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病毒與免疫特徵及病程研究有新動物模型

2021-01-15 觀察者網

據中科院網站12月31日消息,平頂猴是舊大陸猴中唯一可感染HIV-1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平頂猴分為南平頂猴、北平頂猴及明達威猴3個物種,中國分布的平頂猴為北平頂猴。國際上以往研究所用平頂猴均為南平頂猴,鮮見北平頂猴和明達威猴的基礎生物學及疾病動物模型研究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鄭永唐課題組前期闡明了平頂猴易感HIV的分子機制(Liao et al, AIDS, 2007; Kuang et al, Retrovirology, 2009),構建了HIV-1感染北平頂猴動物模型,並發現HIV-1可在北平頂猴體內呈低水平持續性複製和形成潛伏感染(Pang et al, Sci Bull, 2018)。北平頂猴APOBEC3也誘導了HIV-1病毒的超突變,APOBEC3G異常剪切降低了其對HIV-1基因組編輯壓力(Pang et al, Front Immunol, 2018; Zhang et al, J Virol, 2019)。

愛滋病動物模型有助於研究愛滋病致病機制,評價愛滋病藥物和疫苗及治療策略。由於HIV感染具有顯著的種屬特異性,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或SIV為骨架的猴/人免疫缺陷嵌合病毒(SHIV, simian-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感染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依然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愛滋病動物模型。SIV或SHIV感染北平頂猴的愛滋病模型未見報導。

在昆明動物所研究員鄭永唐的指導下,博士研究生張明旭、宋天章等建立了SIVmac239感染北平頂猴的愛滋病模型,並進行了其病毒-免疫學特徵研究。研究發現疾病發展進程與多種免疫學數據相關,其中包括T細胞活化、CD4/CD8 T細胞比例及其變化,以及T細胞分化程度等,這與以往文獻報導的HIV-1感染者情況一致,表明SIVmac239感染北平頂猴可用於研究愛滋病疾病進展相關因素,利用多組數據或許能更精準地分析預測疾病進展情況(Zhang et al, Immunology, 2017, 152:574-579);有意思的是,對比研究SIVmac239感染北平頂猴和中國獼猴免疫學指標,發現部分北平頂猴在進入慢性感染階段後,CD4+ T細胞能自發恢復到接近甚至超過感染前的水平,並且整體而言北平頂猴的疾病進展要慢於中國獼猴,這在以往的SIV感染亞洲獼猴或HIV-1感染人中未見報導,提示北平頂猴或許更適合研究病毒感染後CD4+ T細胞穩態恢復及維持(Zhang et al, Eur J Immunol, 2018, 48:384-385);微生物易位是加速疾病進展的一項重要因素。比較研究SIVmac239感染北平頂猴和中國獼猴愛滋病模型,發現北平頂猴在病毒感染後腸道完整性明顯維持得更好,並且微生物易位水平更低。進一步研究表明這與T細胞活化水平低密切相關,佐證了北平頂猴能維持更好的CD4+ T細胞穩態及減緩的疾病進展(Zhang et al, Zool Res, 2019, 40:522-531)。以上SIVmac239感染北平頂猴的系列研究表明,該模型是合適的愛滋病動物模型,在闡明某些愛滋病特定科學問題方面有其獨特優勢。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小鼠模型在研究人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07年世界衛生報告》曾指出,自1967年以來,至少有39種新的病毒病原體被發現,包括愛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和SARS病毒。同時,大流感、瘧疾和結核病等傳統疾病不斷產生變種、增加抗藥性,由於人類衛生保健制度發展仍不完善,這些傳統疾病繼續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 愛滋病日:感染了HIV病毒還能活多久?蚊子叮咬不會傳播愛滋病!
    愛滋病的醫學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英文縮寫AIDS),是由愛滋病病毒(醫學全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愛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後,破壞人的免疫功能,使人體易發生多種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死亡。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隨後,研究團隊通過小鼠體內實驗結果表明,提前1天對BALB/c或C57BL/6鼻腔感染VEEV-VRP-hACE2,再感染SARS-CoV-2,能夠在小鼠肺部檢測到病毒複製和擴增,且病毒載量連續5天保持較高水平,小鼠肺部有明顯的肺炎病症表現。以上結果表明,VEEV-VRP-hACE2可將hACE2基因遞送至小鼠呼吸道,建立一種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以上結果表明,VEEV-VRP-hACE2可將hACE2基因遞送至小鼠呼吸道,建立一種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研究團隊還利用這一小鼠模型評價了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及滅活病毒疫苗對病毒感染的治療作用。
  • 激活隱藏的愛滋病病毒
    發表於本周《自然》的動物研究顯示,兩種逆轉愛滋病病毒潛伏的方法或能提高清除該病毒的機率。 目前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無法徹底清除愛滋病病毒(HIV)感染,因為這種病毒會在細胞中以潛伏的方式「躲避」免疫系統。
  • HIV病毒大戰免疫細胞,解密愛滋病是如何摧毀你的免疫系統的!
    「愛滋病讓人死得那麼痛苦,現如今這麼發達的醫療技術竟然拿它沒轍!深讀君,趕緊講講,這個HIV病毒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啊!」可能要讓你失望了,雖然HIV病毒武力值挺高,但外貌確實不咋地。一眼看去,就是個「土肥圓」。HIV病毒的真身,是一組帶著遺傳信息的小編碼,叫RNA。
  • CAR-T細胞研究有新突破,或可用於愛滋病治療
    愛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但是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愛滋病患者必須要終生服用抗病毒藥物,一旦停藥後果不堪設想,目前仍然沒有治癒愛滋病的方法。 一些觀點認為要治癒愛滋病,需要保持長期持續的抗病毒的T細胞免疫應答能力。
  • 科研人員在B肝肝硬化動物模型研究領域獲得新突破
    新華網杭州2月2日電(記者俞菀)近日,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團隊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君教授團隊歷經5年協同攻關,建立了國際上第一個高度模擬人類B肝病毒(HBV)自然感染誘發的慢B肝肝硬化小鼠模型。研究結果於2019年1月30日在國際權威胃腸肝病學雜誌Gut在線發表。
  • 回到最初,看一看「任性」的愛滋病病毒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1,從1981年首次發現愛滋病病例到2011年6月底,全球已經有約6400萬人感染愛滋病毒,每天平均有7000宗新病例。2014年12月1日是第27個「世界愛滋病日」。在此,我們不妨再重新審視一下這個令人頭痛的頑固病毒:HIV。
  • 世界愛滋病日:抗艾近40年,距離普遍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愛滋病病人。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發布的《2020全球愛滋病防治進展報告》,2019年約有170萬新發感染者,是全球目標值的三倍多,全世界預防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的工作遠遠落後於既定目標。截至2019年全世界估計有3800萬人感染HIV,69萬人死於HIV感染,68%感染愛滋病毒的成年人接受終身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 將愛滋病病毒從受感染細胞中驅趕出來
    這種「激活」隱藏病毒的手段,屬於迄今最強大的潛伏逆轉方法,其為醫學界進一步理解病毒逆轉維持機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愛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嚴重傳染性疾病,而HIV就是一種逆轉錄病毒。但是,目前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無法徹底清除HIV感染,因為這種病毒會在細胞中潛伏,以此方式「躲避」免疫系統。
  • 新突破!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剔除小鼠愛滋病病毒
    目前,愛滋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勁敵。截至2014年,全球約有3690萬人感染HIV病毒,死於愛滋病的人數高達1200萬。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根治愛滋病的方法,不過,華人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治療愛滋病帶來希望。
  • 新方法描摹愛滋病病毒含糖屏障
    圖片來源:Zachary Berndsen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可以繪製出愛滋病病毒(HIV)光滑糖分子前所未有的詳細信息。這些分子能保護HIV不被免疫系統攻擊。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感染了愛滋病病毒很快就會死掉嗎?
    如果你最近有過 危險性活動和其中的幾個症狀, 請一定找醫生。 02 愛滋病潛伏期/無症狀期 從感染上愛滋病病毒到出現臨床各種表現,這一段時間稱為潛伏期,此期也被稱為「無症狀期」。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潛伏期應包括入口期,即是感染之後從血標本的檢測中尚未出現愛滋病病毒(HIV)的那一段時間,通常是2周至3個月。
  • 愛滋病治療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新「基因剪刀」可切除免疫缺陷病毒基因
    據在線發表於《自然·通信》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愛滋病的病因)。這一突破是在愛滋病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將使研究人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開發出治療人類HIV感染的方法。
  • 【張文宏稱愛滋病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狡猾】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
    【張文宏稱愛滋病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狡猾】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病毒和新冠病毒相比,哪個更狡猾?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愛滋病病毒會直接鑽到我們的免疫細胞裡,不僅如此,愛滋病病毒還能把自己的模板,整合到T細胞的基因裡,那就意味著患者除了自殺以外,沒有第二種辦法。
  • Nature子刊:強強聯手將愛滋病病毒「趕出」活體動物基因組
    我們離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當改良版ART療法遇上基因「魔剪」CRISPR這個強助攻,我們邁出了治癒愛滋病的關鍵一步。HIV病毒會造成人體免疫系統缺陷,它直接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破壞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不僅使人體的免疫系統難以抵禦侵害,而且給特效治療藥物和預防疫苗的研製帶來困難。
  • 《自然》:科學家發現愛滋病病毒天然抗體
    這些患者同愛滋病病毒(HIV)一起共存了20多年,其間沒有出現任何發病跡象。科學家認為,是天然免疫力讓這些病人躲過了HIV的攻擊。有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麥可•納森茲維革教授和同事對6名「長壽」的愛滋病患者進行了研究。這些患者沒有服用抗病毒藥物,也沒有顯現任何愛滋病跡象,比如,飽受愛滋病病毒攻擊的某些白血球數量的下降。
  • 新技術揭示愛滋病病毒的弱點
    ·病毒學·新成像技術揭示愛滋病病毒的弱點愛滋病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細胞時,其包膜帶有的蛋白會與細胞膜上的CD4和CCR5結合,引起包膜形狀的變化,感染宿主細胞。藉助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smFRET),來自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國際團隊直接觀察到了可以與抗體結合的病毒包膜部分。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模擬CD4受體的小分子化合物,其與病毒結合可以重現感染過程,由此研究人員觀察到了病毒包膜形狀改變後,暴露出的剩餘病毒包膜部分。這部分暴露的位點有望成為新的免疫靶點,可設計免疫細胞來尋找並殺死受HIV感染的細胞。
  • 國外研究:精液微生物是愛滋病病毒傳播的關鍵
    國外研究:精液微生物是愛滋病病毒傳播的關鍵 時間: 2014-07-30 15:42  來源: 科技日報   編輯: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加拿大和美國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愛滋病病毒(HIV)感染可重塑精液中的細菌和免疫因子,進而影響病毒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