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思維不夠用了 企業家要掌握生物學思維

2020-11-24 界面新聞

編者按:之前我們推薦的《馬化騰張一鳴王小川為何都愛它——生物學思維》一文,介紹了網際網路大佬為什麼都偏愛生物學思維,以及生物學思維對騰訊、今日頭條、獵豹和搜狗等企業產生的影響。

今天這篇文章向我們講述了最有可能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生物學原理。本文作者,復旦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主任,生物學家盧寶榮教授認為,企業最根本的三大問題——生存、發展和穩定,分別可以從生物學「物種生存」、「物種進化」和「生態建構」三個維度的原理中,尋找到解決之道。

--------------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即大自然的規律,一切事物存在其實都有規律,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之道是什麼?

我沒法詳細告訴你,但我可以告訴你植物的道是什麼,動物的道是什麼,微生物的道是什麼。

我們今天不講生物學的很多細節,但是我們可以把一些核心的理念和思想學下來。

生物學的思維方式其實是一種「活」的世界觀。我們可以從生命求存、發展、演替的過程中,去體悟期間的一些奧妙,從而找到企業發展的最佳方式。

那麼,如何理解生物學的思維呢?可以從三個維度去看:個體,物種,生態圈。

一維的生命思維:生存之道

在個體層面,生物學思維的關鍵詞是:生存,涉及的是個體的砥礪求存,要麼生,要麼死。

1、求存

簡單說,生命是這樣一個總體結構:它有一個基本的結構秩序,有新陳代謝的能力,還有應激反應能力,以及複製和繁殖的能力。正是這樣的基本能力,讓生命能夠與天地共生存。

生命繁殖下去是在幹嘛?它是在求生存,而且它是以形態,以及生理的變化,來讓自己的個體獲得最大生存機會。

舉個例子,一種植物要在乾旱的環境裡生活得更好,它必須要有適合乾旱環境的基本形態。絕大部分的仙人掌都有刺,其實那是葉子,因為它要把蒸騰作用降到最小,來保證水分不散發掉。

所以,生存是第一位的。做企業,我們第一個要考慮的是怎麼生存下來,怎麼繁殖下去。你不要考慮它穩不穩定,也不要去考慮會不會進化,這不是在這個層次你要考慮的東西。

2、中心法則

生存為了誰?基因的傳遞。

所以,生命的中心法則也稱基因法則,即基因怎麼複製,並形成它的形狀的法則。

基因的物質基礎是DNA,DNA通過RNA指導了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決定了個體的結構和秩序,控制了個體的新陳代謝與應激反應。

這一過程要遵循兩個規律:

(1)信息的單向表達: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不可逆轉);

(2)信息的自我複製:從DNA傳遞給DNA,複製並分離成兩份(永遠不變)。

這告訴我們什麼呢?

(1)一切都是以基因為核心,信息的單向表達永遠是從DNA到蛋白質,而從來不是蛋白質來影響它。也就是說,企業創新實際上是創新基因,你沒有辦法去創造你的產品,因為產品是基因的產物。

(2)蛋白質是DNA所決定的,DNA代代相傳,永遠不變。不變是說它基本的法則不變,它的形式可以產生變化。

物種在繁殖過程中,有一種基因叫Housekeeping (守護基因),是一個物種的核心基因,它在個體的每一個細胞中都充分表達,而且在每一代中都極少被修改。

如果我們把一個行業或企業看做一個生命體,那它有沒有永久不變的精神內核呢?基業長青真的存在嗎?我們可以好好思考下。

3、死亡

死亡並不是一個bug,它就是一個使命。

死亡就是一個生命周期完成以後,它的任務就完成了。所以,個體的死亡並不代表一個基因的終結,因為它有繁殖。而且,死亡實際上增加了延續的概率。

舉個例子,像很多動物只要懷了小孩,它的保護能力就會特別強。平時非常溫順的動物,如果你要動她的baby,它就會跟你拼命。

還有一個比較極致的狀況,有一種母蜘蛛,它一生的職責就是生baby。baby產生以後,甚至會吃掉「媽媽」,然後繁衍下去。

這些都是生存的策略,繁殖其實是一個終極的生存手段。

4、不完美法則

生存是為了基因的延續,而且個體在複製的過程中,它都是不完美的,子代、母代、親代是不一樣的。

貌似這種變化是一個殘缺或者不完美,但是恰恰是這樣一些殘缺和不完美,為下一步的發展和進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沒有這種在個體水平上的變化,就沒有群體上的進化。

二維的物種思維:進化之道

在物種層面,生物學思維的關鍵詞是:進化。

只有進化,生命才能夠發展,否則它就不會從簡單變成更複雜,從非常單一變化到繽紛五彩的世界。

1、團體

任何生命體都是不能獨自存活的,只有形成一個真正的團體,才能維持種群的延續。

比如,在大海裡面存在一種體積很小的魚,當它們遇到很大的魚的時候怎麼辦呢?這些小魚群會組成一個方陣,然後發生瞬時的變化,來讓對方感覺到它是一個強大的東西,從而不敢吃它。

總之,個體是沒法進化的,只能變異,求存,被淘汰或被選擇,然後在群體層面產生進化。

2、最優繁殖對策

資源是有限的,但繁殖又希望是無限的,這就造成了這樣一個後果:如果它生得太多,那可能它會消亡;如果它生得不夠,它就可能會被其他的物種佔領,所以這中間存在一個最優的繁衍對策。

生物界有兩種:

(1)R對策,低發育高繁殖類型,廣種薄收。

先繁衍很多後代,但不能保護好每一個後代,物競天擇後,總有一些生存下來的後代,這是一種比較損耗能量的繁殖方式,比如魚類。

(2)K策略,高發育、低繁殖類型,精耕細作。

此類型不會生殖很多後代,但它保護後代的能力特別強,大部分會存活下來。這種類型會節約一定的能量,比如哺乳動物。

一般來說,一些低端的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當它處於一個比較低級別狀態時,它通常會採用R的對策。而到了高階的過程,他有很好保護後代的能力時,他會採取K的策略方式。

當然,無論哪一種方式,實際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以便傳遞他們的基因。

3、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進化是沒有方向性的,而且也沒有更高級和更低級的說法,只有更適應和更不適合的說法。

舉個例子,從水生到陸生,好像陸地上生存比水裡更高級,但其實並不是這樣。鯨魚為什麼會選擇回到水裡生存呢?

因為鯨魚到陸地上後,由於體型太大,要在空氣中奔跑,根本做不到,而只有海洋強大的浮力,才能支撐它的體重,所以鯨魚就又回到了水裡,而它的很多同伴,卻沒有回到水裡,同樣大體型的,就滅絕了。

其實,真正大體型的陸地動物是不太多的,但在海洋裡,卻生活著很多大型的生物。

同樣,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不應該看是否更高級,而是這個企業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它是不是更適合生存、繁衍、發展,這才是我們要考慮的。

生物進化就是在不斷地試錯、不斷地失敗,並最終找到一條最適合的路。

三維的生態思維:穩定之道

在生態圈層面,生物學思維的關鍵詞是:穩定。

獨木不成林,風必摧之。生態系統就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尺度下,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集合。

物種間的博弈與合作實現了動態平衡,各取所需,相互依存,從而構建了穩固的系統。

生態平衡是永遠追求的主題,但這種平衡只是相對暫時的平衡,它會隨著環境的變化,以及物種關係的變化,產生演替。

穩定是相對的,在變化和穩定中達到最佳的發展方式,這才是生命的奧義。

1、食物網與營養級聯

一個生態系統如何才能保持穩定?食物網是核心要素。食物網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從而形成能量的循環。

在這個循環過程中,食物鏈並不是一個單一的你吃我、我吃你的簡單關係,而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反饋關係,我們叫營養的級聯——自上而下,形成一種鏈式的關係。

舉個例子,在一個三級食物鏈上,老鷹處在頂端,它要吃蛇,蛇要吃小老鼠,老鼠要吃植物。

如果老鷹沒有了,那麼蛇就會大量繁殖,蛇大量繁殖以後,它就把老鼠吃光了,植物如果沒有老鼠來限制它,它就會瘋狂地長起來,所以它們之間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控制的關係。

也就是說,你傷害了某一個東西,可能不光是傷害到它而已,而是傷害到了系統中間很多的因素,所以做事情,我們要有一個全局觀。

2、關鍵種

能夠引起整個群落和生態系統發生根本性變化的物種,我們稱為關鍵種。

舉個例子,參天大樹就是一個生態系統的關鍵種。如果一些參天大樹沒了,小樹可能也得不到遮蔭,數目就會減少,期間生存的動物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要維持一個系統的穩定,要抓住「關鍵種」。

3、生態位

生態位是指每一種生物、群體,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時空位置。在這個位置上,它和其他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達到了最佳的關係。

舉個例子,植物就非常聰明,在一棵樹上,我們可以發現各種各樣的生物,低處的地方,有苔蘚,因為它喜歡陰溼的環境;在中層,有一些纏繞的植物,因為它自身長不到太高,所以就藉助大樹纏上去了,從而得到很好的發展;樹尖上,還有很多寄生的植物,目標是獲取最好的陽光和水分。

所以,生態位非常重要,佔據好的生態位,你就可以得到最大的發展。做企業,要學會尋找能讓自己獲得持續發展的最佳生態位。

4、共生

同樣生態位的生物,維持怎樣的關係是最有利的?

惡性競爭肯定不行,合作是有利的,但還有一種更極致的狀態: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地衣,看起來是一種生物,但實際它是真菌和藍藻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生物共生在一起,由於長期進化,大家相互依賴。真菌為地衣提供了一個附著在某一個東西上的功能,比如它可以附著在樹上,也可以附著在巖石上等,就是附著的功能,而且它還為藍藻提供一些水分。於是,藍藻就會產生光合作用,為整個機體提供能量。

總之,共生這種極致的夥伴關係,對於穩定整個系統以及個體的發展非常有利,值得我們學習。

小結

做企業,我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第一,活著;

第二,發展,找食,賺更多的錢;

第三,飛得更高,不光要本地發展,還要到國際舞臺上去發展。

這是商業的基本追求,與生物學的規律何其相似。

其實所有事物,都必須要滿足一些基本的天地運行規律,希望你能從中學習到真正的生命奧秘,與團隊一起生存共贏。(完)

生物學書單

1、《盲眼鐘錶匠》,理察·道金斯著,中信出版社;

2、《生物與非生物之間》,(日)福岡伸一著,南海出版公司;

3、《我們人類的進化》,(英)亞歷山大·H·哈考特著,中信出版社;

4、《神似祖先》,鄭也夫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5、《我們為什麼會生病》,(美)倫道夫·M·尼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6、《生命3.0》,(美)邁克斯·泰格馬克,浙江教育出版社;

7、《生命的法則》,(美)肖恩·B·卡羅爾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相關閱讀:

《馬化騰張一鳴王小川為何都愛它——生物學思維》

來源:混沌大學

原標題:生物學思維極簡清單:活著

最新更新時間:08/23 22:07

相關焦點

  • Z3:生物學思維
    今天來說一說近來頗受關注的生物學思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讓我們先來看作為學科的生物學思維是怎樣的。 教育部制定的國家課程標準中關於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內容的闡述,是從四個方面來展開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新時代新思維,生物學思維拯救人類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就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新思想。總的來說,複雜系統與生物系統確實存在著深遠的「親緣」關係,意味著我們可以從生物學思維中學到很多東西。在物理學思維中,我們都是通過統一和簡化去觀察各種現象的明顯趨勢,最終得到一個極簡化的統一理論,如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在生物學思維中,則更願意去接受多樣性,傾向於陳列大量事實,而不在意這些事實是否能用某個統一理論來解釋,因此生物學思維需要就是一個模型,
  • 【純乾貨】轉型必讀:網際網路思維的六大特性
    一直都困擾著不少人,但凡做企業的,不管是創業的還是在網際網路衝擊下轉型升級的傳統行業企業家,「網際網路思維」已經成為了大家共同的口頭禪。但究竟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眾說紛紜,莫衷是一。分享這篇B座12樓的文章,談一下作者的看法,網際網路思維是如何解構的。
  • 生物學思維極簡清單:活著
    世間的奧秘是用生物學寫就的,沒有什麼能比萬物至簡之道更讓人震撼。所以,讀了這份生物學思維極簡清單,相信你一定會對創業乃至人生有著更加豁然開朗的通透認知。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用理解生命的思維來解析複雜電腦系統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就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新思想。總的來說,複雜系統與生物系統確實存在著深遠的「親緣」關係,意味著我們可以從生物學思維中學到很多東西。在物理學思維中,我們都是通過統一和簡化去觀察各種現象的明顯趨勢,最終得到一個極簡化的統一理論,如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在生物學思維中,則更願意去接受多樣性,傾向於陳列大量事實,而不在意這些事實是否能用某個統一理論來解釋,因此生物學思維需要就是一個模型,
  • 傅盛:生物學思維給我的四個啟示
    學習這些理論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到生物學的思維模型。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為什麼說豁然開朗呢?我記得混沌那堂課有一頁PPT,令我印象深刻。內容是哲學家丹內特的一句話,「如果要我選擇一個最偉大的思想家,不是牛頓,不是愛因斯坦,而是達爾文。」
  • 馬化騰張一鳴王小川為何都愛它——生物學思維
    如何理解生物學思維?2015年,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曾給出過一個有意思的理解框架,他說:生物學就是把時間要素帶到思維中,它不畫藍圖不溝通,回到時間的流程當中,像一個小蟲子一樣,站在每一個時間點上找到最佳的策略。事實上,真正的生物學思維內涵遠比這個理解要更豐富多姿。
  • NLP神經語言程序學對企業家思維的啟迪
    2018年9月21日,弘揚企業家精神和新時代遼寧精神,進一步加強瀋陽企業文化建設,市政研會,市中小企業協會,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主辦的「瀋陽企業家成長計劃」之《乾貨大講堂》活動在華府青創空間如期舉行。
  • 網際網路思維真的是偽命題嗎?
    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顛覆現代商業規則的新思維,還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一直引發關注和討論,從未間斷。日前在博鰲論壇上多名網際網路大佬又一次拿網際網路思維開刀,甚至劉強東直言,網際網路並沒有超越傳統企業的所謂思維。
  • 七年級生物學思維導圖和知識點。「複習要這樣學才可以」!
    "七年級生物學""思維導圖"和"知識點":"初中的知識""多且雜","很多家長給孩子""在外面報補習班",有一些"補習班裡面""會講到知識的""積累""可用思維導圖",這樣"簡單的一些""記憶方式""會記得更牢""更快""更多",這裡整理了一份"初中生物""思維導圖及知識點",完整版資料可以點擊我的頭像進入主頁
  • 淺談網際網路思維(二)——網際網路發展觀
    海量信息匯集在各個開放平臺,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全面了解任何一個東西,故靠信息不對等、一錘子買賣的盈利模式一去不復返。任何一款產品要站住腳,必須形成嚴密的閉環即「出現-體驗-服務-優化」。網上的性價比消費文化迫使產品不得不削減成本、犧牲利潤,以形成更高的性價比來換取用戶規模,這就促使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的產生——流量即利潤。
  • 5F移動網際網路思維+Love Simple十大落地法則
    你的企業為何缺乏網際網路思維?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小公司」的天下,不熟悉這裡的新遊戲規則,不習慣客戶的評價,自己連一個小品牌也幹不過。今天PC網際網路思維也開始變得有害,以企業為中心的、滿足所有消費者需求的「大而全、提供一站式購物體驗」的PC網際網路思維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SoLoMoMe消費群的需求。我們必須從PC網際網路思維迅速切換到以消費者為中心、滿足每個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小而美、提供極致的私人購物體驗」的移動網際網路。打開未來的鑰匙,掌握在每個企業家的腦袋裡。
  • EC營客通:讓網際網路思維落地
    最近參加一個中小企業論壇,跟幾位老闆在閒聊時,聽到一種抱怨:雖然現在網際網路思維十分火熱,但也只是在理論上,中小企業的網際網路思維落地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網際網路思維強調的是用戶至上,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和大數據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眾所周知,網際網路思維最重要的不是網際網路而是思維,如何將這種思維實現落地?這才是中小企業最關心的問題。
  • 生物學教學中構建認知模型對科學思維發展的作用
    傳統生物學課堂上師生關注的焦點通常是生物學的知識內容,對科學思維的訓練少之又少。實際上,生物學知識只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才是生物學教學的核心。那麼,什麼是科學思維?如何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 淺談,網際網路思維及其非線性傳播
    網際網路時代,許多人在談網際網路思維,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有人說,網際網路思維,就是在(移動)網際網路 +、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 樊登:管理必修「生物學思維」 打造公司生態系
    針對此一趨勢,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在第三屆北森用戶生態大會上指出,人才管理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生物學思維」。HR應該擁有生物學思維,打造公司生態體系。生物學思維:複雜科學中適者的力量談及人才管理,HR必須要了解複雜科學和生物學思維。
  • 系統思維:介紹一套讓你重新理解網際網路產品的思維模型
    編輯導語:系統思維,對於各行各業的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在網際網路行業,系統思維的重要性更是顯著。本文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一套能夠重新理解網際網路產品的思維模型,幫助我們理解一款網際網路產品,理解爆款產品背後驅動增長的底層因素。
  • 為什麼網際網路大佬都偏愛「生物學思維」?
    該篇文章是韓冰在文理學院1期第三模塊「生物思維」課後,結合課程學習和自己的業務經驗所撰寫。該模塊的課程分別由國際著名生物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傑出講席教授龍漫遠院士和著名生物人類學家、翻譯家王道還老師授課,課程題目分別為《生命的邏輯》和《人類演化生物學四講》。
  • 生物學思維:填報志願,選大學、還是選城市?都錯!專業,才是最重要的...
    沒錯,我也一樣,我大學學的是生物學專業,畢業後,我一天本專業工作都沒幹,就進入了影視行業,成了一個職業編劇。 不過,我想說的是,生物學這個專業,帶給我的真正價值,是一整套決定我日後行為方式和人生態度的思維模型。換句話說,你選擇什麼專業,就是選擇了什麼樣的思維模型系統。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 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發展的網際網路思維
    摘 要:本文根據新媒體時代的特徵,客觀分析目前科技期刊發展所面臨傳播形式單一、網絡平臺不足,期刊網絡、數位化發展的管理標準不統一、市場和營銷模式不成熟和複合型編輯人才的缺乏等問題,提出綜合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強調用戶、平臺和產業鏈跨界等意識,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探討適合當今科技期刊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