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靶向治療進展_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_基因表達...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見的侵襲性淋巴瘤,佔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 1 GCB型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 GCB型DLBCL來源於淋巴濾泡生發中心,表達CD10、LM02,還有轉錄抑制因子BCL6w。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分子分型新進展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現為瀰漫結構、成熟B細胞表型以及大細胞形態,伴隨有多個亞型和遺傳圖譜。基因表達譜技術的發展幫助我們更好地判定DLBCL的細胞來源,這些研究使我們了解了淋巴瘤發病機制以及分類系統。不同的原發部位也會影響疾病分型,如原發性縱隔B細胞淋巴瘤,原發性皮膚腿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PCDLBCL-LT)以及原發中樞神經系統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PCNS-DLBCL)。
-
西達本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III期臨床試驗 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
深圳2020年5月22日 /美通社/ --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西達本胺針對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關鍵性III期臨床試驗(DEB研究)於2020年5月21日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分別在北京腫瘤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各完成1例受試者隨機入組。
-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靶向藥物治療進展_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_非霍奇金...
文章作者:張旭華 宋永平瀰漫大Younes等報告了I8期臨床試驗結果Jhrutinib聯合R-CH0P方案治療侵襲性NHL反應率達100%。另外兩種BTK抑制劑CC292和ONO-WG-307正在進行I期臨床試驗。SYK也是B細胞受體信號轉導通路的關鍵激酶,它的激活可以影響多個信號分子,促進淋巴瘤細胞的生長增殖。
-
美科學家重新分類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按基因分型不同,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分為4種,部分解釋了為何某種療法對一部分患者有療效,對另一部分無效。他們在最新一期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報告了這一成果。
-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異質性分層下的當代治療策略探索
導讀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LC)為常見的陽性淋巴瘤,也是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DLBLC有很高的異質性,R-CHOP方案為DLBLC治療的基石,但仍有30~40%的病人產生耐藥和復發。如何解析DLBLC的異質性,如何給DLBLC患者設計更好的治療方法,是目前面臨的難題。
-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治療進展(上)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近年在基礎及臨床研究進展迅速
-
瑞金新知速遞 第314期|趙維蒞主任醫師發表難治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多中心真實世界臨床結局的研究成果
【中文摘要】背景:即使應用利妥昔單抗為基礎的免疫化療,難治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預後仍差。然而,難治性DLBCL的定義不一致,缺乏來自亞洲人群的大型隊列研究數據。為了進一步驗證難治性DLBCL的定義,並提供來自中國的難治性DLBCL臨床預後,我們進行了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
-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研究進展_淋巴瘤...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ALK+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42期|趙維蒞教授發現結外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基因突變和腫瘤微環境異常
【中文摘要】背景: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見的侵襲性淋巴瘤亞型,具有高度異質性。多個(≥2)結外器官受累提示預後不良。本研究目的是探索基因突變和腫瘤微環境異常對結外DLBCL的影響。
-
瑞金新知速遞 第319期|宋琦副主任醫師發現肺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徵象對預後判斷價值
【中文摘要】背景:探討 CT 徵象對肺 B 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預後判斷價值。方法:本研究回顧性分析84例肺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部CT徵象及臨床病理學特徵。結果:空氣支氣管徵在 Ann Arbor 分期為 I+II 期、原發性肺淋巴瘤(PPL)及惰性淋巴瘤患者較 III+IV 期、繼發性肺淋巴瘤(SPL)及侵襲性肺淋巴瘤患者更常見(所有 p 值均<0.05)。暈徵在 SPL 患者中更常見(p=0.004)。而跨葉徵的發生率在 PPL 患者更高 (p=0.010)。
-
出國看病 她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怎樣被控制?
經過病理活檢,確診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III期。 隨後我們前往了中國治療淋巴瘤最好的醫院天津血研所,在苦等床位兩星期,終於託人住進了醫院。隨後醫生給予了R-CHOP化療方案。第一次接受化療期間噁心非常明顯,更為不幸的是,化療之後白細下降到了2.5以下。在苦苦堅持了6個周期後,我被告知疾病並沒有完全緩解。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49期|王侃侃研究員發現長鏈非編碼RNA CRNDE促進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中文摘要】研究表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發生需要PML/RARα融合蛋白與其他協同因素共同作用才能發生。然而,協同PML/RARα致癌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s)知之甚少。功能分析表明,敲低CRNDE可誘導APL細胞分化並抑制其增殖,同時延長APL小鼠的生存期。機制研究表明,CRNDE通過結合miR-181家族並由此調節NOTCH2引發致癌作用。最後,我們發現高表達的CRNDE也與NPM1突變顯著相關,並可以導致NPM1突變AML細胞的分化阻滯。綜上所述,我們的發現揭示了致癌lncRNA在AML發展中的重要性。
-
CAR-T療法在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應用 | CAR-T專欄
CAR-T療法在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應用 | CAR-T專欄
-
瑞金新知速遞 第130期|劉晗研究員發現蛋白酶體抑制劑耐藥分子機制並提出蛋白酶體和HDAC抑制劑聯合能防止MLL耐藥細胞出現
除了在白血病發生中的作用外,MLL融合蛋白還具有內在的腫瘤抑制活性,而蛋白酶體抑制劑可以激活MLL融合蛋白的內在腫瘤抑制程序特異性殺死MLL白血病細胞,因此可以作為有效的癌症治療策略。在這裡,通過對MLL白血病細胞和異種移植瘤模型的研究發現,野生型MLL對於MLL融合蛋白的內在腫瘤抑制活性是必不可少的。
-
「疫時尋理」| 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專場亮點與回顧(第一期)
B細胞淋巴瘤病例解析劉衛平教授從淋巴組織增生性病變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兩個病例切入,對淋巴組織穿刺樣本的病理診斷應注意的問題以及規範化病理診斷標準進行了詳細解析。遠程病理專家診斷意見:(扁桃體)淋巴組織增生明顯,原有結構完全破壞,主要為瀰漫增生的大淋巴樣細胞,異型明顯,可見塊狀染色質,核分裂多見,背景呈星空現象,結合免疫組化結果,符合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分子分型傾向非生發中心型,此例腫瘤BCL2、MYC表達比例較高,符合了「雙表達」大B細胞淋巴瘤的標準。建議必要時進一步進行p53、EBER染色進一步分型。
-
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原發睪丸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知識點?
PTLs主要的病理類型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佔80%-90%,少數為其他病理亞型如漿母細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套細胞性淋巴瘤,少數為低級別濾泡性淋巴瘤(FLs)或T細胞性淋巴瘤[2]。原發睪丸DLBCL的分期目前推薦使用Lugano修訂版Ann Arbor 分期系統[5],大部分患者起病時臨床分期為I期(50%-60%)或II期(20%-30%)。
-
Cell:鑑定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驅動基因
2017年10月9日/生物谷BIOON/---淋巴瘤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血癌,但是對這種疾病的診斷卻掩蓋了它的極為多樣化的且鮮為人知的遺傳基礎,這阻礙了對它的成功治療。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更好地理解這種癌症的最為常見形式---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的基因基礎,以及這些基因如何可能在患者對治療作出的反應中發揮作用。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1001名在過去10年已被確診患上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患者的腫瘤樣品。
-
Bruton酪氨酸激酶在B細胞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3 Btk與B細胞腫瘤BCR信號通路參與調節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遷移,並且參與正常b細胞的發育和存活,該通路的活化對於b細胞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Btk在BCR下遊信號通路的活化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近期的研究證實Btk與一些B細胞腫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B細胞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等的發病相關。
-
兒童復發/難治性侵襲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新療法
目前,許多針對成人R/R B-NHL的新療法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其中大部分是在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進行,其結果令人鼓舞。由於多種原因,新藥難以在兒科人群中進行測試。R/R BNHL患者中兒童人數較少,這限制了獲得一致結果的可能性,並且需要特殊的研究設計和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