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運營社群 別開玩笑了 至今都沒實現盈利

2020-11-24 騰訊網

社群經濟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一群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用戶抱成團。發生群蜂效應,在一起互動、交流、協作、感染,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係。

這種建立在產品與粉絲群體之間的情感信任+價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運轉、自循環的範圍經濟系統。產品與消費者之間不再是單純功能上的連接,消費者開始在依附著在產品功能之上的諸如口碑、文化、逼格、魅力人格等靈魂性的東西,從而建立情感上的無縫信任。

流量競爭時代來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順應這個趨勢,把握時機,用社群打法撬動藍海市場,不論是企業、自媒體、大咖、各路網紅等都在抓住社群經濟的風口實現盈利變現。

首先我們要了解, 社群運營的關鍵就是如何讓用戶信任你,這就是用戶運營,能夠把社群運營好,讓信任關係越來越深,很多背後的資源就會被我們挖掘出來,這才是社群的衍生價值。懂得深挖每一個社群的價值,找到合作的切入點,很多人社群管理花時間、費精力,卻不知道找到一個精準用戶,就可以挖掘身邊一堆的人。

不同社群,由於其所屬領域、產品種類、運營特點等差異,它們的商業變現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沒有一種模式能被套用所有社群的商業變現,就像你無法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特性真實存在,我們也能從某一方面找到共性,一些具體的變現方式被不少社群採納,具備一定的代表性,管理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社群的深度運營,進而實現商業變現的最終目的,一下我們來看幾種常見的社群變現模式:

第一種,產品變現

這是目前社群經濟最主流的玩法。通過社群運營的方式,讓用戶認可社群的價值觀,產生信任感。再通過社群活動提升用戶的參與感,增強社群黏性。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做的讓用戶認可我們社群文化,而不僅僅是某一款產品。因為只有這樣,社群才能通過對產品的不斷更新來變現,才具有可持續變現的能力。

第二種,會員變現

收取社群門檻費是社群最直接的變現方式。其核心就是知識變現。不斷的為群成員提供有價值的知識內容,實現社群模式的第一層商業化變現。

同時這種入會門檻幫管理者篩選出忠實用戶最直接的方式,從是否願意付費的角度來篩選出一部分更為忠實的用戶,繼續打造他們的粘性,進行內容輸出,打造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讓他們跟著社群一起成長。讓用戶一有需求就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我們,那社群的價值就會一直存在。

第三種,項目變現

項目變現是通過定製化的項目合作來實現商業化的變現。通過項目業務將社群的人脈資源和技能優勢整合起來,通過協作的方式做出定製化的產品或服務,從而獲得收益。

第四種,眾籌變現

這種方式就是利用社群的精準粉絲特性發起眾籌。這類社群的定位更多偏向於商業化人群,比如吳曉波頻道的基金眾籌,就是藉助社群的精準用戶,完成項目眾籌任務,然後再次實現商業化的變現。

至此,社群的變現模式我們已經比較清楚的劃分,那目前市面上有哪些常見的社群模式可以幫我實現社群最初的搭建,像微信群、QQ群、掌嗨群,社群平臺如「羅輯思維」「喜馬拉雅」等。

微信群、QQ群這種傳統的社群管理模式我們比較熟悉,經常接觸的人也會發現他們雖然存在廣泛,卻在實際操作中有不少的限制,而像比較專業社群管理工具,比如掌嗨、某紅圈等等,因為有著更加精準細分的服務內容,切實為社群管理者解決運營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問題,而受到越來越多的社群管理者的青睞。

相關焦點

  • 六種社群類型的差異化分析
    編輯導語:很多人對社群的理解就是建個群,在裡面發發群公告、吹吹水、發發紅包活躍一下氣氛,而這不是社群。社群分為很多種,面對不同的社群,運營方法是不一樣的,最終達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社群運營要有針對性。接下來,本文作者就為我們分析了六種社群類型的差異化,看看該如何「對症下藥。」
  • 疫情之下,對社群營銷的再認識
    目前整個社會關係、社會運營方式的重構都是基於連結所發生的改變。在當前的連結社會,所有企業都必須要重構以連結為主體的營銷體系、運營體系。目前實現連結有三大手段:技術手段(APP、小程序等)、內容手段(各種內容平臺等)、社群手段。技術手段會連結的更廣泛,會基於連結創新更多的經營用戶的方式;內容手段會用內容連結用戶,並產生有效的用戶影響。
  • 微信機器人小U管家提醒,社群不等於微信群
    雖然群已經很多但並不意味著微信群沒價值,相反,大部分的用戶其實也在一直在尋找,比如學習英語、學習插畫、學習小程序等等關於個人成長、職場提升的課程,依然有大部分是通過微信群作為學習載體,這樣的社群更有價值,也是用戶需要的,所以當下的微信類社群不適合長期運營,更適合短期滿足用戶的價值、共同完成一件事兒,使命也就結束了。
  • 小U管家,助我實現沙漏式社群運營,實現高速轉化!
    引言:群聯盟,最專業的微信多群管理工具,讓千群管理和單群管理一樣輕鬆。  不管你是賣商品、賣課程、還是賣服務,你一定想知道如何將用戶循循善誘、層層篩選,從而實現轉化吧。如果是這樣,那麼遇見此        引言:群聯盟,最專業的微信多群管理工具,讓千群管理和單群管理一樣輕鬆。
  • 社群營銷:你不得不知社群的5個核心特徵
    大家都接觸了社群,本身也有很多社群,你認為哪些是優質的社群?小蚱蜢運營社群實踐過程中,總結出社群有五個特徵來完善我們的社群。分別是同好、結構、輸出、運營、複製。1、同好決定了社群建立的前提。對某種事物的認可,或者某種行為,為了什麼而聚集在一起。任何事物沒有價值,就沒有必要聚集在一起。
  • 社群的5種死法和6個必備的關鍵詞
    相比於變成沉沒的廣告群,另外一種情況也很可怕,群裡的人太活躍了,群員比較多共同話題,一天能有上千條消息,但是當你回顧歷史消息時卻發現很多都是閒聊的,沒有什麼有價值的信息,變成一個灌水群,以至於有價值的信息被淹沒;5.社群質量下降本身這個群是質量是不錯的,在初期也會有一些大牛在裡面解答或者做有價值的交流,但隨著大牛在群裡活躍得越來越少
  • 做社群有哪幾種模式?微信群機器人如何參與其中?
    對於體驗式社群來說,情懷和關係連接很重要,讓用戶在社群裡邊玩的開心,並且成為你的忠實居民。在我看來,他需要去重點關注一個指標,單群盈利能力。怎麼計算呢,其實非常簡單,你把單群的月度收入-人工成本-流量成本-物理成本,如果算下來是正的,那你的社群從理論上來說就可以無限的去放大,用這種非常佛性的方式做增長,他非常適合服務模式比較重的行業!
  • 《羅輯思維》運營策略分析
    自媒體在運營的過程中,首先要對自身有一個明確的了解與定位,認真審視自己對於用戶來說的意味著什麼,自己能帶給用戶什麼也就是媒體自身的價值。其次,自媒體的價值實現在於將其價值不斷在用戶中得到傳遞。就像《羅輯思維》在其運營過程中,將網際網路思維融會貫通,貫穿始終,充分調動社群裡的會員對知識的渴望,將其看作是一種契機與方式,同時又開展各種各樣的社群活動,增加會員之間的情感交流,實現社群內外的深度互動。
  • 社群拼團日均十萬訂單是怎麼煉成的
    社群拼團無非就是讓每一個小代理,把身邊一些經常跟他買貨的或者是不做微商的真實消費者拉進一個群裡,通過一系列的運營手段,把這個群激活,把這個群變成一個帶貨群。這個群是專門讓消費者在群裡篩選好產品、挑選好產品的群,並且讓群裡的每一個成員都形成一個習慣,就是每天都上來看一下有什麼適合自己的好產品。
  • 突破流量困境:流量思維向社群思維轉變的思考
    社群只是一個便宜的渠道嗎?只是為了增加流量入口嗎?有道理,但也不全盡然。要想突破流量困境,首先要轉變我們的思維,要從流量思維轉變為社群思維。流量思維是獲取然後變現;而社群思維則是獲取用戶之後,通過裂變實現指數級變現增長,而為了讓用戶有後續的行為最重要的就是轉變用戶的角色。
  • 鹽城抖音運營培訓新手速成(智邦)--東至
    如果想要實現用戶增長,渠道可能是微信、抖音快手、搜尋引擎、應用商店等,方法可能會採用發帖子、策劃活動、運營社群等。而活動運營,它能幫我們在短期內快速提升銷售轉化或者用戶活躍度。一個好的活動運營,可以簡單到只是打折促銷,也可以複雜到環遊世界,但一定都是目標明確,手段直接,能短期提升銷售轉化或用戶活躍。做一次活動,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達成其中一個或多個目的,比如新人福利為了拉新,每日籤到是為了留存,節日禮包是為了促活,首單立減是為了轉化。而你又沒辦法說服他時,果斷炒掉他,去一家靠譜的乙方接受訓練,跟同一個客戶的案子至少一年時間。
  • 被流量思維誤解的社群運營工作
    仔細想一想,你會發現上面這些「SOP 套路」是不是重複性高,幾乎不用動腦的,甚至很大部分的動作未來用機器就可取代?用流量思維看待社群,技術和思路含量低這是為什麼?多數品牌在「微信群」的受限下,以流量思維的低效能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 農業社群運營的必備七大絕技,你掌握了嗎?(上)
    只要你有足夠的「燃點」,你都可能迅速聚集到一群追隨者,如果你能夠經營好社群,那麼,你將可能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新的商業世界找到新品牌存在的機會。農業人社群如何運營?AC社區帶給你答案。社群運營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如何設計社群自動化成交系統?
  • 想要直接上手社群運營,你必須要了解這幾點
    最近身邊有很多的朋友來問小正,「社群運營到底是做什麼的呀,最近老闆讓我建立社群,然後打造自己的一個私域流量池,但是我根本都不知道怎麼去打造和維護?」作為一名新媒體運營桑,是肯定會接觸到一個詞語:社群運營。
  • 羅輯思維社群經濟的三板斧
    我們看到的大商業社群的流動,正在向從混雜的會員社群向高端精英群體變化。而在眾多謀求網際網路思維商業化的人群中,其核心精髓「三陪」玩法真是獨到,你是很難學得會。在發揮本身社群強大網際網路連接的作用力的同時,開啟了以會員玩樂,會員傳播,會員互助的商業形態,在足夠的人群受眾中,在足質量的人群裡,羅輯思維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業成為了網際網路思維的焦點,引來了商業化實現的新紀元。但是此刻,羅振宇和申音分手了,按照本身社群經濟的商業邏輯,此刻的羅輯思維應該順勢進入更高端的商業領域,但是本身就有差異的個體,此刻的選擇都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 教你活躍社群氛圍的玩法
    這是駱藝第47篇原創文章讓每篇文章都能幫助你提升今天分享混群的方法,現在已經不是僅僅藉助刷朋友圈就能做好微商了特別要重視社群,你通過社群可以連結到高質量的人脈,收入也會有一個大幅度提升一個群就是一個精準高質量資源庫,不過最沒有價值的群就是廣告群,稍微好一點就是沒有廣告也不需要付費的群
  • 微信生態用戶裂變增長方法拆解盤點:關於公眾號、個人號、社群、小...
    這種暴力的黑客增長玩法吸引了很多創業者、運營人,有刷爆了朋友圈的網易戲精課,也有趨之若鶩般的進各種大咖群活動,更有異常簡單粗暴的免費送書活動。玩法的背後都是用裂變思維在做運營活動,的確有效!2016年底,我開始研究微信生態下的新型漲粉方法,算是最早一批做微信生態裂變漲粉的運營人。成功應用到「考研派「旗下系列公眾號,3個月內0成本,獲取精準考研用戶50萬,成為考研在線領域微信流量第1。
  • 突然時課王思涵:跟誰學的社群運營土在哪裡?作者:阿宅
    很多老師會問做社群真的有用嗎?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我會直接告訴你,不要討論做社群有沒有用,而要討論怎麼把社群做得更好。這麼多人在做,各行各業都在做,說明社群這個東西肯定是有用的。吳曉波是我比較崇拜的知識流量四大天王之一,他曾經講過一句話,「不做社群,未來將無商可言。」
  • 社群就是數字世界的國家 小U管家是管理者
    社群就是數字世界的國家,數字資產,數字貨幣的根基也在於社群。 再次說明我們所說的「社群」,絕不是網際網路產品形態上的「qq群」「微信群管家」這樣。 某種程度上,BAT這些大的網際網路公司本質上都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工具而已。也許他們短期內被替代會有門檻,但也都只是時間問題。而社群則不一樣,社群的成員之間因為擁有較強的關係,社群本身擁有靈魂。這些強勁的關係網絡讓一個1萬人的社群所煥發出來的能量和生命力遠遠超過十萬,百萬,甚至用戶規模更大的網際網路產品。
  • 零售、餐飲等行業的又一利好出現 入群二維碼優化社群運營刺激新商機
    具體來說,當企業員工使用企業客戶群,主動邀請進群的人數超過100人時,不需要好友關係認證,就能自動通過入群二維碼創建新群,並邀請更多新用戶進入新的企業微信客戶群,從而進行社群裂變、商業化運營。據悉,入群二維碼觸達用戶的方式主要有群發消息、微信社群、朋友圈、直播和線下物料,用戶直接掃描入群二維碼即可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