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爭朝夕,不負韶華。1月15日,在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三屆五次黨代會召開兩天後,丹灶鎮立刻迎來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為高質量全面發展標杆鎮建設「三年見成效」階段進行部署。
2019年,乘著改革開放再出發和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的東風,丹灶大力發揚「有為精神」,打響了高質量全面發展的第一槍,經濟社會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獲評「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位列「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63位,為高質量全面發展標杆鎮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2020年,佛山邁過GDP萬億元大關,南海再次提出弘揚「南海精神」,丹灶迎來「雙區」建設等一系列機遇。站在新的起點上,丹灶如何聚勢聚力、聚焦攻堅,加快建設高質量全面發展標杆鎮?答案就在產業發展、環境建設、城鄉融合、基層治理這四個關鍵詞中。
撰文:肖霞 趙進 葉遲華 張柏林
關鍵詞1
產業發展
兩大新興產業瞄準打造「國家級」
早上6時30分,241路公交車準時從佛山西站出發,駛向終點站丹灶汽車客運站。這是丹灶鎮連接外部的一條重要線路,也是丹灶展示氫能公交的一個重要載體。
2019年6月,由丹灶兩家本土企業——廣東廣順新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與廣東泰羅斯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而成的10輛氫能公交投入使用,這也是南海首批被國家工信部相關產品目錄所採用的氫能源公交車。
創新驅動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城市發展永恆的主題。如今,創新驅動在丹灶正成為社會共識。過去幾年,丹灶堅持以製造業創新為方向,在立足傳統五金、機械裝備、高端汽配等產業基礎上,集中發力,逐步形成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大工業製造和以智能安全產業為主的都市型產業。
2019年,在氫能源產業方面,丹灶以「仙湖氫谷」為主戰場,探索汽車、攀業燃料電池等重點產業項目相繼落戶。廣東省重點實驗室仙湖實驗室、國際標準化組織氫能技術委員會聯絡處等多個高端機構也入駐仙湖氫谷。隨著UNDP氫能經濟職業技術培訓研究院的成立,丹灶有望打造氫能「黃埔軍校」。氫能產業鏈覆蓋研發生產、標準制定、安全檢測、示範應用、教育培訓等關鍵環節。
在智能安全產業方面,丹灶以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為平臺,吸引中保網盾物聯網安全研究院、本質安全研究院及國際安全評級學院等國內外知名創新平臺進駐。南海區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也在2019中國安全產業大會期間啟用。截至去年底,丹灶累計引入5G網聯智能無人機系統等高成長性項目58個,覆蓋人臉識別、無人機、物聯網等領域。
南海區十三屆五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高質量推進南海電子信息產業園、南三產業合作區、仙湖氫谷、智能安全產業園等重大平臺建設,讓重大平臺成為南海參與「雙區」建設最有力的支撐。值得一提的是,仙湖氫谷、智能安全產業園均位於丹灶,在未來南海參與「雙區」建設中,創新丹灶貢獻的力量必將越來越突出。
「我們要做粵港澳大灣區的製造業創新高地。」這一底氣來源于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團隊集聚在丹灶。2019年底,力合星空·728創域打破丹灶歷史,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數據顯示,2019年丹灶高新技術企業已經突破233家。丹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通過率位居南海區第一。研發與試驗發展投入預計達4.5億元,「藍海人才計劃」立項團隊7個,立項數量是過去兩年之和。
關鍵詞2
環境建設
爭當產城環境良性循環的「灣區客廳」
青磚綠瓦,古樹悠悠,蟹眼泉無聲流淌。在丹灶鎮仙崗村,這裡還保留有獨具嶺南特色的祠堂建築。2019年,仙崗村重新修復了葛仙古道,變村前塘為荷花池,讓老建築「活」了起來,也讓村子的環境更上一個臺階。同時憑藉深厚的人文底蘊及良好的生態環境,仙崗社區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不止仙崗一個村居表現亮眼。去年,在佛山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通報的「美麗文明村居」驗收評估結果中,湧現3個滿分村居,分別是仙崗社區、勞邊社區、羅行社區,均來自丹灶鎮。不僅如此,丹灶納入驗收的另外兩個示範村居南沙社區、東升社區也表現不俗,排名位居全市前十。
過去一年,為了更好推進環境整治項目落實,丹灶確定了以黨建大平臺為引領,通過網格直聯、黨員幹部反映、群眾反映等渠道,廣泛收集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的環保熱點問題,引導社會公眾參與,以社會輿論推動環境整治,推動形成長效工作機制。
此外,在推進環境整治過程中,丹灶鎮還根據不同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環境整治與文旅發展相結合的特色之路,助力提升丹灶「一島兩湖」文旅品牌形象。
有什麼樣的產業就有什麼樣的人才,有什麼樣的城市就有什麼樣的人才。這是丹灶高質量發展的切身感受。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種好環境這棵「梧桐樹」,高新產業與高端人才才能紛至沓來。
在生態環境上,丹灶按照「點上微改造、線上連片試、面上總動員」的思路,依託「一島兩湖」生態標杆和兩大主題產業,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上,丹灶完成全鎮分散式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三清三拆三整治」「廁所革命」黑臭水體整治等基礎工作順利推進。
在去年舉行的珠三角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上,丹灶成為全省唯一在大會上介紹經驗的鎮(街)。
今年,丹灶提出,要不遺餘力地推動產業升級、城市升級、環境升級,實現產業、城市、環境良性循環,爭取成為大灣區中的客廳。如今,丹灶正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前行。面向2020年,丹灶提出要做強國家級生態環境,把金沙島打造成為國家溼地公園,把翰林湖和仙湖做成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生態依託。
關鍵詞3
城鄉融合
「有為水道」+「翰林水道」串起鄉村振興示範區
位於桂丹路旁的大金智地,是丹灶智能安全產業核心所在地。近年來,聯東U谷·佛山南海國際企業港及力合星空·728創域在這裡拔地而起,並蓬勃生長。大金智地不遠處,就是有著「一湖五翰林」人文歷史的沙水村。2019年中秋節期間,沙水村的傳統民俗——燒番塔吸引了不少遊客。
2019年7月,南海區獲批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發展實驗區。這是全省首個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題的改革創新實驗區。而丹灶也被賦予建設南海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的重任。
丹灶提出,要做城鄉融合探路者,發揮「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平臺的作用,在丹灶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嚮往,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為此,丹灶正立足自身優勢,做好規劃、畫好藍圖,大力打造城西、有為水道鄉村振興連片示範區,同時謀劃大金、沙水片區連片改造項目,聚焦「兩個連片」,力爭推動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
在城西片區,有為水道已被納入佛山市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首批重點建設項目。有為水道源於仙湖,途經仙崗、西城、銀河、良登4個村居,全長8公裡。相傳康有為曾沿著這條水道乘船外出前往西樵求學。目前,有為水道示範片區已經完成規劃。未來,隨著有為水道的修復,遊客可以沿著水道重走當年康有為的求學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關鍵一年。南海提出要牽住深化改革「牛鼻子」,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加快建設十大示範片區。協同推進連片村級工業園改造、連片產業集聚、連片人居環境整治和連片鄉村旅遊開發,促進城鄉空間格局顯著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效融合,形成現代都市和田園鄉村各具特色、互融互促的城鄉發展格局。其中丹灶鎮「一島兩湖十裡片區」上榜。
丹灶將全力推動城區提升改造、鄉村連片振興、村級工業園連片改造三項工作。推進城西片區、大金片區「雙峰突起」,分別建設成「有為水道+仙湖氫谷」「翰林水道+智能安全產業園」的城鄉融合示範點。
沿著「有為水道」與「翰林水道」這兩大水道,丹灶將打造現代產業廊道、自然生態廊道和歷史文化廊道。啟動鎮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大力發展旅遊、民宿、觀光農業。
與此同時,丹灶還將在去年大力推動城西片區和大金片區的村級工業園改造基礎上,將丹灶城區和金沙城區的改造納入重點,力爭實現「四面開花」,打造一島兩湖十裡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
關鍵詞4
基層治理
全區率先實現100%「三職一肩挑」
「我19歲入黨,不管在哪裡工作,我做事情都很用心。年輕幹部應該多學習,多思考,多努力,面向社會和群眾,勇於擔當敢於作為。」丹灶鎮勞邊社區黨委書記劉湛洪說。去年底,85名丹灶機關及鎮屬公司新入職人員,坐在了沙水村裡的劉氏大宗祠,與劉湛洪面對面溝通交流,傾聽其多年在基層一線的工作經驗。
讓基層黨員幹部講述基層黨建,引領基層工作開展的經驗。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正是丹灶的創新舉措。「基層有很多黨員幹部工作非常紮實,他們身上有很多好的品質。所以我們創新課堂模式,用現場教學的形式,開發鄉村黨建課堂。」 丹灶鎮委黨校主任藍麗君說。
當前,南海正大力推行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這離不開有序的基層治理。「推進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工作,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南海區十三屆五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
近年來,丹灶不斷在基層治理方面做出亮點和特色。2018年,良登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這正是丹灶基層治理有序的一個縮影。
過去一年,丹灶實施村(社區)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在村居和經濟社兩級以「會前審批、會中議事、會後監督」的全流程引領模式推動完成306個重要事項。在全區7個鎮街中率先完成村居黨組織書記、自治組織主任、經聯社社長三個職位「一肩挑」改革調整,新當選經聯社社長平均得票率超96%。
丹灶是「南海區鄉村治理研究和實踐基地」,丹灶以此為契機,完善鎮級黨校,研發接地氣、通俗化、情景感強、參與感強的黨建課程,對丹灶的黨員幹部、農村人才進行全面輪訓。同時大力弘揚「立志敢為、崇實善為、擔當有為」的有為精神,進一步激發乾部隊伍活力,為丹灶建設高質量全面發展標杆鎮提供強大精神支柱。
2019年,丹灶提出打造「南海區最平安的鎮」。一年來平安丹灶效應正在顯現。丹灶成為南海唯一的刑事和治安警情同比雙下降鎮(街)。聯安南沙警務室被省公安廳評為「嶺南標杆警務室」,28個村(居)全部通過「平安村居」驗收。網絡餐飲入網經營者持證率和信息公示率均達100%。
同時,丹灶還將結合本土實際,瞄準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基層治理風險點,進行風險點防控研究和治理機制突破,堅決遏制安全事故發生。圍繞公共安全、汙染防治等基層治理難點,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相關
丹灶邁向高質量全面發展標杆鎮的精神動力
弘揚「有為精神」
勇敢對標國際一流
「回首2019,我們凝聚了共識、體現了擔當、打下了基礎、增強了信心。新的一年,我們要大膽去想、大膽地幹,向高質量全面發展標杆鎮建設發起新一輪攻勢。」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三屆五次黨代會報告指出。
2020年,丹灶要「立大志」。高質量全面發展標杆鎮建設要放眼整個大灣區乃至全國全球。丹灶憑藉灣區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生態環境、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優勢,勇敢對標國際一流灣區和國內一流都市圈,把產業、生態環境都打造為「國家級」。
「大志」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作為近代改革家康有為的故裡,「有為精神」深深融入了丹灶人的歷史基因,在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注入了新的內涵。如今,「立志敢為、崇實善為、擔當有為」的有為精神。正在激勵每一位丹灶人奮發進取,敢啃「硬骨頭」,在聚焦攻堅中體現政治擔當、責任擔當。
做攻堅克難的「先行者」「探路者」
「我們要重拾當年『殺出一條血路』的改革勇氣,弘揚『海納百川、敢為人先、團結奮進、腳踏實地』的南海精神,以擔當踐行使命,以實幹篤定前行,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不斷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1月12日,南海區十三屆五次黨代會將「南海精神」重點提出。
丹灶「有為精神」與「南海精神」一脈相承。丹灶提出,要大力弘揚「立志敢為、崇實善為、擔當有為」的丹灶有為精神,把各級政策資源聚集起來、把全鎮上下各方力量動員起來。增強黨建全局統領能力,激發乾部群眾幹事創業熱情,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有為精神」就要敢於爭先。丹灶提出,要做城鄉融合探路者,發揮「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平臺的作用,在丹灶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嚮往,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同時,丹灶還要做基層治理先行者,要在建立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的基層治理機制上有作為,集聚政策資源和各方力量,推動城鄉融合、基層善治。
大力弘揚有為精神,必須要聚焦攻堅。因此,丹灶將「有為精神」融入到高質量發展關鍵環節的攻堅中。丹灶提出,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等機遇帶來的發展「窗口期」,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聚焦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集中資源保障重點工作,集中火力突破主要矛盾。
面對重重難題,如何尋求破解之道?答案就在「兩個有利於」中,「只要有利於丹灶高質量發展的,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去推動;只要有利於實現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我們要善於有為、敢於擔當去落實。」丹灶將「兩個有利於」作為攻堅克難中採取措施的衡量標準,並提出要堅持以丹灶人民群眾為中心推進標杆鎮建設,堅定維護大多數群眾的利益。
立志打造「國家級」產業和生態
位於南海西部的丹灶,曾經在區位優勢並不明顯的改革開放初期,就率先「洗腳上田」,誕生了南海第一批「萬元戶」,培養出小五金等多個傳統優勢產業。如今隨著「雙區」建設加快,丹灶的區位、產業、生態條件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理由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敢為之前是立志,有志者事競成。丹灶有著灣區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有氫能源和智能安全兩大新興產業發展優勢、有「一島兩湖」生態環境優勢、有鎮村齊心民風淳樸的和諧優勢,因此要有自信、立大志。在此次黨代會,丹灶發出要做最好的自己的聲音。
對丹灶來說,最好的自己有兩個內涵。橫向上,丹灶要勇敢對標國際一流灣區和國內一流都市圈。對標東京灣區,丹灶發現了神奈川縣這個條件類似的標杆;對標國內的京津冀都市圈、長三角都市圈,北京西六環、上海楊浦區是丹灶的標杆。2019年,當丹灶首次提出建設高質量全面發展標杆鎮戰略時,就瞄準了上述地區。今年的黨代會報告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而在縱向上,丹灶既瞄準做粵港澳大灣區的製造業創新高地、城鄉融合發展的客廳,也將「國家級」作為了自己的目標。在產業上,丹灶立志將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氫能源產業發展的「矽谷」,成為國家級安全產業集聚地。在生態上,丹灶立志把金沙島打造成為國家溼地公園,把翰林湖和仙湖做成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生態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