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隻野生華南虎藏身常德 師大教授自述遇虎記
華南虎藏身常德模擬圖 三湘圖形楊誠制
「我可以肯定,我省境內還有3隻野生華南虎,而且都在常德地區,一隻在桃源縣烏雲界自然保護區,另外兩隻在石門縣壺瓶山自然保護區。」2006年12月20日下午接受記者採訪時,鄧教授興奮地說,「今年秋末,當地農戶又聽到了虎嘯,家裡的羊又被偷吃了。由於動物園內華南虎近親繁殖即將走向滅絕,這幾隻老虎的出現,將是解開這個困局的關鍵。」
核心提示:華南虎比大熊貓珍貴 野生不足10隻
目前,華南虎的瀕危程度和珍稀程度,已經超過了「國寶」大熊貓。據湖南師大生命科學院動物學系鄧教授統計,現存於我國動物園的圈養華南虎共68隻,但彼此都有相當親密的血緣關係,甚至出現了同胞兄妹交配的尷尬局面。今年11月中旬,在中國動物園協會中南協作區年會上,專家提出「若找不到野生華南虎加入繁殖,這個物種一定會滅絕。」引進野生華南虎幾乎成了挽救整個華南虎家族危亡的最後希望。
【巧遇】教授傍晚撞上「大貓」
鄧教授耳根一緊,猛回頭,只見一個黃影閃過。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眼前只剩下晃動的樹幹和「譁譁」往下掉的葉子。
獵犬在途中遭遇威脅
鄧教授從事華南虎研究多年,從1999年開始,他多次深入我省各自然保護區,實地勘察尋找虎跡。
讓他記憶猶新的是,6年前的一個傍晚,天正下著濛濛細雨。老獵戶帶著兩條獵犬開路(獵犬比一般的家養狗要兇悍很多,碰到一般的獵物會主動上前攻擊或者圍著打轉),獵犬歡快地跑上豬娘背(地名)的一處山脊,隨即,考察隊員們聽到它們從不遠處傳來的吠聲,起初大家並沒在意。
不久,獵犬的吠聲變了,先是幾聲驚叫,接著是無聲。只見兩犬從山上往下跌跌撞撞,直衝人群,最後躲在隊伍裡,不肯挪動半步,渾身發抖。老獵戶馬上警覺起來,這兩傢伙一定是遭遇了威脅,而且對方肯定非「等閒之輩」。
機不可失,很有可能是「大貓」!
鄧教授與老獵戶立刻往山上跑,卻只看到一串大小不一的野豬腳印,蹲下來仔細辨別,腳印向東延伸。
一致判定就是華南虎
難道是獵犬撞上了老野豬帶著小豬崽外出,老野豬護仔心切,跟獵犬們較上了?可野豬再怎麼兇悍,獵犬應不會被嚇到啊?正在鄧教授滿腹狐疑之際,身後傳來「唬-唬-」的沉重喘息聲,聲音逐漸變大,給人一種威嚇感。
鄧教授耳根一緊,猛回頭,只見一個黃影閃過。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眼前只剩下晃動的樹幹和「譁譁」往下掉的葉子。趕緊跟上!鄧教授拔腿就跑,「當時想都沒想,跟著跑了幾百米。一無所獲,只給我們留下了一串腳印。」通過拓模測量,腳印長15釐米,寬17.5釐米,專家們一致認定,只有成年老虎才有這麼大的腳掌,豹子的腳要小很多。同時根據腳印大小推測,它的體重超過了100公斤。「我省歷史上就是華南虎的棲息地,最後,大家共同判定,在我身後的就是華南虎。」
「我當時肯定是站在老虎和野豬之間,打擾了它的捕食計劃。那真是電光火石一瞬間,連照相機都來不及舉起來。太可惜了,要是還能見一面就好了。」除了遺憾,就是期待,鄧教授還真沒有害怕。
【尋找】進山10天見到虎腳印
鄧教授一行7人進山,人虎神奇相遇,讓教授畢生難忘:「要不是正好撞上老虎捕食,那我肯定連它的背影都見不著。」
百獸之王隱居密林
常德桃源縣烏雲界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繁多,是華南虎棲息、繁殖的極好地域。自1998年建立縣級自然保護區以來,曾有26人先後親眼見到了虎或虎的足跡,或聽到了虎的嘯聲,或拾到了虎的糞便,近幾年,有8戶村民丟失20多隻羊。
雖然也有農戶曾與老虎夾道相逢,老虎似乎更緊張———轉身飛快地跑回山上。昔日威風凜凜的百獸之王怎會淪落到如此地步?或許是「前輩」們慘痛的鮮血讓它們記憶猶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大約還有4000多隻華南虎,但當時華南虎的棲息地已在日益縮小,人虎衝突時有發生,被政府定為害獸。華南虎隨即遭到大量捕殺,各種「打虎能手」的稱號滿天飛。
現在,百獸之王隱居密林深處,似乎只有在它願意的情況下,人們才能見到它。
三次進山找老虎
從1999年開始,鄧教授就陸續收到有關烏雲界當地村民看到老虎現身的消息。2000年1月,鄧教授親自進山呆了10來天,僅看到老虎腳印,只好帶著拍好的證據和拓好的石膏模型,遺憾地回到長沙。同年4月,鄧教授再次收到消息,這次收穫跟上一次差不多。同年6月,鄧教授與林業廳、環保局、當地老獵人燕昌林等一行7人進山。也就是這趟進山,人虎神奇相遇,讓鄧教授畢生難忘:「要不是正好撞上老虎捕食,那我肯定連它的背影都見不著。」
一直沒有照片為證
近20年來,華南地區既沒有抓到過一隻活虎,甚至沒有找到半具虎屍,連清晰一點的虎影都沒有拍到。民間有「人怕虎三分,虎怕人七分」的俗語。鄧教授也曾在虎道設置照相機,最後驚訝地發現,老虎在照相機附近會繞行,放棄那一段虎道。照相機拍照的「咔嚓」聲,晚上照相機閃光燈亮起來,這些都會驚動老虎,讓它們避而遠之。也正因為這點,一直沒照片為證,「市人說虎」統統不被國際權威機構認可,導致一些國外專家多次在國際上放言中國已沒有野生華南虎。
【期望】用野生虎拯救圈養虎
目前我國現存68隻圈養華南虎,彼此之間存在著相當親近的血緣關係,當近親係數達到一定高度後,它們的基因多樣性就有突然崩潰的危險,從而導致種群的滅絕。讓野生華南虎加入繁殖和克隆是兩種最好方式。
鄧教授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現存68隻圈養華南虎,但它們全部面臨近親繁殖導致的種群退化問題,若還不引進新個體,滅亡只是旦夕之事。
追溯這68隻華南虎的血緣關係,其實它們全都是由6隻野生華南虎(2雄4雌)繁衍而來的。1990年7月17日在廣州動物園產下的雌性華南虎「欣欣」,就因為它的雙親是同胞兄妹,結果導致它發育不全,體質衰弱。「欣欣」還是幸運的,能生存下來,它的同胞兄妹父母一共孕育過十多胎,兩虎年年發情、生育,產下的後代不是死胎,就是活不過數日。
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關於野生華南虎可能會滅絕的警告已經不止一次地被提起。在今年年初華南虎野化放歸國際研討會上,明尼蘇達動物園專家惕爾森,也是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的專家,多次在國際上提議印支虎和華南虎雜交。
讓野生華南虎加入繁殖
所幸,反對聲音還是佔上風,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副司長王偉表示,政府尚未考慮採用雜交的方式。全國野生動植物研究與發展中心的陸軍也反對雜交法。他說,保護華南虎就是為了保住純種的華南虎不致滅絕,一旦進行雜交,新產生的虎就不是華南虎了。
鄧教授認為,讓野生華南虎加入繁殖和克隆是兩種最好的方式,「我正在積極地向國家申請項目立項,想通過政府出面,將我省的三頭老虎聚首,或是相互間交配,或是與動物園的圈養虎交配,這肯定能挽救目前華南虎近親交配的局面,讓這個族群存活下去。但國家的科研經費還是很緊張的,這是個大難題。」
湖南虎蹤一覽
湖南省1952-1953年共捕虎170隻。
最後捕到野生虎是在1976年。
1992年,原林業部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開展的華南虎及其棲息地調查估計,當時我國廣東、湖南、江西、福建交界處華南虎有20-30隻。
2004年8月前後,湖南慈利縣林業局先後接到該縣高橋鎮政府幹部和洞溪鄉大滸村村民的電話報告,聲稱先後兩次發現幾十年未見蹤影的老虎。
2003年7月,在婁底市榮華鄉芳溪、曹家等地,群眾已多次發現了華南虎的出沒。經過10餘年的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這個鄉全部消滅了宜林荒山,森林覆蓋率從20世紀70年代的27%提高到現在的60%。
瀏陽最適合「放虎歸山」
放虎歸山,恢復籠養狀態下喪失的物種特性,是目前最切實可行的道路。而老虎之「家」的先決條件是———低海拔、山體斜坡平緩、植被分布不太密集、獵物充足,且一隻虎活動範圍平均是100平方公裡———如此方可為「家」。
據陸軍透露,為了讓華南虎重新回到野外,我國正計劃建立野外放歸區。
記者了解到,2003年和2004年,國家林業局三次組織專家到江西、福建、湖南等地考察,經過綜合評比,瀏陽和資溪得分最高,被推薦為候選放歸區。江西資溪地處江西東部、武夷山西北麓,森林覆蓋率87%。區內平地、丘陵、坡地、山地交錯分布,小溪、河流眾多,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利於華南虎食物鏈的再造。另一處放歸地為湖南瀏陽株樹橋,森林覆蓋率80%以上,以低山丘陵為主,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瀏陽仍有華南虎活動。
據透露,一旦保留地項目立項,棲息地恢復建設即可著手。建立野外放歸區計劃重點是人口遷出、退耕還林、針葉林改造成常綠闊葉林,洞穴再造,以及獵物引入、重建食物鏈。雖然規劃詳盡,但是陸軍焦慮地表示,「希望」去世影響了華南虎的繁殖計劃,「華南虎放歸還沒有時間表。」
相關閱讀:僅存6頭野生華南虎 湖南實施拯救華南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