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PPI向CPI傳導是偽命題:2月數據顯著背離解讀

2020-12-06 澎湃新聞

2016年4季度PPI同比大幅上漲以來,市場便開始擔憂PPI大漲會拉動CPI大幅上行,2017年以來「滯脹」擔憂開始成為市場焦點。但與市場主流預期完全相反,3月9日統計局公布2月CPI同比0.8%,遠低於預期,而且CPI非食品環比創歷年2月最低值,並未出現PPI向CPI同比。

PPI與CPI關係究竟如何?是否PPI同比高,意味著CPI同比必然會高?2月PPI與CPI的顯著背離是否可以持續?這將對預測2017年CPI產生極大的影響。

在本文第一部分,我們使用定基數的方法,研究了PPI與CPI的關係,發現兩點結論:

一是PPI的定基數水平遠低於CPI,即使經歷2016-2017年的大幅上漲,PPI定基數僅與2010年相當;

二是PPI與CPI是兩個獨立市場,各自有各自的決定因素,不能因為PPI同比飆漲推斷CPI也將大幅上漲。

我們同樣使用定基數的方法,研究了CPI絕對水平遠超PPI的原因。將CPI分為CPI食品、CPI非食品、CPI服務,發現食品是CPI主要上漲因素;進一步細分CPI食品項為豬肉、蛋類、鮮果、鮮菜,發現食品價格具有極高的隨機性。

「海清FICC頻道」對2017年CPI中樞進行預測,中性假設下2017年CPI中樞1-1.2%,樂觀假設下全年CP中樞也難以超過1.5%。中性假設的條件是:1-2月環比數據已知、3-12月使用近5年當月CPI環比均值、PPI同比飆漲不會導致CPI偏離歷史均值,在這些假設下,預測2017年CPI中樞1-1.2%。樂觀假設考慮2月部分數據低於歷史均值問題,主要是蔬菜價格環比漲幅遠低於歷史均值,非食品價格為歷史增速最低,考慮這些因素之後,2017年CPI中樞仍難以超過1.5%。

一、PPI絕對水平處於歷史低位,CPI與PPI市場分割、獨立定價

我們使用「定基數」的方法,分別以2005年1月、2010年1月為基數100,然後分別作出PPI與CPI的歷史走勢圖,發現兩者從2012年開始就出現了完全相反的走勢,CPI與PPI是由不同的邏輯導致的,同時目前PPI絕對水平處於歷史低位,因此2017年PPI同比飆升不會帶動CPI同比大幅上漲。

在具體的研究之前,我們首先對「定基數」的方法做一個簡要的解釋。以2005年1月為基數舉例,即將2005年1月CPI價格指數定為100,2005年2月CPI價格指數則是用100乘以(2月CPI環比+1)得出,3月則在2月指數上累積3月環比數據,以此類推。PPI價格指數,同理。

關於採取「定基數」方法的原因,我們認為,無論是同比數據、環比數據,都存在基數效應的問題,導致數值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真實情況,比如,1月價格很高,那麼2月環比就會偏低,但可能2月價格處於歷史高位。而採用定基數的辦法,我們列出CPI、PPI的價格指數,基數效應將被剔除,使得研究更為直觀與有效。下圖即分別以2005年1月、2010年1月為基數的CPI、PPI價格指數走勢圖。

圖1:2005年1月為基數,CPI與PPI價格指數2012年後分化明顯

圖2:2010年1月為基數,CPI與PPI價格指數走勢獨立

根據上圖,我們不難發現,2012年之後CPI與PPI的走勢出現了明顯的區別,2013年之後甚至出現了CPI平穩上行、PPI快速下跌的走勢。直到2016年3月開始,PPI開始逐漸見底回升,兩者之間的差別才開始逐漸的縮小。

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其一,PPI價格水平和PPI同比是兩個概念,儘管2016-2017年PPI同比飆漲,但是PPI絕對水平仍然處於歷史低位,2017年2月PPI絕對水平僅與2010年1月相當,而CPI絕對水平已經上漲20%。

其二,PPI與CPI有各自相對獨立的決定因素,類似於市場分割。2011-2016年PPI絕對水平下跌14%,而同期CPI絕對水平上漲12%,兩者剪刀差高達26%。為何2011-2016年PPI暴跌沒有拉低CPI?產能過剩只能解釋PPI下跌的原因,但是無法解釋,PPI暴跌為什麼沒有導致CPI暴跌?我們認為,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類似於市場分割,這是唯一能對過去PPI和CPI嚴重背離做出的解釋。

其三,對於市場分割的一種可能解釋是,CPI產品的主要投入品並非PPI產品,因此PPI價格下降不會導致CPI產品供給曲線右移,也就不會對均衡的CPI價格產生影響。具體而言,CPI定價由CPI產品的供給(總供給曲線AS)和CPI產品的需求(總需求曲線AD)決定;CPI產品投入品價格下跌理論上會導致總供給曲線AS右移,進而導致均衡CPI價格下降,但CPI的主要投入品並非PPI產品,而是勞動力、土地、規模化程度、技術進步、天氣等,這些要素都與PPI無關,結果導致,儘管PPI大幅下跌,但CPI受到影響程度很低。

其四,2016-2017年的PPI同比飆漲不會導致CPI的大幅上行。如前所述,產能過剩不能解釋PPI和CPI的背離,只有市場分割才能解釋兩者的背離;如果我們認為市場分割仍然存在,即CPI供給的主要投入品仍然不是PPI產品,那麼可以得出:當前產能過剩改善,只會導致PPI上升,而不會導致CPI上升。

二、從CPI分項看,到底是什麼推動CPI上漲?

為進一步探討CPI走勢的成因,我們對CPI分項做進一步討論。同樣,我們採用「定基數」的方法,並分別以2005年1月、2010年1月作為基數。其中,CPI服務的環比數據部分缺失,通過CP服務的同比數據推導得出。

我們發現,CPI價格指數上漲的主要成因是食品部分,服務價格上漲排在其次,非食品價格則漲幅最弱。CPI服務要強於非食品,由於非食品中要包含服務一項,說明非食品中除去服務的衣著、交通項要更弱。

綜上所述,我們根據定基數方法,可以CPI分項的絕對價格水平進行排序:食品>CPI>服務>非食品>非食品扣除服務。

圖3:2005年1月為基數,CPI分項中食品漲幅最大

圖4:2010年1月為基數,CPI分項中食品漲幅最大

上述研究恰好論證了我們對於CPI和PPI市場分割的理論,即CPI主要上漲因素是食品價格(投入品為勞動力、土地、規模化程度、技術進步、天氣,而非PPI產品),服務價格呈現溫和上漲態勢(投入品為勞動力、土地)。

有意思的是,非食品價格走勢也與PPI走勢有較大區別,即2011-2016年的PPI暴跌並未導致CPI非食品價格的暴跌,我們的理解是,一方面非食品價格包含服務價格,服務價格獨立於PPI;另一方面,非食品中的消費品,例如衣著,主要投入品也並非PPI產品,而是取決於品牌溢價,或者說需求曲線對價格彈性很小,導致PPI難以對其均衡價格產生影響。

圖5:出人意料的是,PPI與非食品價格走勢同樣獨立

三、CPI食品細項的隨機性明顯

由於CPI食品是導致CPI上漲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將CPI食品進一步拆分,以考察究竟什麼導致CPI食品上漲。

CPI食品項主要包括:豬肉、蛋類、鮮果、鮮菜,同樣,我們採用「定基數」的方法,並分別以2005年1月作為基數。

圖6:CPI食品細項的隨機性明顯

可以發現,2014年以來,食品項中,唯一的趨勢性上漲就是蔬菜,而蔬菜的波動性極大,導致短期的蔬菜價格無法預測。其他食品分項中,水果價格隨機性極大,豬肉價格呈現「突變-平臺-突變」的特徵,現在大概處於平臺期,什麼時候突變難以預測,雞蛋價格持續走弱,可能與工業化生產程度較高有關。

四、2017年CPI中樞如何預測?

「海清FICC頻道」對2017年CPI中樞進行預測,中性假設下2017年CPI中樞1-1.2%,樂觀假設下全年CP中樞I也難以超過1.5%。

關於預測2017年CPI中樞的方法,我們採用環比歷史均值累積的方法。具體而言,2017年1-2月CPI環比已知,採用歷史環比的均值來估計2017年3-12月的環比數據,然後通過環比累積來得出各月的同比數據,進而預測2017年全年的CPI中樞。

我們對2017年CPI中樞進行預測,中性假設下2017年CPI中樞1-1.2%。中性假設的條件是:1-2月環比數據已知、3-12月使用近5年當月CPI環比均值、PPI同比飆漲不會導致CPI偏離歷史均值,在這些假設下,預測2017年CPI中樞1-1.2%。

樂觀假設下全年CP中樞也難以超過1.5%。樂觀假設考慮2月部分數據低於歷史均值問題,主要是蔬菜價格環比漲幅遠低於歷史均值,非食品價格環比為歷史增速最低,考慮這些因素之後,2017年CPI中樞仍難以超過1.5%。

我們的預測與市場的預測的主要差異在於:

1、我們使用了1-2月的CPI環比數據作為已知因素,2月CPI環比公布後,直接導致2017年CPI中樞預測較公布前下降了1%左右。

2、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我們不認為PPI同比飆漲會導致CPI同比顯著上行,因此我們使用過去5年的均值略微上調作為3-12月的預測值,而會因為PPI向上明顯調整。

總結本節,「海清FICC頻道」對2017年CPI中樞進行預測,中性假設下2017年CPI中樞1-1.2%,樂觀假設下全年CPI中樞也難以超過1.5%。如果2017年CPI為1-1.2%,則2017年CPI為2009年以來最低的一年;如果CPI中樞為1.5%,則為2009年以來次低的一年,僅高於2015年,比2016年的2%要低。

對貨幣政策而言,從CPI來看,2017年存貸款加息的可能基本不存在,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快速上調的可能性也幾乎沒有,但仍然存在因為將2015-2016年的「穩健略偏寬鬆」修正到「穩健中性」、緩慢適度上調OMO利率的可能性,這主要取決於金融系統風險的問題,而不可能出現因為增長和通脹導致的貨幣緊縮。

對於債券市場,維持一季度震蕩市的判斷。目前來看,債市的主要風險在於金融系統風險、去槓桿的問題,包括MPA考核、OMO利率調整、委外續作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看得到、但還沒落地的問題,對債市持續造成壓力;但基本面方面對債市利空基本消失,同時債券相對貸款的配置價值確實存在,債券收益率也確實隱含了多次OMO加息預期,因此一季度多空因素交織,債券維持震蕩市判斷。

總結全文,我們的結論是:

一、「海清FICC頻道」認為,中性假設下2017年CPI中樞1-1.2%,樂觀假設下全年CPI中樞也難以超過1.5%;

二、PPI絕對水平遠低於CPI,不能根據PPI同比飆漲,就認為PPI絕對水平很高。即使經歷2016-2017年暴漲,PPI絕對水平仍然處於歷史低位;

三、2016-2017年的PPI同比飆漲不會導致CPI的大幅上行,CPI與PPI市場分割、獨立定價,可能的解釋是,CPI產品的主要投入品並非PPI產品,因此PPI價格下降不會導致CPI產品的總供給曲線右移,也就不會對均衡的CPI價格產生影響;

四、CPI上漲主要源於CPI中食品部分的上漲,CPI分項漲幅的排序為食品>CPI>服務>非食品>非食品扣除服務;

五、CPI食品細分項具有明顯的隨機性。2014年之後,食品項中唯一的趨勢性上漲是蔬菜,水果價格隨機性極大,豬肉價格呈現「突變-平臺-突變」的特徵,現在大概處於平臺期,雞蛋價格則持續走弱;

六、對貨幣政策而言,從CPI來看,2017年存貸款加息的可能基本不存在,僅存在因為將2015-2016年的「穩健略偏寬鬆」修正到「穩健中性」、緩慢適度上調OMO利率的可能性,這主要取決於金融系統風險的問題;

七、對於債券市場,利空主要是監管政策和去槓桿,基本面對於債市的利空基本消失,債券相對貸款的配置價值確實存在,債券收益率隱含多次OMO加息預期,債券維持震蕩市判斷。


(原標題:為什麼PPI向CPI傳導是偽命題?——再論「滯脹」杞人憂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怎麼看CPI與PPI的背離?
    1997年之後,僅從月度數據走勢來判斷, CPI和PPI出現過多輪背離的情形。然而,其中有一些背離情形僅僅是因為CPI和PPI同比拐點出現時間有先後,存在一定時滯而已,如1998年11月-1999年5月、2000年9月-2000年12月,以及2010年6月-2010年9月期間,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背離。
  • 2012.06:PPI變化對CPI的影響研究
    這使得PPI與CPI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上下遊產品價格的傳導關係,但並非嚴格的對稱關係,同時由於兩者的主要決定因素不同,走勢也存在差異。從近年來的情況看,PPI主要取決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動,而CPI主要取決於食品價格的變動。   2.PPI向CPI傳導的主要渠道。
  • 數據速讀丨CPI由降轉漲、PPI降幅收窄 經濟向好態勢明顯
    2020年12月份CPI、PPI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全國CPI由降轉漲,同比上漲0.2%,環比上漲0.7%。2020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較好實現。 PPI方面,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4%,環比上漲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持平,環比上漲1.5%。
  • 我們的眼睛到底需要多高的 ppi
    在安卓碎片化日益嚴重的今天,各大手機廠商仍舊我行我素不斷的推出各種不同解析度、不同比例的手機,比如 4.35 寸的 MX2 和 5.5 寸的GALAXY Note II。如此複雜的解析度數據早已讓消費者一頭霧水,為了更好的推廣產品,聰明的廠商想出了一個絕佳的指標——ppi。
  • 2月宏觀數據解讀:三大「剪刀差」回落 開局穩中向好
    人民網北京3月19日電(孫陽)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在京舉行。本次會議對2018年2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 12月CPI數據出爐
    摘要 【國家統計局:12月CPI同比上漲0.2%】2020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2%;食品價格上漲1.2%,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上漲0.2%,服務價格上漲0.3%。
  • 中國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出現五大背離
    服務業和製造業增速變化以及他們的國民經濟中扮演角色的變化,使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產業結構迅速變化的轉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人口結構、社會融資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於是,我們觀察數據的時候發現:傳統經濟增長的宏觀、中觀、微觀指標之間的函數關係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些宏觀、微觀指標的相關性弱化甚至出現背離現象。
  • 國泰君安花長春:預計11月CPI在0.2%附近 豬價下行成為拖累CPI的...
    可比國家中,韓國11月半導體、汽車、通信設備(手機)出口改善顯著,全月出口由10月的-3.8%回升到4%。綜合各項因素,預計11月出口增速將回升至12.5%左右。  2)進口:11月生產端基本平穩。價格因素方面,主要進口大宗商品價格較10月顯著上升,整體對進口金額帶來支撐。國內進口PMI指標持續回升,綜合各方面因素,預計11月進口增速8.6%。
  • 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五大背離
    在這個周期中,人口結構、社會融資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我們觀察數據發現:傳統經濟增長的宏觀、中觀、微觀指標之間的函數關係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些宏觀、微觀指標的相關性弱化甚至出現背離現象。由於人口結構、金融市場結構以及國有企業預算約束方面的特殊性,用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常規邏輯關係已經無法解釋轉型期中國的經濟現象。
  • 雲數據:油脂美豆背離 黑色抗壓
    今日盤面解讀文華商品指數增倉1218手,下跌0.62%報170.99點,2021年累計上漲2.18%。周四商品指數減倉回落之後,白盤是增倉震蕩的走勢,在連續反彈乏力之後的調整尚未改變商品的上漲趨勢。日內農產品跌幅較大,油脂板塊回落2.59%,與美豆創新高走勢形成背離,打破了2020年的共振格局,在油脂下挫之後兩粕也是出現了一定下行壓力,但在需求預期繼續強烈的情況下,疫情影響是當前的主要利空因素,可能存在進一步的調整壓制,但空間上不宜過分悲觀。軟商品也是反彈結束回落,在農產品上漲環境有所變化之際,棉花關注當前位置的進一步爭奪。
  • 9月26日晚間視頻解讀:BTC4小時以內多周期頂背離
    幣圈天璣星09月26日晚間盤行情研判:BTC4小時以內多周期頂背離市場回顧:BTC日內行情出現小幅反抽最高報價10820,目前日線級別處于震蕩小幅反彈走勢,在技術形態上4小時級別以內時間周期均有頂背離結構
  • 多方藉助券商註冊制利好,未化解量價背離及多周期共振頂背離風險
    上周日晚的《新證券法初解讀:核心法制完善A股中長線利好,但羅馬非一天建成》一文裡明確說了:「利好方面:最直接受益的無疑是承擔發行任務的券商板塊,其次就是因此孵化項目上市率會明顯增長的創投板塊……」,周一這兩個板塊的多隻漲停股都是從小漲開盤最後拉的漲停,短線敏銳的朋友又可以嗨了一把。
  • 國家統計局:9月份CPI、PPI環比漲幅繼續回落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了2020年9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2020年9月份CPI、PPI環比漲幅繼續回落。
  • 差模幹擾與共模幹擾,差模幹擾引起的傳導FALL數據
    打開APP 差模幹擾與共模幹擾,差模幹擾引起的傳導FALL數據 李倩 發表於 2018-04-28 11:25:47 下圖為差模幹擾引起的傳導FALL數據,該測試數據前端超標,為差模幹擾引起:      下圖為開關電源EMI原理部分:
  • 印刷知識丨DPI 和 PPI 有什麼區別?
    (DPI事實上也用於顯示器,例如Python圖片用dpi設置,顯示器一點對一像素,所以對於顯示器來說 1 ppi = 1 dpi。我們不討論這種情況。)我們先說電腦。PPI有三個層次:PPI 1:顯示器PPI。電腦的顯示屏可物理地視為圍棋棋盤,其PPI是出廠固定的,這是硬體,不可改變,比如某顯示器的一格(一個pixel)邊長11¼ μm。
  • 我們到底需要多高的 PPI?
    從 3.5 英寸,解析度 960×640 直到現在的 5 英寸/1920×1080 像素,在有限的屏幕尺寸中,ppi 也逐漸從 326 提升到 441。在當年 iPhone 4 的宣傳文案中,高 ppi 的意義被定義為 「屏幕的像素密度超過人類視網膜可以識別的極限,從而達到更細膩的顯示效果」。
  • 知識 | 關於dpi和ppi的區別
    ppi(pixels per inch)是圖像解析度的單位,用來表示輸入設備的輸入精度,如掃描儀,數位相機等
  • 環保經驗主義的幾個典型偽命題
    北極星大氣網訊:編者按:本文不針對任何人,就事論事地把日常碰到的幾個貌似很有道理卻是偽命題的事例擺出來,供各位同仁共勉。希望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環保政策日新月異,環保技術時時更新紛紛雜雜,稍不跟進就會被甩出十八條大街,然而也出現很多過時的經驗主義。這些想當然讓人頭疼又無奈,你可曾在環評評審會上或是驗收會上,碰到技術上的偽命題?
  • 挑戰人眼極限 PPI角逐無峰值群機推薦
    (亞馬遜)  [報價查詢]:上海手機報價  [行情查詢]:上海手機行情  2HTC Butterfly 440ppi超越人眼極限回頂部推薦機型:HTC Butterfly (X920e攝像頭也提升到了210萬像素,處理器則換成了高通驍龍APQ8064,內存也提升到了最新旗艦標配2GB,升級幅度之大,令兩者已經不能同日而語。目前行貨報價4799元。
  • 網際網路思維真的是偽命題嗎?
    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顛覆現代商業規則的新思維,還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一直引發關注和討論,從未間斷。日前在博鰲論壇上多名網際網路大佬又一次拿網際網路思維開刀,甚至劉強東直言,網際網路並沒有超越傳統企業的所謂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