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我一直是休假的狀態,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負面情緒反而比上班時候還要多。對於自己一直強調的堅持,這兩天也一直是逃避的狀態,內心深處可能有種堅持也得不到反饋的感受。以這個積極性就大打折扣了。
再一個,我突然不知道自己這樣堅持寫下去的動力在哪?每天已然將這個輸出看做是一個硬性任務,有些時候儘管很困很累,明明沒有精力組織好語言將已成型的內容發出去,但還是為了發而發。有一兩次甚至是將原文中的話直接抄了上去。而這樣的讀書和輸出的意義在哪我已然找不到,內心已經不是那麼純粹,做不到那麼靜心閱讀,認真提煉。
我特害怕自己堅持不下去,因為這不光關係到我個人名聲信譽問題,更重要的是害怕失信於我自己。自我的否定比任何外界的聲音都可怕,它會讓你失去動力並且一蹶不振,覺得自己很爛所以就破罐破摔。於是,在一次兩次的失敗之後,很容易喪失信心,從此就一直「喪」下去。
剛才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時,就去翻看了下自己之前的微博。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成長。剛開始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常常將自己的所有情緒發洩在社交圈裡。因為我們的朋友同學都會以一種理解的心情去看待,而且還會真誠的安慰開導自己。而現在,也不知道從什麼起,我們再也不會將自己的心情寫照直接公之於眾,大家都開始謹慎,認真過自己的日子。
從前的我,能連續好幾個小時在圖書館待著看書做題,覺得內心很靜很純,不會被外界的事件所影響。但是現在卻很難做到如此安靜通透。一些瑣事雜事時不時的攪亂你的思緒,令你心緒難平,很難進入到絕對安靜地狀態。再有就是不得不承認年齡慢慢地增長,記憶力也是急劇下降。好不容易產生的一個靈感,稍不注意就是找尋不到,而且是怎麼想也想不到的。
雖然這兩天什麼事也沒幹,但至少也在閱讀。這兩天一直看《知識變現》這本書,裡面有很多斜槓青年或是自由工作者。而且有好多做的成功的人年齡和我們一般大,甚至有比我還小的。縱觀作者列舉或是採訪過的這些優秀者,他們身上最顯著地特徵就是都有一個特別標籤。只要你有一項特別出眾的才能,並且有持續學習的能力,你就有可能將其發展為你的個人品牌,從而變成自己的一個專業技能,實現知識技能變現。
但是俗話說:知易行難。所有道理我們大多數人都懂,但是做決定和持續堅持卻是很難。這也就是成功的人往往是少數。大浪淘沙,淘掉的就是那些學習力不強,沒有太多野心和抵抗力的人。
我就是處在這樣一個邊緣。內心越渴望成功,身體卻疲於應對,不能堅持,所以一直沒能實現自己訂下的目標。
而且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並不成熟,只是假裝很成熟。成長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自己承擔。對於父母我們要儘可能的:「報喜不報憂」。而我是什麼話都如實說,一點擔當也沒有,還要父母為自己操心。
看著自己一個一個敲上去的這些字,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卻是我最近的真實思緒反饋,書中的這樣一句話讓我更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一個人只有先把一件事情做好,才有最大的可能性。很多人其實不夠專注,焦點散漫,於是低水平重複建設。而只有先持續做好一件事並且能不斷提升,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後一句話大家共勉:興趣是靠不斷嘗試和持續花費精力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