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成像(MRI)系統
概述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9806.htm 磁共振成像(MRI)系統能夠提供清晰的人體組織圖像
-
我國建成大型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 達國際先進水平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建成大型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該系統是亞太地區第一臺磁體強度為9.4T、磁體口徑為400mm的大型哺乳動物高場磁共振成像系統,各項技術指標都達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系統的一系列相關設備,包括譜儀、梯度水冷機組、射頻功放、梯度功放、作業系統軟體等全部到位。
-
...美時 射頻線圈 超導線圈 我國醫療 技術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儀...
此次評審中,有眾多跨國公司產品入圍,而美時醫療憑藉其原創高溫超導線圈技術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一舉成為行業的「明日之星」。這一獎項奠定了美時醫療在全球磁共振成像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 當前,在磁共振成像領域,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的研發重點集中在將設備特別是磁體越做越大,以提高功能等級,但價格越賣越高。而美時醫療首創的高溫超導線圈技術,則引領了磁共振成像領域低成本、高質量的革命。
-
超導材料王國的探秘之旅
本著這樣的理念,西部超導屢創佳績,在超導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取得卓越成績。西部超導「超導磁共振成像儀用高性能超導線材」產業化項目獲得2017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打破了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壟斷。 底氣源自實力。「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系目前規模僅次於國際空間站的人類科技合作計劃。
-
2019年我國磁共振成像行業發展研究
磁共振成像是一種較新的醫學成像技術,國際上從1982年才正式用於臨床。在近40年的時間裡,磁共振成像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已與X線成像、超聲成像、核醫學成像並列構成影像學四大檢查手段。
-
2019年我國磁共振成像(MRI)行業發展研究
磁共振成像是一種較新的醫學成像技術,國際上從1982年才正式用於臨床。在近40年的時間裡,磁共振成像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已與X線成像、超聲成像、核醫學成像並列構成影像學四大檢查手段。MRI設備由磁體系統、譜儀系統、計算機重建和圖像顯示系統組成,其中譜儀系統是MRI的核心控制中心。 隨著MRI技術日趨成熟,應用範圍日益廣泛,它已成為一項常規的醫學檢查手段,廣泛應用於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以及癌症的診斷。
-
應化所磁共振成像造影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開發出的5類12種新型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形成了整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劑製備技術通過了長春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驗收。專家認為,該系列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具有高效、穩定、低毒和肝膽靶向性能特點,顯示出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
超導磁體那麼牛 一家三板公司憑啥突破進口替代?
伴隨《中國製造2025》出臺,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入列「國家戰略」,小金近日探索三板中的高性能醫械商發現,中國唯一一家專門研發、生產高場強、多通道核磁共振成像(簡稱「磁共振」或MRI)射頻線圈等核心部件的公司已低調掛牌長達2年之久。近日,公司研發的1.5T磁共振超導磁體面世,成功實現該產品的國產進口替代,同時也讓公司再次受到市場矚目。而事實上,辰光醫療也曾是創業板IPO的一顆「遺珠」。
-
MRI成像基礎(1)--MRI發展簡史
雷蒙德·達馬迪安MRI掃描設備設計手稿1973年,化學家保羅·克裡斯琴·勞特伯和物理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爵士在荷蘭的中心實驗室搭建完成了最初的磁共振成像系統1983 年,美蘇核危機愈演愈烈,美國放射學會推薦將核磁共振(NMR)改為磁共振(MR),以此緩解民眾尤其是患者對於核醫學的擔憂,磁共振成像的術語也便沿用至今。
-
2020年全球磁共振成像(MRI)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三大巨頭...
從上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經過了不同的發展階段。1984年,美國FDA批准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用於臨床,醫用磁共振設備市場開始迅速發展。目前,MRI技術已經成為醫學影像技術中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診斷手段,全球市場規模約60億美元。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在濰坊高新區誕生
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順利通過權威部門檢測,打破了該項技術的國際壟斷,標誌著濰坊高新區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再出新成果。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劉志珍教授宣讀了查新報告,報告認為依照國家科技部、山東省科技廳關於科技查新諮詢工作的有關文件規定,在現有的檢索領域內檢索出與該產品密切相關的文獻為0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原院長、研究員、博導葉朝輝等3位知名專家對3.0T超導磁體的技術指標進行了論證和評價,認為其各項指標滿足3.0T系統成像要求,在臨床應用有重大意義。
-
淺析國內醫用核磁共振系統發展狀況
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簡稱MRI、核磁共振及磁共振)被一些人稱為「能量影像師」,如今已經廣泛應用在醫療領域用於疾病的診斷。本文基於火石創造的醫療器械繫統提供的部分數據,對核磁共振的器械狀況進行淺析。
-
實現快速成像,深圳先進院成果應用在國產高端磁共振成像設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深圳先進院研究團隊通過大數據來學習最優的參數和實現快速在線重建,提出的智能快速成像技術,在獨立數據集的第三方測試中誤差最小,參數量最小,該技術將推動新一代從醫學圖像數據採集到輔助診斷的智能醫學影像全鏈條解決方案的推進和應用
-
蘇州醫工所開發磁共振波譜成像研發新平臺
自旋動力學模擬是磁共振新技術研發的強有力工具,作為一種虛擬化平臺,可廣泛應用於理論研究與實驗優化、新方法和新序列開發等方面,與核磁儀器本身可形成優勢互補,因此具有重要價值。傳統磁共振模擬主要基於半經典的Bloch理論,即假定研究對象為簡單、非耦合自旋體系,這對於常規醫學成像(氫核,I=1/2)簡單有效,但不具普適性。
-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所申報的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所申報的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1.5超導)一套及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儀CT(64排)一套項目招標公告 項目名稱: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1.5超導)一套及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儀CT(64排)一套 招標文件下載時間:2018年07月06日16:10至07月23日14:15 開標時間
-
飛利浦醫療保健發布全新一代3.0T磁共振
DNA MR全數字網絡架構磁共振 今天,飛利浦醫療在中國盛大發布全新一代3.0T磁共振(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 MR,簡稱 DNA 磁共振)。此次全新發布的 DNA 磁共振,加載先進的數字網絡控制系統,從而控制射頻、梯度、重建各核心部件實時同步、精準協作,還原影像本真,實現圖像的精準定量。飛利浦醫療保健集團副總裁、大中華區診斷影像事業部營銷總經理席渭齡女士說:「飛利浦推出的第一代全數字磁共振 Ingenia 獲得了臨床醫生及科研專家的一致認可。
-
英國利用磁共振成像掃描法觀察鈉 研發下一代高性能鈉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英國伯明罕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一項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可有效支持下一代高性能可充電電池的研發。
-
深圳先進院在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中心的王海峰副研究員和醫學人工智慧中心的梁棟研究員合作在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基於國際前沿的波浪雞尾酒(Wave-CAIPI)快速三維成像技術,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一套快速有效的波浪(wave)梯度參數優化方案,並且針對波浪梯度所存在的梯度零階矩不為「零」這一關鍵問題,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截斷式波浪梯度,不僅完善了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理論基礎,同時進一步推動了相關的高級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技術走向臨床應用。
-
行業|他們花了600萬,打算把「大塊頭」磁共振搬上麵包車!
磁共振成像儀可以分為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硬體包括主磁體系統、梯度系統、射頻系統、計算機系統和其他輔助設備。軟體包括計算機系統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等。Aalto University預想這款磁共振成像儀能「搬」上麵包車,於是主磁體採用了低場永磁體。
-
我國自主生產商用1.5T超導磁體實現產業化
2月25日,商用1.5T超導磁體在南京豐盛超導技術有限公司正式下線。這是我國首次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和生產超導磁體這一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打破國外企業在該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具備超導磁共振製造能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