符合進化論的,下面我聊聊。
  • 如何證明進化論?人類有沒有可能是「被創造」的?5分鐘了解一下
    如何證明進化論?人類有沒有可能是「被創造」的?5分鐘了解一下!如何證明進化論?,要知道人類和其它靈長目動物的90-99%的DNA序列是相似的,進化論也曾表明,人類和現在地球上的靈長目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進化論還提出,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有共同的祖先,事實上,許多人對進化的誤解可能都是:魚變成了蜥蜴,後來蜥蜴又變成了人,實際上,進化可以看作是一棵不斷分叉的樹,也就是說人類和現在地球上的生物有著共同的祖先,但是這位共同祖先已經不在地球上了,難道說達爾文的理論過時了嗎?
  • 聰慧的靈長目動物
    靈長目動物既然如此耳聰目明、身手矯健、靈巧敏捷,它在心理上也就不可遏止地萌發了一種好奇心。「最近的一些實驗表明,即使沒有除了擺弄或者注視某種陌生物體的機會以外的報償,猴子也可以做相當多的事。人類嬰孩也表現有這種探索性舉止和好奇心。」
  • 【科學放大鏡】屁股進化史
    放眼望去,為什麼只有人類的屁股是「兩坨肉肉」,它怎麼就肩負了性感這項任務?人類的屁股還獨特在哪呢? 人類進化中屁股具體有怎樣的變化堪稱是身體之最,人類男性臀部脂肪佔全身的15%,女性臀部脂肪佔全身的27%,從樹棲到佔領陸地
  • 除了人類 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是「沒爹」的孩子?
    兒歌歌詞其實並沒有錯,只有母猴,而且只有在特定期間它們才會變成紅屁股。母猴屁股變紅,表示它正處於發情期。一般來說,母猴只有在發情期才允許公猴接近並進行交配。它通過紅屁股發出信號,促使想要交配的公猴們進行激烈的競爭。母猴會如此善用發情期,全是為了確保自己的下一代能擁有最優良的遺傳基因,自然也會細心養育剛出生的幼猴。然而對類人猿來說,它們只有「媽媽」,沒有「爸爸」。
  • 人類的骨盆結構決定了屁股的形狀 而骨盆在過去600萬年裡經歷重大變化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國外媒體報導,為什麼人類屁股不同於其他動物?隨便問10個人,可能會獲得10個不同的答案,人們提出了各種猜測,認為可能與人類相對較大的大腦有關、或者與人類使用複雜的語言的肢體語言有關、或者與人類能顯著改變周圍世界的能力有關。讓我們看看動物王國吧!
  • 拜託,別再說人是從猴子進化來的,人類的進化過程其實是這樣的
    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後,很快就出現了「人是從猴子進化來的」這種說法,然而這種觀點是很不嚴謹的,這就像同一棵樹上長出了兩根樹枝,而我們卻說其中的一根樹枝是另一根樹枝進化來的一樣。雖然人類和猴子都是靈長目動物,但是人類屬於人科,而猴子卻屬於猴科,也就是說,人類和猴子其實是「進化樹」上的兩根「樹枝」,這兩者彼此獨立,並不能說誰進化成了誰。
  • 猩猩與人類基因如此相似,它們為何沒進化成人類?
    眾所周知,像黑猩猩這樣的靈長目人科動物,它們所擁有的基因與人類的基因極高相似,然而,我們之間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創造能力都存在著巨大差異。所以,當你看到正在樹上吃水果的黑猩猩時,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疑問是否和我一樣:它們到底有哪些地方與我們不一樣,所以才一直沒能進化成人類?
  • 既然人是由類人猿進化來,為什麼其他靈長類沒有進化成人類呢?
    我們沒有進化的更完善進化不是一種進步,這是關於生物體如何適應當前環境的問題,在研究進化論的科學家看來,人類並不比其他靈長類動物「進化得好」,我們當然也沒有贏得所謂的進化遊戲。雖然極端的適應性可以讓人類操縱非常不同的環境來滿足我們的需求,但這種能力不足以讓人類處於進化階梯的頂端。其他靈長類動物沒有進化成人類的原因是它們已經做得很好,所有現存的靈長類動物,包括烏幹達的山地大猩猩、美洲的吼猴和馬達加斯加的狐猴,都證明了它們可以在自然棲息地繁衍生息。
  • 人類是如何進化出超級大腦的?
    在接下來的幾百萬年內,相比於我們的猿類祖先及近親,早期古人類的大腦也都沒有明顯變大。然而,從約300萬年前開始,古人類的大腦出現了驚人的擴大和發展。在20萬年前,我們種族中的智人出現了,人類的大腦從初始的350g增加到了1300g。人類大腦在這三百萬年的飛速發展的進程中,單就腦體積而言,就比靈長類進化了6000萬年的祖先大4倍之多。
  • 靈長目動物猴子 齊齊寵物
    猴種類的部分特徵差不多,例如很多新世界猴會有纏卷的尾巴,這樣當它們爬樹時就可以用來抓著樹枝,相反舊世界猴就沒有纏卷的尾巴,而是有較小的鼻孔,鼻孔之間的距離也較近,部分的背部有硬皮,就像嵌入的座椅靠墊般;部分也像人類有三色的視力;其他則是兩色視或單色視。
  • 10萬年後人類會進化成啥樣?科學家公布模擬圖:網友:還好我出生的早
    類無貴賤,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列子是戰國時期的著名的思想家,他很早就提出了人是生物界成自然發展的產物。」,爬行動物大部分都是冷血動物,而鳥類的體溫比一般的生物更高,過渡生物又是如何平衡這個生物差異呢。
  • 外媒解讀人類進化史:不一定比祖先聰明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18日刊登《人類比靈長類祖先聰明多少?》一文,作者為弗朗斯·德瓦爾。全文如下:上周獲悉在南非一個洞穴的深處發現了早期人類的親屬時,我有很多疑問。顯然,他們又挖出了一種靈長目動物,但屬於哪一類呢?
  • 為什麼黑猩猩沒有進化成為人類呢?
    如果將黑猩猩當作是人類的親緣物種,我們最後的共同祖先就像一位曾祖母,僅有兩支活著的後代。但為什麼人類進化比黑猩猩更快呢?答案就是,所有現存的靈長類動物,包括烏幹達的山地大猩猩、美洲吼猴和馬達加斯加的狐猴,都證明了它們可以在自然棲息環境中繁衍生息。進化並不是一種進步,這是關於生物體如何適應當前環境的問題。
  • 古代染色體數位化重建揭示哺乳動物進化—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USO/iStockphoto 人類有46條染色體,狗有78條,而一種位於南美洲的被稱為紅兔鼠的小型嚙齒類動物,擁有驚人的104條染色體。數十年來,遺傳學家們一直對染色體在哺乳類動物之間展現出的多樣性感到驚訝,現在他們有可能弄清楚這些差異是如何發生的。
  • 多巴胺對快樂和獎勵有關鍵作用 或直接影響人類智力
    該研究顯示,人類身體多巴胺系統進化方式不同於大猩猩。人類大腦區域存在大量多巴胺物質,有助於我們思考和計劃,這將解釋我們為什麼比其它靈長目動物更聰明。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對比了幾支物種的大腦,發現每支物種的多巴胺系統都存在顯著差異。研究報告合著作者內納德·塞斯坦(Nenad Sestan)說:「人類進化形成的多巴胺系統不同於黑猩猩。」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5隻獼猴、5隻黑猩猩和6位人類大腦組織中抽取247個樣本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特別關注了負責掌握大腦16個區域開啟和關閉的基因。
  • (人類進化謎團)和黑猩猩的基因組並排起來觀察,差異僅為1%
    沒有人會將人類誤認為黑猩猩,但人類與黑猩猩之間的DNA差異比小鼠與大鼠之間的還小。為什麼呢?基因組學的進步發展開始揭開這個謎。將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組並排起來觀察,差異僅為1%。看起來雖然沒什麼大不了,但它相當於300多萬點突變。
  • 恐龍滅絕之後,新生代的人類如何從靈長類進化為現代的智人
    時間進入到距今6500萬年前的新生代,恐龍滅絕之後,各類哺乳動物競相登場,而此時我們的祖先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努力地爭取著進化的機會,此時我們是一支普爾加託裡猴,這是最早最原始的靈長類,這種哺乳動物通常體型較小,有著棕色皮毛,而且有一條濃密的尾巴,外形酷似一隻松鼠。
  • 人類最早起源於何處?是怎樣一步一步進化而來?
    隨後,他們一起清理了這具古人類的頭骨殘片,並將其命名為鮑氏非洲人,這項重大發現,使對人類進化的研究從科學家們閒暇時的業餘消遺一躍而成為全球性的科學熱點,人類起源的研究並非始於利基夫婦。早在1863年,維多利亞時代的生物學家託馬斯赫胥黎就將人類起源稱為「問題中的問題」,它研究的是人類和其他近親生物(如黑猩猩和大猩猩)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