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生物入侵,為何突然之間全網都在曬捕捉清道夫?

2020-12-06 丹格教育

清道夫也就是俗稱的吸盤魚,它的原產地為南美,因生命力極強,只要有水的地方它就能生存下來。

《莊子·外物》:「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 我無所處,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故事】: 莊子家裡很窮。有一天,家裡斷糧了,就去監河侯那裡想借點糧食。監河侯滿口答應,說:「好,我馬上就要得到邑金了,到那時我借給你三百兩金子。行不行?」莊子非常生氣地說:「我昨天來,,在路上看到一個車印裡有一條鮒魚,我問它:『你怎麼到這裡來啊?』鮒魚說:『我是東海的大臣。你能用升鬥之水來使我活下去嗎?』我說:『好。我馬上到吳越王那裡去,把西江的水全部調來供你生活,行不行?』鮒魚非常生氣地說:『我失掉我正常的生活條件,因而處於極度困境之中。我只要你供我鬥升之水,可你卻說出這樣的大話來,還不如早點兒把我放到乾魚的鋪子裡去。』」

如果將鮒魚換作清道夫魚,可能故事就要改寫了。清道夫魚生存能力極強,就是離開水後,被曬得像枯魚乾,再次遇到水後,也能頑強地活下來。因此可以說它的生命比雜草還要厲害。

清道夫最早作為魚缸中的清潔夫而被引入。因為人們養殖觀賞魚,魚缸清潔便是一大問題。於是有好事者引入清道夫,希望它們可以清除水底富餘的魚食,順帶清理魚缸中的藻類。但是事與願違,魚缸生態系統中的食物來源真的是太豐盛了,清道夫魚完全沒有必要去食用藻類和觀賞魚排洩的便便。於是,清道夫魚名不符實,很快就被養魚愛好者遺棄。但是清道夫也絕非浪得虛名,清除水中垃圾不一定最在行,但是捕食水中其它魚的魚卵卻十分拿手。於是,在缺少天敵的江河中,清道夫魚迅速變為強勢魚種,本地魚的生存也受到極大威脅。一方面要面對捕食的競爭,二來本地魚的魚卵還極容易被清道夫清理掉!

清道夫雖然相貌醜陋,體型也不大,但是卻食量驚人。又何況缺少天敵,很快就能佔據水域的統治地位,嚴重壓縮本地魚類的生存空間。儘管清道夫在本地缺少天敵,但是也並非沒有天敵,在餓極了的情況下,大型水禽也是不介意清道夫皮糙肉厚骨頭多!

有人說,中國人都是食神,無論味道多麼差的魚也能做成美味。但是,清道夫魚中國人真的是不吃的,一來它體內細菌非常多,二來皮糙肉少腥味重,實在是沒有什麼吃頭。估計煮過該魚的網絡主播也不想再煮第二次!

既然此魚魚皮粗糙,那麼可不可以用魚皮來做皮鞋?網友的想法也不可謂不新奇,即使能做出來產出比也不高吧。

清道夫在它的原產地體型是非常大的,在國內的環境中個頭還是比較小。儘管曾一度因為被研究各種吃法而成為網紅,清道夫也的確是一種可以吃的魚類,但是到了我國沿海一帶,因為當地的吃法比較清淡,很難解決它的腥味,所以願意吃它的人不多。而網友建議的成立清道夫專業捕撈公司,和飼料廠合作,將捕獲的清道夫魚加工成魚粉,作為飼料添加劑,然後再將飼料投入江中反哺被清道夫欺壓的本土魚類。然而現實是,清道夫已像當年的水葫蘆一樣,泛濫成災。更要命的是,它們是動物,入侵速度比水葫蘆還要快!

生物入侵,在全球化的今天也愈發地多,如美國鯉魚,澳洲兔子……環球旅行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各位在旅行中一定要嚴守海關條例,不要夾帶、走私外來物種,因為你的一次好奇,可能帶來的就是生態系統的滅頂之災。

相關焦點

  •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泛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當看到紐西蘭小龍蝦包圍了南部和北部島嶼、丹麥生蠔泛濫成災、澳大利亞的三文魚多到只能餵龍蝦等類似外來物種泛濫成災的新聞時,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種想法:要是我們這能夠泛濫就好了。但是真到了我國外來物種泛濫成災的時候,即便是中國人均吃貨的屬性也感到頭大,大家都懵了,為啥外國泛濫的物種都是美味,而輪到我們的卻是顏值低、口感差,讓人絲毫提不起食慾的「清道夫」呢?
  • 廣東放生者亂放外來物種 漁民稱珠江清道夫魚成災
    國內專業放生網站「拔眾生苦放生網」負責人、資深放生者「龍師兄」告訴記者。  龍師兄放生多年,其成立放生協會是經過政府民族宗教管理部門批准。協會群眾經常自發組織發生,一次放生有幾十個人參與。放生者之間互稱「師兄」。  龍師兄近期組織過放生鮑魚海蟹、野生大鱉的活動,此前組織放生野生蟒蛇、野生天鵝、大雁等鳥類的活動。
  • 外國人好奇:為何外來生物入侵在中國不叫事?
    外來生物入侵是社會發展的「成果」,我們上學的時候就知道另一種生物入侵會對本土生物在成嚴重的破壞,目前我國也是飽受外來生物影響嚴重的國家。來到中國的外來生物主要是通過人為的原因帶到中國,還有一些生物通過「偷渡」的方式遠洋跨海來到中國,以及早前歷史原因對對生物入侵認識不足引進來到中國。雖然我國現在對入境產品有著很高的檢查體系,但是總有那些漏網之魚來到中國本土。
  • 釣到後就地掩埋、掛在樹上曬死,這樣做能消滅清道夫嗎?
    當地的一位釣魚愛好者陳先生嘆氣說,自從清道夫多起來了以後,當地的本土魚就越來越少了(甚至羅非魚都少了)。 然而,這種外來物種仿佛河道「牛皮癬」一樣,只要出現了,就怎麼也清除不了。 ——像陳先生這樣的釣魚愛好者,有時候一天能釣幾十條「又肥又大」的清道夫,並且釣起來之後馬上要麼就地掩埋,要麼掛樹上曬死......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呵護溼地,防控外來生物入侵
    為了保持船舶的平衡,幾乎所有的貨輪都需要在艙底加水,於是,難以計數的水生動植物卵、種子或微小個體便藏匿其中,跟隨貨輪漫遊到千裡、萬裡之外,成為溼地環境外來生物入侵的重要途徑。至於人們基於各種目的有意引種而造成溼地生物入侵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因此,溼地生態系統的入侵生物不僅種類多、數量大,而且發生範圍廣。
  • 那些打敗中國吃貨的外來入侵物種!
    一說起外來入侵物種,大家肯定回想起小龍蝦。小龍蝦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可以說是失敗的,在中國它本來是可以成為一霸的,但是因為其鮮美的肉質加上各種美味做法,被我大吃貨帝國的吃貨們給吃到需要人工養殖的地步了,可以說在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是相當的丟臉。
  • 外來入侵物種——豹紋脂身鯰(清道夫)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中文俗名:清道夫、琵琶鼠、入侵歷史1980 年引入我國,因其作為觀賞魚出現。現廣布於廣東、湖北、臺灣、廣西、陝西、四川、重慶、江蘇、江西、海南、安徽、上海、浙江、福建、雲南、吉林。
  • 生物界的海歸——外來生物入侵
    讓我們引述2005年《中華工商時報》的論述:「對外來生物入侵威脅本地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也容易引起爭議。一個外來物種在一些人眼裡被視為極具危害性的入侵者,而另一些人由於利益驅動卻將其視為重要的財源。」   領導引進的肯定是符合領導心意的,從整個大環境來看大部分都是有益的,引進時的目標一般總能達到一些。
  • 聚焦外來生物入侵
    預案從組織體系與職責、預警和預防、應急響應、後期處置、應急保障等方面逐一作出明確要求,對我省有效防控外來生物入侵災害,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外來生物入侵造成的損失,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及人畜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而這一預案的出臺,也使得社會各界將目光聚焦到了近年來日趨嚴重的外來生物入侵現象,以及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問題上來。
  • 繼清道夫後又一「外來魚類」入侵中國,吃貨笑了:吃到它「滅種」
    繼清道夫後又一「外來魚類」入侵中國,吃貨笑了:吃到它「滅種」我國不僅是個美食帝國,更是個吃貨帝國。無論是什麼物種入侵我國,只要是能吃的、好吃的,一律按照清蒸、爆炒、紅燒、麻辣處理。一說到這個,外國人對我國也是非常佩服,在他們看來入侵物種都是非常可怕的,沒有及時找專業部門來處理的話就會在當地泛濫成災,而在我國吃貨眼中,像小龍蝦、清道夫這種入侵物種有多少來多少,來得少了還可能被我國吃到滅種呢。曾經清道夫剛剛泛濫的時候,大家對它也是毫無辦法,這種魚吃起來口感差、肉又少,只能找人來河道裡打撈它,然後做統一處理。
  • 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該害蟲是世界性入侵害蟲,也是昆蟲種間競爭研究的主要案例之一。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供圖 外來生物入侵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一大生態難題,其範圍遍布全世界。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副主任高玉林博士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斯圖爾特·雷茨(Stuart Reitz)博士聯合研究發現,外來生物入侵加劇了物種競爭取代及種群地位的演化。
  • 外來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對生態的影響       在自然界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並將各自的種群限制在一定的生境和數量範圍內,形成了穩定的生態系統。但當一種生物傳入並在脫離了人為控制後,能在當地的氣候、土壤、水分及傳播條件下大肆擴散蔓延,形成大面積單優群落時,就會危及本地動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       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外來入侵物種會因為改變侵入地的自然生態系統、降低物種多樣性而對當地社會、文化甚至人們的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 外來生物入侵危害嚴重 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日益增多,給我國生態環境和農林業造成嚴重危害,尤其近年來隨著現代物流業和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的迅猛發展,外來生物入侵的途徑增多,防控形勢更加嚴峻。筆者認為,新形勢下防控外來有害生物亟待發揮群眾力量,動員全民共同參與。
  • 是外來入侵物種嗎?
    小龍蝦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原產地是美國,後來美國傳入日本用來給牛蛙做飼料,接著傳入我國南京,用來做水質改良的清道夫魚蝦類。這個說法應該可以說是目前關於小龍蝦的起源和來歷的最權威的說法。應該說如果專門指的是這種我們現在大部分人都在養殖的小龍蝦的話,它的確是外來物種。我們現在養殖的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美國確實是原產地。相對於其他外來入侵物種而言,克斯原鰲蝦的命運有點悲催。在我們這裡,如果你要說10年以前,這些克氏原螯蝦的命運還是不錯的。河流溝渠稻田塘口裡面到處都有它們的蹤影。
  • 入侵物種「清道夫」到底做錯了什麼?細數清道夫的幾大罪狀
    那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清道夫魚雜食性,幾乎對所有食物都來之不拒,而且食量很大,經常會與其它觀賞魚爭搶食物,導致其它魚吃不好,它們的排洩量也驚人,有些水族新人還會認為清道夫會吃魚糞,這是不存在的。如今,科學的餵養方式都講究投適量投餵不留殘餌,所以清道夫清理殘餌的神功無處施展。
  •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3種被吃到靠人工繁殖,3種連廣東人都不敢吃!
    幾個世紀以來,動物入侵愈演愈烈。有些外來物種的入侵,可以導致重大的生態系統被破壞,一個毫不起眼的本地物種,一旦放到其他國家,則可能釀成大災。我國是被外來物種入侵最為嚴峻的國度之一,但同時也是對付外來物種最為輕鬆的一個國度,如果問起處置外來物種的方法,只有一個——吃!有些已被吃到只能靠人工繁殖,但也有幾種就連愛吃野味的廣東人也不敢吃。小龍蝦,這個物種最慘了,相信它應該會因為來了中國而後悔吧!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生物入侵評論區為何充滿帶節奏的惡臭味?
    中國生態環境部這則關於外來生物入侵的消息發布後,在網絡上引發了一定的關注。該消息最初是由@國是直通車 在6月2日10:12在網絡平臺上發布,隨後各大媒體對此進行相關報導,如@人民日報 、@環球時報 、@新快報 、@鳳凰周刊 等媒體都即時發布了該消息,總體來看,媒體對這一消息的報導密度較高。
  • 引進清道夫魚造成物種入侵,現在卻妄圖讓它來改善水質?那可真行
    在這時間漫長地薰陶之下,地球上生物的種類數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生物多樣性,其實無非就是為了保持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每種生物在自己的原產地都擔任著自己的責任。他們分工合理,工作有條有理,一直以來都在自己的原生地生存繁衍。可以說:每一塊地,每一片區域,都有相對應的生物在進行守護。入侵,一般來說只發生在人類身上。人類去佔領其他人類的領地,這便是入侵。
  • 清道夫生命力到底有多強悍,40度高溫暴曬一天後,依舊幹翻食人魚
    有媒體就曾報導過:清道夫在廣東等南方地區泛濫成災的事件,要知道清道夫原產於拉丁美洲,那麼國人為何要引進這種「危險」的魚呢?而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從垃圾魚晉升成「網紅魚」的?今天我們就去探尋一下清道夫的發展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