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確診和治療痛風病的過程中,醫生需要結合病人的檢查報告以及實際症狀來判斷和對症下藥。而檢查報告上常見的化驗指標有:血沉、類風溼因子、C—反應蛋白、抗鏈球菌溶血素、HLA-B27、抗核抗體、抗DNA雙鏈抗體。
所謂的痛風,主要是因機體代謝出現紊亂,從而產生一種代謝產物---嘌呤產生。
而嘌呤可以轉變為尿酸,而尿酸升高幅度過高,就會超出機體排洩能力,進而產生高尿酸血症。
因此,對於高尿酸、痛風患者而言,更需要定期進行生化檢查,從而綜合評估各方面的健康指標。
在確診和治療痛風病的過程中,醫生需要結合病人的檢查報告以及實際症狀來判斷和對症下藥。
而檢查報告上常見的化驗指標有:血沉、類風溼因子、C—反應蛋白、抗鏈球菌溶血素、HLA-B27、抗核抗體、抗DNA雙鏈抗體。
普通人很難理解這些指標所代表的意義。
痛風檢查報告有什麼作用?指標如何診斷?
1、血沉
血沉又被稱為ESR。
當病情嚴重時,痛風病患者體內的ESR數值會顯著增高,但ESR數值的增高並不是判斷患者是否患有痛風病的特異性指標。
這是因為ESR數值的顯著增高有可能是由於貧血、腫瘤、細菌感染等其他疾病引起的。
雖然ESR不能作為痛風病診斷的特定標誌,但ESR可以作為藥物治療療效的一個判斷指標。
隨著藥效的發揮,痛風病患者體內的ESR數值會隨之下降。
2、類風溼因子
類風溼因子又被稱為RF。
一般情況下,痛風病患者的RF指標會呈陽性,但有小部分患者的RF指標會呈陰性,而且RF指標呈陽性也有可能是由於其他類似疾病或者慢性感染疾病引起的。
所以,RF指標呈陽性並不是醫生判斷患者有沒有患痛風病的一個特異指標。
實際診斷中,醫生需要結合病人的臨床表現來判斷。
3、C—反應蛋白
C—反應蛋白又被稱為CRP。人體內的CPR數值與患者的病情息息相關。
當病情發作時,痛風病患者體內的CRP數值會比平時顯著升高,但由於CRP是一種炎性反應蛋白,其他炎症或者外傷也會導致人體內CPR的數值明顯升高。
所以,CPR也不是醫生診斷患者是否患痛風病的特異性指標。實際診斷中,醫生需要結合病人的臨床表現來判斷。
4、抗鏈球菌溶血素
抗鏈球菌溶血素又被稱為抗鏈O。
抗鏈O主要是能反映出患者近期內是否被溶血性的鏈球菌所感染。醫生可以將抗鏈O和患者的年齡及其他症狀相結合來進行痛風病診斷。
5、白細胞抗原
白細胞抗原又被稱為HLA-B27。
一般來說,痛風病患者的HLA-B27指標一般會呈陽性,但也有小部分患者體內的HLA-B27指標會呈陰性,部分正常人體內的HLA-B27指標有一定的機率會呈陽性,所以HLA-B27指標也不是醫生診斷的特異性指標。
6、抗核抗體
抗核抗體又被稱為ANA。
ANA指標可以作為醫生初步判斷患者是否患有痛風病的一個標誌。
痛風病患者體內的ANA指標一般會呈陽性。但由於ANA指標不會隨著患者病情的加重或者減緩而有所變動,所以ANA指標不能作為藥物治療療效的判斷指標。
7、抗可抽提核抗原抗體
抗可抽提核抗原抗體又被稱為ENA抗體。ENA抗體主要分為抗SM、抗SSA、抗Scl-70以及抗核糖體抗體等類型。
醫生可以根據各種類型的ENA抗體指標針對性的對因患者自身免疫力引起的痛風病進行診斷。
例如抗SM可以用於診斷患者是否患有紅斑狼瘡,抗SSA可以診斷患者是否患有乾燥症候群或者亞急性皮膚型狼瘡,抗Scl-70可以是用於診斷患者是否硬皮病等等。
8、抗DNA雙鏈抗體
抗DNA雙鏈抗體又被稱為抗dsDNA。雖然當患者患有痛風病時,體內的抗dsDNA數值會增高,但抗dsDNA不是醫生診斷患者是否患有痛風病的標誌性指標。
所以,醫生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來進行診斷。
綜上所述,醫生在診斷患者是否患有痛風病時或者在痛風病治療過程中,都不能單一的只看一個化驗指標的數值,而是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指標的數值變化以及患者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以及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
同樣的,當大家看到某一個指標或者某一兩項指標數值超標時也不需要過於驚慌,認真遵循醫囑,積極配合治療。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