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並將它命名為「人造兒」。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實驗表明,新的生命體可以在實驗室裡「被創造」,而不是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5月22日《新京報》)
中國的《易經》講到要「彌綸天地之道」,道即是萬事萬物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要了解生命的變化,順應生命的規律,按照一定的法則辦事,才能達到生命的平衡。美國科學家的「人造生命」是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打破了這一規律,破壞了自然界的一種平衡,那麼當天枰失去平衡,上升的一端必定會帶來一定的好處,那下降的一端呢?會給人類帶來怎麼樣的危害?是不是就像希臘神話中的達克摩斯之劍,在看似華麗的外表下,也掩藏著無盡的殺機。
人類的歷史源遠流長,溯及生命的起源,是現代自然科學尚未完全解決的重大問題,也是人們關注和爭論的焦點。西方有「創世說」,在《聖經》裡就有如此記載:「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進他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生氣的人,名字叫亞當,又讓亞當沉睡,取下他的一條肋骨,造成了一個女人,名字叫夏娃」。在中國也有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的傳說和故事。在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代,老子在《道德經》裡寫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直到十九世紀,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問世,為人類打開了現代的化學進化論的世界。
現在,美國科學家通過人造基因控制的「人造兒」,打開了生命史上的新紀元,人類可以創造生命,生命不僅僅可以通過進化來完成。當然這一發明的前景是相當廣闊的,比如可生產生物燃料的細菌、有用的藥品、可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汙染物的細菌或是製造合成疫苗所需的蛋白質。也可以應用於製造更好的藥物、農產品、綠色燃料以及促進化學工業的發展。
但是,再多的好處也不能掩蓋這一發明帶來的問題,生命可以被創造,那人類是不是成了上帝?就如曾經引發熱烈倫理討論的複製人的技術,那克隆出來的人是自己的兄弟還是兒子?現在的「人造生命」也是如此,誰擁有製造生命的工具的權利,製造出的生命會不會失去控制,人造的生命和進化而來的生命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二者的權利是不是平等?「人造生命」會給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倫理道德、科學技術帶來怎麼樣的影響?一連串的思考和不確定的因素讓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和沾沾自喜,路漫漫其修遠兮,還有很多的研究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造生命」就如達克摩斯之劍,隨時都醞釀著危險,很有可能會爆發出災難。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注意到了這項成果。他當天致信負責生物倫理問題研究的一個總統委員會的主席、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埃米·古特曼,要求委員會評估這類研究在醫學、環境、安全等領域的影響。當然,科學的進步和發展有其自身的權利,也是全人類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怎麼樣理性的去迎接這一「人造生命」,怎麼樣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倫理學論證,以及怎樣細化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也是人類責任感的一種體現。希望「人造生命」打開的不是「潘多拉魔盒」,而會在規範的制度下給人類帶來進步和發展。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