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十年被用來做動物實驗的這個成分,你有可能每天還在吃

2020-08-28 奇病實記

很多食品成分裡面往往含有不少添加劑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消費者也都默認接受了,但這些添加劑裡面每一個都足夠安全嗎?可能這點普通大眾也沒有思考太多,有些注意飲食安全的人往往都會儘可能的避免添加劑的攝入。

今天談的一個添加劑可能很多人之前都沒有聽說過,但卻可能每天都在吃,那就是卡拉膠。其實,還有更多人不了解的是卡拉膠還有一個特殊的用途: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使用降解卡拉膠誘導實驗室動物產生胃腸道炎症,用來測試新型抗炎藥物的有效性。而這種降解型卡拉膠多出現於食品級卡拉膠中。

是不是一聽還挺讓人後怕的,這個用來做動物實驗的成分怎麼就莫名其妙的流入到了人們日常吃的食物之中呢?

這就要從卡拉膠自身以及起源說起。卡拉膠是從紅藻類海草中提煉出來的親水性膠體,其名字來源於愛爾蘭苔菜,1844年,第一次從石花菜中分離出來,20世紀美國著手工業化煉取卡拉膠,20世紀40年代卡拉膠工業才真正在美國發展起來,並逐漸發展成為全世界食品工業用量最大的海藻提取物。我國是在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生產卡拉膠,並得到了迅速發展。

現在的卡拉膠已經被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生產之中,當成凝固劑、黏合劑、穩定劑、乳化劑、懸浮劑、增稠劑。冰淇淋、果凍、乳製品、肉製品、軟糖等很多日常食用的食物裡都有卡拉膠的存在。但它的存在只是為了改善食物的口感和質地,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也沒有任何的營養價值。

出於對卡拉膠盛行的現狀和安全性的擔憂,科研人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果在多方面證明食品級卡拉膠(未降解型)帶來的損害和風險。獨立科學家曾提出需要將降解卡拉膠在食品級卡拉膠中的含量降到5%以下,以保證其安全性,但目前幾乎沒有生產商可以做到這一點。按照歐共體(EC)要求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12個食品級卡拉膠樣品中有8個含有高於5%的降解卡拉膠,其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甚至,來自世界著名大學的科學家、教授、醫生等對卡拉膠也存在很大的擔憂。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的臨床醫學副教授曾說,「食用含有卡拉膠的產品明顯會因此得炎症,食品中的卡拉膠用量已經足已引起此類炎症,降解型和非降解型卡拉膠都會產生害處。」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病理學博士也提出「需要嚴格警惕卡拉膠作為食品添加劑在消費飲食中的使用。」

但即便這樣,卡拉膠依然還在全世界大肆流行,歐盟在允許卡拉膠使用的同時,只是給出了卡拉膠的每日安全用量,並不建議在嬰兒配方奶粉中使用卡拉膠,包括用於特殊醫療目的的嬰兒食品。但可惜的是,反觀現在的產品包裝,就算都標註出了含有卡拉膠,也幾乎沒有產品標註了含量,這就讓卡拉膠在食品中的安全性陷入了尷尬境地。

普通消費者本身就缺乏相關的知識,所以更難以判定所購買的食品其卡拉膠的含量是否在安全閥值以內。既然關於卡拉膠安全性的爭議性還是如此之大,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儘可能避免食用含卡拉膠成分的食物,最大程度上保證身體的健康。

相關焦點

  • 轉基因都是拿動物做實驗,人吃了也安全嗎?當然,動物實驗足夠了
    本人是業內資深媒體人士,研究和報導轉基因近10年,準備全面講解轉基因問題,保證你只要具備初中水平,就能完全看懂!這是一個系列,每篇就講一個問題,會持續更新40個問題。文/洪廣玉3、 目前的轉基因食品都是拿動物做的實驗,這能證明人吃了也安全嗎?答:這個問題如果跟「轉基因蟲子都不吃,人能吃嗎」一起看會非常有意思。
  • 為什麼小白鼠適合用來做實驗?換成其他動物,會發生什麼?
    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動不動就拿出小白鼠,而且只拿小白鼠,沒有看到其他的動物做實驗對象。那麼小白鼠到底有什麼特殊功能,如此深受做實驗人的喜愛呢?剛剛我從西瓜視頻創作人「這知識好冷」的視頻中看到了小白鼠適合做試驗的原因。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現在人類最頭疼的問題,如果生態惡化得不到有效控制,再過幾百年,地球生態就有可能徹底崩潰,人類將失去地球這個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而在眾多的環境汙染中,白色汙染是最容易讓我們忽視的一類汙染。所謂的白色汙染其實就是塑料汙染,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塑料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很多的產品包裝都是塑料,就連我們平時上超市購物,最後用來包裝的都是各種塑膠袋。
  • 魔力科學小實驗 | 吃雞蛋你還在扔蛋黃?看完這個實驗,你就知道有多...
    最重要的是蛋黃中,含有一種成分,對我們人體非常有益,至於是何種成分,看完奶爸今天做的小實驗,大家就明白了。 #點擊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實驗材料:玻璃杯2個、食用油、雞蛋、攪拌棒,塑料瓶。
  • 這東西居然可以用來做實驗?
    做植物組織培養的時候把材料放入濾茶器,之後泡在準備好的消毒水裡,效果也還不錯。動物學學者John Birch 更是將濾茶器用來研究螞蟻的動物學實驗。一個蟻群的螞蟻可以爬進這個濾茶器然後被帶走放到另一個蟻群。濾茶器的孔很小不會讓螞蟻掉出去,但是足夠讓兩組螞蟻之間進行交流。
  • 連續30天,每天問10遍「我是誰」,這個實驗被日本人拍成恐怖片
    人們常說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於是科學家、心理學家們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實驗。 心理學家約翰·曼尼順水推舟拿這個孩子做實驗,從小給這個孩子打扮成女的,把名字也改成女性的名字,完全把他當女孩子養
  • 做果蠅實驗的人每天都在想些什麼
    和師妹討論早餐吃什麼;2. 和師妹糾結中午吃什麼;3. 和師妹糾結晚上吃什麼;4. 今天實驗好多,沒空出去吃飯了,趕緊點個外賣;5. 每天和小果蠅們大眼瞪小眼;20. 抓緊作圖準備組會匯報的時候,我的AI怎麼卡了;21.
  • 為什麼我們通常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不好吃嗎?
    這個過程攫取的富商就是用來對抗自身的熵增,穩定自身的有序性。生命不僅僅指的人類,包含了所有動物、植物,還涉及到能量的來源。所有的生命都是通過攫取熵比自己小的食物來維持生命。大家都遵守著這個規則,從食草動物到雜食動物,再到食肉動物,就是自然界的食物鏈。食物鏈的最底層是植物,而植物依靠太陽來抵抗熵增。再往上,我們可以分為不同等級的消費者。
  • 探訪溫醫大實驗動物中心白鼠「飼養員」
    溫從叢演示抓取小白鼠的方法  溫州網訊「你怕臭嗎?」一見到溫從叢,他問的這個問題讓記者有點錯愕,一下子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溫從叢進入溫州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成為一名管理員,按照他的話說,他更像是一名飼養員,每天都在跟小白鼠打交道——餵食、清理、實驗等。溫從叢所在的實驗動物中心,是浙江省衛健委醫學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培訓基地的五大基地之一,負責供應溫醫大教學、科研實驗所需的小動物。
  • 為什麼沒人做「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是有技術難度嗎?
    為什麼沒人做「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是有技術難度嗎?一個不可能的實驗「薛丁格的貓」是一個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故事,有些人甚至能夠將它完整地背下來。然而真正能夠了解這個故事及其背景的人卻並不多,如果你真的希望誰複製這個實驗,去抓只貓來試一試的話,那就說明你真的不懂它。
  • 這些藥物在香港和國外都禁用了,你還在當常備藥!擴散
    你以為維C銀翹片只含有維生素C以及山銀花、連翹等中藥成分? 並不是,它還添加了對乙醯氨基酚(解熱鎮痛藥)、馬來酸氯苯那敏(抗過敏藥)兩種西藥成分。 這兩種西藥並不是維C銀翹片獨有的,很多感冒藥裡也有。
  • 「你整天忙於做實驗,什麼時間用來思考呢?」丨丨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
    早在上中學時,他就對變幻無窮的化學實驗感興趣,他常常設法從父母那裡要錢購買各種儀器來從事自己的「小實驗」。長大後,他把化學當成自己理想的棲居地,長途跋涉,拜師學藝,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奔波。正因為他不懈追求,諾貝爾獎最終才會青睞於他。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範託夫仍舊一邊埋頭科研,一邊兼職經營農場,每天清晨仍和以往一樣為人們送鮮奶。
  • 人如果連續10天不睡覺會怎樣?蘇聯用戰犯做了個實驗,結果很恐怖
    不過也有人認為睡覺就是在浪費時間,如果將睡覺時間用來工作,就能夠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那麼人到底可以多長時間不睡覺呢?為了證明人可以不睡覺,在上個世紀40年代的時候,蘇聯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當時他們從監獄裡挑選出了6個犯人作為試驗者,並承諾他們如果能夠堅持30天不睡覺,就可以無罪釋放了他們。
  • 消防就怎麼安全吃自熱火鍋做實驗
    自熱火鍋爆炸傷人的事故屢屢發生消防就怎麼安全吃自熱火鍋做實驗澎湃新聞報導,2019年9月,上海的方先生由於加熱時,倒完水怕不夠熱,在自熱火鍋盒蓋上又加了個蓋子結果爆炸,濺出的湯汁致使右眼受傷。醫生表示,由於受損較深,方先生的右眼視力在傷愈後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 在海底做實驗,這個指哪打哪的探針幫了大忙
    把海底的物質帶回陸地實驗室測量往往會出現測不準、測不對、採不到的問題,故科學家希望「把實驗室搬到海底」,在海底進行原位探測、做實驗,結果有了許多不一樣的新發現!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們不只進行物質成分的探測,我們還在海底下做原位的實驗。
  • 從動物營養學角度談:野貓每天吃幾隻老鼠合適?數量有點超乎想像
    可是,你知道貓要吃幾隻老鼠才能滿足自己一天的營養需要嗎? 但是,在人類強力幹預之前,貓是以小鳥、老鼠等動物為生。在那個時期,可沒有誰來指導貓「建議餵食量」。 如果家貓的飲食重新回歸到老鼠這種野味,那我們每天需要餵幾隻呢?
  • 動物實驗做得好,只因做了這些...
    做動物實驗,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養好動物。因而,好的動物飼養環境,對於動物實驗的成功也是最基本的保證。然而萬事開頭難,這也是個看似平常,但卻有著不少細節的問題。 現階段很多高校一般都會有專門的動物房及專業的飼養員進行培養,所以可能更多時候,小夥伴們所糾結的是對於實驗動物,每籠該飼養多少才算合適呢?畢竟,每種動物都有一個合適生存的最小平均空間,低於這個空間則會出現一些相互打架、易致病等一系列不良現象。 在此小魚建議大家,針對小鼠籠/大鼠籠,每籠飼養5左右為宜,最多不超過7隻。
  • 為什麼科研大都會拿小白鼠做實驗,而不是其他動物?
    小白鼠是我們常聽卻不常見的一種動物,而且一旦提起小白鼠,我們就不免跟「實驗」聯繫到一起。事實上上,小白鼠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主要的用途就是當作實驗對象,而且通常是用在醫學實驗上。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用小白鼠做實驗,而不是其他的動物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還在擔心喝可樂殺精?真正影響「精」力的,是你每天在做的這些事
    之後一場著名的實驗卻讓它"臭名昭著",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論文對可樂的結語是:"不管是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只要是可樂都會殺精",肥宅手裡的可樂突然就不香了呢。可樂心裡很委屈,我沒有輸給另一種飲料,而是輸給一個荒誕的實驗,正在影響你們小蝌蚪的卻在被忽略,快醒醒吧!
  • 做實驗為什麼要用小白鼠,而不選其他的生物?西瓜視頻帶你揭秘
    我們經常會在電視劇裡看到,人們做實驗的時候用小白鼠來實驗,而且現在一般人被用作實驗的時候也會被形容成小白鼠,比如你不會做飯,但是現在你想做一頓飯試試,並且想讓你的朋友嘗一嘗,那麼這個時候,你的朋友就成了一個小白鼠,不過,為什麼總是會用小白鼠來做人類實驗的對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