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海濱是一個很奇特的人。
他有個孿生兄弟,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做消費者糾紛調解之類的節目。我有時候坐車裡聽到,心裡就想,這哥們得有多大的耐心,以及對負能量的耐壓力,才會多年如一日地做這個啊。想必這個主持人的孿生兄弟,也異於常人。
王海濱的奇特之處是:他是個逆行者。
這年頭,媒體人離職創業,那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人的操作路徑大致是:還沒完全辭職的時候,已經開始搗鼓自己的創業項目,待到有一定眉目,離職,正式下海。
但王海濱不是。他是網絡音頻公司蜻蜓FM的股東(不是那種友情天使的小股東),蜻蜓FM時至今日已經不是小公司了,他反而幾乎清退了所有股份,躲在體制裡,拼命三郎也似地在做一個叫「阿基米德」的項目。
顯然屬於逆行。
二
阿基米德背靠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自然是一個以音頻為主要媒介的平臺。這是一個在去年7月開會匯報得到立項,10月就上線iOS的APP。迭代的速度很快,後來陸陸續續加入了秒殺、下載、彈幕這些功能。盤到今天,按照王海濱的說法,在上海本地市場上,拿下了200萬用戶,其中月活80萬,日活15-20萬。一個相應的配套數字是:上海地區收聽廣播的人口大致在900到1000萬之間(索福瑞數據)。
阿基米德是非常典型的PGC音頻內容,出發點基於SMG旗下的293檔電臺節目。這是與上海另外一家網絡音頻公司重點於UGC的喜馬拉雅FM完全不同的道路。但同時,它也與滬上的蜻蜓FM有很大的區別。
蜻蜓FM的初衷,就是做一個網絡上的收音機——這一點,可以從蜻蜓的那個icon看出來,那就是一個收音機。蜻蜓一直以來,著力於將音頻內容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傳播。
但阿基米德則更強調「社群」的概念。王海濱認為,293檔節目等於293類人群或者293類喜好。從節目本身出發,是可以構建一個一個小型群落的。所以,阿基米德其實是一種社群部落的運作手法。
社群部落的典型特徵就是互動性要強。這種互動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用戶有一定的內容生產,也就是跟帖。阿基米德到目前為止的上海本地生產的貼子量已經超過400萬,甚至超過了一些本地門戶站。其二是每個社群部落間或有些活動。阿基米德平臺上最受歡迎的是節目發起的福利貼活動,比如搶個肯德基券之類。
今年3月,阿基米德平臺上出現了第一單廣告,金額達到近500萬(不含福利)。這個廣告從平臺上最大的一個社群東方風雲榜上出發,派發價值千萬的福利。
問題是:這個廣告費,最終,算誰的?
三
我曾經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做過一次分享交流,彼時王海濱曾向我提了一個問題:怎樣與市場上的網絡音頻公司競爭?
我當時給出的答案有二。第一點是要懂得砸錢。這一點對於網際網路公司從來不是什麼問題,今天但凡有點用戶量的網際網路應用,哪個沒經歷過砸錢做推廣的時期。但傳統媒體很少幹這個,他們喜歡資源置換。不是說資源置換有什麼不對,而是說:速度太慢。網際網路以快打慢,到了移動時代,越發明顯。因為用戶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上裝的APP數量,比PC裡裝的軟體,可是少多了。一旦固化,改變習慣很難。
第二點就是處理組織和主播之間的關係,對於阿基米德這樣的國有體制組織,尤其顯得重要但卻很難辦。幾乎所有的主播,都是電臺員工,他們領工資做節目,如果說只是把節目往阿基米德平臺上同步一下,這也就罷了,但如果還要去和聽眾用戶互動,這多出來的且並不算少的工作量,該怎麼算?
到目前為止,節目社區所得到的廣告也好福利也好,阿基米德自身並不幹涉,也就是不從中謀利。主播可能會有些個人的利益回報,王海濱也聽之任之。他下一步的設想是有些節目可以公司化:主播與阿基米德、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共同創業做一個節目社區——從工作室到節目公司——制度上去固定運營者的利益。
以我對國媒的了解,這一步其實是有點難的。而的確有網絡音頻公司,已經開始考慮這一點。比如喜馬拉雅FM已經成立了一個投資基金,蜻蜓FM也在盤算這種做法。阿基米德上的主播們,由於都是體制員工,暫時或能待在自家平臺上,時間長了,恐怕也未必能坐得住。畢竟,連央視的人都成批成批地在往外跑。
王海濱的構想,方向正確,道路曲折。
四
本文一直寫到這裡,提及的市場也好用戶也好,都是上海本地的。王海濱拋下了蜻蜓FM搗鼓阿基米德,野心不會只是上海本地市場。
一個有趣的問題產生了:阿基米德是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它有可能接入其它地方的內容嗎?在紙媒這一行裡,幾乎看不到A省份媒體的客戶端上大規模接入其它省份媒體的內容。
阿基米德正在頻繁地和外省廣播電臺接觸,希望接入它們的內容——這大概也是這個產品的名字上絲毫沒有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色彩的原因。阿基米德為合作者提供投票、秒殺、互動之類的服務插件,提供包括實時收聽率分析的數據後臺,提供節目直播和點播所需要的伺服器帶寬,最後,收益上不做任何分成,版權上不做任何佔有。它希望用這種方式,消除其它電臺的戒心,整合音頻資源。
開局還算不錯,浙江江蘇廣東這幾個省份都開始嘗試。
五
強場景、窄人群、聚服務。
這是王海濱對阿基米德的定義。
思路也好,策略也好,定位也好,都不算錯。
體制,能作為助力而非障礙嗎?
不好講,走著瞧。
——首發扯氮集——
說明
本文可以在不改動內容的前提下自由轉載,轉載請在文末標明如下信息:
魏武揮,科技專欄作者,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天奇阿米巴基金(skychee.com)投資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