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絕不是一聲簡單的稱呼

2020-12-08 籤約生命

提起父親,別人似乎總有千言萬語,各種褒義詞都不夠形容,但我對自己的父親的感覺就好像一杯清茶,不濃不淡。

愛的負擔

因為各種原因,我從小就被寄養在姑姑家裡,每次只有姑姑這邊忙不過來的時候才將我暫時送回到父母身邊,那時只顧著跟姊妹幾個玩耍打鬧,對於父親的印象很少,只記得他不太跟我說話,但是當其他的孩子犯了錯誤以後他便會狠狠的批評,甚至動手。而我從來沒有被打過罵過,甚至被貼上了聽話的標籤。所以我小時候對於父親的印象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既不想接近但骨子裡又透著深深的親近的感覺。

陪伴

對於父親而言我就是姊妹幾個的榜樣,從來不需要父母多說什麼就做得很好,我也時常竊喜,因為我沒有讓父親失望。長大以後,父親的話就更少了,他只是每天忙碌完以後靜靜地看看電視關注一下新聞動態,從來不會跟我們促膝而談。但每次我們在家經常能吃到他親手做的飯菜,他的手藝確實是不錯的,知道我們愛吃,他就會經常露一手來打發一下我們這幾個饞蟲,我們邊吃邊說好,他的臉上也會露出得意的笑。其實我挺喜歡看到一家人笑的,尤其是父親的笑。

籤收

父親得病以後行動不便了,那話語更是少之又少,但每次我來的時候他都是熱情的讓我吃這個吃那個,他還是會親自下廚,對我還是一樣的客氣,但這種客氣讓我渾身不自在,我也從來沒有像其他姊妹幾個那樣隨意的發過脾氣。父親是個不愛表達,不善言辭的人,但從他的行動上我能感受到他對每個子女的愛,我也曾想不管我對他是怎樣的感覺,他始終是生我的父親,他始終是愛我疼我的,這種親情,雖然沒有波濤洶湧,但如涓涓細流始終流淌在我心裡的。父母雖然不可能陪我們一輩子,但卻影響了我們整個人生,因為他們會在我們不經意間就替我們擋住了風雨。

愛在路上

相關焦點

  • 對父親的各種稱呼
    老爺子   對父親的方言稱呼。老舍《駱駝祥子》:「『也不是我說,老爺子,』她撇著點嘴說,『要是有兒子,不象我就得象祥子!可惜我錯投了胎。』」   老公   此說見於《南北史續世說》。原文為:「高昂兄弟並劫略。
  • "大人"在古代有三層意思 曾用來稱呼王公貴族(圖)
    沒碰的原因不是它沒錯,而是它基本上都是錯的,但凡出現總有可商榷之處,槽點太多就沒法吐了。  古裝影視劇裡,從反映商周的《封神演義》到講述明清《大明王朝1566》《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只要有個一官半職,身邊的人總是一口一個「大人」,幾乎成了常態,誰也不以為忤,以為古人就是那麼叫的,甚至於在《武媚娘傳奇》中,貴為天子、昭儀,對大臣也是稱呼「某大人」,這就更加錯得離譜了。
  • 父親節,盤點一下古代對父親的稱謂,這些稱呼你都用過哪些呢?
    而且在我國,也曾經設立過「父親節」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1945年8月8日,抗日戰爭勝利後,定「爸爸」諧音的8月8日為全國性的父親節,在父親節這天,人們佩戴鮮花,表達對父親的敬重和思念。從古至今,父親在家庭中總是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頂梁柱」、是「當家的」、是「主心骨」……究其根源,不僅僅在於中國封建社會的長久,更在於父親這個角色在家庭分工中所佔的比重較大。
  • 叫「老爸」早已過時了,聽關曉彤怎麼稱呼父親,意外暴露真實素養
    很多網友都表示如今的關曉彤能有這麼高的成就,是和她的父親分不開的。 也有很多網友都十分好奇關曉彤會怎麼樣稱呼自己的父親。
  • 尊稱、蔑稱、自稱、謙稱、雅稱、暱稱:這些稱呼不簡單
    比如,在古代對皇帝的稱呼顯然都是「尊稱」,如「大王」、「陛下」、「皇上」、「萬歲爺」等等,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皇帝面前,「尊稱」可不單單只是表示尊敬那麼簡單,若是不使用「尊稱」,哼,那可是大不敬,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 重慶棒棒軍:太陽下流著汗水默默工作,他們是誰的兒子誰的父親
    重慶棒棒軍,是對一個特定群體的稱呼。他們肩上扛著一米多長的竹棒,棒子上繫著兩根青色的尼龍繩,沿街遊蕩攬活。他們基本來自農村,就是重慶街頭的搬運工。他們來自農村,靠體力賺錢,每天早上四五點就去碼頭找活幹,而晚上不管多晚,只要有人招呼一聲,馬上應聲而起。
  • 對於勢利眼的女生,男生絕不想多看一眼,理由很簡單
    導讀:對於勢利眼的女生,男生絕不想多看一眼,理由很簡單現在很多女生都十分的勢利眼,也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稱呼,那就是拜金。一般如果這樣的女生比較好看的話,還是會有人喜歡的。但是更多的人會對這樣的女生敬而遠之。
  • 職場禮儀課:如何稱呼對方,這是一門手藝!
    留意下公司裡你的同齡人怎麼稱呼她,照貓畫虎就行了,這是最保險的方法。因為,這已經約定俗成檢驗過了,而且對方也習慣了這樣的稱呼。別人都管她叫姐,你來了,嗓門洪亮地大喊一聲阿姨,怎麼著?你白裡透紅與眾不同啊,這不合適。同理,你初入職場穿什麼,最關鍵的是:入鄉隨俗,同事咋穿你咋穿。
  • 97歲楊振寧見到75歲翁帆父親,不叫嶽父而用這稱呼,聽完長見識了
    97歲楊振寧見到75歲翁帆父親,不叫嶽父而用這稱呼,聽完長見識了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名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媒體關注和放大,有一對老少戀在很長時間裡都備受百姓們的關注,並且很多人都對他們提出了質疑,這一對夫妻就是楊振寧和翁帆。
  • 對母親的稱呼有多少種?
    三春暉」母親,世界一個最偉大的稱呼。以前人們對母親的稱呼,用的最多的稱呼是「娘」,現在用的最多的稱呼是「媽」,喊母親為「媽」的稱呼大為普及後,而喊「娘」的稱呼卻日漸減少。 母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世界上有數不勝數的語言,發音最接近的語音是「媽」的發音。它是嬰兒最簡單吐氣的自然結果。
  • 父親,你是偉大的稱呼!
    父親出生於50年代,吃過苦受過窮,吃不飽穿不暖。爸爸是弟兄八人中的老八,出生沒多大我的爺爺奶奶就相聚去世了,哥哥姐姐們都相距太大都成了家,就剩下了最相近的姐姐兩人相依為命,父親從10來歲就挑水,挖河,幹各種體力活,飯吃不飽渾身浮腫,每當我看到現在的父親彎腰駝背就心裡莫名的難過,今年前幾天父親故去了,再也看不到我親愛的父親了,他一生養育了我們弟兄三人,就靠他勤勞的一雙手,把我們拉扯大,想想是多麼的不易啊,我想你啊,我的老父親!
  • 父親把女兒嫁傻子,新婚夜一聲狗叫,村民:她是福星
    奈何小甜生不逢時,遇上了一個貪財的父親,父親嫌棄村莊上小夥子家裡窮,給不起他要的彩禮,說什麼也不把女兒嫁給他們。 最後,他左挑右選,竟然選了一個傻子做女婿。究其原因,是因為這個傻子的父親是個大財主,家裡很有錢,他又是家裡的獨苗。傻子名叫高明,據說小時候不小心碰了頭,從那以後,就一直傻傻地,見到女人就上去抱著叫娘。
  • 《紅樓夢》裡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稱呼——周瑞家的
    比如劉姥姥稱呼她為「周嫂子」;而寶釵、鳳姐、寶玉等都叫她「周姐姐」,平兒則叫她「周大娘」,襲人說「嬸嬸們」,司棋說「嬸子大娘們」。這單從稱呼上看顯然不是一個輩的。難道一個人變出三樣來?其實這是由舊社會長幼尊卑的禮節所決定的。《紅樓夢》裡的人稱稱呼,並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任意使用的,什麼人什麼身份,在什麼情況下都有一定之規,並且受到某種限制的。
  • 我們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有怎麼稱呼我們呢?出乎預料又很簡單
    我們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有怎麼稱呼我們呢?出乎預料又很簡單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化學識大探索」,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有怎麼稱呼我們呢?
  • 【漲姿勢】祖宗十八代的稱呼大全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也稱伯伯、伯父、大爺大媽:大爺的妻子叔:父親的弟,也稱叔叔、叔父嬸:叔叔的妻子姑:父親的姊妹,也稱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
  • 絕不是危言聳聽!
    絕不是危言聳聽!浙江麗水一位老人正在廚房裡收拾東西,也沒有點火,突然嘭地一聲,身上的羽絨服爆炸了,衣服背面被炸出好幾個「大窟窿」!絕不是危言聳聽!》
  • 夫妻之間的稱呼,竟然折騰了這麼多次!
    在現代,夫妻之間一般都是「老婆」、「老公」、「媳婦兒」、「愛人」這樣來稱呼,既親密又甜蜜。可是你知道嗎?「老公」「老婆」這樣的稱呼,在唐朝就有了。而且,不同朝代,夫妻之間的稱呼也是不一樣的。先秦時期,妻子管自己的丈夫叫「良人」。這個詞雖然好聽,但是顯示不出男女性別。
  • 禮多人不怪,看看古人都怎麼稱呼|百家故事
    現在我們扒一扒古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稱呼。直稱姓名:如果不是自稱或是用於介紹、作傳,那就有厭惡的意思了。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司馬遷為司馬子長。
  • 網傳的《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父親陳懷皚代拍,到底可不可信?
    包括去年《我和我的祖國》裡陳凱歌的《白晝流星》被評為了最差,以至於早前網傳的《霸王別姬》其實是他父親陳懷皚代拍,兒子陳凱歌只是掛名,似乎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了這樣的事情,那麼究竟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不是代拍,我們稍微探討一下。
  • 男生往往很喜歡女生叫他這三個稱呼,最後一種很可愛
    在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父母會給予我們一些充滿寵愛味道的稱呼,比如說,寶寶,寶貝;在我們上學工作的時候,我們擁有了自己的姓名,於此同時,老師和上司會習慣性的給我們直接的稱呼:姓名。在我們擁有愛情,擁有友情的時候,我們的稱呼又會因為身份的變化而產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