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文臺,一個國家的巡天任務

2020-12-02 濟南天文愛好者協會

周一 · 太陽系說| 周二 · 深空天體

周三 · 仰望星空 | 周四 · 航空航天

周五 · 故事歷史 | 周六 · 新手之路 | 周日 · 下周天象

每天兩分鐘,天文百事通

超新星巡天簡單入門(二)

START

轉眼間,又到了一周的周末了,這星期濟南的天氣繼續和蒸爐一樣絲毫沒有降溫的趨勢...話說回來,又到了天文愛好者入門的這一期了。但今天的內容可能有些「硬核」,不過具體看一看,還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在上個星期,我們為大家簡單介紹了什麼是超新星以及超新星發現的基本原理——依據新圖和歷史圖的對比。這周,我們就來著重談一談,自己如何才能一步一步的入門超新星的巡天!

星明天文臺

°

要說超新星巡天,就不得不首先介紹一下國內的一個天文臺——星明天文臺。

星明天文臺(來源:官網)

°

星明天文臺,簡稱XWASS(Xingming Wide-Angle Sky Survey)是位於新疆烏魯木齊南山天文站的一個由著名業餘愛好者高興建立的私人業餘天文臺,同樣也是國內唯一一個從事業餘巡天的業餘天文臺。

星明天文臺(來源:官網)

°

這個天文臺建出來主要是幹什麼的?巡天呀!說白了就是對整個天空進行大範圍的排查和搜尋,來發現一些新的目標例如剛剛爆發的超新星、突然出現的彗星或者小行星等等...

°

而星明巡天計劃(XOSS)就是我們這幾期要講述內容的主角!它星明天文臺主持的業餘巡天項目,目前有NSP(系內新星搜索計劃)、CSP(彗星搜索計劃)以及SASP(超新星及小行星搜索計劃)三個子項目,專門進行各天體的搜索發現,幾乎每個晴夜都進行觀測。截止目前已發現多顆彗星和幾十顆小行星和超新星!

巡天用的主力設備之一(來源:官網)

°

從上圖中就能看到,星明用的設備還是不錯的,自2010年就用上了星特朗C14的主鏡(口徑356毫米+F6.9減焦鏡)和派拉蒙赤道儀...再加上QHY的CCD可謂真·土豪設備,但據筆者所了解的,就算是派拉蒙那幾萬的赤道儀在新疆高山上那惡劣的天氣下也經常掛掉...

°

不過你要知道,在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上這樣的鏡子拍攝出的極限星等真的還是可以達到19等的(人眼的極限星等也只有6等而已)

發現的新目標(來源:星明天文臺)

°

就在今天也就是2019年05月25日晨,星明天文臺利用NEXT項目凌晨拍攝的圖片,在位於仙女座的M31星系附近發現一可疑目標,發現時亮度約16.7星等,整體來說還是比較明亮的,目前已上報CBAT、TNS。內部編號XM11MZ,候選體編號PNV J00422198+4123584、AT 2019fyd,正在等待光譜認證。發現者:張宓 、高興。

THE END

好啦,這期的天文小知識就到這裡啦~不得不說星明天文臺在中國的天文巡天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當然,他們也不能天天盯著電腦看,往往圖片的數目還是相當巨大的,所以,才有了現在公眾超新星的巡天項目,由你自己來發現!下期,筆者就教大家如何進行簡單的搜尋!

—END—

相關焦點

  • 國家天文臺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新京報快訊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1月14日,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為即將開始的新一代宇宙學紅移巡天鋪平了道路。 近代天文觀測研究發現宇宙在不斷地膨脹,而且處於加速膨脹狀態。
  • 巨幅宇宙地圖來了 國家天文臺巡天團隊聯合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圖片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提供  本報北京1月14日電(記者齊芳)出門旅遊需要有地圖,那去宇宙旅行呢?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14日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當然,人類還不能拿著這份天圖去旅行,但它為即將開始的新一代宇宙學紅移巡天鋪平了道路。
  • 我校召開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主焦相機方案評審會
    2020年11月19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臺2.5米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主焦相機方案評審會在我校218樓二樓會議室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有關專家。
  • 國家天文臺巡天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科學家教你如何...
    國家天文臺巡天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科學家教你如何「讀天」央廣網  作者:朱敏  2021-01-15 央廣網北京1月14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科學家們揭開了宇宙的部分面紗,繪製了覆蓋一半天球的宇宙「地圖」。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落地青海
    【來源:人民日報】本報合肥4月20日電 (記者田先進、賈豐豐)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
  • 國家天文臺參與的斯隆數字巡天四期項目啟動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參與的斯隆數字巡天四期項目(SDSS-IV)於7月15日正式啟動運行。   SDSS-IV巡天項目是一個大型國際合作項目。其團隊由來自四大洲40餘個研究所的200餘位天文學家組成。不同於之前所有的巡天項目,SDSS-IV不只是觀測星系中心很小的區域,而是測量星系的全部。這得益於一項把許多光纖集成緊湊陣列的新技術。通過觀測星系全表面,這些光纖陣列可以快速測量近鄰超過一萬個星系的二維光譜。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原標題: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 有望成為北半球之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青海省海西州政府日前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 上海天文臺參與實施的國際合作項目SDSS-IV啟動
    經過三年多的準備工作,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作為正式成員單位參與的國際大規模巡天「斯隆數位化巡天第四階段項目」(以下簡稱SDSS-IV)於7月1日正式啟動,開始為期六年的巡天觀測和科學研究任務。  斯隆數位化巡天(SDSS)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星系圖像和光譜巡天項目,於本世紀初開始實施,14年來已完成三個階段的巡天任務,獲得了全天四分之一的光學圖像和超過100萬星系、類星體和恆星的光學光譜數據,產生了大量具有革命性的天文學研究成果,成為目前用戶最多、產出最豐、影響最大的地面光學和紅外觀測設備之一。
  • 國家天文臺首次向公眾發布重大成果:蒼蠅座有個黑洞是轉圈的「胖子」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日對外發布三項天文觀測新成果,依次是對銀河系恆星做「人口普查」、快速射電暴、黑洞數據。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新聞發言人薛隨建介紹稱,第一項成果是中國自主建造的、目前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天文望遠鏡「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所獲得的光譜數據。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將於4月1日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月5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了解到,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0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據「中國天眼」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自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天之涯、海之角,星空相伴過春節--來自國家天文臺6個臺站的守望故事
    【南極】國家天文臺南極天文研究團組  南極天文觀測站位於南極內陸最高點冰穹A地區的中國南極崑崙站,海拔高度4093米,擔負著超新星巡天、系外行星搜尋的科學任務。  【講述人】李吉夏,國家天文臺博士生  白雪皚皚的雪山上,供水來自觀測站附近的一個水井,冬天極寒時,水管被凍裂,就只能化雪為水了。上個月站上停水,李吉夏寫了首《吃水不忘化雪人》的打油詩:  停水第四天,儲備已用完。  出門採雪去,地凍又天寒。
  • 超級太空望遠鏡與綠花菜——薇拉·魯賓天文臺的故事
    而對這臺要安裝在智利薇拉·魯賓天文臺的巡天相機來說,這時候的表現可是太重要不過了。人們對這個能拍出32億像素的相機寄予厚望,希望能幫助解決天文學至今仍然沒有答案的許多關鍵問題。這可是誰也說不準的事。但是要展開這樣一次測繪,薇拉·魯賓天文臺需要一臺特別的相機,就像這臺在美國加州國家加速器實驗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內的相機。這臺相機的關鍵部分是寬為64釐米的焦平面,由189個傳感器,即感光耦合器組成。
  • 超級太空望遠鏡與綠花菜——薇拉·魯賓天文臺的故事
    而對這臺要安裝在智利薇拉·魯賓天文臺的巡天相機來說,這時候的表現可是太重要不過了。人們對這個能拍出32億像素的相機寄予厚望,希望能幫助解決天文學至今仍然沒有答案的許多關鍵問題。這可是誰也說不準的事。這臺相機甚至可能幫助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宇宙中的「暗能源」和「暗物質」。
  • 走進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兩岸媒體人回望LAMOST十載巡天路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東經117°34′38″,北緯40°23′45″,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隱匿在河北省興隆縣燕山山脈深處。在每個晴朗的夜晚,9臺「觀天之眼」默默守望星空。7月19日,由華夏經緯網聯合國家天文臺、河北省臺辦、內蒙古自治區臺辦共同舉辦的「2019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塞北風情·探索星空奧秘』」活動首站就來到這裡。
  • 國家天文臺發現M型恆星活動性時間和空間演化規律
    國家天文臺發現M型恆星活動性時間和空間演化規律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2017-12-11 15:41
  • 集雲計算、大數據據等技術於一身的「虛擬天文臺」獲得科技進步獎
    一個完整的空間天文探測系統包括太空飛行器﹑運載火箭和地面支援設備三大部分。太空飛行器是裝載科學儀器﹑執行探測任務的主要部分。進行空間天文觀測的太空飛行器必須具有控制自身姿態變化的能力﹐具有精確的定向精度﹐以完成證認天體﹑確定輻射空間分布和輻射源位置的任務。為了進行複雜的科學考察﹐太空飛行器還必須具備大規模數據貯存和快速傳輸的能力。世界各國相繼發射了大量太空飛行器。
  • 中國科大和海西州人民政府正式籤署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
    4月16日,我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海西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簡稱「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姚永強:站在離星空最近的地方—新聞—科學網
    去年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姚永強因表現突出,作為第15批博士服務團成員繼續留在了西藏阿里。這是他到阿里地區行署掛職副專員的第三個年頭。「回北京還有些不適應呢。」姚永強笑言,早把自己當阿里人了。對於他在當地所做的工作,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孔繁森式的人物,新時期援藏幹部的楷模。姚永強堅持認為「過譽了」。
  • 國家天文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等發現591顆高速星
    國家天文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等發現591顆高速星 2020-12-28 國家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國家天文臺科研人員計算了591顆高速星過去若干年的軌道,推測出它們可能的「出生地」和「誕生方式」,並基於此將它們分為超高速星、超高速逃逸星、逃跑星和快速暈星。相較而言,超高速星和超高速逃逸星的速度更高,能夠擺脫銀河系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家園。超高速星誕生於銀心,通過銀心黑洞與恆星的相互作用產生。超高速逃逸星和逃跑星誕生於銀盤,通過恆星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