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網購買觀賞水族動物時,時常會看見商家給某種生物賦予了「吃魚糞」的標籤。或許在實體店買魚時,工作人員極力向你推薦某種魚,說它會吃魚糞,可以清理魚缸。那麼真的存在吃魚糞的魚類嗎?
最早被賦予可以吃魚糞標籤的魚類其實是清道夫。但其實清道夫對魚糞是沒有任何的清除作用的。清道夫學名叫下口鯰、多輻翼甲鯰,雖然很多商家賦予了它進食魚糞的稱號,但這個說法很快就被認定是謊言了。清道夫在魚缸底砂上面附著有藻類的時候,是不會去進食魚糞的。即使底部沉積的魚糞被它吞掉,它也會很敏感地立刻從魚吐出來,根本就不會去吃。
清道夫的主要作用還是吃藻類。如果將一個爆藻的魚缸交給清道夫去管理的話,過不了多久藻類就會被啃得乾乾淨淨。如果在沒有藻類也沒有飼料可以吃的情況下,清道夫也只會選擇攝食一些有機碎屑,或者直接對魚缸裡的小型魚類下手,而不會吃任何魚糞。
有人會認為,食土鯛的清潔效果應該很棒,吃糞便不在話下吧?其實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食土鯛只會吃掉沙子中可以吃的東西,它並不是單純的把沙子和雜質都吃進去,經過過濾噴出乾淨的泥沙,而是只攝食泥沙中的有機物。東西不能亂吃,這個道理魚兒也是懂的。它們其實也是選擇性進食,沙子中的雜質和其他髒東西根本就沒法被食土鯛當作食物吃進去,這樣會對它們造成危害。
在原生環境之下,植物會為水體提供氧氣,增加水體溶氧量。而這些氧氣則會被魚類和其他微生物、細菌給吸收。魚類在進食後會排洩出糞便,這些糞便並不是由魚類或者植物去進行分解處理,大部分都被細菌分解,轉換成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其中一部分能夠被植物吸收,並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不要想著買條魚就可以吃掉魚缸底部堆積如山的魚糞,這只是商家的噱頭罷了。相比之下,如果要買吃魚糞的魚類,還不如買一條愛翻騰泥沙的鰍類帶動水體流動,配備完善的過濾系統,或者及時清理魚類的糞便,這些會更實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