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甚深的經典《百業經》,佛陀宣說因果不虛!

2020-12-04 重樓逾陀

《百業經》是佛陀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動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了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諦。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有位名叫布德作拉巴多扎的人,遣除三界輪迴的痛苦,獲證阿羅漢果位,為了報答佛恩,他發願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有一次,他觀知印度南方薩彌城的眾生與他有緣,而且度化的時機也已成熟,就著衣持缽前往薩彌城化緣。果然,一到城裡就有許多大施主及親眷供養他,尊者觀察他們的根機意樂,為他們傳授相應的佛法,他們有的證得聖果,有的種下如來正等覺的種子,更多的人對三寶生起大信心。

後來,得果的弟子向尊者祈求:「尊者,您對我們有大恩德,把我們從三惡趣中解救出來,再也不用輪迴了。所以,我們誠心祈求您,希望您在有生之年,能接受薩彌城信眾的供養。」尊者和善地說:「待在這兒也可以,但我還要饒益其它的眾生。」

由於尊者廣度眾生的大悲心,感召各地的朝拜者從四面八方紛紛前來請益。就在這時候,國王率領四大軍隊打獵,經過此施主門前,看到人潮擁擠的景象,便問大臣:「這個院子怎麼這麼多人?」

大臣說:「聽說有位布德作拉巴多扎的人在這裡,所以,有很多人朝拜他。」國王聽到尊者的名字,知道他是友邦鄰國國王的兒子,出家後已證得阿羅漢果位。

「哦!原來是那個人,我應該去看看他。」於是,國王便走進院內,尊者看到他,沒有起身迎接,依然坐在法座上。國王頓時感到有點不悅,但還是勉強禮拜尊者。

「他畢竟是在我的國土上,居然敢對我不恭敬!」國王出來之後生氣地說,大臣們也議論不已,說些冒犯尊者的話,國王聽了更是怒氣填膺。

後來打獵返回時,心有不甘的國王說:「我們再去,如果那位尊者仍然那副姿態的話,我就砍斷他的頭!」「對,應該如此!」大臣們隨聲附和著。

這時尊者知道國王發了噁心,就向前跨了六步去迎接國王。因為勞煩尊者親自迎接,國王身上原有的光立即消失,大地瞬間裂開。國王非常害怕,他知道是尊者親自迎接造成的,便馬上跪下來,向尊者頂禮懺悔,並祈求:「寡人愚昧無知,只求一心一意懺悔。」

尊者悲憐,慈眼看著他說:「這對我倒沒什麼,您已經知道錯了,好好懺悔就可以了。」「我發了惡願,身造惡業,會不會影響我的王位,危害到我的生命呢?」國王擔心地請問尊者。

尊者安慰他:「不用擔心,您的生命不會有損傷。但因我邁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失去六個月的王位;因您懺悔的緣故,王位會失而復得。若您對我生歡喜心,身上的光可以恢復,裂開的大地也對您無害。」國王立即對尊者生起歡喜心,當下,身上的光復原,裂開的地也閉合。國王於頂禮尊者後,就回去了。

過了不久,國王又帶著軍隊到森林中打獵。當國王獨自朝某一方向追捕獵物時,迷失在森林中,看不到其它人,他著急地四處奔走。天黑後,國王既急且怕,竟然精神錯亂了!他見到一個牧童的家,就隨隨便便地闖進去。牧童不知道他是誰,見他神智不清,也就讓他住下來。之後,國王更是完完全全地發瘋了。

太子、大臣們等不見國王身影,在森林中四處尋覓,一無所獲,只好放棄回去,此後居然不曾想要找國王。直到六個月過後的第一天,一位大臣才忽然想起丟失的國王,大臣們互相商量:「我們再去找國王吧!若能找回來,最好;若找不回來,就另立太子為國君。」於是,太子與大臣們共同外出尋覓國王。

同時,國王的神智清醒了,牧童也認出他是恰嘎國王,在送他回宮的路上,正巧遇上前來找尋國王的太子及大臣們。太子興奮地問:「父王,您這六個月來,是如何過日子的呢?」國王就把這六個月中如何如何,詳細地告訴太子。

在他敘述時,聰慧的太子回想起尊者曾對父王的授記,便稟告父王:「這一切正應驗了尊者的授記啊!」國王也覺得此事不可思議,頓時,對尊者的信心更加增上,便對太子說:「父王暫時不回宮,要先去禮拜尊者。」

他們直接到薩彌城的施主家,國王一見到尊者就恭敬頂禮,並祈請傳法,於是尊者傳給他相應的法。接著,國王請求尊者接受他七天的供養,尊者也默許了。供養圓滿後,尊者又為他們傳法,他們讚嘆尊者的傳法功德後,返回宮中。

後來,世尊與僧眾來到薩彌城,也安住在施主家中,國王知道後,立即去拜見世尊,世尊也為他傳了法。國王請求世尊:「世尊,您能否在三個月中接受我的供養?」世尊默然答應。

在這三個月的廣大供養中,國王對尊者是另眼相待,許多比丘不解,便好奇地請問尊者:「為什麼國王總是特殊對待您?」尊著就將整個事情的經過告訴他們。

於是,比丘們請問世尊:「世尊,是什麼樣的因緣使國王先對尊者生瞋心,導致身光消失?之後,又生信心,使身光恢復呢?請世尊為我們開示。」

世尊告訴比丘們:「這是他前世的因緣。久遠以前,有一位寧布國王在治理追培城的期間,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富裕祥和。寧布國王部下有一位小國王,小國王的太子精通十八明等世間學術。這位聰穎的太子觀察到父王有時傷害人民,有時又利益人民,以及種種人生的苦樂悲歡,而深有感觸。經過長久的觀察,太子生起勇猛的出離心,捨棄王位,到森林中修行。後來,他修得四禪八定及五種神通,成為一位著名的仙人。

修成後,他回宮傳法,當時,對他恭敬供養者多不勝數。那位寧布國王打獵路過,見到眾多的人群,就問大臣:『怎麼會有那麼多人聚在這兒?』

『是您部下的太子修證成仙人,回宮傳法,所以聚集很多人。』大臣說。聽到這些話,國王心想:『以前我們彼此頗為友好,應該去看看他。』

當寧布國王拜見仙人的時候,仙人沒有起身相迎,於是國王生起瞋心,而想要殺掉他。正動念之時,國王身上的光立刻消失了,大地也隨之裂開。他害怕極了,馬上跪在仙人面前請求懺悔。

仙人慈悲地說:『這對我沒什麼,但是在因果面上,您得多考慮。』國王再三祈問:『我對您發了噁心,會不會影響王位?會有什麼樣的報應呢?』

仙人安慰他:『不會影響到您的王位,如果您對我生起信心與歡喜心,身光會立刻恢復。』國王當下對仙人生起歡喜心,裂開的大地隨即閉合,身光也回復了。

比丘們,當時的仙人就是布德作拉巴多扎尊者,寧布國王就是今世的國王。這就是他們的前後世因緣。」

相關焦點

  • 何為百業經
    《百業經》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妓女、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了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諦。
  • 佛陀故事會:父親——累世佛子 今證聖果 善惡必感因果
    佛陀故事會:父親——累世佛子 今證聖果 善惡必感因果 >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百業經》是我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妓女、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了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諦。
  • 禍從口出,網絡是虛擬的,但因果不虛
    節選自: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因果不虛」—如是因如是果惡語,即說難聽的話。比如罵人,利用別人的生理缺陷或缺點來說笑、取外號,說人過失,汙言穢語,等等。此外,雖然態度平和、語言平常,但說話是為了讓對方傷心,或者故意激怒、挑釁,這種語言也屬於惡語。
  • 佛陀故事會:駝背之人——無意害兄 受駝背報
    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這則小故事出自《百業經》,《百業經》是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經父母同意,他到世尊前合掌頂禮,隨佛出家,受近圓戒,又稱具足戒,指比丘、比丘尼所應受持之戒律。一般而言,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出家後,佛陀為他傳授相應法門。他精勤修持,不久即斷盡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現前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的境界,諸天齊贊他的無量功德。諸比丘啟問:「世尊,此人以何善業得生富貴之家?以何惡業而感駝背?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流傳下來的覺悟法門,讓無數眾生離苦得樂。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
  • 多次謀害佛陀的提婆達多居然在地獄裡睡覺,比三禪天還舒服,怎講
    多次謀害佛陀的提婆達多居然在地獄裡睡覺,比三禪天還舒服,怎講。佛陀和提婆達多是堂兄弟,從小的時候,提婆達多就經常和佛陀競爭。等到佛陀證悟成佛後,提婆達多就跟隨佛出家了。但是經過多年的修行提婆達多也沒有證得聖果,就想讓佛教給他申通,但被佛陀給拒絕了。
  • 釋迦牟尼佛在金光明經中談到自己的壽命,有多少歲呢?
    你現在不應考慮如來壽命長短的問題。為何呢?善男子!我等從來沒有見到過一個世間梵天、魔王、沙門、婆羅門等,人及非人,可以計算知曉如來壽命的,也沒有人可知其壽命限度的;唯有無上正遍知的佛陀可知曉。」這時,四位如來將要說出釋迦牟尼佛的壽命,以佛威力,欲界、色界一切天龍八部,及無量百千億萬大菩薩,皆來集會,進入妙幢菩薩的淨妙室中。
  • 楞嚴經·卷五|發揚音聲輪,富樓那因法音而獲圓通(22)
    在講經說法、辨析法理中,有分別的舌識漸漸而成無分別的師子吼,從而消滅諸漏,獲得圓通。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如是乃至恆沙如來秘密法門,我於眾中微妙開示,得無所畏。
  • 只要我們真正領悟了金剛經 就會對佛陀感激得淚流滿面
    這一章我們來了解,須菩提長老在聽完佛陀所說的,要實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見到萬事萬物實相的修行方法以後,為何會感激得淚流滿面?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泣起來呢?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 佛陀在涅槃前著重講了它
    大般涅槃經▇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經典簡介僧眾誦《大般涅槃經》第五捲來自佛教慧日00:0052:57《大般涅槃經》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翻譯,四十卷。這部經是佛住世時所說的最後一部經。其主要內容有:世尊示疾,預知涅槃,弟子請法,入般涅槃,舍利供養等。
  • 佛教:長相醜陋是因為這原因,佛陀親自開示,告訴我們因果的真實
    在佛陀的諸位弟子中,有一位師父長相非常的醜陋,但是卻擁有著很好聽的聲音。眾人都不知道原因,而佛陀卻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因果。為何有人長相漂亮,有些人卻醜陋呢?原來是這個原因。後來波斯匿王特地又來到了佛陀的精舍,請求佛陀找出那天那位講經的師父,自己會出錢供養到自己的地方宣講佛法。佛陀對波斯匿王說道,你如果想要請那位聲音動聽悅耳的師父出面,就必須先供養了之後才能相見。波斯匿王沒有猶豫,當下就做了供養。
  • 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
    深信因果佛教講究因果,因果定律大家都知道因為這些話語,能夠很好的讓我們明白「因果」,更好地去深信因果。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一、學會改變脾氣,才能擁有更多福報。佛教常講「火燒功德林、火燒功德林」,一把火,就能將我們的功德盡數燒毀。這把火是什麼火呢?
  • 萬法不離因果,佛道本是一家
    就好像我們指人,「人」就一個字,但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形象,南瞻部洲,西牛賀洲,東勝神洲等四大部洲我們來這樣分別,這是經典中有的。也有經典中沒有寫的,比如說亞洲人,非洲人,歐洲人,美洲人,佛祖的經典裡有沒有寫啊?有點明這些嗎?恕老宋知識淺薄,似乎這個經典裡沒有這麼寫。沒有這麼寫是不是這麼叫就是錯誤的呢?沒有錯誤,雖然是有這麼多個州,但歸根結底,它是不是屬於南瞻部洲啊?有沒有走出南瞻部洲這個圈?
  • 佛法並非佛陀發明 而是佛陀發現的宇宙人生真相
    佛陀常說:「法爾如是。」意思是,他說的法在自然的法則上本來就是如此。但這法,是釋迦牟尼佛以他至高無上的智慧所發現的。 佛發現了人生宇宙的奧秘,因而自我解脫成了至尊偉大的覺者。但佛陀不因此獨善其身,更發願把這個奧秘向眾生宣說,希望眾生依他所說的教法,去學習之,以洞明此奧秘,同時去修持以成為覺者。這就是世尊說法的本懷,如宇宙般宏大的慈悲心懷。
  • 一個故事告訴你業因果的不可思議
    文:慧燈法師 《百業經》中有一個公案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叫做「能願」,他的出生很奇特。一時,佛在舍衛城。當地有一位財富圓滿如多聞天子的施主。他的兒子長大後娶妻,生活美滿幸福,美中不足的是他們夫妻結婚了很多年都沒有孩子,就一直祈禱各種天尊,希望能有一個孩子。 終於有一天母親懷孕了,她感覺應該是一個男孩,於是很高興地跟丈夫說:「我應該會生一個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