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卡西米爾效應,諾獎得主的新發現!

2021-01-15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物理學類

試想一下,如果把一對不帶電的金屬板平行且近距離地放置在真空中,會發生什麼?

在真空中的兩塊理想的、不帶電的金屬板。我們很可能認為,應該什麼都不會發生,畢竟真空之中什麼都沒有。但量子力學卻告訴我們,真空並不空,它充滿了電磁場的量子漲落——虛光子會不斷地出現和消失。

1948年,荷蘭理論物理學家卡西米爾(Hendrick Casimir)預言,當這樣的兩塊金屬板相距很近時,會相互吸引。這是因為它們之間充滿了包含能量的電磁波,當它們相互靠近時,真空中的一些波會逐漸被擠壓出去,使得周圍空間的能量高於金屬板之間的能量,推動它們繼續靠近,從而表現得像是存在一種吸引力。這個效應被稱為卡西米爾效應。

○ 卡西米爾力是量子場論中最著名的宏觀體現之一,自發現以來,就吸引著許多人的興趣。

半個世紀後的1996年,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拉摩洛克斯(Steve Lamoreaux)首次對卡西米爾力進行了實驗測量。那麼,有沒有可能也存在著一種具有排斥效應的卡西米爾力?科學家對此充滿了好奇與熱情,因為這種力可以具有一些特定的應用,比如它能讓納米物體保持分離。然而,著名的不可行定理(no-go theorem)卻告訴我們:「具有反射對稱的兩個物體之間的卡西米爾力總是吸引的。

也就是說,如果這兩塊金屬板的材料相同,並且互為鏡像,那麼就不可能產生排斥性的卡西米爾力。直到最近,斯德哥爾摩大學的蔣慶東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發現,只要在兩塊金屬板之間插入一個「手性」材料,那麼卡西米爾力就可以被逆轉而表現出排斥性,並可以調節或增強。

蔣慶東和維爾切克發現,不可行定理假設的是左旋圓偏振光子和右旋圓偏振光子有著同樣的行為方式。因此他們認為,只要在兩塊板之間插入一種手性材料來打破這種對稱性,就可以繞過這個定理。這種手性材料會導致這兩種光子具有不同的速度,從而每一個光子都會向金屬板傳遞不同量的動量。

手性卡西米爾效應示意圖。圖中A和B為兩塊平行、不帶電荷的金屬板,C是手性材料,箭頭指的是手性光子的傳播方向,k代表手性光子的速度,小標R(右)/L(左)代表它們的手性。他們對兩種不同類型的手性材料計算了在不同溫度下,兩個金屬板之間的卡西米爾力的大小。結果發現,卡西米爾力的大小可以通過改變金屬板之間的距離或者改變外加磁場的強度而進行調節。對於同樣的裝置,在這種調節下所能產生的斥力強度,是在真空中所能產生的吸引力的三倍多。

蔣慶東和維爾切克在論文中總結道:「讓相似的物體之間產生排斥性的卡西米爾力的關鍵是在它們之間插入一種手性材料介質。這種手性卡西米爾力具有幾個獨特的特徵:它可以是振蕩的,它的強度可以很大(相對於經典的卡西米爾力),並且它可以隨著外磁場的變化而變化。」

他們希望,這些結果將為那些對半導體和納米器件感興趣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提供一種新的方法,讓他們能夠在量子水平上探索不同材料的行為和性質。「通過卡西米爾力與可獨立測量的物質性質之間的聯繫,我們獲得了大量的預測現象,這些現象直接反映了量子漲落的宏觀效應。」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 烏鴉少年轉自: 原理/principia1687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嗎?這個問題現在有新線索了

量子密碼學的突破性研究解決了5G安全問題!

成噸加壓氧氣可能隱藏在地球熔融的鐵芯中!

相關焦點

  • 逆轉卡西米爾效應
    1948年,荷蘭理論物理學家卡西米爾(Hendrick Casimir)預言,當這樣的兩塊金屬板相距很近時,會相互吸引。○ 卡西米爾力是量子場論中最著名的宏觀體現之一,自發現以來,就吸引著許多人的興趣。詳見:《「真空」是真的「空」嗎?》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塞勒的發現吸引了大量研究者,他們的共同努力讓行為經濟學成為了當代經濟學研究中的主流領域之一。芝加哥大學「貢獻」三成經濟學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塞勒是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行為金融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另一負責人為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對諾獎得主要作何處理卻並沒有塵埃落定的消息,Johns Hopkins負責實驗誠實性的工作人員向Leonid Schneider,也是這些疑問的提出者,得到的回覆是,要經過一個內部詢問才能開展後續的正常調查,最終結果還需要後續關注。
  • C肝病毒發現者拉開「諾獎周」序幕,明晚物理學獎得主揭曉
    3位C肝病毒發現者10月5日斬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開了2020年「諾獎周」的序幕。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6日傍晚亮相的則會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疫情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抗擊病毒性疾病的功臣,不失為應景。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時舉辦頒獎晚宴。
  • 諾獎得主「老齡化現象」:科學大爆炸 認同滯後
    諾貝爾獎(圖片來源:新華/美聯)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後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只有」56歲。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失足者」蒙塔尼饒毅在最新的發文中也駁斥稱,新冠病毒不含愛滋病毒的序列,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公開說明了。他直接指責,以蒙塔尼諾獎得主的身份,不僅是病毒學專家而且是病毒學頂尖學者,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加拿大生理學家、外科醫師Frederick Grant Banting(弗雷德裡克·格蘭特·班廷)因發現了胰島素在192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保持最年輕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歡迎在下文中找答案喲)諾貝爾獎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 又一2019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 科研圈日報
    ·學術誠信又一2019諾獎得主被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與賽門扎同獲生理學或醫學獎目前賽門扎名下受到質疑的論文已經上升至 42 篇,但兩位諾獎得主被質疑的論文並尚未涉及諾獎貢獻中提到的論文。(財新網、PubPeer)閱讀更多:2019諾獎得主論文被疑圖像操縱,涉及中日韓學者及團隊
  • 致敬2020諾獎得主|諾獎得主發表在Cell Press各個期刊上的論文集錦...
    自CRISPR/Cas9技術發現以來不到十年,它已被證明是生物科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的變革性技術,在治療遺傳性疾病和農業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我們也由衷希望,這些科學先驅的成就能激勵女性考慮開始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職業生涯。
  • 量子效應的宏觀體現——卡西米爾效應 | 量子群英傳
    這其中的實例之一就是:卡西米爾提出的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這個發現產生於他在飛利浦實驗室對用於工業的石英粉末懸浮液的研究。平面內外真空漲落的差異,就會對平板產生一個向內的推力F(單位面積的力),使得它們表現為互相吸引的卡西米爾效應。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諾獎雙料得主當選中科院院士:曾讓青蛙在半空中飛行
    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另外,16人新當選為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2為諾獎得主分別是安德烈·蓋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  他科研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2004年在曼徹斯特大學任教期間他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發現了2維晶體的碳原子結構,也就是著名的石墨烯。他傑出的研究工作已經使他獲得了無數的獎項。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諾獎得主也是瘋狂打工人,為科學打工
    沒有進過實驗室,卻是諾獎得主阿爾特最好的實驗搭檔黛安妮。圖|Gfycat黛安妮帶來了兩個繼女莉迪亞和艾琳,我將她們視為己出,她們又給我帶來了五個孫輩。我的直系親屬現在差不多有個小村子的人口規模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如何給每個成員足夠的時間,尤其是還要工作。時間是我永恆的敵人。我的時間從來都不夠用,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庭。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被授予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改進了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諾獎得主們年輕時都有哪些特徵?擅長合作、論文高產是關鍵
    儘管諾獎得主和其他科學家都依賴合作開始自己的科研生涯,研究發現,未來的諾獎得主在生涯初期會在更大的團隊中工作,發表的合作論文平均數量是其他科學家的兩倍。而在他們這一時期發表的論文中,最終擠進高被引前 1% 的論文數量更是達到其他人的 6 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