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食品成分裡面往往含有不少添加劑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消費者也都默認接受了,但這些添加劑裡面每一個都足夠安全嗎?可能這點普通大眾也沒有思考太多,有些注意飲食安全的人往往都會儘可能的避免添加劑的攝入。
今天談的一個添加劑可能很多人之前都沒有聽說過,但卻可能每天都在吃,那就是卡拉膠。其實,還有更多人不了解的是卡拉膠還有一個特殊的用途: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使用降解卡拉膠誘導實驗室動物產生胃腸道炎症,用來測試新型抗炎藥物的有效性。而這種降解型卡拉膠多出現於食品級卡拉膠中。
是不是一聽還挺讓人後怕的,這個用來做動物實驗的成分怎麼就莫名其妙的流入到了人們日常吃的食物之中呢?
這就要從卡拉膠自身以及起源說起。卡拉膠是從紅藻類海草中提煉出來的親水性膠體,其名字來源於愛爾蘭苔菜,1844年,第一次從石花菜中分離出來,20世紀美國著手工業化煉取卡拉膠,20世紀40年代卡拉膠工業才真正在美國發展起來,並逐漸發展成為全世界食品工業用量最大的海藻提取物。我國是在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生產卡拉膠,並得到了迅速發展。
現在的卡拉膠已經被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生產之中,當成凝固劑、黏合劑、穩定劑、乳化劑、懸浮劑、增稠劑。冰淇淋、果凍、乳製品、肉製品、軟糖等很多日常食用的食物裡都有卡拉膠的存在。但它的存在只是為了改善食物的口感和質地,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也沒有任何的營養價值。
出於對卡拉膠盛行的現狀和安全性的擔憂,科研人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果在多方面證明食品級卡拉膠(未降解型)帶來的損害和風險。獨立科學家曾提出需要將降解卡拉膠在食品級卡拉膠中的含量降到5%以下,以保證其安全性,但目前幾乎沒有生產商可以做到這一點。按照歐共體(EC)要求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12個食品級卡拉膠樣品中有8個含有高於5%的降解卡拉膠,其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甚至,來自世界著名大學的科學家、教授、醫生等對卡拉膠也存在很大的擔憂。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的臨床醫學副教授曾說,「食用含有卡拉膠的產品明顯會因此得炎症,食品中的卡拉膠用量已經足已引起此類炎症,降解型和非降解型卡拉膠都會產生害處。」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病理學博士也提出「需要嚴格警惕卡拉膠作為食品添加劑在消費飲食中的使用。」
但即便這樣,卡拉膠依然還在全世界大肆流行,歐盟在允許卡拉膠使用的同時,只是給出了卡拉膠的每日安全用量,並不建議在嬰兒配方奶粉中使用卡拉膠,包括用於特殊醫療目的的嬰兒食品。但可惜的是,反觀現在的產品包裝,就算都標註出了含有卡拉膠,也幾乎沒有產品標註了含量,這就讓卡拉膠在食品中的安全性陷入了尷尬境地。
普通消費者本身就缺乏相關的知識,所以更難以判定所購買的食品其卡拉膠的含量是否在安全閥值以內。既然關於卡拉膠安全性的爭議性還是如此之大,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儘可能避免食用含卡拉膠成分的食物,最大程度上保證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