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開示:善惡終有報,2個佛教故事,告訴你因果是否存在

2020-12-04 淨慧梵行

佛教最為重要的核心觀念就是「因果」,而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必然是深信因果的。可依舊有很多有善心,也常做好事,但會對因果懷疑的人。這種懷疑也致使人們雖然明了佛教是教人向善的,但還是會懷疑佛教所說的「善惡終有報」是否是真的,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我們看完下面這兩個小故事,就會明白。

好人沒好報?

有一個男子,中年得子,對他非常的溺愛。男子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拉扯大,辛苦的供兒子上完大學。兒子儀表堂堂、西裝革履穿身,但自己卻衣裳破爛,溫飽不足,他省吃儉用地為兒子買了房,娶了媳婦,兒子也生下了胖嘟嘟的孩子。

可是當男子老了,不能幫上兒子什麼忙時,兒子卻覺得他越來越礙眼,對他冷言冷語,打罵相待,非常的不孝。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男子被兒子趕了出來。

這位已然老去的男子,無奈地來到一座荒敗的寺廟避雨。他想到自己悽慘的遭遇難過及了,自己那麼的愛兒子,卻遭到這如此待遇,他仰天長嘯:「佛祖,我為什麼要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

一道閃電划過,一個更蒼老的聲音傳了出來:「這就是你的報應。」這是老去的男子看到一個比他更老的人從破廟的角落中走了出來。男子大聲叫到:「你是佛祖嗎?」那更老的老人回答到:「混帳東西,你不認得我了嗎?我就是二十多年前被你趕出家門的,你的父親啊!」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

彌勒菩薩在人間遊化,以布袋和尚的大肚囊形象度化眾生。一日,布袋和尚來到了奉化縣,遇到了這樣一個事情。

胡三江是奉化縣有名的孝子,與父母的感情非常好,後來他娶了貌美如花的妻子榴紅後,與父母的關係便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

榴紅雖然相貌姣好,但是卻缺少女子應有的賢淑德行,嫁到胡家後不但對公婆不盡孝道,反而無事生非經常找二老的麻煩。胡三江和榴紅住到一起後如漆似膠,感情遠勝過了養育了他二十多年的父母,在榴紅迷三道四的語言下,胡三江也也開始疏遠自己的父母。

當榴紅生下兒子後,便覺得自己是胡家傳宗接代的大功臣,在家裡更加的肆無忌憚,對公公婆婆摔盆子砸碗,胡家二老也沒少給胡三江訴苦,可以因為兒子的並沒有親眼看到榴紅所做的事情,反而認為是爹娘容不下這個外來的媳婦兒。終於二老忍受不了兒媳的辱罵,搬離出正房,在房邊草棚住了下來。

街坊鄰居知道後,都對胡三江這種不孝的行為感到羞恥,胡三江也意識讓父母住在草棚確實不對,便想把二老接回來,可榴紅不樂意了,一哭二鬧三上吊,各種撒潑耍賴,最終二老也沒能重新回到住處。

布袋和尚聽聞此事後,便來到了這家化緣,胡三江因為篤信佛教,便從屋裡拿出了齋飯供養布袋和尚。而榴紅也聽聞過布袋和尚的大名,便想請和尚看看自己兒子未來的運勢。

布袋和尚仔細端詳了小孩子一會,鄭重的說道:「這個小傢伙長大後,脾氣秉性會和他老爸一模一樣,而去更加聰明伶俐。」

榴紅聽到布袋和尚的話高興地合不攏嘴:「謝謝布袋大師,我以後都會每天上香拜佛,求我家兒子長命百歲,大富大貴的。」

而此時,街邊突然傳來了一群兒童唱出的兒歌:「何必佛前燒甚香,只須堂上敬爹娘。晨昏菽水隨時奉,定保兒孫世代芳。」而此時胡家二老聽到童謠也從草屋中探頭看看了,一看家中來客,為了避嫌又鑽入了草棚。

胡三江和榴紅聽到兒歌,又看看草棚中的二老突然愣神了。布袋和尚接著說:「這小兒豔福不淺,將來娶的媳婦兒比他娘還要好看。」

不知為什麼,榴紅沒有了剛才的高興勁問道:「那將來,他對媳婦兒……」

「那還用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了那樣美麗的媳婦兒當然是捧到手裡怕摔了,含到嘴裡怕化了,對媳婦兒一定是百依百順,就算是媳婦兒讓他把爹娘趕出家,他也會毫不猶豫……」

「他敢!」榴紅吼道

「怎麼不敢,兒大不由爺。到時候就由不得你做主了。你將來的處境就會和你現在的公公婆婆一模一樣,只能忍氣吞聲,看媳婦兒臉色過日子了。」

榴紅撲地哭了出來:「我含辛茹苦的把他養大,他怎麼可以這麼對我?」

布袋和尚以少有的嚴實口吻說道:「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父母是孩子最為重要的老師,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的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你不孝父母,甚至虐待父母,孩子將來也會以你為榜樣,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們,這就是因果!」

何為因果?就是你所做的一切終將回到你自己身上,這或許需要,一年、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但你所做事的果報,終究不會缺席。

相關焦點

  • 佛教的彌勒菩薩有哪些象徵意義
    雪竇寺彌勒菩薩像(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到寺院朝拜過的善男信女都知道,在漢傳佛教寺院的天王殿內,都供奉有彌勒菩薩的坐像。彌勒菩薩像展示給人的是慈顏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見到彌勒菩薩樂呵呵的形象後,都會心生歡喜。佛教寺院之所以將彌勒菩薩置於寺院的第一層殿堂中,有其特殊的含義。因為在佛教中,彌勒菩薩具有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等象徵意義,將彌勒菩薩置於一進寺院的殿堂中,是為了讓參禮彌勒菩薩的人,能夠從彌勒菩薩這些品格中得到啟迪,從而把自己鍛造成具有彌勒品格的人。
  • 佛學:善惡終有報,背叛感情的人,會遭遇因果嗎?
    作者:心理盧先生文/原創抄襲必究上一篇,我們講了因果論,佛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那麼,既然談到了因果,自然就會讓我們想到下一句話,那就是善惡終有報。那麼所謂的善惡終有報,真的存在嗎?很多人沒發現惡人受到應有懲罰,反而是好人生活的不夠好。但我想,既然善惡終有報這句話流傳了幾千年,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古人不是愚鈍之人,甚至某方面比現在的我們還要聰明。
  • 印光大師: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因果通三世,善惡終有報
    【印光大師開示】須知逆來順受,始名樂天。修身植德,方曰盡性。世有愚人,不知夙生善惡,惟觀眼前吉兇。見作善而得禍,便謂善不當為。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足戒。不知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譬如三尺之冰,豈一朝之寒所能結。
  • 善惡終有報,因果自輪迴
    比如,我們至少該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至少該相信因果輪迴。如果我們信仰這些,那麼我們就會懂得去敬畏,這樣我們才能一心一意去做善事,種善因,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得善果,能善終。相應地,我們也不敢去作惡,因為擔心會有報應。然而,世間並非所有人的想法都如此,有的人是沒有信仰的,尤其是當下這個社會,沒有信仰的人越來越多。
  • 世事自有因果,善惡終有報
    善良的人,冥冥之中老天會在身旁保護,你做的每一樁好事,都會收穫到福報,為你避兇擋災,一世無憂。作惡多的人,有時你看他風光無限,其實他那只是迴光返照,隨時都會進入萬丈深淵。神明在上,老天有眼,好人壞人,有賞有罰,你做了好事,老天會賞你福報,你做了壞事,老天會罰你走厄運。
  • 世間有因果,善惡終有報
    以前,不管吃過什麼虧,上過什麼當,都把它從腦海裡刪除,曾經,不管有過什麼傷,受過什麼騙,都把它從心底裡抹去,人和人交往簡單一些,不要絞盡腦汁的把人哄騙,心和心相處真誠一些,不要處心積慮的把人算計,人都是相互的,你用什麼方式待人,
  • 善惡終有報——因果報應真的存在麼?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而要理解「因果」就要先從「業」說起,業力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配合緣起論與無始無明化世界。佛法所說的業力,分為身、口、意。身業有三:殺、盜、淫;口業有四:妄語、兩舌、惡語、綺語;意業有三:貪、嗔、痴;共十種,也叫「十業道」。
  • 善惡終有報,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佛說:眾生善惡,皆由心生,今生種種皆是因果輪迴。人活一世不容易,匆匆數幾十載,與天地而言都是塵埃一粒,想開了,世間一切都如落花飄零。有些人,一世執著得失,名利財富,明裡暗裡藏著算計,想的做的都是勾心鬥角,算沒了良心,算走了福氣,成了世俗的奴隸,善惡不分。
  • 佛教:長相醜陋是因為這原因,佛陀親自開示,告訴我們因果的真實
    在佛陀的諸位弟子中,有一位師父長相非常的醜陋,但是卻擁有著很好聽的聲音。眾人都不知道原因,而佛陀卻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因果。為何有人長相漂亮,有些人卻醜陋呢?原來是這個原因。這個聲音非常的好聽悅耳,但由於身有急事,沒停留了下來繼續聽。後來波斯匿王特地又來到了佛陀的精舍,請求佛陀找出那天那位講經的師父,自己會出錢供養到自己的地方宣講佛法。佛陀對波斯匿王說道,你如果想要請那位聲音動聽悅耳的師父出面,就必須先供養了之後才能相見。波斯匿王沒有猶豫,當下就做了供養。
  • 佛教:為什麼「好人多磨難,壞人樂逍遙」?看完你就明白了!
    佛教裡講:因果通三世,前世因、今生果;今生因、來世果。「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遭遇磨難,往往是前世種下過惡因、造下過惡業;今生受享福報,多是前世行善積德所致。「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每個人自身因緣不同,受報的時機也是不一樣的。佛家講,因果報應有四種,即現世報、來生報、多生報和不定報。
  • 佛教:一個人業障深重,會有這4大徵兆,看看你佔幾個?
    《太上感應篇》裡有句話非常經典: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其實講的就是「因果」,因果是宇宙間最根本的法則。「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是不可不信因果。人的命運,包括我們今生的福禍吉兇,都是自己前世種下的因與果,世間一切緣法皆不離因果。
  • 三大因果律,知否,知否?會用之,今生必受益
    你罵人、人也會罵你,你害人、人必報復你、現在報復不了也會記住你,心裡埋下恨的種子、一有機會條件必報復你。你讚譽人、人也會說你好;你對別人好、使人受益,別人感激你就對你好。即是人之常情,也是因果定律的顯現。
  • 八大菩薩分別是誰?佛教八大菩薩的來歷
    「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文殊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  唐寧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羅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
  • 佛教:地獄是空還是有,你不知道的真相
    何謂六道:曰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天道和阿修羅道只享受福報,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只享受苦報;唯有人道既能受苦也能享樂,也能分辨何為善惡,所以佛家的觀念,特別重視人生的善惡行為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因果。那麼地獄到底時空還是有?有人說地獄是宗教家拿來嚇唬人的,我勸大家還是要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 善惡有報:行善與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
    有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又有俗話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兩種說法截然不同。前者意思是,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惡報;後者意思是,好人沒好報,壞人反而有好報。兩種說法雖有衝突,但是,無論行善還是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通常情況下,好人終歸有好報,壞人終歸有惡報。
  • 善惡終有報,因果自輪迴,不信回頭看,蒼天饒過誰?
    尤其在婚姻問題上,一定要理性、理智,不要感情用事,因為有時覺得自己聰明,可聰明逞盡,報應會讓你悔恨一生。無論是對一個人還是一件物品,該是你的,就是你的,遲早而已;不是你的,總會失去,遲早的事情。一定別去強求,因為強求不來。世間萬物皆有因果,因果循環終會報應於自己身上,欠下的債都得償還,可能遲到但不會缺席。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到了羅漢,就有了金身和法術,就好像少林寺十八銅人一樣,而且各自帶了屬性。比如「降龍羅漢」、「伏虎羅漢」、「睡夢羅漢」等等。再高一級別,就是「菩薩」,菩薩貌似中層領導,但是觀世音菩薩幹事情也是經常親力親為,並不見得去差遣羅漢——由此可以看出,這其中並沒有領導關係。而菩薩、羅漢都聽命於佛。
  • 佛教,「菩薩心腸」與「金剛怒目」都是慈悲
    我們稱善良的人是「菩薩心腸」,誠然,菩薩心腸是慈悲的表現,然而怒目金剛也是一種慈悲的形式,這是佛菩薩根據不同的根機以不同的示現。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慈眉善目,有時候怒目金剛也是慈悲的一種。《增一阿含經》說:「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力,弘益眾生。」諸佛菩薩能夠度眾不倦,就是因為有慈悲為原動力。
  • 宣化上人: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身還是女身?
    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宣化上人慈悲開示:觀世音菩薩和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大因緣,在中國有句俗話說:「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為什麼有這句俗話呢?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裡頭,他是佔很重要的地位,觀世音菩薩有的人說他是中國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外國人,有的人又說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女人。現在我告訴各位,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國人,他是哪會兒的人呢?
  • 佛教到底有「神」還是「無神」?
    2020-12-26 17:16:14 來源: 華夏上下五千年 舉報   在普通人的心中,說佛教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