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少小離家老大回,你了解中華鱘嗎?

2021-01-11 中國水利

4月22日

在湖北省宜昌市的

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

10000尾大大小小的

子二代中華鱘

回歸長江懷抱

現場浩浩蕩蕩

「鱘二代」們坐著「滑梯」

遊進了長江

中華鱘是地球上

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

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

是中國一級重點

保護野生動物

也是活化石

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具有重要的

科研、生態等價值

今天

中國水利網

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中華鱘

少小離家老大回

中華鱘是中國獨有的古老魚類,生在長江,長在大海,對家鄉具有本能的歸屬。作為洄遊魚類,十幾歲到達繁殖期的中華鱘將長途跋涉回到故鄉,在江裡滯留一年,於江河上遊水流湍急、底為礫石的江段繁殖,在第二年10月聚集於產卵場繁殖。產後待幼魚長大到15釐米左右,又攜帶它們旅居外海。它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在江河上遊出生,在大海裡生長。

飲食習慣

中華鱘是大型底棲魚類,主要在河流、海洋底層活動。幼魚期主要攝食底棲無脊椎動物,如水蚤類、蜻蜓幼蟲、植物碎屑等類;河口鹹淡水域中的幼魚則以蝦類、蟹類及小魚為食。

在長江口外近海水域,中華鱘攝食強度增大,食物以魚和蟹為主,還有蝦和頭足類等。

它們嘴前面發達的嗅覺感應器官,可以幫助它們找到埋藏在砂層底下的小型魚類、小螃蟹、小蝦等。所以遊泳的時候,中華鱘看上去像小狗一樣在水底嗅來嗅去。

現狀研究

由於長期過度捕撈、水質汙染、航運幹擾、江底挖砂等問題,這種歷經1.4億年、曾經與恐龍並存的古老魚類面臨著瀕危的命運。每年洄遊至長江產卵的野生中華鱘逐年遞減。

保護中華鱘,對於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促進長江生態大保護具有深遠意義。中華鱘作為長江水系水生野生動物旗艦物種,它的生存狀態直接反映了母親河長江的生態狀況。

它的保護和繁殖與長江整體的魚類資源保護息息相關,也與恢復長江自然生命力緊密相連。

推動長江大保護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長江生態好不好,中華鱘有發言權。

最後小編提醒大家

魚魚這麼可愛

你可千萬不能吃!

END

圖片提供:張偉革

文字編輯:李想

排版:姜曉檬

相關焦點

  • 「古詩今用02」少小離家老大回
    結尾再改寫一句賀知章的小詩來應景:少小離家老大回,一束光芒侵心扉。請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熙雅的佳作。有一束光衝出黑夜,陽光一直在你身後。——題記熙雅那段時間,我一直蜷伏在黑夜的角落。是兩個多月前,剛上初中不久。極其意外地,一種名為「恐懼」的東西佔據了我內心的極大一部分。
  • 非遺冷知識丨少小離家老大回——賀知章用一生寫就的離別詩
    賀知章一生留下的詩並不多,最出名的恐怕也就是這一首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剛才說了,這首詩我們很小的時候都讀過,準確的說是背過,因為這是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裡的。但這其實並不是一首寫給小朋友的詩,準確說,應該不是一首小朋友能夠讀懂的詩。因為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已經八十六歲了。
  • 物理之神楊振寧:少小離家老大回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少小離家老大回晚清某個平靜的一天,楊振寧的爺爺生病,請郎中羅竹全來醫冶。治病之餘,兩人聊起天來,原來兩人的夫人都在懷孕。他倆商定,一家生男,一家生女,就結親家。1922年10月1日,安徽合肥三河鎮多了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這個降生在楊家的孩子名叫楊振寧。
  • 感悟中華鱘
    我擠在人群中,聽人們紛紛問老闆為什麼將這麼大一條魚白白放走,老闆興奮地說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可不是普通的魚,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為什麼叫中華鱘?為什麼在成千上萬種魚中單單把「中華」的大頭銜賦予它?這不是尋常的魚,它是長江最大最重的魚,最長的有四五米,最重的有一千四五百斤,被稱為「長江魚王」。它是一條「神魚」,神奇的是它的生存史。
  • 我國黃旭華院士:少年離家白髮歸家,隱姓埋名30年為國貢獻!
    少小離家老大回,離家是青絲滿布,歸來已是白髮蒼蒼。人們常說,世界上最大的遺憾就是到老也不能回到家鄉,落葉遲遲不能歸根。
  • 科普動畫|中華鱘的小秘密①中華鱘是幾級瀕危物種?
    科普動畫|中華鱘的小秘密①中華鱘是幾級瀕危物種?> 4月13日(本周六),中國三峽集團將在湖北宜昌舉行2019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
  • 北京海洋館中華鱘回「老家」(組圖)
    現場指揮員話音剛落,農業部副部長範小建、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等4人先後將中華鱘28號和32號的暫養池打開,備受關注的兩尾中華鱘順著滑道滑進長江。  「長途跋涉」到荊州的兩尾中華鱘回到長江的「懷抱」後,在水面擺擺尾巴,沉入了江底。
  • 瀕危物種揚子鱷和中華鱘,你了解多少
    瀕危物種揚子鱷和中華鱘,你了解多少。中華鱘中華鱘因產地是中國而得名。其身體呈梭形,吻部尖長,稍微上翹。口小,呈一橫裂狀,能由外向內收縮。除尾鰭上葉有原始硬鱗分布外,全身沒有鱗,只有5縱行寬大的骨板狀硬鱗。一般頭部和體背側為青灰色或褐色,腹部為白色,各鰭為青灰色。
  • 1.5億年前的娃娃魚,3000公裡尋根的中華鱘,或因人類而滅絕
    晚上八點 講個地球的小故事給你聽它叫聲如嬰兒,名字有魚卻並非魚它生在江河成長於大海每年3000公裡溯回尋根1.5億年前的「中字號活化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如此珍貴,野生種群卻面臨滅絕誰之過?今天我們一起了解兩條「中國魚」大家好,我是腳爬客張蕾老師,腳爬客地學真好玩,為你帶來不一樣的地學小知識。我國是一個面積廣闊的國家,由於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水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有很多是珍貴稀有的物種,還有一些是我國所特有的珍貴物種。提到水生動物,可能大家想到就是魚類。這裡的水生動物包括無脊椎類、魚類、兩棲爬行類和哺乳類水生動物。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14日500尾中華鱘在宜昌放歸長江,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0次中華鱘放流活動,也是我國中華鱘放流史上年齡梯隊最豐富的一次,對中華鱘野生資源具有系統性的補充作用。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中華鱘會像白鱀豚一樣滅絕嗎?既然物競天擇,為什麼要保護它?
  • 你怎麼看
    按這帖子的表述,詞典和新版教科書們正悄悄為「白字先生」正名:「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不再讀(cuī),而讀(shuāi)了;「遠上寒山石徑斜(改讀xié)」,「一騎(改讀qí)紅塵妃子笑」……還有確鑿的「鑿」,原讀(zuò),後改為(záo);「粳米」的「粳」原讀「jīng」,現在要讀「gěng」……千百年流傳下來的
  • 27歲「魚爸爸」守護中華鱘引熱議,關於瀕危鱘魚你了解多少
    今日,微博上一條「27歲魚爸爸守護7條中華鱘魚」引起熱議,講述了蘇州常熟漁政執法隊27歲的嚴御誠和同事們盡心盡力救護7條中華鱘的事跡。昨天剛度過一個以「與子同舟,保護未來」為主題的世界地球日,再聽到這樣的故事,無疑是讓人心生感觸。
  • 蝙蝠之「禍」,你真的了解蝙蝠嗎?
    可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它們嗎? 終識 「菊頭蝠」 「菊頭蝠」是哺乳綱翼手目菊頭蝠亞科菊頭蝠屬—大類蝙蝠的統稱,環境適應性強,廣泛分布在溫帶到熱帶地區的森林環境中。
  • 中華鱘:國之瑰寶,生命消亡抑或延續?
    說來也巧,個人工作崗位的變更,居然使我非但認識了當年那個龐然大物,而且對它的歷史和現狀均有足夠的了解,似乎冥冥之中,我與這種水生動物有緣。1984年夏,我從鄂東調往鄂西的葛洲壩電站工作後,立即知道當年在江堤上見到的那個大傢夥,就是被譽為國寶的「魚中之王」一一中華鱘。
  • 古詩詞中的六種人生遺憾,哪句戳痛你的心?
    ——遲到的邂逅出自張籍的《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意思是歸還你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訣別的夫妻本句選自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夫妻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音訊渺茫。
  • 被葛洲壩阻斷命門的中華鱘,還會有通達江海的未來嗎?(組圖)
    一個好消息是,今年4月至8月,在長江口監測到了3000餘尾中華鱘幼魚,為近10年之最,這也意味著可能有新產卵場形成。為此,9月28日,農業部發布《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2015-2030年)》,並主導了時隔30年後的再一次中華鱘產卵場調查。11月下旬,第一財經記者跟隨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來到湖北宜昌、荊州,實地探訪中華鱘科考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