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曼格氏症候群」合併極重度二尖瓣反流 這項技術救了他

2020-12-04 騰訊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10月21日,患者馬勇(化名)出院了。臨行前,馬勇的妻子握著李紅昕主任的手,激動的說:「多虧了你們!給了馬勇第二次生命。」

46歲的馬勇因為胸悶憋喘症狀嚴重,體力活動嚴重受限,慕名來到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外科就診。他自10個月前一場感冒起,上述症狀陡然加重。心臟超聲檢查發現,馬勇不僅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重度肺動脈高壓(簡稱肺高壓);還患有嚴重的心臟瓣膜病:二尖瓣極重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肺動脈平均壓高達90mmHg。曾輾轉多家醫院,行心導管檢查和介入治療,均因嚴重肺高壓放棄。

入院後患者有明顯的呼吸困難,紫紺,有輕度的杵狀指趾。超聲檢查再次證實了肺高壓和二尖瓣反流的嚴重性,動脈導管未閉粗大,直徑12mm,動脈導管水平出現右向左為主的雙向分流。

科室討論會上,李紅昕主任分析:「患者嚴重的肺高壓狀態是由動脈導管未閉引起的肺充血和二尖瓣疾病引起的肺淤血雙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如果解決了二尖瓣反流問題,就能降低肺高壓。即使保留動脈導管開放,患者也能存活很長時間,就能挽救這名患者和這個家庭!而如果二尖瓣反流不治療,患者會在短時間內因心力衰竭死亡。」

擺在醫生們面前的困難是,嚴重肺高壓、已出現右向左分流的動脈導管不能關閉,關閉後患者會因肺高壓危象致死。而開放的動脈導管又會造成心臟內大量血液湧入,無法行二尖瓣手術。怎麼辦?李紅昕主任大膽提出了採用雜交技術為患者治療的方案。

何謂雜交技術?

雜交技術是指採用介入導管術與常規開胸手術相結合的新治療技術,有化繁為簡,化不可能為可能,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安全性的功效。即術中先用介入導管技術封堵動脈導管未閉,阻住進入心臟的血流,為二尖瓣手術創造條件。待二尖瓣手術完畢,再收回封堵器,開放動脈導管,防止術後發生肺高壓危象。如果一期手術後患者肺高壓降低,也可能重新贏得封堵動脈導管未閉的條件,再二期採用經皮穿刺的微創方式重新封堵動脈導管,達到完全治癒的目的。

▲介入導管技術封堵動脈導管未閉示意圖

一期手術如期進行,在麻醉科和超聲診療科的通力合作下,李紅昕主任團隊採取了動脈導管臨時封堵和二尖瓣置換的方式。

二尖瓣置換完成後,他們收回了封堵器,重新開放了動脈導管。患者恢復順利,症狀明顯減輕。隨訪過程中,肺動脈壓降低,動脈導管水平恢復了左向右分流。三個月後,他們為患者進行了二期超聲引導下經皮動脈導管微創封堵術,患者順利康復。

相關焦點

  • 科學網—介入二尖瓣手術「中國正在崛起」
    本報訊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王春生教授團隊再次為一例缺血性心肌病合併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老年危重患者成功實施經心尖介入二尖瓣置換術
  • 心臟彩超提示二尖瓣,三尖瓣輕度返流是什麼意思?該怎麼辦?
    3、發病率我國35歲以上的成年人二尖瓣反流的總患病率為18.4%,其中,中重度二尖瓣反流35~50歲人群的患病率為0.3%,51~64歲人群的患病率為0.9%,6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2.2%,發病趨勢隨年齡增高而升高。
  • 二尖瓣,三尖瓣輕度反流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辦?看專家的理解
    人體的心臟有四個瓣: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每一個瓣都是有瓣葉、瓣環、腱索、乳頭肌所構成的,其中任何部分的異常都可以導致瓣膜的關閉不好,從而出現反流的情況。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二尖瓣和三尖瓣。我們大家或許都知道,我們的心臟主要是有一個左心房、一個左心室、一個右心房和一個右心室所組成的。
  • 62歲患者心臟大反流,微創胸腔鏡下瓣膜置換成形術成功解決
    心臟彩超檢查示:二尖瓣大量反流,反流面積18.6cm2,三尖瓣大量反流,反流面積20cm2,肺動脈收縮壓64mmHg。心電圖示: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診斷為:心臟瓣膜病、二尖瓣重度關閉不全、三尖瓣重度關閉不全 肺動脈高壓、心功能Ⅲ級(NYHA)、心律失常、陣發性心房顫動 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 除顫8次,靠10張心電圖把她救回來了
    腹壁柔軟、無壓痛、無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輔助檢查:心臟彩超:左室心尖段及下壁基底段運動減低、左心擴大、二尖瓣反流(大量)、二尖瓣脫垂(前葉)、小腱索斷裂不除外、左心功能減低、三尖瓣反流(少量)、肺動脈高壓(重度)、射血分數40%;患者有二尖瓣置換手術適應症,建議冠狀動脈造影后進一步外科治療,患者拒絕行冠狀動脈造影及換瓣手術。
  • PCR London Valves 2015發布用Mitra-Spacer治早期二尖瓣患者案例
    柏林和波士頓2015年9月21日電 /美通社/ -- 致力於開發新型無創且填充量可調節的二尖瓣治療設備的處於開發期的公司 Cardiosolutions, Inc. 推出首個應用於人體的 Mitra-Spacer 裝置。這項技術成果在德國柏林的 PCR London Valves 大會上公布。
  • 女排前國手去世 馬凡氏症候群初期症狀介紹
    據北京晚報報導,霍萱的疾病與以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是馬凡氏症候群。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合併的心臟瓣膜異常和主動脈瘤1.骨骼病變(1)身材瘦高,四肢細長,尤其是前臂和大腿①身高多>180cm;②指距>身高(雙手平伸,兩中指距離-身高>7.6cm,有診斷價值);③下半身(從恥骨聯合到足底)>上半身(從頭頂至恥骨聯合),
  • 軍醫談導致非凡天才殞命的危險疾病--馬凡症候群
    比常人長的手指和柔韌的關節是他的天賦,使他能在演奏的過程中應用種種對常人來說幾乎不可能的技巧,傾倒眾生,被譽為「小提琴魔術師」,至今無人能出其右,而他留下的曲譜沒有幾個人能順利演奏。經考證:這位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是馬凡症候群患者。美國的女排名將海曼,身材高瘦,手指特長,叱吒排壇多年,最後猝死在球場上。據屍檢結果,海曼也死於是馬凡症候群。
  • 「腎在縣」全國啟動會:專家引領,規範CKD合併CVD的標準治療
    中國心衰指南將NT-proBNP和eGFR作為心衰診斷的重要指標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羅群教授剖析,傳統的RAAS抑制劑和利尿劑治療心腎症候群仍存在一些弊端[使患者腎小球濾過率(eGFR)降低/肌酐升高],而病理生理分析卻發現,利鈉肽系統對腎臟的三大作用——促進排鈉、改善腎內壓、減少醛固酮,提示其為腎病治療的「潛在」靶點。
  • 雙手過膝,手指細長——「天才病」——馬凡症候群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新聞:原本有望參加選秀進入NBA的新秀伊賽亞-奧斯汀被診斷出馬凡氏症候群,再也無法參與激烈比賽,籃球生涯徹底終結。那麼什麼是馬凡症候群呢?為什麼馬凡症候群奪去了他的籃球生涯?(PS:史書描述劉備: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如果劉備真的長這個樣子,那麼他很可能也是馬凡症候群的患者)。由於這種病的患者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往往在各個領域都有極高的天賦,所以被稱為「天才病」。但馬凡症候群的患者往往會因大血管破裂發生猝死。
  • CCCP 2020|周勝華教授:二尖瓣治療術的未來新發展
    8月21日,在線上線下同時舉行的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學分會(CCCP)上,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周勝華教授對二尖瓣治療新技術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同時結合中國臨床病人的實際情對該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作出了新的展望。
  • 戳爺患馬凡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有哪些表現?——馬凡氏症候群...
    結果導致生長因子被過多釋放,使許多組織的彈性降低,導致組織極不穩定的過度生長。 佳學基因,從基因解碼到基因矯正! 此外,大多數具有馬凡症候群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近視,或在成年或中期出現白內障,青光眼。馬凡氏症候群的症狀和體徵在嚴重程度、發病時間和發病進展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 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均有心臟方面的問題,如二尖瓣脫垂、主動脈瓣反流等。這些問題會導致患者呼吸困難,易疲勞,心律不齊、心悸。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 確診為馬凡症候群
    來源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確診馬凡症候群,醫生:患病率低於萬分之一 近日,廣東一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且駝背消瘦,被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三尖瓣介入治療技術進展
    因此,微創介入治療三尖瓣疾病是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前景的技術。近年來,經導管治療嚴重三尖瓣反流的方法不斷推出,包括瓣葉邊緣對合、瓣環成型、異位瓣膜(腔靜脈)功能替代及三尖瓣膜置換等技術。文本簡單介紹相關的最新概況和臨床前景。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十):法洛四聯症|肺動脈瓣反流|...
    1%~3% 合併多發室間隔缺損[1-5]。2.3   其它心內畸形包括主動脈騎跨(騎跨範圍≤50%)和繼發的右心室肥厚。冠狀動脈畸形的發生率約 5%~15%,包括右冠狀動脈粗大的圓錐分支、前降支起源於右冠狀動脈、單支冠狀動脈等。TOF 的肺內側枝循環多來源於支氣管動脈,少數起源於主動脈及其分支。極少數患者合併粗大的側枝動脈[6-13]。