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視場巡天望遠鏡落地青海

2021-01-08 環球網

【來源:人民日報】

本報合肥4月20日電 (記者田先進、賈豐豐)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

WFST為中國科大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共建的「雙一流」學科平臺。望遠鏡口徑2.5米,採用國際先進的主焦光學設計,提供大視場、高精度和寬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進。配備大面陣7.5億像素拼接CCD探測器,具備強大的巡天能力,能夠每3夜巡天整個北天球一遍。建成後,WFST將成為北半球具備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學時域巡測設備,有望在時域天文、外太陽系天體搜尋和近場宇宙學等領域取得原始創新成果。根據協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將按照WFST項目需求建設完成配套基礎設施,中國科大將圍繞WFST建設為當地提供諮詢,並在此基礎上與海西州進一步開展多領域深層次的校地合作。

相關焦點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原標題: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 有望成為北半球之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青海省海西州政府日前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青海
    新華社西寧4月21日電(記者白瑪央措)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協議,建設「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項目落地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鎮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項目總設計師孔旭介紹,大視場巡天望遠鏡採用國際先進的主焦光學設計,提供大視場、高精度和寬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進。配備大面陣7.5億像素拼接CCD探測器,具備強大的巡天能力,能夠每3夜巡測整個北天球一遍。
  • 我校召開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主焦相機方案評審會
    2020年11月19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臺2.5米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主焦相機方案評審會在我校218樓二樓會議室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有關專家。
  • 中國科大和海西州人民政府正式籤署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
    4月16日,我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海西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簡稱「
  • 青海冷湖打造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
    這是青海賽什騰山天文臺址的兩臺觀測晝夜星空的天文望遠鏡。圖片由冷湖工業園管委會提供新華社西寧4月21日電(記者 白瑪央措)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青海省冷湖鎮賽什騰山天文臺址。
  • 7.5億像素,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的巡天望遠鏡,將在中國建成
    近日,相關媒體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青海省海西州政府日前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這也就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正式落地青海茫崖冷湖。預計於2021年建成,建成後將成為北半球具備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學時域巡測設備。
  • 我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此舉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也使該項目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中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
    我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科技日報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此舉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也使該項目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大視場光學天文望遠鏡
    時間:2009-06-05 03:41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據新華社河北興隆6月4日電(記者吳晶晶)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項目4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 中國為什麼耗巨資建造巡天望遠鏡?原來它有大用處
    2020年4月中旬,各路媒體爭相報導了一則消息:「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將在青海茫崖冷湖塞什騰山興建。什麼是巡天望遠鏡?巡天到底有什麼用?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望遠鏡就能將自己所在的一半天球的圖像以及其中細微的變化通通記錄下來並製成星象圖。
  • 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中新社西寧12月21日電 (孫睿)「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鄧李才21日對中新社記者說。
  • 陳建生:「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我和崔向群院士的分歧
    另一方面原因是蘇定強和崔向群一直希望通過在12 米望遠鏡的建造為自己樹碑立傳,這是個人原因。所以堅持要標新立異。 7. 在科學路線上,蘇定強和崔向群錯誤地對國際天文發展的判斷。 他們兩人是搞技術的,不是搞天體物理,他們武斷地認為國際上30米級望遠鏡建成後,12 米望遠鏡的地位就下降, 所以要建主焦點大視場照相機,做光度和光譜巡天。這個分析是錯誤的。
  • 我國天文望遠鏡巡天新發現:銀河系比以前認為的更大!
    ▲視頻:郭守敬望遠鏡發布光譜巡天重大成果經過五年觀測,LAMOST一期巡天共發布光譜901萬條,是世界上其它巡天項目發布光譜數總和的1.8倍。利用LAMOST數據,天文學家在搜尋奇異天體、給銀河系重新畫像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 崔向群代表"小目標":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立項進展順利
    >xinhua-zbcb-mp4.oss-cn-hangzhou.aliyuncs.com/report-video/201703/2017031021060013_2315.mp4,553,450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向婷 專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向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說,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已經遴選入
  • 「歐洲極大望遠鏡」於智利開建 直徑39米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
    新華網5月28日報導,由歐洲南方天文臺出資打造的「歐洲極大望遠鏡」26日在智利開始建造,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這座望遠鏡建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海拔3000米的山上,鏡面直徑將達39米,將於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按2012年價格計算,整個工程將耗資10億歐元(約合76.6億元人民幣)。 項目團隊說,歐洲極大望遠鏡將可能改變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 ...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
    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 2020-12-22 09:37: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
  • 陳昱光:「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該怎麼建,兩位院士有爭議,談談我的看法
    大型巡天項目很喜歡這個焦點(如日本的昴星團望遠鏡的 HSC,見下圖),因為焦距短、視場巨大(可以到度的量級)。但是,一要移除 M2;二由於主焦畸變嚴重,要設計一系列透鏡對主焦進行改造。除了以上內容外,以下列出我還觀察到的一些爭議:1)關於要不要搞大視場巡天的爭議:首先先要強調,目前已公開的材料都沒有強調大視場巡天,而是要首先保證望遠鏡的通用性。其次,大視場巡天一般將儀器放在主焦點。一旦使用主焦點就需要把 M2 移除,這跟用3鏡還是用4鏡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 郭守敬望遠鏡觀測數據對外發布—新聞—科學網
    記者今天(9月16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已將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巡天觀測所獲得的數據對外公布,供國內用戶和國外合作者使用。
  • 同時觀測4000個天體,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為銀河畫像
    天文望遠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認識宇宙的方法,提升了人們探索宇宙的能力。甚至可以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就沒有現代天文學的今天,隨著望遠鏡各種功能和性能上的改變和提高,人類認識宇宙的能力也在迅速提升。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有這樣一臺世界聞名的天文望遠鏡,世界上口徑最大,視場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它就是郭守敬天文望遠鏡(以下稱LAMOST),正以深隧目光巡視著宇宙中奧秘。那麼,它有怎樣的本領?靠什麼本事來巡視宇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