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杭州5月22日訊 在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的《弗蘭肯斯坦》中,當主人公弗蘭肯斯坦博士創造出新型生命時,掩飾不住自己的驚喜,說:「在經過日日夜夜令人筋疲力盡的試驗之後,我終於成功地發現了繁衍和生命的秘密;不僅如此,我還擁有了賦予毫無生機的物質以生命氣息的能力。」
科幻成為了現實!美國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並將它命名為「人造兒」。虛擬的弗蘭肯斯坦博士所言也許正是領導這項研究的克雷格·文特爾在面對新生命體時的心聲。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類科學中最神秘且最令人嚮往的未定之謎。人類對生命的創造意味著什麼?如何控制這些能自我複製的人造生命?人類能製造出更高級的生物嗎?誰能擁有人造生命基本工具的專利權?「人造兒」的誕生帶來了科學界的驚異,也同樣帶來了安全倫理層面的擔憂和惶恐。
第一個人造生命的誕生讓人遐想:如果科學家創造新生命體的工作從微生物,發展到其他生物,甚至是最高級的人類,是否會導致我們在科幻片中經常看到的怪物橫空出世?
浙江省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金帆教授說,這是有可能的,因為兩者有相通的地方,生命就是這樣從低級到高級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科學研究繼續進行下去,也許科學家有一天會製造出更高等的生物。支原體生物是最簡單的生物,只有1條染色體和517個基因,同時也沒有細胞核,所以更容易注入DNA分子,而人類的每個細胞都有23對染色體和約3萬個基因,並且人類染色體的組織成份也比細菌的複雜得多,要想把人工合成基因組技術應用到複雜的生物身上是非常困難的。並且從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的發展,並不是一條染色體、一條染色體的簡單疊加,而要複雜得多,人工合成創造高等生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還是很遙遠的事情。
「能做的未必都是應該做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醫學倫理與衛生法教研室專家施衛星把人造生命比作一把「雙刃劍」,與複製人、克隆羊、基因拼接生命等曾經掀起過的倫理討論一樣,他認為人造生命必須要解決安全倫理危機。
「在試管嬰兒剛誕生的時候,也有很熱鬧的倫理討論,經過倫理學評估後,才被運用。」施衛星覺得如果讓人造生命進入社會,可能就如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因為人造生命在倫理上面臨著太多問題,必須要有人類學、社會學上的全面考慮,對人造生命的倫理評估迫在眉睫。美國總統歐巴馬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已下令下周舉行聽證會,評估倫理風險。
創造生命一直是許多科學家的夢想,施衛星覺得科學家在人造生命這一科研中的探索精神很值得肯定,但他更多的還是擔憂,不僅有關乎倫理的擔憂,還有如何控制風險的問題。
如果僅僅是倫理道德問題,可以仁智各見。但人造生命,已不僅僅是關乎倫理道德的爭論,還是關乎人類未來的命題。這種技術可以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蹟,也可能會演化成恐怖的災難,並可能足以毀滅它的創造者。施衛星透露,目前還沒有任何的國際公約或監管機制,來評估這種合成生物體的安全性。
施衛星認為一切醫學科研都應該以促進人類健康、完善生命發展為最終目的。人造生命是否真的會成為「雙刃劍」,關鍵不在技術本身,而在於使用者之心,就如核技術一樣,它可以提供人類清潔的能源,也可成為恐怖的殺人利器。一旦科學家的實驗室中走出來的不是天使,而是魔鬼,人類的明天又會怎樣?
作為一名從事基因研究20多年的科研工作者,金帆對人造生命也有些擔憂。他說,不知道科學家到時會製造出什麼樣的生物,是為我所用的,還是危害社會的?「希望科學家製造出能為人類治療提供組織供體和藥物的生物體,就像胰島素等基因產品一樣,那就是一件造福人類的事情。」
想起了霍金不久前的告誡:「不要和外星人說話!」同樣是一種面對未知新生命的惶恐。
對人造生命而言,人類又該如何去控制這些可自我複製的機體,使其能夠造福人類而不是遺患萬年。如果「潘多拉的魔盒」真的被打開了,人們必須面對其可能會引發的巨大震動,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東西從裡面跑出來,誰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它關閉。
歡呼之餘,讓我們一起來思考這些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