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測序儀的問世,極大加速了人類對「生命天書」的破譯和解讀

2020-11-24 中國測控網

導讀「基因測序產業的上遊--測序設備及配套生物試劑的技術壁壘較高,目前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國內市場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國家衛計委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說。  

技術工具的進步尤其是本世紀高通量測序儀的問世,極大加速了人類對「生命天書」的破譯和解讀。而自上世紀90年代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基因測序儀基本依賴進口。

「基因測序產業的上遊--測序設備及配套生物試劑的技術壁壘較高,目前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國內市場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國家衛計委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說。

數十臺高通量測序儀分兩排擺放,氣勢壯觀……今年5月27日,作為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華大基因發布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測序系統應用整體解決方案。

「全球測序技術領域首次大批量列裝『中國造』,標誌中國在高端測序技術的源頭創新和上下遊協同發展的突破。」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尹燁說。

華大基因是中國最早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團隊,曾經大規模採購國外高通量測序儀

「後來我們發現必須造自己的儀器。」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說,近年來,在耗巨資併購美國一家測序儀公司並對其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後,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桌面高通量測序儀不僅問世,而且已量產,「儀器目前正在有關部門走審批程序,一旦批准,就可大規模投入應用。」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趙屹研究員認為,國產測序儀雖然取得了一些技術上的突破,但亟待商業化。他同時指出:「在一代、二代測序儀受制於人的情況下,中國有機會研發布局三代、四代測序儀。」

科學家正積極進軍第三代測序技術。近日,深圳瀚海基因研發的單分子靶向測序技術獲得新突破,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這一直接測序的方法屬於第三代測序技術,預示著未來基因測序領域可能到來的飛躍式變化:輕輕一按,醫生就可以完成一個靶向基因的測序工作,從而有望為基因測序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測序技術領域我們已掌握一部分核心能力,但仍處於引進吸收和集成創新階段,實現原始創新還需要更多的技術積累。」研製出實用性基因測序系統的北京中科紫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任魯風說。

飛行時間質譜也在精準醫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科技部等部門支持下,北京毅新博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年研製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臨床質譜,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認證,應用於病原菌快速鑑定、基因檢測等領域。

「我們的質譜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希望公立醫院優先採購國產質譜。」企業創始人馬慶偉呼籲。

分子影像是精準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有關部委和地方支持下,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立僅5年,已推出20多款核磁共振設備、PET/CT等醫學影像診斷設備,性能指標均達世界領先水平。

從今年起,聯影與華大基因合作在貴州打造全國首批「縣域精準醫療中心」,為縣級醫院配備全線影像診斷設備及基因檢測設備,帶動各鄉鎮醫院進行基因與影像檢查相結合的疾病預防與診斷。

「『影像+基因』精準醫學技術平臺的打造,是世界範圍內的嶄新話題,是還未被系統化嘗試的領域。隨著該模式在全國甚至世界範圍內複製,中國人將重新定義『精準醫療』的內涵。」上海聯影董事長薛敏說。

受訪企業負責人均呼籲,在精準醫學領域,相關儀器設備仍是發達國家處於優勢,希冀國家加快國產化設備的應用和推廣步伐。

「我國高度重視這些儀器的自主研發,在其他科技專項中有涉及,『精準醫學』專項也設置了生命組學設備研發。今後還要增加對該類儀器研發的資助。」科技部社會發展司有關人士表示。

標籤:

 

  量測序儀[4]

[整理編輯:CK365測控網]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公眾號「CK365測控界」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CK365測控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基因測序,破譯人體天書
    1953年,人類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翻開了記載著生命奧秘的人體天書的第一頁;50年後,中、美、日、德、法、英等6國科學家經過13年努力,共同繪製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實現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所有目標,將這本人體天書完整地呈現在人類面前。
  • 閱讀生命「天書」的技術
    閱讀生命「天書」的技術——聽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建講述基因科技光明日報記者 嚴聖禾  記者:在剛剛結束的2017深圳國際生物技術峰會上,學界和業界大咖們討論的生物技術和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 神秘天書伏尼契手稿,全世界頂級密碼專家都無法破譯!
    1912 年,美國書商威爾弗雷德·伏尼契在羅馬購買下了一本神秘書籍,這本厚達230多頁的天書以奇特字體寫成的手稿,手稿中還有許多植物、天體等怪異圖片
  • 於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它的信息含量(人類基因組含30億信息符號),需要規模化、高速度解讀;它的統一性(每個生命都有其特定的基因組)和它的特殊性(每個生命都有它唯一的基因組)決定了它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或基本生物信息。   「1984年我剛到美國時,一個博士候選人要用近一年時間來解讀2000個鹼基對;而兩年後,一年就可以測2萬個鹼基對了。」於軍說。1993年,自動化基因測序儀誕生,推動「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入了實質性的運作階段。   早期,法國、日本、德國等都積極參與了由美國和英國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英國積極包攬了1號染色體的測序,這是人類基因組最大的一條染色體。
  •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我的生命
    它的信息含量(人類基因組含30億信息符號),需要規模化、高速度解讀;它的統一性(每個生命都有其特定的基因組)和它的特殊性(每個生命都有它唯一的基因組)決定了它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或基本生物信息。  「1984年我剛到美國時,一個博士候選人要用近一年時間來解讀2000個鹼基對;而兩年後,一年就可以測2萬個鹼基對了。」於軍說。1993年,自動化基因測序儀誕生,推動「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入了實質性的運作階段。  早期,法國、日本、德國等都積極參與了由美國和英國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英國積極包攬了1號染色體的測序,這是人類基因組最大的一條染色體。
  • 全新AutoML工具實現基因組全自動建模「寶藏技術」解讀生命天書
    自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Project)的提出,迄今已過去30多年。作為生命的天書,基因從最底層蘊含了許多病症的秘密。從最輕微的傳染病到嚴重的癌症,都能從擁有超過30億個鹼基對的基因中找到答案。
  • 基因領域:最重要的是讀懂「天書」
    左手技術,右手資本,毫無疑問,基因科技已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寵兒。從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來看,人類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了「摩爾定律」:上世紀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項目計劃花費30億美元,用十三年時間完成一個人類全基因組的測序,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圖譜。
  • 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
    深科·淺說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前不久,《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這一研究測定了早期肝細胞癌的蛋白質組表達譜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圖譜,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膽固醇酯化酶SOAT1。
  • 人類染色體全部破譯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美英科學家18日宣布,成功完成對人類最後一個染色體的基因測序  美國和英國科學家18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了人類最後一個染色體——1號染色體的基因測序。至此,解讀人體基因密碼的「生命之書」,在歷時16年後宣告完成。
  • 世界十大天書之首——伏尼契手稿
    伏尼契手稿,是一本內容不明的神秘書籍,自1912年被發現後一直讓專家、學者們困惑至今,它被稱為了「最神秘天書」,位列「世界十大天書」之首。手稿中有天體、幻想植物和裸女等奇怪的裝飾圖片,並且以奇特的文字寫成。
  • 人類基因組計劃:解讀基因的奧秘
    追本溯源,這些生命的奧秘都蘊藏在人類基因組這本天書當中。它標誌著人類探索生命奧秘的進程和生物技術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如果將人類的基因組計劃圖譜比喻世界地圖,那麼一條染色體就相當於一個國家。以中國為例,其中的一個基因就相當於天安門廣場或故宮。要弄清30億個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相當於把地球上每個人的身份都弄清楚。
  • 科學家破譯最後一個染色體 人體生命被完全解密
    最後一個染色體成功破譯  人類完全解密「生命之書」   美國和英國科學家18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了人類最後一個染色體———1號染色體的基因測序,解讀人體基因密碼的「生命之書」宣告完成。科學家們認為,成功破譯1號染色體將為研究和治療癌症、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350餘種疾病提供指引。  一個染色體測序十年功  在人體全部22對常染色體中,1號染色體包含基因數量最多,塊頭最大。其基因數目多達3141個,是平均水平的兩倍,共有超過2.23億個鹼基對,破譯難度也最大。
  •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如果這些遺傳密碼得到破譯,人們就會從遺傳的層次上對生命的秘密有了根本的了解,也會知道哪個地方突變可以導致什麼樣的疾病,這對治療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疾病有著重要的意義。        陳潤生認為,測量人類的遺傳密碼已經變得可行且越來越便宜,每個人都可以測量出自己的遺傳密碼是一個可望而可及的事。
  • 全國懂「基因天書」的臨床醫生不足5%
    「說基因檢測報告是『天書』一點也不誇張。」武漢晚報10月7日03版一則《精英女花4萬元買了本「基因天書」》的報導引起不少市民共鳴。患癌機率有多大?基因報告怎麼解讀?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遺傳諮詢師將成為一個新興金領職業。然而目前這個角色在國內多由臨床醫生承擔,全國能勝任這個工作的臨床醫生還不到5%。
  • 韓國人繪製出最連續人類基因圖譜,解讀基因的奧秘
    追本溯源,這些生命的奧秘都蘊藏在人類基因組這本天書當中。它標誌著人類探索生命奧秘的進程和生物技術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如果將人類的基因組計劃圖譜比喻世界地圖,那麼一條染色體就相當於一個國家。以中國為例,其中的一個基因就相當於天安門廣場或故宮。要弄清30億個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相當於把地球上每個人的身份都弄清楚。「人類基因組計劃」它揭示了生命的奧秘,使人類在分子水平上第一次全面地認識自我。
  • 個人版DNA圖譜首度破譯
    環球在線消息:人體所有遺傳信息都存在於基因中,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展開以來,人體遺傳密碼正在被逐步破譯。如今,世界第一份「個人版」基因組圖譜也將出爐,它的主人就是曾在「人類基因組」圖譜繪製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這份量身打造的「生命天書」已經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
  • 貝瑞基因測序儀獲批通用型平臺,NGS臨床應用大時代將到來
    據了解,此次NextSeq CN500基因測序儀變更後的適用範圍為「用於人脫氧核糖核酸(DNA)測序,以檢測基因序列,這些基因序列變化可能導致存在疾病或易感性。該儀器在臨床上可用於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體外診斷試劑以及儀器配套的隨機軟體配合檢測,且不用於人類全基因組的測序或從頭測序」。  該適用範圍的變更,被國內基因測序行業譽為裡程碑式的事件。
  • 首份個人DNA圖譜 60億對鹼基序列全破譯
    ***未來可人手一份「生命天書」  這次沃森的圖譜繪製採用了新的測序技術,不但極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只花費了不到200萬美元。1990年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用了10年時間才完成草圖繪製,而且成本超過40億美元。吉布斯博士表示,耗時和成本的大幅縮減,意味著「個人版」DNA圖譜走向公眾將很快成為現實。
  • 生命密碼的破譯者——劉倩
    生命密碼的破譯者——劉倩 劉倩,碩士研究生,201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腫瘤細胞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她戴著眼鏡,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樣,看似和人民警察這一職業風馬牛不相及,現在卻就職於衢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DNA室,從事著神秘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