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顛覆現代商業規則的新思維,還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一直引發關注和討論,從未間斷。日前在博鰲論壇上多名網際網路大佬又一次拿網際網路思維開刀,甚至劉強東直言,網際網路並沒有超越傳統企業的所謂思維。
在當天的論壇上,新浪執行長兼董事長曹國偉、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京東CEO劉強東、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百度總裁張亞勤等就網際網路思維與商業的本質進行了一場討論。新浪CEO曹國偉「我也不知道什麼叫網際網路思維」一席話點燃了一眾大咖對網際網路思維炮轟的導火線,隨後京東CEO劉強東附和「首先對於我來講,我覺得在網際網路行業從業11年了,我從來並沒有覺得網際網路是有一個特殊的思維。迄今為止,我覺得網際網路所有的商業模式,任何一家網際網路企業,特別是能夠持續成功的企業,最後回頭分析的話,會發現它並沒有一個超越傳統企業的所謂的思維。」
經過幾天的發酵,這場論壇引發的討論上升到「網際網路思維真偽論」的高度,有人認為網際網路思維是一個偽命題,壓根就不存在什麼網際網路思維,因為網際網路再怎麼發展終究只是一個工具。也有人認為,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企業的組織架構和生產方式,甚至人們的思維方式,從本質上顛覆了當前的商業格局,帶來全新的面貌。
在筆者看來,觀點本身沒有對與錯,看在什麼情況和語境下說出,在什麼情況下進行應用。網際網路思維是否是偽命題先不談,但可以肯定的是網際網路的出現的的確確帶給了我們超過任何一場革命和新技術帶來的改變,不過現在的業界對很多新思維和新模式的應用更多的停留在概念的表面,沒有真正落地,所以才會被批評。比如少林寺海外布局,我們說其有網際網路思維,李寧線下店面關閉我們說其缺乏網際網路思維等等不一而論,到處存在著消費「網際網路思維」概念的現象,大事小事紛紛扯上網際網路思維,導致這個詞彙很多時候就像成功學一樣成為了貶義詞。
此前一段時間,我在多個場合表述了我對網際網路進入中國20多年來,給中國帶來的改變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會如此驚人的成績的引領這個行業。我通過原始社會原始人的剛性需求,來闡述和解釋:在原始社會,人類群居而生,某一人發現了一頭獵物(這個就是信息發現的過程,這個環節的代表企業是谷歌和百度),然後通過聲音和手勢告訴同胞(這個就是信息傳播的過程,代表著博客、新聞門戶等),進而討論圍捕計劃(信息互動的過程,代表著微博、推特等),然後開始實施抓捕行動(信息轉化為行動的實施,代表者電商們)。
通過原始社會的行為,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以下這類型的企業能在過去,現在,未來獲得領先優勢:涉及到信息的挖掘和傳播,乃至利用!我們發現,在這個過程中,網際網路既是一種冷冰冰的工具,又何嘗不是一種思維的變革。
萬向的魯冠球做過一次經驗總結:就拿我自己來說,過去總覺得網際網路僅僅是一種工具,企業裡有人用就可以了,沒必要每個人都懂都用,總覺得滑鼠裡點不出萬向節。現在不同了,孫子、外孫回來都跟我講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已經從一種工具變成一種思維,一種文化,一種工作和生活的狀態,列印產品也已經近在眼前了。怎麼辦?只有下功夫學,善學者能,多能者成。
總之,網際網路思維是不是偽命題,關鍵看你怎麼用。【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長丁道師 微博:丁道師 微信公眾:dingdaoshi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