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原產於南美洲,是甲鯰科下口鯰亞科的多輻翼甲鯰。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一開始人們對這種魚是認可的,甚至帶有一絲讚頌。它最初被當做觀賞魚被引入國內,因其有清除魚缸褐藻,清理水族箱殘餌的習慣,並且容易飼養,具有極強的適應性(烈日暴曬1小時,入水可復活),耐低氧等特點。曾經受到了水族愛好者的喜愛和肯定。那麼就是這麼一個勤懇的清潔工,如今卻變成了養魚人避之不及的垃圾魚,這是為什麼呢?
清道夫
隨著對清道夫魚的飼養時間越來越長,人們發現,這種魚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高尚,相反,它噁心的一面逐漸暴露出來。
清理殘餌?那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清道夫魚雜食性,幾乎對所有食物都來之不拒,而且食量很大,經常會與其它觀賞魚爭搶食物,導致其它魚吃不好,它們的排洩量也驚人,有些水族新人還會認為清道夫會吃魚糞,這是不存在的。如今,科學的餵養方式都講究投適量投餵不留殘餌,所以清道夫清理殘餌的神功無處施展。
尺寸較小的清道夫還是比較勤勞的,對魚缸裡的藻類有一定清除作用,隨著它們越長越大,也會變得好吃懶做,白天幾乎不怎麼活動。而且清道夫對餌料的興趣遠遠大於這些藻類,如果被它搶到了足量的食物,就別指望它會清除那些藻類了。
如果你的魚缸裡種植了水草,那麼最好還是不要放清道夫,前面也提到過,它們對任何能吃的東西都有很大興趣,或許它們並不是想吃,而只是好奇心比較強。誰也不想看到自己精心打理的水草被清道夫啃的殘缺不全。
成年清道夫可以長到30cm,算是水族箱裡的大傢伙了,藉助大體型它們也經常會恃強凌弱。清道夫是夜行性魚類,夜晚當別的魚類休息的時候它們開始頻繁活動,會打擾它們的正常休息,甚至受到驚嚇跳缸。它們還有一個最大的惡習,那就是吸食其它魚類體表的黏液,尤其是當魚類生病體表黏液分泌增多時,飼養金魚錦鯉這種黏液較多的魚類時一定要謹慎混養清道夫。
清道夫除了在水族箱裡不受歡迎以外,在我國的自然水系裡也不受待見。這種原產自南美洲的甲鯰,在原生地是有亞河豚,美洲鱷等天敵的,這可以控制它們的數量。但是我國目前沒有它們的天敵,清道夫的生存能力很強,繁殖快,短短幾年清道夫魚就在珠江流域開始泛濫,也早已被廣東列為有害外來入侵物種。
清道夫對自然的破壞主要數量龐大和驚人的食量,它們除了吃垃圾,藻類以外更喜歡吃魚卵和魚苗,成年清道夫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魚卵,這對淡水漁業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在繼小龍蝦、牛蛙、羅非魚等外來物後,清道夫給了吃貨們一記重重的耳光。清道夫是底層魚,有很重的土腥味,屬外骨骼魚,肉很少,所以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對它們也提不起什麼興趣,加之本身並沒有什麼經濟價值(除了拿來餵鱷魚),所以在野外泛濫成災,霸佔了很多河流。在這裡也希望美食愛好者們儘快開發出能讓大眾接受的清道夫烹飪方法~~~也呼籲飼養清道夫的魚友,千萬不要隨意放生這些入侵物種。
佔滿河道的清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