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來賓市(地級市),按過去縣、市(縣級市)以及現在的興賓區(縣級區)劃分並命名的河段石種,如忻城石、合山石、興賓石、武宣石、象州石、金秀等「四縣一區一市」境內所產水石,全部統稱「來賓水石」。
來賓市毗鄰柳州市,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柳州奇石市場的大牌主打石種都是來賓市轄區的系列水石。紅水河流經來賓境內360公裡水域,主產近百個石種,其中著名石種有18個,細分類別有46個。自上世紀1992年底開始河灘尋找、河床潛覓到深水打撈至今,歷時近三十年。不僅促進了來賓、柳州乃至全國奇石市場的形成興起、繁榮發展,也為城市、企業、園區、庭院、家居等奇石文化品牌及內涵的打造提升開創了先河,為當代賞石新理念的形成,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賓,可謂是水石文化理念形成的「搖籃」和故鄉。來賓水石,是當代賞石文化復興的裡程碑!
下面,就系統地給大家介紹一下來賓水石系列著名的石種分類(從來賓市境內上遊到下遊順序分述):
一、忻城縣
1.紅渡段:是紅水河來賓水石產地的第一站,主要出產黑色水衝石及墨釉紋石。該段所產水石質地堅硬潤澤、皮色釉亮黝黑,手感上好水洗度高,形態變化多姿多樣;紋石有暗紋浮紋、線條紋和包卷紋,紋樣有粗細長短,紋理清晰流暢。
2.新圩段:主產水衝石和少量紋石、石膽石,該段所產奇石形態變化豐富多姿,石皮粗獷古樸,肌膚錚亮水滑,色感莊重老氣,包漿遒厚勁道,以墨黑、土灰為主。
3.北丹段:主產北丹石,歸類於水衝石。因來賓紅水河其它河段開發較早,河床水深45米以上水石基本枯竭,過去北丹河段暗流湍急,礁石林立,開發不易。隨著遷江水電站高位蓄水發電,上遊北丹段河水變得平緩了起來,有利於北丹石開發打撈。由於北丹石開發晚,加上其變化奇巧、水洗度高,皮滑肌細、色感秀雅,具有陶瓷白、象牙白、米黃色、糖蜜色、煲焦色等白陶玉瓷般的特性魅力,深受玩家藏家及石友青睞。
(註:紅水河忻城縣境內河段的紅渡、新圩、北丹與興賓區境內朔社、平陽隔河相望,忻城縣紅水河段所產水石,興賓區境內也有產出,習慣上稱忻城石)
二、合山市(中國觀賞石之鄉)
1.電廠段:主產卷紋石、水衝石和少量石膽石,卷紋石質地堅硬,紋樣黑白反差大,紋理有粗有細,以粗紋居多。紋樣形態多呈捲曲狀,似牡丹,如雲朵,象流水,當地石友把這類紋石稱為「包卷紋石」,還把這種紋樣戲喻為「米粥開花紋」,在全國已面世的紋石中,絕無雷同,世間唯一;該段水衝石變化大,水洗度好,以黑、灰、糖色為主;石膽石表皮略粗,質地不堅,色澤不亮,有灰黃和淺黑色兩種。
2.馬安段:主要包括馬灘、十五灘、懷集等主要產石河段。名揚石界、享譽天下的彩陶石系列名石就主產在這一不長的河段;在彩陶石中,分為:綠玉石、彩釉石、彩陶石(按形質色紋又分為綠彩陶、黃彩陶、紅彩陶、黑彩陶、草花彩陶、素彩陶、板凳青、竹節彩陶……)、葫蘆石、鴛鴦石、金邊石(雙色或多色石)等。彩陶石形態變化不大,多呈方臺或疊層狀,偶出景觀、人物、鳥獸形及草花畫面。該石皮色老道、端莊優雅;包漿遒厚、細膩溫潤;光滑釉澤、柔順內斂;富麗堂皇、氣度雍容;有漢瓷之華貴、唐彩之釉韻。在石界所知的彩陶釉類水石中,彩陶石被石界冠譽「一代天驕、獨領風騷」的石中翹楚。
此外,馬灘、十五灘還產出摩爾石(當地石友稱磨刀石、耙灰石)、水衝石、雜牌石(實際為上遊衝下夾雜在河床底的其它石種)等。摩爾石主產在十五灘,該河段水深湍急,粗沙己沉積在上遊深凹處,細沙隨水而下,對河床底部各類水石沙砥水礪,千舔萬撫,摩爾石質地細膩柔順,肌膚澤潤溜滑,色感古樸靜雅,造型奇特抽象,大多成板塊狀,一面單調平整呆愣,一面似綢緞波狀皺褶,為典型的「平面摩爾雕塑」,也有不規則的多邊形,如人物形、鳳鳥形、長方形、六邊形、三角形等幾何形;水石衝、雜牌石與上遊近似,不再贅述。
(註:紅水河合山市境內電廠、馬安河段與興賓區境內朔社、平陽隔河相望,合山市境內紅水河所產水石,興賓區境內也有產出,習慣上稱為合山石)
三、興賓區(原來賓縣、中國觀賞石之城所在地)
1.朔社段:主產水石與忻城紅渡、新圩、北丹段相同,不贅述。
2.平陽段:主產水石與合山電廠、馬安段相同,不贅述。
3.遷江鎮段:主要包括南蛇灘、葡萄灘、大村、白鶴隘。
(1)南蛇灘主產水衝石、黑釉石和少量石膽石。該段黝黑帶釉面質感的水衝石,質堅皮厚,石膚錚亮耀眼,溫潤澤滑,蠟感十足;石膽石皮老厚實,包漿感強。
(2)葡萄灘主產類姜石、黃釉石和黑釉石。類姜石肌理結構有的如生薑一般,股連著股,紫砂黃姜般的顏色更襯託出姜石的老氣,一股香姜味油然而生;有的如葡萄,肌珠形象逼真,葡計欲滴;黑釉石與南蛇灘類似。
(3)大村(文輝塔)段主產紋石、水衝石、石膽石等,紋石質地堅硬,色感古銅黑灰,皮膚光滑潤澤,紋理清晰飄逸,石形變化不大,板狀為多;石膽石變化極大,有老柴蔸狀的,有樹根(椏)狀的,連環石膽狀的或穿洞凹坑狀的等,張力遒勁,古樸老氣;
(4)白鶴隘段主產大名鼎鼎的紋石,該紋石紋理清晰、紋線流暢、紋絲飄逸,紋路黑白分明,紋樣排列列致,象少婦頭上盤起的青絲,似少女垂肩飄逸的長髮。隱性草花紋、哥窯紋水衝石,質地堅硬,石膚光潔,洗淨涼幹上油後,紋花盡顯;此外,還產出千層石、水波紋石,該石黑灰色,水洗度高,肌膚細膩,常出疊臺景觀或其它具象、抽象造型。
4.橋鞏段:主要包括大黃牛灘、小黃牛灘。
(1)大黃牛灘主產石膽石、紋石、松皮石和古銅色的水衝石。該段石膽石質地堅朗、叩擊有聲;色若青銅、蒼古雋永;飽滿圓潤、皮釉肌潤;包漿濃鬱,水洗一流。形態有單球狀體、多球狀體、圓柱(藕狀)體、桶狀體、奇異體、板狀體等,還產少量的黑石膽石,爛石膽石(當地石友稱為「老古董石」),古色古香,勾人心魂。紋石質地細膩,水洗度高,紋樣有粗紋細紋,流水狀紋排列整齊,如花兒怒放,若雲捲雲舒。松皮石石膚呈龜裂狀,如松樹皮一般,斑駁縱橫,古樸粗獷,蒼桑老氣。古銅色水衝石形態變化較大,老皮蒼古,包漿厚澤,其古銅色石膚是來賓水石中獨特的標記,成為石界同類石種的通用名稱。
(2)小黃牛灘主產石品種類與大黃牛灘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有石種大都為黑黝色,皮色錚亮,質地細膩,在相距不遠的河段上,一黃一黑,成為來賓水石膽的標誌性品牌。
(3)坪址洲主產黃釉色水石、小彩卵石、油卵石、砂卵石以及被洪水從上遊各段衝下來的小大化、小彩玉、小瑪瑙、小彩陶、小紋石、小石膽石等(這類小石頭,過去歸類各自石種冠名,現已統稱「大灣石」,下同,不再贅述)。以上水石大品較少,多為拳掌大小,形態變化不大,多以周正、球圓、扁圓、橢圓為多,小彩卵、小油卵石皮橘黃、色彩亮麗、肌膚釉澤,時有草花畫面呈現。
5.來賓鎮段主要包括磨東灘、鐵橋底段。
(1)磨東灘主產層狀結構的水衝石(即千層石)、黑墨石(帶石英筋絡紋)、紋石、石膽石。千層石、黑墨石石膚細滑,水洗度好,呈層狀重疊結構,易出景觀;紋石量少,以長紋線為特徵,紋線流暢;石膽石皮色亮澤,手感滑潤,淺黃、墨黑均有。
(2)鐵橋底主要產出紋石、水衝石。該段所產紋石體狀不大,少量易出現隱裂痕,大者足米,小者若掌。水洗度高,表皮光滑,形似板狀,變化不大,走邊柔和,以紋取勝。其紋類同合山電廠段卷紋石紋樣,又似白鶴隘段紋石紋理,多呈簇簇鮮花、片片雲朵。當地石友還稱之為小卷紋石、小紋石。最奇特的是,在這些小紋石上,常畫龍點睛般出現「眼睛和嘴巴」等五官形態,令人叫絕!
6.城廂鄉段:主要包括賭命灘、二溝村(蓬萊洲)
(1)賭命灘主產水衝石和少量紋石、黑珍珠。水衝石多為灰白色,變化不大,水洗度好;紋石以粗紋居多,有老皮和嫩皮,有淺黑色、深灰色,質感較粗糙;黑珍珠(略,見下二溝段)……
(2)二溝村(蓬萊洲)段盛產黑珍珠,也產紋石、摩爾石。黑珍珠形態主要分變化奇巧和板狀兩種,但不論變化如何,它們大都會在水衝面上突起不規則點顆浮雕。黑珍珠以黑得發亮、面生鋥光、近似黑金、深邃玄幻為美;以浮雕高低有致、大小均勻、顆粒適中為雅;以層次錯落有致、形態協調、景象雅致為奇;以肌膚細膩潤澤、壁可照人、六面可賞為珍。黑珍珠河段不長,產出量少,一經出水就風靡石界,玩石人都以擁有至少一方佳品為傲。該段所產紋石以明顯凹凸粗紋居多,粗獷豪邁,呈瓦疊狀;還有少部分淺細紋,石膚有包漿感,石色有黑色、淺黃和深灰,雖色感反差不大,紋理也還流暢。摩爾石多呈板狀,變化不大,皮感較粗,色感主要有淺黑深灰兩種,古樸老氣。
此外,在城廂段也有大量品種不同的小石頭產出,出形不比下遊大灣石,但體量大些,表皮潤澤,色感靚麗,多出草花畫面,當地石友把坪址洲、城廂段這類小石頭統稱為「大灣石」。足以證明,在紅水河流域的興賓區河段,都有『』大灣石『』產出。
(各位看官,此處多花了些篇幅,目的有兩個,一是大灣石主要產地在大灣鄉河段,上遊也有產出,歸類「大灣石」、統稱「大灣石」;二是為下節介紹大灣石時鋪墊暖場。詳見後述)。
7.正龍鄉段
主產草花皮水衝石(當地石友也稱類都安石、黃彩陶石、紅彩陶石)。該段所產水衝石質地堅硬、玉化度高、水洗度好、手撫感強、體形變化大、色彩較好。多為橘紅、淺黃、灰白、皮帶草花紋、斑點紋、哥窯紋等。
8.大灣鄉段
主產小型彩卵石、油卵石、筋紋石、青巖石、雜牌石;小型紋石、石膽石、水衝石、黑珍珠;小型大化石、彩陶石、葫蘆石、竹節石;小型蠟石、水玉石、水瑪瑙等幾十個品種。由於種類繁多,當地石友把此類小型石統稱為「大灣石」(其實,上遊橋鞏河段、城廂河段所產這類小型石、寶玉石,都列入大灣石範疇,統稱大灣石)。大灣石小巧玲瓏,大的20來公分,小的如一粒鈕扣,10公分左右的最多。大灣石「小是小,金剛鳥」,近三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大灣石在石界走紅,一波連一波,熱度不減,長盛不衰,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大灣石有細膩質與粗糙質之分;有素雅色與豔彩色之分;有具象石與抽象石之分;有景觀石與畫面石之分;有陳列石與掛件石之分;有耍原石與玩雕件(大灣水玉,後又稱來賓水玉)之分;有單品陳設與多品組合之分……等等,可以說:大灣石是上遊各河段石頭、寶玉(包括雲貴高原南北盤江石、天娥石、大化彩玉石、都安石等),經紅水河億萬年的砂磨水礪而成的石中驕子,是上蒼恩賜天下玩石人的夢幻小精靈。石界有云:南有紅水河,北有大沙漠,河出大灣石,大漠戈壁石。一南一北,一水一旱,精靈水孕育,瑰寶沙中出。足見南北兩石在玩石人心中的惦念。
由於紅水河流域在準備與柳江、黔江合流前,上蒼有意讓紅水河在此(大灣鄉)轉了一個大大的灣,而此灣不同彼灣,此灣從河床深淺、水流緩急、河灣大小、沙泥多少、沉積效果等都具備了「匯聚、育養」的優越條件,成為紅水河產石第一灣。億萬年來,大灣石「吸日月靈光,吮天地精華」,成為玩石人膜拜的「舍利子」。
9.高安鄉、南泗鄉段:興賓區高安鄉與武宣縣二塘鎮(該鎮坡貫村開發利用國畫石形成產業,初具規模,請詳見下節)隔紅水河剛匯入的黔江相望,這是紅水河興賓區水石產出的最後一站,也是黔江水石產出的起始地(即三江口匯聚之地)。主要產出水底、河岸國畫石(當地石友也稱草花石)礦脈層。近年來,水底國畫石原巖石己近枯竭,難以潛撈,主要以河岸、山料取材開發為主。因國畫石最早發現於河床,取自於水底,故本文也將其列入水料品類;此外,就算是河岸料、山嶺料,也需要河水、雨露、溪水等大自然水浸滲並攜帶以鐵礦物離子等多種金屬元素浸色渲染,形成一幅幅隱藏於石中的不是人工勝於人工的水墨中國畫。經過選材、切割、打磨、拋光、上漆、配底座、題名等一系列過程,一塊大小不同的天然國畫石就誕生了。國畫石巖質色彩多樣,有瓷白底色巖、灰白底色巖、粉彩底色巖、櫻紫底色巖、雲霞紋底色巖、褐黃底色巖等;畫面主題豐富,有宇宙天地、日月星辰、大漠孤煙、江南水鄉、鳥語花香、人物花卉、山色湖光……。在賞玩方面,有直接玩藏原石或半原石,追求古風意境的;有玩藏經切割拋光,品賞石畫神韻的;有的用作裝修石材,彰顯個性的;有的則根據市場需求,用以研發造型成賞玩、陳設、裝飾、伴手禮等多元石品,形成產業延長鏈。
紅水河千裡奔流,一路向東,在高安鄉境內與柳江匯合後,經黔江、尋江、西江,珠江,投入到大海懷抱……
四、武宣縣(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國畫石之鄉)
1.武宣黔江段主產紅釉石、青椒石、黑墨石、松皮石、紫砂卵石、黃皮卵石、國畫石籌;紅釉石多為板狀雙石混生結構,大小厚薄不一,水衝面呈起伏或浮雕狀,少量出山川景觀、秦磚漢瓦、石桌條凳、屏風玄關等。石色有櫻紅、紫紅、暗紅,肌膚油溜細滑、釉澤光潤,表皮水洗度高、浮雕感強。青椒石(當地石友也稱摩爾石)色感青綠,石形變化簡約,有雕塑感,是水衝石與摩爾石的複合體。紅釉石、青椒石黔江武宣段著名代表石種,深受石界玩藏家喜愛及推崇;水衝石變化大,石色多為黑灰兩種,石皮溜滑,質地細膩,包漿厚實,玩味十足;松皮石皮膚粗糙、表層類似松樹皮呈皺裂狀,色感深灰;紫砂、黃皮卵變化不大,石色單調,非紫即黃,質感較粗,陶韻十足,多為園林造景用石。
2.武宣國畫石(早年稱草花石和古生石畫,由於酷似中國水墨粉彩畫,又稱中國國畫石)原巖為二疊紀孤峰組沉積巖,巖石素體形成年代己有2.5~3億年,再後又經歷1.5億年以上的以鐵離子等多種金屬原素的漫長浸染,從而形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參閱上一章節~高安鄉、南泗鄉段)。武宣國畫石圖案五彩繽紛,石中有天地、石裡藏乾坤。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發現開發以來,武宣國石畫從的水墨筆意到水粉丹青,從水粉丹青又到濃筆重彩;從寫意風格到寫實畫派,從寫實畫派到印象畫壇。隨著人們審美情趣的變化提升,近年來,國畫石家族中又發現並開發出類似西方的濃豔多彩油畫石,為武宣國畫石增添了"新成員",正是:天下流派,神筆天工。早年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看到武宣國畫石時,對大自然的天工神畫所感嘆,曾題詩有雲:踏破鐵鞋無覓處,終身追求忽顯現;今日拜倒石頭前,還笑米癲未曾見。這是對武宣國畫石的由衷讚譽。此外,在武宣縣黃卯鎮坡貫村是國畫石主要產地,隨著探索研發步子加塊、投入加大,以賞畫面圖文為主,還開發了一系列觀賞陳設類用品,延長了國畫石文化產業鏈,提升了知名度,豐富了人們賞玩需求。石韻仙城,醉美石鄉,武宣石畫,四海名揚!
五、象州縣
柳江在即將與紅水河匯合流入黔江之前,在柳江的最後一站運江古鎮河段,留下了又一瑰寶~運江紫砂石、木紋石、金脈石、黃皮石、運江水玉等。紫砂石分粗、中、細砂三種,色感靜謐。粗砂石表面澀糙,中砂石不澀不潤,細砂石膩滑溜順,紫砂石多見元寶、陶罐、古磚、肩包、人物等。木紋石分紫紋石、黃紋石、紫黃紋石、紫墨紋石;紋石也分粗、中、細三種,手感同紫砂石;木紋石紋理清新,紋線飄逸,紋樣豐富,常出眼睛紋、綢緞紋、網絡紋、母指紋、水線紋等;金脈石母體多為中粗砂體,黃、白石英脈絡紋與石相生,時有圖案文字、人物花卉、飛禽走獸、器皿壼罐等珍品出現;黃皮石膚釉皮澤、手感滑潤、水洗度高、色感富貴;運江水玉是近幾年才受到關注,人們在尋覓運江石時,發現少量墨玉(也稱運江水玉),質地溫潤通透、色感莊穆,可雕琢觀賞、把玩,可用之製作手鐲、串珠、掛件等。運江紫砂石的陶情古意、木紋石的流暢飄逸、金脈石的奇巧妙合讓寄情於俗風、託意於古氣的玩家藏家樂醉其中,難以自拔……。
有聯曰:
紫砂陶泥塑造古郡雅韻,
金紋玉脈織繡象州華錦。
橫批:吉象天成。
六、金秀縣
金秀縣位於廣西桂中大瑤山麓,境內聖堂山、蓮花山脈為珠江水系上遊水源保護地,有嶺南肺腑之稱。聖山聖水聖都構成了蜚聲中外的瑤鄉山水人文特色,是廣西著名旅遊度假避暑勝地,世界瑤都。金秀有名山無大河,不具備巖、水、沙及礦物元素作用於優質水石的形成條件,只產出紫色砂石、棕色砂石、筋紋砂石、石英石、化石、半水石(溝壑石)、旱石(山石)等。以上石種多屬半水石,此不贅述。
本文摘編自《紅河石苑》石藝總顧問宋雲老師的文章《來賓水石系列著名石種分類及賞玩概述 (下篇)》,特此鳴謝!
圖文: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