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開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主焦相機方案評審會

2020-11-30 中國科大..

2020年11月19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臺2.5米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主焦相機方案評審會在我校218樓二樓會議室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有關專家。WFST項目總指揮羅喜勝副校長致歡迎詞,WFST項目總設計師孔旭介紹了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概況和進展情況,主焦相機研製負責人及WFST副總設計師王堅做了《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主焦相機方案》的報告。

專家們聽取瞭望遠鏡主焦相機設計方案和相機研製總體方案的報告,對關鍵技術以及目前的研製進展提出重要建議和意見。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主焦相機設計方案評審,認為方案合理可行,能夠滿足大視場巡天望遠鏡對主焦相機的指標需求,並建議儘快進入工程實施階段。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為我校「雙一流」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我校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通過「科教融合」聯合共建的重要天文裝置。主焦相機是望遠鏡的關鍵部件之一,預算佔整個望遠鏡的四分之一,是目前國內最大,國際領先的大視場相機。我校相機研製團隊對大靶面拼接主焦CCD相機的主要關鍵技術進行了攻關,並完成主焦相機設計方案。此次主焦相機設計方案通過專家的評審,為望遠鏡建造的重要裡程碑,為望遠鏡的順利建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於2018年3月1日啟動建設,主鏡口徑為2.5米,採用國際領先的主焦光學設計,提供大視場、高精度和寬波段巡天能力。望遠鏡配備大面陣7.2億像素拼接CCD探測器,具備強大的巡天能力,能夠每3夜巡天整個北天球一遍。建成後將成為北半球巡天能力最強的光學時域巡天望遠鏡,填補國內乃至整個北半球大規模深度時域巡天專用監測設備空白,對發展大規模時域巡天新方向,提升我國天文圖像巡天的觀測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有可能在時域天文、太陽系天體和近鄰宇宙結構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助力我校世界一流天文學科建設。


(物理學院、科研部、發展規劃處)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和海西州人民政府正式籤署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
    4月16日,我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海西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簡稱「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落地青海
    【來源:人民日報】本報合肥4月20日電 (記者田先進、賈豐豐)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原標題: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 有望成為北半球之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青海省海西州政府日前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 我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此舉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也使該項目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中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
    我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科技日報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此舉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也使該項目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青海
    新華社西寧4月21日電(記者白瑪央措)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協議,建設「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項目落地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鎮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項目總設計師孔旭介紹,大視場巡天望遠鏡採用國際先進的主焦光學設計,提供大視場、高精度和寬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進。配備大面陣7.5億像素拼接CCD探測器,具備強大的巡天能力,能夠每3夜巡測整個北天球一遍。
  • 陳昱光:「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兩位院士有爭議,談談我的看法
    大型巡天項目很喜歡這個焦點(如日本的昴星團望遠鏡的 HSC,見下圖),因為焦距短、視場巨大(可以到度的量級)。但是,一要移除 M2;二由於主焦畸變嚴重,要設計一系列透鏡對主焦進行改造。除了以上內容外,以下列出我還觀察到的一些爭議:1)關於要不要搞大視場巡天的爭議:首先先要強調,目前已公開的材料都沒有強調大視場巡天,而是要首先保證望遠鏡的通用性。其次,大視場巡天一般將儀器放在主焦點。一旦使用主焦點就需要把 M2 移除,這跟用3鏡還是用4鏡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 陳建生:「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我和崔向群院士的分歧
    中國已不需要用12 米望遠鏡做大視場光度巡天, 因為國家已立項,在2022 年左右發射空間站,其中最重要的載荷就是2 米巡天望遠鏡, 在光度巡天方面,一臺2 米空間望遠鏡要遠超過12 米的地面望遠鏡,(因為空間望遠鏡的像質是0.15 角妙,而12 米地面望遠鏡的像質是1 角秒,來自天光背景的噪聲差40 倍,再加上地面天光背景比空間亮至少1 個星等,合在一起噪聲要高過5 個星等,像質更沒法比)。
  • 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大視場光學天文望遠鏡
    時間:2009-06-05 03:41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據新華社河北興隆6月4日電(記者吳晶晶)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項目4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 院士爭論12米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方案 百名海內外青年學者發聯名信
    」 「他們(崔向群、蘇定強)兩人是搞技術的,不是搞天體物理,他們武斷地認為國際上30米級望遠鏡建成後,12米望遠鏡的地位就下降, 所以要建主焦點大視場照相機,做光度和光譜巡天。這個分析是錯誤的。中國已不需要用12米望遠鏡做大視場光度巡天,因為國家已立項,在2022年左右發射空間站,其中最重要的載荷就是2米巡天望遠鏡, 在光度巡天方面,一臺2米空間望遠鏡要遠超過12米的地面望遠鏡。
  • 7.5億像素,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的巡天望遠鏡,將在中國建成
    近日,相關媒體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青海省海西州政府日前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這也就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正式落地青海茫崖冷湖。預計於2021年建成,建成後將成為北半球具備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學時域巡測設備。
  • 2020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評審會在嘉興召開
    近期,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辦、嘉興學院承辦的2020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評審會在嘉興召開。他指出,2020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評審會的召開,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的支撐引領作用,為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的生動實踐。他希望與會領導、專家學者藉助此次評審會增進對嘉興的了解,為嘉興產業發展會診把脈、建言獻策。
  • 我國天文望遠鏡巡天新發現:銀河系比以前認為的更大!
    ▲視頻:郭守敬望遠鏡發布光譜巡天重大成果經過五年觀測,LAMOST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條,是世界上其它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總和的1.8倍。利用LAMOST數據,天文學家在搜尋奇異天體、給銀河系重新畫像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 陳昱光:12米光學望遠鏡爭議,應先看科學目標再看技術
    下文是一位青年天文工作者就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設計方案談的看法,觀察者網獲作者授權轉載 首先,不談科學目標就談設計絕對是耍流氓,所以我們先看一下12米望遠鏡(以下簡稱 LOT)設計中,從國家層面、從科學層面都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從國家層面,LOT 希望能夠在「十三五」完成立項、2018年底開工。
  • 中國為什麼耗巨資建造巡天望遠鏡?原來它有大用處
    2020年4月中旬,各路媒體爭相報導了一則消息:「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將在青海茫崖冷湖塞什騰山興建。什麼是巡天望遠鏡?巡天到底有什麼用?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望遠鏡就能將自己所在的一半天球的圖像以及其中細微的變化通通記錄下來並製成星象圖。
  • 郭守敬望遠鏡觀測數據對外發布—新聞—科學網
    記者今天(9月16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已將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巡天觀測所獲得的數據對外公布,供國內用戶和國外合作者使用。
  • 同時觀測4000個天體,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為銀河畫像
    天文望遠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認識宇宙的方法,提升了人們探索宇宙的能力。甚至可以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就沒有現代天文學的今天,隨著望遠鏡各種功能和性能上的改變和提高,人類認識宇宙的能力也在迅速提升。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有這樣一臺世界聞名的天文望遠鏡,世界上口徑最大,視場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它就是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以下稱LAMOST),正以深隧目光巡視著宇宙中奧秘。那麼,它有怎樣的本領?靠什麼本事來巡視宇宙呢?
  • 我國首個大型空間望遠鏡:視場超哈勃300倍,與空間站共軌運行
    中期方案增加了兩個實驗艙,其中一個實驗艙還配置有空間天文望遠鏡。 隨著國力增強以及技術的進步,天宮又迎來了終極版方案,將中期方案中的空間天文望遠鏡分離出去單獨成艙,並與空間站共軌運行。這樣一來就解放了實驗艙空間,同時也化解了空間站與光學艙之間相互矛盾的運行需求。
  • 哈勃望遠鏡至少能工作到2025年
    哈勃望遠鏡負責人託馬斯·布朗近日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介紹瞭望遠鏡可靠性工程報告的結果。他說:「現在,所有子系統和儀器到2025年的可靠性都超過80%。」近日,哈勃望遠鏡的硬體出現問題,工程師讓其寬視場相機3(WFC3)停止工作,隨後對哈勃望遠鏡的狀態進行評估,得出了上述結論。哈勃望遠鏡於1990年發射,20多年來,一直在源源不斷地將美麗的宇宙圖像傳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