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上遊過度開發水利資源,使黃河下遊山東河段斷流,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如何保護我們的母親河,合理利用黃河水資源,不僅僅是黃河水利委員會的事情,也是我們黃河流域所有人的事,甚至是所有炎黃子孫的大事情。
黃河流域圖
新疆的和田河、葉爾羌河、塔裡木河、孔雀河,都因為流經沙漠,滲透過多,蒸發量過大,最終乾涸而成了內流河。發源於祁連山的許多河流,流經河西走廊,流向沙漠,也沒有好的命運,沒有流入嚮往的大海。
沙漠邊緣的塔裡木河
黃河是許多流經沙漠河的命運的例外,它從巴顏喀拉山脈走來,經過雪域青藏高原,翻雪山,過草地,來到黃土高原,穿過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這三大沙漠總面積約9.9萬平方公裡。這三大地區的年降水量均在400mm以下,而蒸發量高達到2700mm,黃河能衝出重圍,真乃英雄也。黃河還使寧夏平原成了塞上江南,有了天下黃河富銀川之說了。
寧夏中衛,黃河流經此處,形成片片綠洲
黃河沒有在沙漠中消失,主要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黃河源頭降水量充沛。在黃河源頭,海拔高,雨雪多,年降水量達到了800mm左右,為黃河補充源源不斷的水流。
若爾蓋唐克鎮黃河九曲
二是上流修建了大型水庫,可以充分調節旱季和雨季黃河水源。黃河上遊修建有龍羊峽水庫,庫容達到247億立方米,儲水量巨大,李家峽庫容達到16.5億立方米,利用地理優勢,充分利用水利資源,以發電為主;劉家峽庫容達到41.5億立方米,該水庫也是以發電為主。但龍羊峽的絕對儲水量,堪稱中華水塔。
美麗的龍羊峽水庫峽谷景觀
三是黃河源頭主要為牧業區,農業欠發展,灌溉用水少。
四是黃河青海、甘肅、寧夏、河套地區段,人口稀少,城市工業和生活用水少,這使得黃河水可大量調配給中下遊地區。青海省每年用水量約30億立方米,甘肅蘭州用水量約14億立方米,用水較多的寧夏,年消費用水也不過70多億立方米,河套地區的工農業用水量大,也不過80多億立方米。上遊總用水量僅194億立方米,佔黃河全年總流量的3%,為黃河的不斷流做出了貢獻。
陝西、山西是能源大省,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就是農業較發達的地區,陝西省每年消費水資源約163億立方米,三分之二集中在關中和陝北地區,主要用在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上,而隔壁的山西省水資源總量僅124億立方米,陝西省可調取漢江之水,實施引漢濟渭工程,而山西呢,要想發展工農業,可能只有調取黃河水了。
缺水的渭河平原
這樣的話,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貢獻了關中平原的發展,汾河則貢獻了山西的發展,所以兩個大支流,能流入黃河的水就更少了。
在後期的發展中,黃河沿岸的省市,可能會因為引水問題不斷起紛爭。
三門峽水庫,一方面解決黃河泥沙和凌流問題,起到調沙防凌作用,另一方面蓄水灌溉發電,解決農業用水和工業用電問題。而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灌溉了華北平原1760萬畝農田,年引水約100億立方米,調節豐水和枯水季,保證下遊地區不斷流。
小浪底排沙出庫
在下遊地區的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同時也是黃河水的最大受益者,每年消耗水資源近300億立方米,主要來自黃河,而三門峽和小浪底水庫就是最大的貢獻者。所以到了黃河下遊,水流量越來越少。原因就在於中、上遊築壩攔水和工農業用水,消耗了黃河大量的水資源,到了枯水季,下遊基本斷流(好在現在有了小浪底工程,可以調節下遊水流量)。
因為渤海是內海,流入渤海,那麼就可以叫「內流河」了,如果黃河改道流入黃海,則黃河就是是外流河了。如果黃河在山東段斷流了,沒說的,黃河就叫季節性河流了,和塔裡木河沒區別,也可能成了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
乾裂的河道
黃河的流量僅為長江的十五分之一,而兩大流域的人口以不差上下,發展精細化農業,以及工業則需要大規模的水資源。年降水量較小,蒸發量偏大,導致北方地區嚴重缺水。向黃河索取水資源是唯一選擇。例如:寧夏西海固原州區,每年調取黃河4000萬立方米的水,進行農業灌溉30萬畝土地。陝西榆林在建工程引黃入榆,每年將取黃河水7億立方米,陝西延安在建工程引黃入延,每年將取黃河水1.3億立方米,還有山西每年調取黃河水7億立方米.......以及河套地區的農業發展,都需要大量的水資源。黃河已不堪重負了。
搜「黃河引水工程」,出來一大片。
建設中的黃河引水工程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沒得說。千百年來,我們吸乾了它的乳汁,而近來,又在狂熱地吮吸,不管不顧它那下遊乾裂肌膚,已經沒有一點水份了。人類不顧後果的貪婪索取,必將給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所以,保護我們的母親河,合理利用黃河水資源,不僅是黃河水利委員會的事情,也是我們所有華夏兒女的責任所在,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黃河的保護工作。
一是合理利用黃河水資源。西北乾旱地區,年降水量少,低於400mm,並不適合大規模的農業開發,該還林的還林,該還草的還草,給大自然退一步,海闊天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嘛!
二是合理布局沿黃河的工業,能遷的遷,能拆的拆,嚴重耗水的工廠,就搬到沿海地區,那裡有用不完的水資源。
三是嚴格控制沿黃地區的城市規模,不能也不可過度發展,生態承受不起啊。
四是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應儘快上馬了。如果能把長江源頭通天河的水,調至黃河,前三個問題都不是問題了,大膽發展,合理利用就是了。
最後,用一句廣告句結束這篇文章:水是生命之源,節用用水,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