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W表示諧振時微波諧振腔的總電磁儲能,WT表示在一個周期內諧振腔損耗的能量,Pl表示諧振腔內壁產生的熱耗功率,諧振腔儲能為:
諧振腔的熱耗功率主要由導體損耗引起,假設導體的表面電阻率為RS,所以有:
式中,,是法向矢量,表示不考慮損耗時的內壁表面磁場的切向分量。所以有:
式中,δ表示趨膚深度。為了大致計算出微波諧振腔的品質因數,通常可以近似認為,所以有
關於微波諧振腔的形狀,常見的主要有矩形微波諧振腔和圓柱體微波諧振腔等,矩形微波諧振腔的結構非常簡單,易於加工,根據相關數學知識,可以清楚的得出,相同體積的圓柱體與長方體,圓柱體的體積與表面積之比大很多,再根據上述公式(5),可以近似得出,圓柱體微波諧振腔的品質因數比矩形微波諧振腔高。但是對於圓柱微波諧振腔,考慮到實際因素,加工精度要求較高,也就意味著加工成本高,從長遠打算來看,不利於大規模的量產。 但是對於正六稜柱微波諧振腔,完全解決了長方體矩形微波諧振腔品質因數非常低的問題。一般來說,圓柱諧振腔比正六稜柱腔體容易加工。但是,當微波諧振腔的尺寸很大時,正六稜柱微波諧振腔體可採用拼接結構,加工會方便一些。對於雙饋口微波諧振腔,圖1為雙饋口圓柱形微波諧振腔和雙饋口六稜柱微波諧振腔的電場分布圖,可以發現,採用雙饋口微波諧振腔,正六稜柱腔體電場的均勻性比圓柱腔體的電場的均勻性要好一點。 因此,正六稜柱微波諧振腔具備了矩形微波諧振腔的設計靈活和圓柱微波諧振腔的高品質因數的優點,結構簡單,易於加工,電場均勻性好。為下文提出的新型微波諧振腔有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圖1 雙饋口圓柱形與雙饋口六稜柱電場比較
採用HFSS電磁仿真軟體,對以上三種方案,進行空腔仿真。在2.45GHz中,對腔體的頂面、底面和中間面做出電場分布圖,三種方案的電場分布如圖4所示。
如圖4(a)所示,方案一中,腔體頂面的電場強度最大為3.79×104 V/m,最低為0V/m,腔體中間面的電場強度絕大多數為2.23×104 V/m,腔體底面的電場強度最大為1.82×104 V/m,最低為0V/m。
如圖4(b)所示,方案二中,腔體頂面的電場強度最大為3.62×104 V/m,最低為0V/m,只有饋口的位置有電場強度,其餘部分電場強度很低。腔體中間面的電場強度最大為3.86×104 V/m,最低為0V/m,腔體底面的電場強度絕大多數為0V/m。
如圖4(c)所示,方案三中,腔體頂面的電場強度最大為6.13×104 V/m,最低為0V/m,腔體中間面的電場強度絕大多數為3.07×104 V/m,腔體底面的電場強度最大為4.24×104 V/m,最低為0V/m。
通過腔體的三個面電場分布圖,不難發現,方案二的電場分布非常不均勻,電場強度差異比較大,並且在中間位置電場強度很小。方案一與方案三的電場分布是最為均勻的,相比較,方案一與方案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同時,採用HFSS電磁仿真軟體,在2.35~2.55GHz範圍內,進行掃頻處理,得到相應的S參數。三種方案的S參數如圖5所示,其中S11為饋口1的反射係數,即回波損耗,也就是表示有多少能量被反射回饋口1;S21為饋口2與饋口1的耦合係數,即插入損耗,也就是表示有多少能量被傳輸到饋口2。
如圖5(a)所示,S11,S21均小於0dB,但是,S11的最小值為-7dB,S21的最小值為-34dB;如圖5(b)所示,S11,S21均小於0dB,但是,S11的最小值為-31.5 dB,S21的最小值為-30.5 dB;如圖5(c)所示,S21保持在-31dB以下,且最小值為-79.43dB。
根據三種方案的S參數比較,方案一與方案二中S21的值比方案三中的相對較大,且S11的變化幅度也比較大,這就表明當兩個饋口的長邊平行正六邊形的一個邊長或者兩個饋口的短邊平行正六邊形的一個邊長的時候,饋口1發出的電磁波從饋口2流出的較多,即方案一與方案二,兩饋口間的耦合功率比方案三的耦合功率大。方案三中,S11變化幅度非常小,並且幾乎趨於0dB,但依舊小於0dB,這是由於空腔仿真時,饋口發射的電磁波經腔體反射大部分能量又被自身所吸收,這表明一個饋口的長邊與另一個饋口的短邊平行正六邊形的一個邊長的時候,損耗少且饋口間的耦合相對較小。 因此,對於無損耗的諧振腔,每一個饋口輸入的微波能量由兩部分組成:即反射能量和輸出到另一個饋口的能量。綜上分析,採用方案三可以使饋口間的耦合(S12,S21)大大的減小。 根據電場分布圖與S參數的分析,方案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採用方案三。根據空腔的仿真,饋口的排列方式已經確定了,饋口的高度還不清楚,饋口的高度決定了饋口及饋口間的反射功率,所以在方案三的基礎上,在新型微波諧振腔裡放入負載,對於負載,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負載,第一種負載為水負載,第二種負載為瀝青負載(介質損耗正切值為0.02,相對介電常數為2.1),如圖6所示,該負載為半徑為40mm,高度為60mm的圓柱,此時設置饋口高度為變量,範圍為70~150mm,得出饋口與饋口間的反射功率。
圖6 裝有負載的腔體模型
反射功率隨饋口高度的變化如圖7所示,從圖7可以發現,裝有瀝青負載的腔體的反射功率比裝有水負載的高,所以,負載種類的不同,反射功率也不同。
同時,對圖7(a)和圖7(b)研究,發現了一個共性,根據饋口高度的變化,饋口及饋口間的反射功率有稍微的波動,其中在80 mm附近,反射功率較低。
根據上述討論,在裝有水負載的基礎上,取饋口高度為80mm,在2.35~2.55GHz範圍內,進行掃頻處理,得到饋口及饋口間的反射功率如圖8所示。經優化後,在2.40GHz中,利用公式:
(6)式中,η表示負載對微波的吸收效率,η=1-(0.05+0.09)/2-0.1=0.83=83%,此時水負載對微波的吸收效率達到最高,因此,在2.35~2.55GHz範圍內,水負載對微波的吸收效率最高可達80%以上。
本文通過微波諧振腔品質因數的相關數學公式,設計出了一種形狀為正六稜柱的新型微波諧振腔體,並且通過HFSS電磁仿真軟體,通過對饋口的位置的比較,得出了不同方案的電場分布圖與S參數曲線,說明了饋口位置對微波諧振腔有一定的影響;通過改變饋口的高度和負載的種類,對微波諧振腔進行優化,使負載對該微波的吸收效率有了新的提升,對進一步研究微波諧振腔的結構設計有了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略)
TN12;TN751.2 DOI:
10.16540/j.cnki.cn11-2485/tn.2020.01.11
,收稿日期:2019-04-09聯 系 我 們
電 話:010-84560772,84352012
郵 箱:vetech@163.com
網 址:http://zkdj.cbpt.cnki.net
點亮 ,告訴大家你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