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醜陋的沙塘鱧為何價格如此之貴,在南方還被譽為「水中人參」

2021-01-07 騰訊網

長相醜陋的沙塘鱧為何價格如此之貴,在南方還被譽為「水中人參」

沙塘鱧,俗稱肉趴錐、呆魚、土憨巴、瞎嘎子等,各地叫法不一,其特點是體粗壯,頭大而闊,稍扁平,腹部渾圓,後部側扁。口大,上位,斜裂達眼中心的下方,上下頜具細齒,體側有不規則的大塊黑色斑紋,以蝦、小魚為主要食物,廣泛分布於我國東南各省水域,在蘇南習慣叫做痴虎呆子魚,在蘇北有些地方則叫做虎頭鯊。

長相醜陋的沙塘鱧為何價格如此之貴呢?

1、營養價值

沙塘鱧歷來被歸在高檔水產品行列,清明前後,菜花金黃,沙塘鱧體肥籽滿,成為長三角地區餐桌上獨特的佳餚,其含肉多、少刺、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與螺肉、河蝦、竹筍、春韭共稱為江南五大春菜名鮮,有些地方還把它譽為「水中人參。

2、市場需求

當前,市場上的沙塘鱧大部分捕於自然水域,人工養殖的比例還比較低,隨著人們飲食觀念由質量型向營養型的演變,以前不為人看重的沙塘鱧卻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加快和自然水域的汙染加劇,沙塘鱧的生存環境不斷受到威脅,資源量劇減,這使得沙塘鱧的市場價格節節攀升,現已漲至150元/公斤左右,並且供不應求,人工養殖的價格會略低些。

3、捕撈數量低

沙塘鱧喜生活於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遊泳力弱,冬季潛伏在水層較深處或石塊下越冬,人工漁網幾乎捕撈不到,只能靠地籠等工具誘捕,而地籠這種捕撈工具是我國漁政明令禁止的,所以,捕撈的數量少,也是其價格貴的原因之一。

4、人工養殖成本高且生長緩慢

沙塘鱧人工養殖方式也以池塘混養為主,受制於人工繁殖技術沒有成熟,苗種多採集野外,作為"配養魚"與其沙塘鱧他養殖品種混養在同一池塘內,養殖規模較小,魚的規格、產量難以保證。而且沙塘鱧的生長很緩慢,成年魚體重超過半斤的都算個體很大了。有些人見過幾斤多的,長相很像沙塘鱧,其實那種魚是筍殼魚,原產於東南亞幾國。

目前沙塘鱧在我國北方水域也有發現,好多垂釣愛好者都有釣到過,但在北方,尤其是京津冀一帶很少有人去食用,在北方捕獲的沙塘鱧外皮很硬,就像清道夫的皮一樣,腦袋還很大,去了魚頭,剩下的肉不是很多,因此京津冀一帶很少有人食用。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您有見過這種魚嗎?你們當地管這種魚叫什麼?

相關焦點

  • 南方1種水中蔬菜,被譽為「水中人參」,北方很少人吃過,別錯過
    摘要:南方1種水中蔬菜,被譽為「水中人參」,北方很少人吃過,別錯過文/農夫也瘋狂進入12月份以後,南方有一種水中的蔬菜上市了,它既能當水果生吃,也可以當蔬菜用來煲湯。而它就是荸薺,在市面上一斤荸薺也要三四元,剝皮的則會更貴。小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都會種植一些荸薺,孩子們放寒假了就去採挖。不過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蔬菜可不是荸薺,不少人也常把它誤認成荸薺,它也是生長在泥潭裡面的,還被譽為「水中人參」。這種蔬菜在北方卻很少見,吃過的是更少,遇到了可不要錯過!慈姑,又名茨菇就是原產自我國南方地區的一種天然的蔬菜。
  • 一種小型原生魚,長相醜陋還會咬人,很多魚友在飼養
    在我國的東南各省水域,生活有這樣一種小型的原生魚,我們可別小瞧它,它們雖然長相比較醜陋、性格較兇,但是人家的外號可真不少,可謂俗名多多。它們一般的俗稱有:趴地虎、呆子魚、土憨巴、沙光魚、沙烏鱧、木頭魚、老頭魚、沙裡趴、虎頭鯊等等稱謂,之所以這種小型魚會有如此多的名號,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長相既像黑魚,又像蝦虎魚,所以說和這些魚的很多俗稱同名了。
  • 養殖沙塘鱧一畝才8000多元成本,價格卻60元一斤,畝利潤多少
    那麼養一畝沙塘鱧需要多少成本呢?能賺錢嗎?下面為大家分析。一、沙塘鱧的養殖前景分析沙塘鱧是肉食性的魚類,一般以小魚小蝦為主要的食物,小雜魚糜、軋碎的螺螄和蚌肉等也吃。人工養殖的沙塘鱧,如果按照體型規格的沙塘鱧進行上市,一般基本上六個月就能上市了。
  • 沙塘鱧都藏在什麼地方,如何釣它們那?
    沙鱧,鱸形目塘鱧科沙塘鱧屬動物。分布於沿海及各大江河的中下遊,為小型食用魚類,肉細嫩,鮮美,如中華烏塘鱧魚產於南海及臺灣海峽,營養價值高,是名貴的滋補品。底層魚類,喜隱居於巖石縫隙,或泥沙、雜草等隱蔽處。食蝦。
  • 一生只產一次卵,在日本被譽為「水中人參」,300元一斤成稀罕貨
    導讀:一生只產一次卵,在日本被譽為「水中人參」,300元一斤成稀罕貨鱔魚是我國一種很常見的水產品,因其味道好、營養高,深受消費者喜愛,每年一到上市的季節,基本很快就被搶購一空。鰻魚雖然在我國的市場不是那麼好,但是其營養價值和味道卻是非常好的,比之黃鱔還要好上不少,有相關資料記載,同重量下的鰻魚所含的營養是鱔魚的好幾倍,並且鰻魚營養全面且富含維生素A、膠原蛋白等營養,故而在日本,鰻魚也被譽為「水中人參」。鰻魚的市場價值。
  • 像姜不是姜,種1次採收多年,環境惡劣也能生長,被譽為亞洲人參
    導讀:像姜不是姜,種1次採收多年,環境惡劣也能生長,被譽為亞洲人參文/農夫也瘋狂今年的生薑價格貴得有點離譜,可以說是近幾年以來,生薑行情最好的一年了。對於眾多種植戶來說,在今年果蔬行情低迷的大環境下,依然能賣到如此高的價格,確實是有點意外。
  • 我國最好吃的10大「另類」淡水魚,兇猛長相醜陋,味道卻格外鮮美
    我國淡水魚類約有800餘種,在我國的淡水魚中,有些種類分布很廣,幾乎到處可見,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多為冷水魚,隨著地理位置南移,江河中的溫帶魚類越來越多,冷水性魚類則逐漸減少,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的10大「另類」淡水魚,兇猛長相醜陋,味道卻格外鮮美。
  • 泥鰍被譽為「水中人參」,對身體有啥好處?你可能想不到有這麼多
    雖說泥鰍個頭小,其貌不揚,但是卻有諸多的美名,比如「水中人參」,民間還有「天上斑鳩,地上泥鰍」的說法。這些都是對泥鰍的營養價值以及口感的讚美和肯定。吃過泥鰍的人都知道,泥鰍的肉質細嫩,無論是煎泥鰍、辣炒泥鰍還是泥鰍湯、泥鰍燉豆腐,吃起來都鮮美無比。泥鰍除了口感好之外,營養價值也非常高,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 這植物被譽為「水中人參」,天氣一冷就會絕種,種子60元一斤
    如今農村在短短30年的發展之後,不僅改變了那讓人嫌棄的老土面貌,還被稱為草木皆金,無論是那野味還是地上的野草,只要有價值的東西都成了稀罕貨,就連曾經只有農民才吃的野草,現在也是搶手貨,有些已經價值不菲讓人買不起,更是有些是有錢難買,恐被大肆掠奪瀕臨滅絕了。這其中的例子有很多,那麼我們就來了解其中一種吧。說起這水中人參,那肯定會有很多動物會被這麼比喻的吧。
  • 中華沙鰍(龍丁)
  • 它是水裡的「四不像」,江南名鮮,65元一斤,貴也要買來嘗
    這魚頭大而闊扁,腹部又渾圓,後部又側扁,被稱為水裡的四不像,因為它外形有點像黑魚,又像鱸魚,這魚就是沙塘鱧,有的地方叫呆子魚,虎頭鯊,我們江南人叫它鱸鱧,小時候這種魚不值錢,但現在因為環境汙染已經很少見得到了,所以價格也越來越貴,像這種稍大一點的要賣65元一斤,不過這種魚很少能見到了,所以貴也要買來嘗嘗。
  • 農村這種食肉魚,俗稱四不像,刺少肉多,現價格可達上百元一斤!
    其實這種魚的官方學名叫沙塘鱧,長得四不像,像魚,頭部又有點像癩蛤蟆,但是沙塘鱧味道確實十分的鮮美,並且肉多刺少,隨著現在野生數量的減少,市場價格現可達上百元一斤。沙塘鱧魚的壽命沙塘鱧是一種食肉性的淡水魚,刺非常的少,全身是肉,它能活多久和生長環境、條件等因素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比如現在網上那種巨型沙塘鱧新聞,很多農友都說是變異了,一般長不了那麼大。
  • 長相最好看的黑人國家,被稱為「美女之國」,國家一貧如洗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雖然人類世界不斷走向民主,自由和平等,無論膚色,信仰,都擁有相同的權利,但是,儘管如此,人種之間依舊有美醜之分。作為人種來說,一般認為混血那是最好看,而其次是白人和黃種人,而長相最醜的就是黑人。這也是在世界審美中,黑人為何都被認為醜陋的主要原因了。
  • 薺菜燴塘鱧魚,這麼鮮的魚錯過這次再等一年
    冬筍薺菜燴塘鱧沙塘鱧俗稱:四不象、肉趴錐、呆魚、瘌蛤蟆魚、塘鱧、沙烏鱧、土才魚、呆子魚丶土憨巴、瞎嘎子、土狗公,木奶奶、虎頭鯊、虎頭呆、木奶奶、土婆魚。是一種淡水小型食肉魚。塘鱧雖屬肉食性魚類,但其食物大多為小雜魚和經濟價值低的蝦,池塘套養能明顯抑制池中野雜魚、蝦的繁衍,有助於增加池塘綜合效益。沙塘鱧歷來被歸在高檔水產品行列,清明前後,菜花金黃,沙塘鱧體肥籽滿,成為長三角地區餐桌上獨特的佳餚。其含肉多、少刺、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8.39克、脂肪0.98克、鈣0.42克,還含有磷、鐵、維生素等。
  • 佛教:長相醜陋是因為這原因,佛陀親自開示,告訴我們因果的真實
    在佛陀的諸位弟子中,有一位師父長相非常的醜陋,但是卻擁有著很好聽的聲音。眾人都不知道原因,而佛陀卻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因果。為何有人長相漂亮,有些人卻醜陋呢?原來是這個原因。這位師父身材矮小、面貌又怪異醜陋,任何人看到了這個模樣都很難升起歡喜心來。但是這位師父一旦開口說話,聲音卻又是非常的好聽。波斯匿王詢問佛陀,這是因為什麼因緣?佛陀告訴波斯匿王:「在迦葉佛的時代,當地的國王要為迦葉佛建造一座靈塔。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於是國王就命令四位大臣作為建工,來共同建造。」
  • 俗語: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烏拉草為何能與人參並列
    俗話說得好,「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這句話想必不少人都聽說過,可是絕對會有人有所疑問:這人參貂皮的確是值錢貨,可這烏拉草是什麼東西?一種草藥?可是為何一點都不出名呢?它憑啥能夠和人參、貂皮並列三寶之一呢?其實這些個疑問,我們一點點的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老百姓們的生活情況,我們就會明白了。
  • 都是鯊魚身體部位,魚翅為何那麼貴,鯊魚肉卻不受待見?
    不過,即便如此,魚翅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是同樣來自鯊魚身體的肉遠遠不能比的。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種肉類如此大的差距,我們就這個問題簡單地探討一下。依靠這些魚鰭,鯊魚能夠精準的把控方向,掌握在水中的深度,同時還能在水中遊行,捕捉獵物。一般情況下,鯊魚有6-8個大小不等的魚鰭,包括胸鰭、腹鰭、背鰭和尾鰭,但由於尾部上半部分比較粗大,因此很多時候都不會充當我們所謂的「魚翅」。
  • 都是鯊魚身體部位,魚翅為何那麼貴,鯊魚肉卻不受待見?
    不過,即便如此,魚翅的價格依然居高不下,是同樣來自鯊魚身體的肉遠遠不能比的。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種肉類如此大的差距,我們就這個問題簡單地探討一下。鯊魚與魚翅早在恐龍之前,鯊魚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其生存歷史已經超過5億年,被譽為是海洋中最兇猛的魚類,因此也佔據著海洋食物鏈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