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生物學思維給我的四個啟示

2021-01-08 創業邦

作者:傅盛 轉載自傅盛,原文地址《生物學思維給我的四個啟示》

今年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有兩件:第一件是去火人節尋求自我;第二件事是到混沌重新學習理論。

我發現,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生物學的思維模型。它幫我打開了對世界的一個新的認知。

為什麼這樣說呢?就拿自己的苦痛經歷開刀吧。

痛苦而蛻變的2017

獵豹也不是一家特別小體量的公司了,去年公司收入差不多7億美金。但,非常痛苦。

為什麼會痛苦呢?股價的起落。雖然有起,而我看到的都是落。心理學模型有一個概念叫損失厭惡型——漲了,你會覺得怎麼才漲;跌了,就會想憑什麼跌。

想了想,上市後,我也很認真,很勤奮啊,基本每周快6天工作。竟然還有人跑來做空我們,說財務造假啊等子虛烏有的事情。當時雪球上有人罵我,我喝了點酒,情緒有點激動,就回罵了一句,然後被人家截圖叫上市公司CEO深夜罵街。覺得委屈了,也不能回嘴,違背人性啊。

你說,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前兩天,我見一個88年創業者。他第一句話就是,我的商業邏輯和你們這些傳統網際網路不太一樣。傳統?暈啊……。我看著他的臉比我還要滄桑一些,我滿心不屑……

但我馬上警覺,是不是我老了?這樣的話聽不得了?

於是,除了研究AI,我開始認認真真研究線下,研究新零售,研究移動網際網路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的經驗為什麼會出問題。

一個人遇到比較大的起伏,尤其當現實與你過去接受的教育相違背時,你是非常難受的。

比如,所謂努力就能成功;當你做成一件事情,你只要繼續努力,就能做成另一件事;只要我行我能,我就能成;我只要認真,就能不斷往下走;我過去做得這麼好,未來也可以做得很好。

我們過去接受的所有教育,堅持的所有信念,都源於此。

當然了,我的骨子裡還是很倔強的一個人。我肯定不服氣,最重要的是我不給自己找藉口。

那麼,獵豹究竟在海外遭遇了什麼呢?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獵豹的海外業務遇到Google,Facebook和Apple,就像中國創業者遇到BAT。阿里要做了,或騰訊要做了。完了,這事沒法幹了。

雖然Google,Facebook和Apple不這樣幹,但他們有個重要的殺手鐧叫政策。他說,這個地方你可以做廣告,我們一個季度的收入就漲800%;下個月他發一個政策,說這裡不能做廣告了,我們一天30萬美金的收入就立降成3萬美金。

你的本能反應是什麼?你肯定想要把30萬美金儘量變成15萬美金吧,而且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這個廣告就是純利潤,一天少了20多萬美金的利潤是很要命的。

這都是一些外部環境變化。這種感受就如同諾基亞高管的一句著名的話——我什麼也沒做錯,只是因為世界變了

但我是一個不給自己找藉口的人。我相信我一定錯了,錯就錯在我的宏觀格局和世界觀還不夠大。

如果我有更大的世界觀,我就能理解為什麼會這樣,該怎麼應對。這才是我真正應從中學到的。

2017對我最重要的兩件事:

火人節與混沌學理論

應該說2017,對我最重要的兩件事情: 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火人節尋求自我。 第二件事是到混沌重新學習理論。

先說火人節。很多人認為,火人節就是去裸奔的。我的確沒裸奔。不過我看過別人裸奔。

△採購火人節裝備

如果僅僅簡單地認為不過是幾萬人到一個沙漠建一個城市,7天之後,把它燒掉,那也挺無聊的。但等你到最後一天,當神廟被燒掉,看著沖天大火,幾萬人靜靜面對那一堆大火,沒有一個人說話。有人在哭泣,有人在說Thank you,你才充分理解,這是一個尋找自我的盛會——每個人最本質的無非就是向上與你的世界觀打通,向下與你的自我打通

我後來慢慢發現,也許有的時候你的很多痛苦來自於:你並不知道真正的自我在哪裡。很多時候,你被社會的外在比拼拖拽著,掙脫不得。我有時候在想,這些東西對我來說真的重要嗎?火人節,給了我答案。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是,到混沌學習理論。

當時本意只想認識一批人,尤其做實業的。來了之後,敦煌沙漠徒步和第一性原理推導課,讓我突然一下展開了很多思考——原來,凡事背後皆有道理;所有東西都有第一性原理。接著,我又讀了很多書。

學習這些理論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到生物學的思維模型。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

為什麼說豁然開朗呢?我記得混沌那堂課有一頁PPT,令我印象深刻。內容是哲學家丹內特的一句話,「如果要我選擇一個最偉大的思想家,不是牛頓,不是愛因斯坦,而是達爾文。」

△混沌年度大課現場

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但我沒有認真去思考過為什麼。之後,我在沙漠戈壁徒步,背了個音響不停聽王東嶽老師的講解,聽了大概有4、5遍,我開始有了體悟。

他認為,達爾文把幾十億年的規律總結了出來,時間尺度更大、更複雜、更難。進化論很難去驗證,而物理學容易驗證。比如做個實驗,就驗證了。整個生物界,那麼多信息,都在幾十億年中進化,無法簡單驗證。即使用最快的果蠅驗證,也需要很長時間;用小白鼠就需用更長時間。

達爾文將那麼複雜的信息中抽象出來,形成一代思想之大家,真的非常非常牛。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原因。我最近又認認真真琢磨了一次。我發現, 生物學是一門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識的學科。

尺度大,並不完全是一個生物學思維得以貫通學科的核心原因。相比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生物學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層規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準。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可能我們自己都並不了解的真實世界。

然而,牛頓和愛因斯坦的世界觀,本質上都是世界可預測,區別無非在於,牛頓是用公式預測,而愛因斯坦是用觀測方法預測。生物學的底層認知在於,當你深入下去,就能觸類旁通。

我記得非常深刻的兩句話:

第一句,進化論第一次把上帝拉下了中心位置。

首先承認沒有上帝,同時把人拉下中心位置。人類就是從猩猩變來的。你為什麼就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呢?你只不過是猩猩的一種高級存在形式。

因為有了進化論,大家真正承認,原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我們就不是一個特殊的生物。我們只是無數的生物當中進化出來一種——它只是叫人。人當中還有很多支,互相殘殺,最後才進化為一種自治人的生物。

進化論,打破了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可預測的世界觀,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機勃勃而又冰冷殘酷的世界。

第二句,以人為中心的自我幻象,不僅存在於人類群體,也存在於每個人。

我們一直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的自我。有些事情不應該發生在你身上。當你努力時,就會獲得好結果;當你全力以赴,就會與眾不同。

我記得,美國一所特別著名的私立學校校長,他在畢業典禮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雖然都很優秀,但你們一定要知道,你們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世界的中心,甚至你都不是旁邊人的中心;你就是一個幾十億分之一的一個人,你可能是幾百億分之一的一個生物,上億分之一的一個分子,你沒有什麼特殊。」

我認為,進化論真正的價值在於,讓我們意識到每個人的自我,都會認為自己是特殊的;如果不是認為自己特殊,就不會因為自己遇到了一些挫折而感覺受到了傷害。其實這都是因為你自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幻象

這個世界看上去生機勃勃,其實背後的規律,冰冷,殘酷。 這是進化論或者叫生物學的思維模型,給我帶來的最大的啟示。如同火人節,給我一個巨大的由內而外的觸動。

生物學思維模型的四個啟示:

混沌-理性-過程-反脆弱

總結來說,生物學的思維模型給帶來了四個很重要的思考啟示:

第一,混沌。

第二,理性。

第三,過程。

第四,反脆弱。

生物學是更接近於哲學的一種認知科學。它是哲學的一種實例化。有各種各樣的實際案例不斷發生。不是用一個公式就能清楚概括其規律。

■先說第一個思考啟示,混沌。

如果我們把時間尺度從幾十年、幾百年拉到上億年、幾十億年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世界是不可預知的,是混沌的。

比如太陽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大家會想,那當然了,地球自西向東轉,所以它明天一定會從東邊升起。但,萬一一顆行星把地球撞成兩半呢?撞擊成反向運轉呢?它就不會啊。

生物學展現的大邏輯就是世界不可預知。 你並不知道是否會有一顆行星撞過來。如果沒有那顆小行星,我們今天還在這裡講課嗎?是不是恐龍依然在橫行霸道,真的會有智慧生命嗎?

這裡給大家看一個視頻:《絕對好奇之人類崛起》(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觀看)

它展現的是一個生物學的思維模型和世界觀。我們整個生命都是從單細胞開始的。連生命的出現都是一個偶然。一直到出現人,都是個偶然。我們存在無數次機會被毀滅,任何一個意外因素都可能讓你成長不起來。

所有的巧合才鑄成了今天的我們。

千萬不要認為,從低端走向高端,是世界的必然。如果沒有那顆小行星,恐龍可能就統治地球了。如果那顆小行星再大一點,地球就掛了,至少沒有地球上的人了。

再往後看,人類未來一定會是地球的主導嗎?如果一顆更大的行星把地球撞成兩半了呢?像恐龍那樣?如果AI變成了新的生命呢?AI是人創造的,因此就不會超過人類?猩猩當年也是這麼認為的。人類當年都是從我們進化來的,它怎麼可能超過我呢?

這是一個很荒唐的邏輯。

進化論,徹底讓人從自我幻象中掉下來。 你無非就是一個生命進化體而已。你既然可以從碳基生命進化、從蛋白質進化,你為什麼不能從一個代碼進化?

《失控》裡說,如果生命只是一個封閉的、對外界有感知的、能做出反應的東西,那蜂巢本身就是個生命。如果生命是自我進化,那今天的程序就算是一個生命。只是今天有一點外在的、人為的幹擾。如果以後它可以自我成長呢?

我還是堅定地認為:生命系統的複雜性,外部環境的非連續性,都使得精準預測變得不可能。自然界整個發展幾十億年,生物的起起落落,精準預測是不可能的。不僅量子物理證明了,生物學本身也在證明這件事。

生物學永遠只能總結過去,很難預判未來。有一個例子,美國要求不能捕小魚,為此就用那種大網孔去捕魚,結果發現那種魚的種群全都變小了。你以為在保護那些小魚,結果它們自己變小了。像這樣的種群變化,你真的能預測嗎?

正因為它不可預測,我們只能大概模糊地判斷。它不可能像物理或天文學觀測,明確告訴你,兩天後有日全食,一年之後有獅子座流星雨等。你根本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發生。

所以,混沌的世界裡,唯有堅信概率,坦然面對過程中的失敗,不停地扔骰子,總有機會到6。如果你認為,6就是邊界,你還是有機會到的。無非就是你手氣好扔一次就到了,手氣不好多扔幾次。實在不行,就使勁扔。太背了也沒辦法。

想一想,種群的物競天擇,不就是扔骰子嗎?它不停地繁衍,直到有適應新環境的物種,它就能達到6。如此,又再繼續到下一個階段。

推及做公司,我們怎麼想呢?如果我們把所有信息都掌握在自己的判斷和計劃之內,將其KPI化,並放入年度預測當中,有可能我們就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問題——當外部發生變化,你會猝不及防,根本沒有辦法真正面對一個你不理解的世界。

我當時想好了,國際化安卓起來了,我們做廣告能收很多錢。但有一天Google出了個政策,一切都翻天覆天的變化。所以,獵豹今天真的有困難的話,是來自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就像那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Google政策,只是外部環境變化的一個具像表現形式。真正來說是什麼呢?那個時候,移動網際網路布局已經結束了。海內外,兩邊都有巨頭。你想尋求大變化,已不可能了,環境變了。

我們在全球的安卓有百分之十幾的佔有率,招來了無數多的中國開發者,做了各式各樣的仿獵豹類APP往外跑。各種各樣的清理軟體都擠到Google排行榜去賺那份廣告費。Google看到後肯定就乾脆收緊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掌握外部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網際網路模式是輕、快,如今的商業邏輯已經跟20多年的網際網路思維邏輯完全不一樣了。張穎也講到,今天公司要儘量做重。因為只有做重,才能建立足夠深的護城河生存下去,並抵禦住巨頭。

混沌的世界,隨時都要做好小心被撞的準備。 千萬別說沒啥了不起的。一說起來,就是布局線下不work,燒錢不work,小黃車不work,只有我們線上流量才work。這是不對的。世界已經變了。

這個世界處在一個快速的外部環境變化中,所謂認知就是你能從外部拿足夠多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否則每次都跟盲人摸象。以前你摸,你覺得是大腿,今天你仔細看,它變成尾巴了,但你還覺得是在摸大腿。

該怎麼辦?《獨立團》裡的李雲龍被日本圍住了,說,只能分頭突圍,趕快多搞隊伍,自顧自先跑。

於是,我們搞了一堆東西。Live me是海外的直播,還有遊戲、AI、小雅、機器人。獵豹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變革之路。

■第二個思考啟示是,理性。

生物學的思維模型給我帶來第二大啟示就是理性了。

我的天性卻相反。小時候,我們家小貓死了,我哭了很久,特別受不了,情感很脆弱。這樣成長起來的人,很難理解什麼叫真正的理性。或者,理性也可用另一個詞——「暗黑」來詮釋。

這個詞,我是從高曉松解說《三體》的節目中學到的。後來,我專門約高曉松出來喝酒。我說《三體》,我看了好幾遍,看到的是黑暗森林,最後你看到的卻是劉慈欣內心的暗黑,或者叫理性更好。看到聖母婊毀了世界,毀了太陽系,最後毀全宇宙。而毀掉這一切的人,竟然是一個 對世界充滿愛的人。 我說,這個邏輯,這條暗線,我沒看到。

我也問過一次劉慈欣,關於地球毀滅這件事是不是可以發生?他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們覺得地球毀滅是特別不得了,或者悲傷的事情,站在宇宙的觀點看,一個文明的毀滅簡直太正常不過了。

老子說過一句話叫「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就是你覺得自己很牛,放到整個生物進化史中,你不過是小小的一葉扁舟,微不足道的存在,而已。

老子想得很清楚。大自然不關心個體,不關心種群,它只用上帝視角制定規則,或者規則就是進化論——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然而,無數的種群滅絕了,大自然依然生機勃勃。這就是大自然理性的一面。

當你真正從這個時間維度去看,那麼多生命都滅絕了,你的股價跌一點算什麼呢?等到後來,你會發現,由理性生發出來的是不斷向前成長的力量

舉個例子。我們都覺得大熊貓憨態可掬,其實大熊貓之所以憨,是因為它天天吃竹子,吃到最後兩腮腫脹,顯得很可愛而已。一天10幾個小時吃竹子,當然顯得很憨了。我們都習慣用情感判斷。其實它是能力嚴重退化。

如果有一天大熊貓真的滅絕了,我一點也不覺得可惜。所有種群的進化都是以個體和種族的滅絕產生。這是一個理性的過程。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陷入自我的情緒當中。

有一個詞叫上帝視角。一個創業者想要創業,首先要用上帝視角看事情。所謂上帝視角,就是將自己深入其中,能敏銳感受內裡變化;抽身其外,又能讓自己變成一個旁觀者,觀察很多事情的發生和結果。如果你理解,這是一種新陳代謝,是一種生物學的演化,就會避免很多所謂傷感的情緒。

公司也一樣。當你把它看成一個生命體,困難也好,挫折也好,都是公司必經的一個側面。有一些人可能比較理性,比較好過這關。有些人感性,可能需要克服自身本來的天性。

有一段時間,每次有人離開,我都受很大心理影響。後來我就比較理性的面對了。我覺得,人進人出,無論對個體進化,還是組織進化,都是好事情。

理解到這一層後,我就開始大刀闊斧,拆分事業部,鼓勵內部創業,出售部分業務等等。我還在公司內部搞了一個門徒計劃,直接找了10幾個90後的年輕人。每周給他們開一次會,培養他們,讓他們成長。

獵豹的機器人公司則乾脆放到體外孵化。用投資的方式,內部競爭,內外競爭,積極推進隊伍的新陳代謝,統一隊伍認知。

由於這種競爭,必然帶來很多人的不適,也會造成人員的一些交替。其實在以前,我的內心特別接受不了。包括一起工作很多年離開的人。

但現在我會認為,那都是彼此進化的一部分。有的時候,環境變了,我們需要進化;進化不了,離開了,大家也只是在不同的軌道上。今天,我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一切。

■第三個思考啟示是,過程。

什麼叫過程?這不是一個最好的詞,應該叫重視過程或者享受過程。

從生物角度看,個體最終的命運如何?種群的命運如何?你會遇到一個特別矛盾的邏輯叫——個體死亡為新生帶來更好的力量

個體是要死的,種群也會滅絕,到了最後,整個生物會掛掉,宇宙也會掛掉。

什麼意思?這是《三體》裡講的一句話:唯有死神永生。死亡是唯一一座亮著的燈塔。不管你往哪裡航行,最終都是指引它的方向。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因為人生的終點就是死亡。《三體》裡有一句話,「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也就是不捨本逐末

所以,要尊重過程。沒有哪家公司會一直存在下去。阿里巴巴這麼雄心壯志,也就為了102年。那102年以後呢?肯定也會消亡。但過程中的意義,很重要。

過程的本質是什麼呢?簡單講,就是尋找自己的使命感。作為生命體,最後都會消失,但至少他堅持的使命,分享的思想,給這個世界的改變,可以留下來。

我們不能只從自己個體的成長去看價值,甚至所謂的市值。所謂的富豪排行榜、公司排行榜真的有意義嗎?它並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結果。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我,提升這家公司對世界的認知,去做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做一些對世界有改變的事情。這個過程,足夠了。

■第四個思考啟示是,反脆弱。

生物學思維模型給我帶來的另一個重要的啟示點是反脆弱。

反脆弱的核心是什麼?是 指在一個波動的世界裡持續受益 。無論對你的觀念來說是好還是壞,你都能受益。而不是在一個你認為壞的環境中不受害。

你爬上樹,掉下來,摔傷了,這是很脆弱的;一個玻璃瓶,一個瓷器,掉地上,摔碎了,它也是脆弱的。但,一個鐵球,掉地上,不摔碎,這叫反脆弱嗎?不是。掉在地上,不僅不摔碎,還能受益,這才叫反脆弱。

在大波動中受益,是生物學的終極能力 。遺傳與變異,其實就是一頭保持穩定,一頭在波動中尋找機會;一邊是個體死亡,一邊是種群進化;一邊是環境惡劣,一邊是生命更強大。

比如人和恐龍的競爭,我們的祖先,人類的進化。當它變成魚時,有更大的魚要吃它。它沒辦法,只好往水邊跑。跑了之後,大魚遊不過來了,但沒有空氣,水很渾濁。只能等著爬上陸地,好不容易生存了,火山又爆發了。我們的祖先必須躲在地下,等出來後,發現恐龍統治了全世界。此時,我們的祖先身型已經挺大了。但大了後,反而是危害,很容易被恐龍吃掉。所以,就要再變小,方便躲進洞裡。但恐龍對人類的整個競爭壓力一直很大。由於打不過它,人類只好增加自己的感官系統和大腦的判斷系統,讓自己跑得更快。

正是此上種種極其惡劣的環境,我們的祖先通過反脆弱,反而受到了非常大的益處。也因為這樣的契機,走到了和其他生物不同的路上——通過不斷增加對世界的感知能力和智力的發展,形成了我們今天這樣的種群。

回頭想,如果沒有恐龍的兇悍,會有哺乳動物嗎?哺乳動物的出現,核心就是因為競爭環境太惡劣了。你生一堆的蛋,都被人吃光了,你就滅絕了。最後怎麼辦,只好把蛋放在身體裡,開始跑。因為這樣,活下來的概率才高。

整個生物界都是這樣優勝劣汰出來的。

再反過來想,如果沒有人類的呵護,熊貓是不是有可能走出竹林? 熊貓其實和狗熊是一個祖先,有一天跑到四川看到大片竹林,雖然不好吃,但不用跑了,不用天天偷蜂蜜,撈鳥蛋,抓魚,就天天坐那吃。一吃就吃得種群退化了。一天有10幾個小時在吃竹子,一吃要吃幾十斤。最後在人類的呵護下,退化到連性慾都沒有了,整個種群都退化了。

看過這些生物的演變後,你會發現——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原來他們弱小的時候,可能正是獲得優勢的時候;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可能正是找到新發展道路的契機。

你可能正在遭遇別人沒遇到過的困難,但也正因此,他們不會有這樣的發展機會。他們只會在原來的路上越發展越好,一旦天外飛來小行星,它們就可能滅絕了。而你雖是一個看似弱小的小動物,吃得很少,反而活過來了,並獲得了不斷發展的機會。

記得Facebook調整政策後,每天幾十萬美金的廣告收入蕩然無存,當晚發完財報,股價一開盤暴跌20%。20多億美金的公司,跌掉20%,這是割肉一樣的痛。很痛苦。

但正因為股價低,我開始反思,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壓迫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放棄對資本的幻想,全力專注業務,升級認知。也是這個時候,我才寫出了「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我在想,一定是什麼地方出問題了。我們這麼拼命,天天各種盯產品細節。肯定是我們沒有順應外部環境。外面的勢能是最重要的。只有知道世界到底改變了什麼,才能去談認知。

如果我每天想的都是搞一個概念,併購一家公司,弄個遊戲,再自己充值,再發個PPT,搞個生態,股價就可高起來。這種不鑽研業務的投機想法,肯定是有問題的。

業務又遭遇了困難,逼得我只好提早帶領公司進入了轉型。

當然,有人說,公司離職率增高,短期內團隊不穩定,又怎樣呢?轉型中必然會遇到有的人跟不上隊伍。但離職率高了後,更多的年輕人脫穎而出,開始崛起。

如果有一天,獵豹能夠再一次崛起, 我們 一定會非常感激這些日子。 當我們真正遇到挫折的時候,你專注思考,專注體會,由外到內,包括外部環境,混沌的世界,理性而不被情緒左右,直到最後,你獲得了一種反脆弱的能力,這是我們最為之感激的。

那天我跟張一鳴聊,我說,最後發現人能夠往前跳一步就兩個可能:第一個可能:極其偉大的夢想。第二個可能是:被逼的

後來張一鳴說:不對,只有被逼的,很多東西都是逼出來的

當然,即便到今天,我也不認為獵豹,或者說我自己,就能把我們遇到的困境真正跨越過去。但至少,概率增加了:我們的傳統工具業務利潤創歷史新高,淨利潤達28%;Live.me融資1.2億美金,成為美國最大獨立直播平臺;遊戲業務全球已經有11億下載,並開始涉足中度遊戲;人工智慧領域小雅成為語音效果全網最好,機器人產品也即將跟大家見面了。

獵豹的進化,剛拉開大幕。儘管還有很多不確定的風險。 但正是經歷了這些,我才意識到,如果你把公司看成一個生命,或者是種群,它跟自然界的進化如出一轍。最後其實就是剩者為王

尼採說,「那些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 這句話簡直就是我的內心寫照。感謝那些在微博和雪球問候我的人,你們還是給了我很大的力量。我就衝著罵回去,也得把這件事做得更努力一些。

此心光明,夫復何言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生物學思維,真的開啟了我的上帝視角。 我不是我,我 變成了那個靜靜 觀察我的人

有一次,一位下屬跟我說,老闆,你的認知又升級了,你只需要一個結果來證明。我說,你太小看我了,我不需要什麼結果證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好該做的,我就享受當下。

還有一些人黑我,說什麼李開復你再不努力,這個創業導師的名頭就要被傅盛奪走了。我根本不想當什麼創業導師。我是覺得創業實在太艱難,太不容易了。很多人自己成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怎麼成了;有些人就乾脆當做一個秘密,永遠不跟大家講。我就是自己有一些感受,分享給創業者而已。

我才不當什麼導師呢,我也當不了導師。以後別叫我什麼老師,叫我傅盛就行。

最後分享八個字。

王陽明在去世前,弟子問他,有什麼想說的嗎?他說,此心光明,夫復何言。我狗尾續個貂——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唯願每一位創業者都有心力追求這樣的境界。不管遇到怎樣的挫折,能以追求自我的狀態,去理解世界的規律;並因此明白所有努力都有意義,享受努力帶給自己的改變。

相關焦點

  • Z3:生物學思維
    今天來說一說近來頗受關注的生物學思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讓我們先來看作為學科的生物學思維是怎樣的。 教育部制定的國家課程標準中關於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內容的闡述,是從四個方面來展開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
  • 馬化騰張一鳴王小川為何都愛它——生物學思維
    如何理解生物學思維?2015年,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曾給出過一個有意思的理解框架,他說:生物學就是把時間要素帶到思維中,它不畫藍圖不溝通,回到時間的流程當中,像一個小蟲子一樣,站在每一個時間點上找到最佳的策略。事實上,真正的生物學思維內涵遠比這個理解要更豐富多姿。
  • 金山網絡CEO傅盛:重生之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只有四五個核心人員離職。僅僅四個月後,金山衛士就等來了機會。2010年10月360與QQ的戰爭爆發,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騰訊與金山網絡結盟,一個月前剛剛推出的毒霸和衛士兩款產品活躍量暴增,均突破千萬。很多人都感慨這是運氣,兩強相爭,金山網絡撿了便宜,傅盛卻堅持,這樣的結果未曾超出他的預判。
  • 懸崖邊的傅盛,看獵豹墜落
    在傅盛的個人公眾號裡,由專業公關團隊包裝出「成功」的形象;數次營銷都成為輿論的聚焦點,在鳥巢發布機器人產品時,跳水錶決心,後來在被網友評論企業和代言人「沒文化」,他直接反擊;2019年面臨「人設崩塌」一說時,他在朋友圈連用六個「傻逼」激烈回應。
  • 罵人的傅盛,踢人的張穎
    張穎讀的專業是生物學,輔修化學。從大二起,他就開始從事癌症研究,並在醫院實習,畢業後,他成了一名專業的醫學科研人員。本來,張穎可以一直當科學家,或者做醫生,在美國完全可以過上超越一般中產階級的「人上人」生活。但他的同事兼室友深深刺激了他。
  • 傅盛,AI能否拯救獵豹?
    文|3sNews失去海外業務後,傅盛與他帶領的獵豹移動迎來一個寒冷的冬天。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獵豹移動總收入3.65億元,同比下降60.3%。同時,公司業績已連續四個季度大幅下滑,今年第三季度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2.592億元,而去年同期為4.515億元。
  • 獵豹移動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AI板塊難扛營收大旗 傅盛二次創業...
    獵豹移動發布的往期財報顯示,獵豹移動已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代表之一,獵豹移動在2010年創立之初就推出了一系列明星產品,旗下的獵豹清理大師一度高居全球62個國家GooglePlay工具排行榜的榜首。而今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的頹勢與其初期的風光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少人在問:獵豹移動到底怎麼了?
  • 獵豹傅盛香港 Rise 大會吐真言:我英語不好,所以做了一個AI翻譯產品
    那個時候,我住在半地下室,擠著300路公交,穿越大半個北京城去上班。周末再去北大上輔導班。當然,和大部分北漂一樣——我的研究生沒考成,工作也沒找好。 可是,上帝給我開了另一扇窗——我進了一個叫網際網路的行業。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全新的行業,我可以從中收穫很多。8年前,很有幸,我人生第一次來到了美國,站在史丹福大學的大草坪前,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新時代新思維,生物學思維拯救人類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就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新思想。為什麼需要生物思維複雜的技術系統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總的來說,複雜系統與生物系統確實存在著深遠的「親緣」關係,意味著我們可以從生物學思維中學到很多東西。
  • 生物學思維極簡清單:活著
    世間的奧秘是用生物學寫就的,沒有什麼能比萬物至簡之道更讓人震撼。所以,讀了這份生物學思維極簡清單,相信你一定會對創業乃至人生有著更加豁然開朗的通透認知。
  • 對話獵豹傅盛:一個差點成為「Tik-tok之父」的天使投資人?
    企業要把使命定的更廣泛一點艾誠:近年來傅盛個人在投資圈的名號越來越響,為什麼?傅盛:其實還是為了公司,只是個人正好,其實就我個人來說,我還不需要個人有這樣的知名度,我挺不喜歡這種感覺的,所以我們當時用傅盛這個品牌,做了傅盛戰隊,然後傅盛戰隊做了一些早期投資,這幾個早期投資全部是讓獵豹,就讓公司去投資的。
  • 網際網路思維不夠用了 企業家要掌握生物學思維
    編者按:之前我們推薦的《馬化騰張一鳴王小川為何都愛它——生物學思維》一文,介紹了網際網路大佬為什麼都偏愛生物學思維,以及生物學思維對騰訊、今日頭條、獵豹和搜狗等企業產生的影響。今天這篇文章向我們講述了最有可能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生物學原理。
  • 生物學教學中構建認知模型對科學思維發展的作用
    傳統生物學課堂上師生關注的焦點通常是生物學的知識內容,對科學思維的訓練少之又少。實際上,生物學知識只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才是生物學教學的核心。那麼,什麼是科學思維?如何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 樊登:管理必修「生物學思維」 打造公司生態系
    針對此一趨勢,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在第三屆北森用戶生態大會上指出,人才管理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生物學思維」。HR應該擁有生物學思維,打造公司生態體系。生物學思維:複雜科學中適者的力量談及人才管理,HR必須要了解複雜科學和生物學思維。
  • 傅盛分享:有一種「牛人」叫多相潛能者
    文|傅盛人們很容易把興趣廣泛視為一種局限或者是你需要克服的障礙。但通過調查發現,這樣的人叫「多相潛能者」。他們有一般人不具有的巨大優勢。跨界整合,快速學習,強適應性,是他們身上的三個超能力。他們牛到可以適應任何不一樣且被需要的角色。
  • 人教版語文小學四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了解大自然的啟示
    人教版語文小學四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了解大自然的啟示本組教材的學習是對觀察大自然、保護環境等專題的延伸與發展,並有新的內涵。了解一些新的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對自然的觀察、了解、發現中受到有益的啟示,同時發展觀察、想像等思維品質;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繼續培養默讀與自學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一、《自然之道》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用理解生命的思維來解析複雜電腦系統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就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新思想。為什麼需要生物思維複雜的技術系統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總的來說,複雜系統與生物系統確實存在著深遠的「親緣」關係,意味著我們可以從生物學思維中學到很多東西。
  • 18個頂級商業定律,精進你的思維,拓展你的格局
    18個頂級商業定律,精進你的思維,拓展你的格局,不管創業還是做生意,都應該看看。 一、藍斯登定律 釋義:當你向上爬的時候,要保證梯子的整潔,否則的話,在你下來時,就有可能滑倒。
  • 傅盛:小豹翻譯棒是個裡程碑 AI業務將成為獵豹移動重要增長引擎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在分析師電話會議裡表示,2018年公司全年財務業績符合管理層預期,尤其是在國內工具應用、手遊和AI領域取得了較大增長。2018年,獵豹移動從傳統移動網際網路向以AI驅動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轉型,已形成全新的業務形態。
  • 生物學思維:填報志願,選大學、還是選城市?都錯!專業,才是最重要的...
    沒錯,我也一樣,我大學學的是生物學專業,畢業後,我一天本專業工作都沒幹,就進入了影視行業,成了一個職業編劇。 不過,我想說的是,生物學這個專業,帶給我的真正價值,是一整套決定我日後行為方式和人生態度的思維模型。換句話說,你選擇什麼專業,就是選擇了什麼樣的思維模型系統。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