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長相醜陋是因為這原因,佛陀親自開示,告訴我們因果的真實

2020-12-07 淨慧梵行

佛經中,記載了很多佛陀在世時的教誨,同時也記錄了佛陀與弟子之間的事情。佛陀在證悟佛果後,具備了五眼六通,可以看到弟子們很久以前所做的事情。也常常通過這種方便,來教導弟子們止惡守戒,精進修行。

在佛陀的諸位弟子中,有一位師父長相非常的醜陋,但是卻擁有著很好聽的聲音。眾人都不知道原因,而佛陀卻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因果。為何有人長相漂亮,有些人卻醜陋呢?原來是這個原因。

圖片來自網絡

波斯匿王的疑惑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波斯匿王,他有一天率領自己的軍隊路過佛陀的精舍時,聽到了一位出家人講經說法的聲音。這個聲音非常的好聽悅耳,但由於身有急事,沒停留了下來繼續聽。

後來波斯匿王特地又來到了佛陀的精舍,請求佛陀找出那天那位講經的師父,自己會出錢供養到自己的地方宣講佛法。

佛陀對波斯匿王說道,你如果想要請那位聲音動聽悅耳的師父出面,就必須先供養了之後才能相見。波斯匿王沒有猶豫,當下就做了供養。

圖片來自網絡

這時佛陀便把那位誦經的師父請了出來,波斯匿王看到這位師父後,當下就升起了後悔心。因為他看到的這位師父,與他的聲音相差甚遠。這位師父身材矮小、面貌又怪異醜陋,任何人看到了這個模樣都很難升起歡喜心來。但是這位師父一旦開口說話,聲音卻又是非常的好聽。波斯匿王詢問佛陀,這是因為什麼因緣?

佛陀告訴波斯匿王:「在迦葉佛的時代,當地的國王要為迦葉佛建造一座靈塔。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於是國王就命令四位大臣作為建工,來共同建造。」

圖片來自網絡

這四位大臣中,有一位非常的懶惰,在建造佛塔時,總是偷懶。國王知道了後,就狠狠地責備了這位大臣。而這位大臣卻非常不服氣,氣憤惱怒地對國王說:「這個塔工程太大了,如此做下去,我們都不知道要何時才能完工!」

但抱怨再多,這座塔還是要蓋下去。而這位大臣也就帶著內心的憤怒憤恨,繼續做著這個工程。等到佛塔建好後,這位懶惰的大臣,望著建好的塔,頓時覺得這塔十分莊嚴,於是就生出一絲歡喜之心,布施了一個寶玲用在了塔上。

圖片來自網絡

佛陀對波斯匿王說道:「這位師父就是當時的監工大臣,因為當時布施了寶玲的緣故,所以聲音非常動聽且洪亮;但又因為建塔時,內心憤恨、行為懶惰,所以五百世都是身材矮小,面相醜陋。又因為曾經建造佛塔結下善緣,現在才有出家修行的因緣。」波斯匿王聽到佛陀的開示後,歡喜信樂,頂禮而去。

淨慧感悟

佛教常常說到,一切皆有因果,一切皆是因果。我們的身語意,眼耳鼻舌身意,常常在無意之間就造下了諸多的業,這些業有善有惡,種下因也就會得出果,而因為善惡業的不同,所以所受果報的苦樂也就大不相同了。

圖片來自網絡

在佛經中說道,相貌醜陋是什麼原因?相貌醜陋是因為在過去世心喜嗔恨、好發脾氣,喜歡鬧亂他人,對父母不恭敬,在聖賢善神的地方不生恭敬。見到醜陋的人,而心生嘲諷譏笑等這樣的因緣,就會使得自己在未來也生出醜陋的面貌。

而相貌美好莊嚴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在佛經中說道,相貌美好莊嚴,是因為在過去常修忍辱,心行慈悲。經常打掃寺院塔廟,莊嚴佛像,孝養父母,謙卑沒有傲慢心。因為這樣的因緣,就會擁有美好莊嚴的相貌。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相由心生,命由己造。我們說看到的外在的一切相,都是有內心感召而來的,心中慈悲忍辱之人,他人看到不由自主的就會心生歡喜;而心中嗔怒憎恨之人,他人之人就會躲避遠離,這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因果所造啊。

相關焦點

  • 佛陀到底是什麼概念?
    佛陀是無所不能的,沒有什麼做不了的,這對佛陀來說自然是隨手一揮,你說對嗎?那麼觀音、文殊菩薩做得了嗎?當然也不在話下。你總不能否認佛陀和大摩訶薩們的智慧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吧?如果這一點證量都沒有,能說他是佛陀、觀音、文殊、普賢菩薩再來轉世嗎?難道我們說佛陀和大菩薩們做不了這些嗎?那麼反過來說,我們總不能說做得了的人證量低、智慧低,而做不了的人證量高、智慧高吧?
  • 佛教:佛陀四句開示,解開無數人心結,萬物陰陽交替,有常必無常
    其實生死無常,我們更應該從容面對。所以還請大家在未來的日子中,當被死亡的痛苦縈繞時,多看看佛陀這四句開示,隨緣自適,痛苦即去:02有常必無常那一日,這位父親來到了佛陀所住的地方,不知為何,一見到佛陀當下神志清醒,隨後向佛陀頂禮膜拜。心痛的父親悲苦地說道:「我這一生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我和她母親將她當作掌上明珠,她能讓我忘掉一切憂愁。可是她卻忽然重病,在我的面前舍我而亡,眼睛她喚不醒,叫不答,眼睛閉,身體就冷了,呼吸也停止了。
  • 三點來簡述,佛教是一種智慧的文化傳承,它是一種教育!
    佛教文化或許是因為無量廣大的佛陀宣導理念,以及語言文化的差異,傳入中國以後,便有了許多的說法,有的說是宗教,有的說是超越宗教,超越一切科學的,也有的說是教育,大茶經認為,如果把它理解為是一種教育,或許,傳承的文化會更容易讓人接受,為什麼?用三點來簡述,佛教是一種智慧的文化傳承,它是一種教育!
  • 關於世界起源,為何佛陀沒有告訴我們全部的真相?
    小乘發心的修行人只有自己修證的聖行和少分的梵行,沒有方便教化的天行、嬰兒行和病行,這就是佛教講的五行。 總而言之,這四大彼此之間並不是割裂的,呈現出哪一種特性,完全是依賴於不同條件的緣起,五行之間靠「生克」產生動能,四大之間靠「緣起」發生關係,在緣起的作用下,山河大地。 諸有為相, 次第遷流;幻相泡影,終而復始,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部分真相。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一點,佛陀一生宣講的都是知苦滅苦的方法。在南傳佛教的典籍《中部》裡,佛陀不僅一次的告訴弟子們,自己的一生就是用來傳授知苦滅苦的法門的,並且說修行的最好境界是究竟苦邊。
  • 加拿大建國150周年慶典 達義大和尚用英文開示佛法
    活動現場,達義大和尚用英文開示萬錦市政府特別邀請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六大宗教領袖和原住民代表出席慶典。加拿大佛教會湛山精舍住持達義大和尚代表佛教組織受邀出席此次活動。達義大和尚和萬錦市市長薛家平(Frank Scarpitti)先生、聯邦國會議員伍鳳儀女士(Mary Ng)等親切交談,併合影留念。
  • 【宣化上人】開示龍的真面目,因果真實不虛!
    中國人繪龍為什麼是這樣子?因為曾經有位禪師,他在定中所見龍的形相是這樣子。龍有神通,變化莫測,能大能小,能隱能現。六祖大師曾經用缽將巨龍降服,為南華寺除害。龍是一條大蟲,因為往昔修行時,乘急,所以有神通;戒緩,所以墮為畜生。
  • 佛教是不是有神論?佛陀是佛教中的「神」嗎?還有佛?
    今天想聊一個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佛教到底有沒有所謂的神或上帝存在?如果有神,那神是誰?如果沒有,那佛和佛陀又算是什麼?小時候經常見別人佩戴玉佩,還有一句俗語這麼說「男戴觀音女戴佛」。所以一直以為觀音和佛就是佛教裡的神仙,而且還是多個神仙。但後來數次聽別人說,佛教是無神論的,更別說多神論。那就好奇了,什麼是無神論?是指沒有那所謂的神仙嗎?
  •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4種相貌,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和整容臉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4種相貌,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和整容臉。通過一個人的相貌,就可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畢竟「相由心生」,內心怎麼想的,往往會表現在面部。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每年的照片,幾乎每年都有變化。
  • 一部甚深的經典《百業經》,佛陀宣說因果不虛!
    《百業經》是佛陀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動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了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諦。
  • 佛教:萬事皆有因果,這四件事萬不可做!
    《妙法蓮華經》中有言,諸佛如來,因一大事故出現於世,即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此佛說四聖諦、十二因緣,乃至菩薩道六度萬行,歸結起來,就是「因果」二字。有了福慧兩足的因,才會有圓滿成就的果,世間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都離不開因緣果報。有這樣四件事,識因果的人萬不可做。
  • 佛教≠迷信,佛教是「無神論」!
    佛教能打通生死之門嗎?師父有神通嗎?師父,我獨自念經的時候老是感覺有冤親債主在我身邊!師父,我時常感覺自己不自主的去做一些事情,這是佛菩薩在指示我嗎?……佛教不是迷信,是在唯心之上的「無神論」!學佛有十萬法門,佛陀將自己的般若智慧以佛教諸經典傳於後人,可是每個時代仍有不少人以偏執和偏信去學佛,世間多以迷信和偏見去看待佛教和三寶。
  • 禍從口出,網絡是虛擬的,但因果不虛
    佛陀又命目犍連尊者去勸,還是不肯出來。最後,佛陀親自去,對嗔心的過患做了許多開示,那條蛇才出來並在佛陀面前失聲痛哭。佛陀說:「你造惡業時理應啼哭(但那時卻未流淚),如今惡果成熟已轉為旁生,哭又有何用?快向這位比丘懺悔!這位比丘,你辯論時激怒對方,無疑也應頂禮懺悔。」於是,年輕比丘和毒蛇互相頂禮懺悔。在場眾人驚嘆不已,更加對佛陀生起信心,對因果生起誠信。
  • 佛教故事:佛陀帶你上天堂下地獄
    佛陀度化難陀(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佛經裡提到釋迦牟尼佛的兄弟難陀出家的故事。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告訴難陀說帶他去東海玩玩,叫他抓住衣角,使個神通,便到了海邊。沙灘上有具屍體,佛陀帶著難陀慢慢走向它,這具屍體是女的,雖然死了,仍然很漂亮。佛叫難陀仔細看看屍體臉上有什麼?屍體的臉上有一隻白白的蟲,佛問難陀知不知道這蟲從哪裡來的?難陀不知,佛說這隻蟲是這具女屍體的主人變的,因為太愛自己的面貌,所以死後捨不得自己的美色,變成蟲在屍體臉上爬。
  • 【大德開示】宣化上人開示:法身的衣食睡 人人皆能開悟,有小悟...
    坐禪修定,是給我們法身之食糧。肉身天天要吃飯、穿衣、睡覺,忙忙碌碌,為衣食睡奔波;一天不吃飯也不行,一天不穿衣也不行,一天不睡覺也不行,這三件事皆不可缺少,每人都這樣,缺一不可。可是,法身也要吃、穿、睡;打坐就是給法身天然的飲食,吸收虛空裡的真營養品,令法身增長健康。打坐若入定了,就是法身在睡覺、休息;若不入定,法身仍然沒有睡覺、休息。法身的衣服是忍辱;能入定,法身就復活。
  • 佛教:悟透八條因果規律,好運自然來!
    佛教認為,萬事萬物萬象皆有因果規律,若能悟透人生這八大天機,福報好運自然來找你。第一、說話越多,傷害就越多。痛苦和每個人的心靈是分不開關係的,心靈美好的人,痛苦就會很少,這是宇宙因果規律的反映,如果一個人痛苦非常多,也就證明了這個人的心靈是醜陋的。第四、欲望越多,煩惱就越多。
  • 佛教:「相由心生」這幾種人的相貌,會越長越漂亮,你別不信!
    我們自己能夠控制嗎?對於相貌的變化,我們亦是很難做到「自我」控制,但卻並不是沒有辦法「控制」。在佛教之中,關於「佛」想必大家或多或少皆有了解。其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那麼佛的三十二相,如何而來呢?這亦是跟佛的「修行」息息相關。在經藏之中我們既已知道「相由心生」那麼這「相」亦能自我控制,其也就能越長越漂亮。
  • 佛陀在涅槃前著重講了它
    在這部富有文學色彩的經典中,處處可見佛陀以巧妙的譬喻說理。例如,卷十四《聖行品》以醍醐譬喻佛性:「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諸藥悉入其中……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法師開示佛陀示現涅槃佛教裡有句話說,「讀《大般涅槃經》,不出淚水的人不是佛的孝子。」
  • 彌勒菩薩開示:善惡終有報,2個佛教故事,告訴你因果是否存在
    佛教最為重要的核心觀念就是「因果」,而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必然是深信因果的。可依舊有很多有善心,也常做好事,但會對因果懷疑的人。這種懷疑也致使人們雖然明了佛教是教人向善的,但還是會懷疑佛教所說的「善惡終有報」是否是真的,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我們看完下面這兩個小故事,就會明白。好人沒好報?
  • 悟恆法師:佛教的管理智慧
    11月9日,悟恆法師依據佛教經典,開示佛教中的管理智慧,闡明如何管理自心若以虛懷若谷之心待人,反而更顯高貴,別人也會更肯定我們的成就,與我們來往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