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強光探照燈的光學材料和非成像光學

2020-12-03 強光探照燈

一、強光探照燈光學材料介紹

1.矽膠

矽膠是一種高活性吸附材料,屬非晶態物質,其化學分子式為mSiO2.nH2O。不溶於水和任何溶劑,無毒無味,化學性質穩定,除強鹼、氫氟酸外不與任何物質發生反應。各種型號的矽膠因其製造方法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微孔結構。矽膠的化學組分和物理結構,決定了它具有許多其他同類材料難以取代的特點:吸附性能高、熱穩定性好、化學性質穩定、有較高的機械強度等。因為矽膠耐溫高(也可以過回流焊),因此常用直接封裝在強光探照燈晶片上。一般矽膠透鏡體積較小,直徑3~10mm。

2.玻璃

玻璃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玻璃具有高透過率。玻璃分為兩種,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F),其中K代表冕牌玻璃,F代表火石玻璃。冕牌玻璃的特徵是其折射率較小而色相係數較大,有QK、K、PK、BaK、ZK、LaK等;火石玻璃的特徵則相反,其折射率較大而色相係數較小,有KF、QF、BaF、F、ZF、ZBaF、LaF、TF、ZLaF等。另外,材料的光學均勻性、化學穩定性(折射率大時往往較軟,化學穩定性差)、氣泡、條紋、內應力等,皆對成像有影響。總之應根據儀器要求挑選不同等級的玻璃。光學玻璃材料,具有透光率高(97%)耐溫高等特點;缺點:易碎、非球面精度不易實現、生產效率低、成本高等。

3.亞克力(PMMA)

PMMA也稱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稱有機玻璃,是迄今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質地最優異,價格比較適宜的品種。PMMA是目前最優良的高分子透明材料,可見光透過率達到92%,比玻璃的透光率高。紫外光會穿透PMMA,與聚碳酸酯相比,PMMA具有更佳的穩定性。PMMA允許小於2800nm波長的紅外線通過;存在特殊的有色PMMA,可以讓特定波長的紅外光透過,同時阻擋可見光。優點:生產效率高(可以通過注塑完成),透光率高(3mm厚度時穿透率93%左右);缺點:耐溫70%(熱變形溫度90度)。

4.PC

PC也稱聚碳酸酯,屬於塑膠類材料,由於聚碳酸酯結構上的特殊性,現已成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長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採用光學級聚碳酸酯製作的光學透鏡不僅可用於照相機、顯微鏡、望遠鏡及光學測試儀器等,還可用於電影投影機透鏡、複印機透鏡、紅外自動調焦投影儀透鏡、雷射束印表機透鏡,以及各種稜鏡、多面反射鏡等諸多系統,應用範圍廣闊。優點:生產效率高(可以通過注塑完成),耐溫高(130℃以上);缺點:透光率稍低(87%)。

二、非成像光學定義

傳統的幾何光學是以提高光學系統的成像質量為宗旨的學科,它所追求的是如何在焦平面上獲得完美的圖像。就傳統光學系統匯聚光的性能而言,任何利用成像原理聚光的系統都遠未達到理論上的聚光能力。因此對於各種純聚光要求的應用來說,如太陽能領域和高能物理領域,只有放棄成像要求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結果。

正因如此,近20年來很多學者致力於非成像聚能器的研究,並由此形成了一門新興的技術科學——非成像光學。非成像光學不追求獲得理想的成像,而是要求光源的光通過光學系統後得到重新分布,以有效傳遞能量為目的。由於沒經過光學設計的強光探照燈的光強分布曲線一般呈現為近圓形,但這樣的配光曲線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照明環境。

為了有效重新分配強光探照燈發出的光線,非成像光學設計顯得非常必要。經過非成像光學設計的強光探照燈能夠適應對應的照明環境,將光能有效地分配到應該照亮的地方。與此同時,非成像光學設計可以有效地減少強光探照燈燈具產生的弦光,保護用戶的眼睛。

在成像光學設計中,光學系統作為成像工具,基本上都用幾何光學的概念來研究其規律,對能量傳遞的研究較少。從物理學觀點考慮,光線攜帶著輻射能,光線的方向也就是輻射能的傳播方向。因此,從能量的角度考慮,光學系統也可以成為傳遞輻射能量的工具,影響著能量傳播的過程,非成像光學就是從能量傳遞規律的角度對光學系統進行研究的。

非成像光學應用於主要目的是對光能傳遞的控制而非成像的系統中。然而成像並不被排除在非成像設計之外。非成像光學需要解決的兩個主要輻射傳遞的設計問題是使傳遞能量最大化,並且得到需要的照度分布。這兩個設計領域通常被簡單地稱為集光和照明。非成像光學應用於許多不同的領域,例如太陽能採集,光纖照明,顯示系統以及強光探照燈照明。

相關焦點

  • 強光探照燈的新型散熱材料介紹
    今天把強光探照燈的新型散熱材料介紹給大家一、導熱塑料導熱塑料利用導熱填料對高分子基本材料進行均勻填充,以提高其導熱性能,在強光探照燈散熱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導熱性能的好壞主要用導熱係數(單位:W/m.K)來衡量。
  • 了解幾個重要的強光探照燈光度學術語
    今天,來跟大家說幾個重要的強光探照燈光度學術語,這是我在學習過程中的一點見解,表述一下。1.光強發光強度是表示發光器件空間光分布的參數。強光探照燈通常的發光強度為朗伯型,空間各方向的亮度相同。利用亮度公式Bo=IO/A,可以得到強光探照燈的空間亮度,其中IO為強光探照燈中心方向發光強度,A為強光探照燈的發光面積。4.照度照度是用來衡量被照物體表面獲得光通量多少的物理量,也就是說,照度表徵被照面被照射程度的光度量。
  • 強光探照燈光譜儀介紹
    微型光譜儀是光譜儀器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在進行微型光譜儀研究之前首先對整個光譜儀器領域做簡要的介紹和分析。光譜儀器本質是實現複色光色散分光和採集的儀器,其分類的方法有很多。經典色散型光譜儀光機結構簡單,發展比較成熟,應用最為廣泛,但是其解析度和信噪比受到入射狹縫和色散能力的制約;調製變換型光譜儀光機結構複雜,包含大量運動機構,但是其解析度和信噪比不受入射孔徑的限制,通過擴展孔徑和調製方式可以得到高信噪比、高解析度的光譜信號,更多地應用於遠距微弱光強的探測領域。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典型的光譜儀。
  • 強光探照燈散熱的一些基礎知識
    因此散熱問題是強光探照燈照明普及和發展的最大瓶頸,如何提高大功率強光探照燈的散熱能力是實現產業化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之一。二、熱量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熱量傳遞共有三種基本方式:熱傳導(Heat Conduction);熱對流(Heat Convection)和熱輻射(Heat Radiation)。
  • 藍菲光學 (Labsphere) 漫反射材料和鍍膜提高了醫療成像性能
    上海4月14日電 /新華美通/ -- 藍菲光學 (Labsphere) 的 Spectralon(R) 和 Spectraflect(R) 的反射率高達96%-98% ,為醫療成像設備中的光採集管和導光管提供了較高效率的均勻光整合性能。
  • 關於光學成像和光學傳輸的一些新發現
    美國能源部(DOE)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三維x射線成像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非常詳細地顯示笨重的材料-這是常規成像方法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項新技術可以幫助科學家解開從電池到生物系統等無數物質的結構信息的線索。
  • 劉軍英:光學功能薄膜材料介紹
    在我做演講之前有兩點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一個是樂凱公司和新材料的關係,另一個是樂凱公司和航天科技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原來樂凱是做膠捲的,做照相紙和感光材料,原來的競爭對手是柯達公司和富士公司。柯達公司在數碼照相的衝擊下轉型沒轉好,現在已申請破產保護了。富士公司也在轉型,應該說富士公司轉型轉得比較好,一方面做感光材料,還在做照相機,另外還做保健品和辦公材料。
  • 光學球面凸透鏡與非球面透鏡的關係及成像原理/晶亮光電
    像差是指實際光學系統中,由非近軸光線追跡所得的結果和近軸光線追跡所得的結果不一致,與高斯光學的理想狀況的偏差。像差是光學理論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相信很多朋友們也這麼覺得吧!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像差的知識,大家可以收藏!看完下面的內容後,歡迎各位積極在下面發表自己的看法!
  • 浙大科學家提出三維光學超分辨成像新方法
    近日,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旭教授和匡翠方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穎的光學成像技術——多角度幹涉顯微鏡(MAIM),實現了對生物體內活細胞的多色、長時程、高速和三維超分辨成像,為微管、內質網、線粒體和細胞膜等亞細胞器的生物動力學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這項研究發表在知名期刊《自然·通訊》上。
  • 強光探照燈燈具熱特性測試的原理與方法
    近年來,強光探照燈照明技術快速發展,在強光探照燈的光效、色溫、顯色性等光色指標備受關注的同時,強光探照燈的熱學特性和壽命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是熱學特性,對強光探照燈光、色、電等參數的性能和壽命有著顯著的影響。
  • 清華大學提出一種全新人工光學非線性材料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題為「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 from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eta-molecule」的研究成果。該成果基於經典電磁學理論,利用超構材料思想,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人工光學非線性材料。
  • 光子學公開課|中國科學院陳佳寧研究員:近場光學成像與光譜在半導體光學中的應用
    光譜學技術是一種在諸多領域應用非常廣泛的具有非破壞性的分析手段。其核心思想是分析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隨波長的變化關係。在本次課程中,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的譚平恆老師將首先介紹拉曼光譜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拉曼光譜技術,以及其團隊在二維半導體材料及其範德華異質結及石墨烯基材料的聲子物理中所取得的部分成果。
  • 核素切倫科夫光學成像研究進展_核素_切倫科夫光學成像_進展_醫脈通
    作為1種無機納米材料,QD具有高量子產率及良好光學穩定性。基於QD的CRET,是以產生切倫科夫冷光的核素作為激發光源,以QD作為激發光的接受體,從而將切倫科夫光信號轉化為近紅外光信號。該方法既沒有外照射的幹擾,又降低了本底信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起初,關於CRET的研究是通過將切倫科夫冷光光源與QD隨機混合成溶液後進行成像,這容易導致兩者生物學分布不匹配。
  •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4月18日電 4月17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題為「由電磁耦合超構分子產生的人工非線性」(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
  • 光學和超聲兩種屏下指紋方案以及結構光和TOF兩種3D識別方案介紹
    3D識別已被蘋果採用,並有望指向虛擬實境(VR/AR)和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而屏下指紋操作便捷、環境適應性強、符合用戶傳統使用習慣。 本文是來自中信建投的屏下指紋專題研究報告,著重介紹光學和超聲兩種屏下指紋方案以及結構光和TOF兩種3D識別方案,對於幾種方案的技術路徑、方案優劣、上下遊產業鏈以及市場規模進行了詳細分析。
  • 試點學院李培寧教授暢談「近場光學顯微成像」
    來自我校光電信息學院和兄弟院系50餘位本科生、研究生一起聆聽了試點學院李培寧教授帶來的精彩講座——「個人求學與科研情況介紹與交流」。實驗室鄧前松老師參會交流,實驗室學管會主任集成1802班劉暢同學主持了報告會。
  • 什麼是光學鍍膜?光學鍍膜可以達到什麼光學效果?總結
    光學鍍膜由薄的分層介質構成的,通過界面傳播光束的一類光學介質材料.光學薄膜的應用始於20世紀30年代.現代,光學薄膜已廣泛用於光學和光電子技術領域,製造各種光學儀器.一、結構最簡單的光學薄膜模型是表面光滑、各向同性的均勻介質薄層.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光的幹涉理論來研究光學薄膜的光學性質.當一束單色平面波入射到光學薄膜上時,在它的兩個表面上發生多次反射和折射,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方向由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給出,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振幅大小則由菲涅耳公式確定(見光在分界面上的折射和反射).
  • 自適應光學助力太陽高分辨力光學成像技術發展與應用
    通過觀察太陽大氣在空間和時間尺度中的物理變化過程,並建立模型,我們將有望預測太陽的活動,從而避免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危害。基於大口徑太陽光學望遠鏡對太陽大氣進行高分辨力層析成像是觀測太陽活動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受到地球大氣湍流的影響,大口徑光學望遠鏡原本可以分辨的細小結構,也會被模糊成一團,需要自適應光學技術對湍流擾動進行實時探測和補償,讓望遠鏡發揮其極致性能。
  • 超快光學與光譜成像技術團隊
    團隊面向環境、生命科學的應用需求,圍繞超快雷射科學,結合太赫茲科技和微結構材料,開展極端時空尺度下的大氣汙染光譜監測、太赫茲無損檢測、生物醫學光譜成像等方面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
  • MIT研發新型攝影光學元件,開啟光學成像新紀元
    快速成像傳感器可在每次反射時間內捕捉單獨的圖像,從而成像出一系列圖像:每幅圖像均對應於不同的時間點以及與透鏡不同的距離。同時,每幅圖像均可在特定的時間被訪問。MIT研究人員將這種技術稱為「時間摺疊光學元件(time folded optics)」。該論文第一作者Barmak Heshmat認為:「當你手握快速傳感器相機,來分辨通過光學元件的光時,你就可利用時間交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