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學術研究離不開三大要素

2020-11-23 科學網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12月2日在南開大學演講時指出,任何學術研究都離不開3個要素,眼光(Perception)、堅持(Persistence)與能力(Power)。

 

楊振寧的演講題目是《1957年宇稱不守恆所引起的震蕩》。在回答南開大學物理學院一名學生的提問時,他說,其實不止是物理領域,作任何學術研究都要具備這3個要素。

 

第一要素是有眼光。楊振寧以另一位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為例,說她「獨具慧眼」,看出來什麼東西才是真正重要的,在別的物理學家不願意從事證明宇稱不守恆的實驗時,吳健雄第一個做到了。楊振寧在演講中回憶,當自己與李政道在理論上首次否定宇稱守恆時,「大部分物理學家都不想進行我們這個實驗。他們覺得非常困難,不值得去做,因為結果一定會證明前人的觀點,但是吳健雄有更深入的戰略性眼光」。

 

第二要素是堅持。「因為前沿研究多半時候面臨種種困難,需要能夠堅持。」他同時表示:「當然太堅持也不行,如果走了錯誤的道路,堅持會浪費很多時間——這是很複雜的事情。」

 

學術研究的第三要素是能力。他說,大家發現一些理論很多地方與實驗相符,也有很多實驗與理論不符,這在每個領域的前沿是常常發生的。作最複雜的分析,需要突出的能力。在上世紀40年代末,在β衰變這類實驗裡就有這些「很奇怪的事情」,吳健雄能夠做很複雜的計算,掌握著別人都沒有的能力,一下子就把「疑團一掃而光」,成為那個領域「最大的權威之一」。

 

相關焦點

  • 學科建設離不開三大要素
    學科建設離不開三大要素 2019年03月12日 08: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熊仲儒 字號 內容摘要:學科建設離不開三大要素?
  • 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到國家天文臺作學術報告
    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他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Yang-Mills規範場方程,開闢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  半個月前,得到楊振寧即將到國家天文臺作報告的消息時,眾多職工便翹首以盼,紛紛申請講座入場券。為了讓更多人參與這次活動,主辦方甚至在講臺上設置了20多個「蒲墩座席」。
  • 楊振寧為什麼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當然離不開他優異的數學成績!
    楊振寧先生曾說,他從西南聯大畢業,離開中國到美國留學時,全中國研究物理的不過幾十人,所研究的領域也不廣。等到1972年回國訪問的時候,中國研究物理的人數已經是成千上萬了,而且每個領域的都有。新中國在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裡,培養了成千上萬的科學技術人才。是的,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是突飛猛進的。
  • 楊振寧那麼厲害,美國為什麼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
    那麼,既然楊振寧有比肩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的偉大成就,為什麼美國沒有讓他去研究核武器?要知道,美國研究核武器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試驗室可是集中了全美最頂尖的科學家,科研環境和學術氛圍是一流的。而楊振寧在原子彈時代正值壯年,而且所取得的學術成就也不小,與曼哈頓計劃的參與者如費米、波爾、費曼、吳健雄、奧本海默等也都有不少的學術交流,甚至有一些還是好朋友,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為什麼當年美國沒有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呢? 我想,這是許多人都十分疑惑的一個問題。
  • 被稱為「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偉大,你根本不了解
    中國能有今天的發展是離不開那些科學家的努力,因為有著這些頂尖的科學家,中國才能用幾十年的時間追上英美等傳統強國。可如果在街上隨便找一個人,問問他們了解哪些中國科學家,很少會有人說出楊振寧的名字。但其實,楊振寧是一位被評為「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的頂級科學家。
  • 網友:從學術成就上比較,霍金和楊振寧誰更高?
    從學術成就上說,毫無疑問是楊振寧更高!楊振寧在學術上的發現主要有以下13項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統計力學方面1、1952年 三篇相變理論論文2、1957年3篇玻色子多體問題論文3、1967 年1篇楊-Baxter方程論文4、 1969年1篇 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溫度的嚴格解論文凝聚態物理方面1、1961年1篇超導體磁通量子化的理論解釋論文
  • 楊振寧在世界物理學家「英雄榜」中的地位有多高
    在留學後回不回國的問題上,楊振寧曾如此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總結他的看法。作為一位物理學家,他最為純粹和本質的標籤是學術。提到楊振寧,「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楊振寧-米爾斯非阿貝爾規範場」這兩個深奧的短語無法繞開。前者讓楊振寧和合作者李政道一起榮膺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後者則被公認為楊振寧的「最高學術成就」。
  • 楊振寧跟李政道的故事人人皆知,如果只論學術成就,誰更高呢?
    楊振寧跟李政道之間的故事,可能是中國科學界最有名的公案了。兩人在1957年,因宇稱不守恆理論共獲貝爾物理學獎。而五年之後,楊振寧和李政道分道揚鑣,不但不再合作,還形同路人。那如果只論學術成就,誰更高呢?兩人分手之後,楊振寧又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論,比如楊-米爾斯理論,這個理論有多牛牛呢。楊振寧自己有一個評價:通常得諾貝爾獎的重要性,可以說那是10年之間最重要的物理的文章。
  • 楊振寧的理論有多強大,能和愛因斯坦和牛頓比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他的貢獻可不比這兩位偉人差,他是楊振寧。楊振寧為什麼說楊振寧的貢獻並不低於兩位偉人呢?楊振寧最著名的學術成就是規範場理論。規範場理論給我們的思想引向另一個方向,是微觀世界的一扇門,這個理論十分漂亮。楊振寧的學習之路很平坦,順利考上大學出國留學,在國外的知識學習中,他不斷努力,和李政道一同發表文章研究物理學,因為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楊振寧的「天賜愛情」:翁帆終歸不過是杜致禮的「替代品」而已
    大部分的物理學者都是各顧各的在做著研究,相互之間除了學術上的交流,很少在有其他方面的溝通。 楊振寧之所以能夠在學術上有如此之大的造詣,一方面是由於他本人的天賦,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杜致禮的幫助。做學術,尤其是基礎基礎科學需要付出非常大的時間與精力,如果沒有杜致禮這樣一位賢內助,楊振寧的家庭生活肯定是一團糟。
  • 中國物理科學家楊振寧,成就不輸愛因斯坦,他的學術貢獻有多大?
    霍金的知名度在國內顯然比楊振寧要高很多,當霍金去世的消息一經傳出,朋友圈兒便紛紛轉載,並哀悼他的去世。但其實只要是讀過楊振寧相關物理科普書籍的人都會知道,楊振寧其實要比霍金厲害很多,只不過就是關注霍金的人多,而在意楊振寧的人少。很多人給予霍金的評價都是第二個愛因斯坦,但其實真正能夠成為第二個愛因斯坦的人是楊振寧。
  • 國寶級學者——楊振寧
    楊振寧先生身上的標籤有很多——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臺北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名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單從這些標籤就能看出楊振寧先生在學術成就上的高度。
  • 簡併量子氣體前沿國際學術會議舉行 楊振寧等出席
    [科學時報 王丹紅報導]10月20日,為期5天的簡併量子氣體前沿國際學術會議在北京清華科技園區舉行,包括4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楊振寧、沃爾夫岡·克特勒、威廉·菲利普斯和埃裡克·阿林·康奈爾在內,40多位簡併量子氣體領域的專家應邀在大會報告最新研究成果
  • 漲知識|楊振寧在世界物理學家「英雄榜」中的地位有多高
    在留學後回不回國的問題上,楊振寧曾如此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總結他的看法。作為一位物理學家,他最為純粹和本質的標籤是學術。提到楊振寧,「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楊振寧-米爾斯非阿貝爾規範場」這兩個深奧的短語無法繞開。前者讓楊振寧和合作者李政道一起榮膺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後者則被公認為楊振寧的「最高學術成就」。
  • 致敬楊振寧先生
    楊振寧的確沒有和錢學森一起在中國最危險的時候回國,但這並非是他的本意。當年楊振寧先生有過回國的念頭,但是大家研究之後沒有同意。錢學森老先生是做應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於造飛彈,是新中國最最迫切需要的東西。
  • 楊振寧是著名的物理學家,他的成就在全球中能排到第幾位?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楊振寧,作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科學成就豐碩,更是中國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楊振寧如今已經97歲,算是非常長壽的科學家。說到在世的科學家,很多人覺得楊振寧的科學貢獻排第一。如果說所有科學家的排名,楊振寧也能排在前二十名,科學成果豐碩。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哲學社會科學來回答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時代呼喚哲學社會科學界加強「三大體系」建設。
  • 牛頓的理論無處不在,愛因斯坦讓您定位更加精確,楊振寧幹了啥?
    其實楊振寧在2016年發表的關於CEPC(大型環形電子對撞機)反對意見中就有說明,對於高能粒子物理的研究,也就是楊振寧主要研究方向對人類生活並沒有直接利用價值,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有更大的用處!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還有研究高能粒子物理?讓牛頓經典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揮到極致就可以了嘛......
  • 一般來說,旋律、節奏與和聲是音樂的三大要素
    和聲,是由兩個以上的音按一定規律和方式的同時結合,是音樂要素中最複雜的一種。和聲具有動力性,即穩定與不穩定、協和與不協和的功能;和聲還具有色彩性,有明與暗、疏密與濃淡的區分。合唱、交響樂(包括管弦樂和交響曲)、鍵盤樂等,均屬多聲部的音樂。幾個不同的音同時發聲就是和弦。
  • 楊振寧有啥研究成果,為何被稱為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真牛X
    在2000年的時候,《自然》(全球最具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雜誌曾經評選過去1000年對世界影響最大的20位物理學家,牛頓、愛因斯坦等耳熟能詳的大名人也在名單中,而楊振寧位列名單第18位,是名單中唯一在世的人。楊振寧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的稱號,是業界人士公認的事實。那楊振寧研究的方向是什麼,又有哪些影響巨大的研究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